“五二一”模式下高中历史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思考

时间:2022-09-27 05:00:44

“五二一”模式下高中历史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思考

合作学习就是学生以小组或团队形式有组织的学习。其要求是有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就“合作学习”的背景、定义的诠释来看,有几个问题值得考虑:一是合作学习是在自主学习方式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下所采用的一种变通途径,它和“自主”学习方式紧密联系而穿行,是变个人能力为集体智慧的一种学习意识。二是合作和探究同样都是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往往和“探究学习”紧密联系在一起。三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对班额比较大的高中学生来说,不可能一哄而上,这就决定了“合作学习”的关键点最终体现在如何从细部合理确定小组分工这个中心环节上,笔者拟从三个方面谈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初步思考。

一、灵活机动,把握时机,适时调整学生的学习方式。

1、教师应该发挥真正的主导地位。即做好导演,灵活机动,适时调整必要的学习方法,使这三种方式一脉相承,灵活自然,而非眼球作秀,彼此割裂,根据具体的课型,合理安排,能不用的尽量不用,以免课堂在“委曲求全”中而抹杀了学习方式的实质。

2、问题的设计要有梯度和区分度。这样既能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活跃思维,张扬个性,健康发展的同时,也能体现出三种学习方式的连贯性、实用性和科学性。

3、创设情境,以趣引疑。我们不是单纯的为引用这些学习方式而让学生进入我们预设的彀中而津津乐道,而是为解决实际问题才用这些学习方式的。所以,还需创设一定的问题环境,让学生带着遐思,在问题中体验乐趣,在乐趣中释疑解惑,在愉悦的氛围中有所得。

二、设计问题,补充资料,做好合作学习前的准备工作。

“五二一”循环穿插教学法涉及“合作学习” 的要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环节中:在教学活动流程中,“合作探究”属于课内“五步”中的第三步;在教师工作流程中,体现在第三环节“确认教学目标”(分自学探究两类)和第五环节“上课”中。在学生“八环节”学习法中,主要体现在第六个环节即“合作探究疑难”中,笔者考虑,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恰当设计问题,既突出课标要求,又体现学习方式,为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张本。古训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谋划在先,必将有可靠的结果。因此,恰当设计问题是合作学习的前提。需要注意的是,问题设计要切中要害,具有针对性,知识层次要循序渐进,体现学生认知的渐进性。既要得法,又无定法。

2、适时补充资料,增强历史的真实感,为合作学习的过程助产。比如在教授“宋太祖解决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措施”这一问题时,教者可以补充《续资治通鉴》、《朱子语类》、《文献通考》等史料中的观点,从宋太祖和丞相赵普的对话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就会得出北宋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所采取的三个方面的措施及其意义。

三、细部分工,合理安排,“按部就班”的组织实施,演绎“小组合作学习”的完美过程。

实施过程,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点,直接关系到一堂课的得失成败。

1、合理布置,统筹安排,细化分工,突出实效。笔者以为,分组可以体现出以下十条原则:一是人数一般控制在4――6人;二是确定一名负责人和一名书记员;三是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相仿;四是学习和反应速度近似;五是性格相容;六是协调男女生比例;七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他们的个人需求;八是信任组长,信任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选择组长和组别;九是把握交流方式;十是小组内部和小组与小组之间搞好平衡。这样的思考,这样的分组,对学生的小组分工和定位会大有裨益的。

2、积极谋划,顶层设计,师生配合,共同合作。

(一)课内合作

在课堂上,不允许我们有过多的时间去安排小组的具体工作,事实上,上课时学生的座位就是我们在经过课前的科学分配后形成的“固定”次序,因为课堂上最重要的是体现学生整个合作学习的过程的,这个过程教者要自始至终的跟进,并给予一定的指导,体现落实合作成果,可以设计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记录卡。

(表一)

这是第一种样式,基本能反应出学生合作探究的初步成果,对学生的合作过程的记录也是比较详尽的,但缺少小组整体学习情况的反映。

(表二)

从图表看,表二比较细致一些,有多方面的好处:一是可以使学生能积极思考,全面的解决问题;二是可以纠正学生认识上的偏差;三是学生可以吸纳别人的优秀成果,学会尊重和关注他人;四是学生可以从收获中积累经验,学会一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课外合作

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索、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智能,体现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我们学校成立了课外兴趣小组,加强对学生课外合作学习的指导,主要做法:

(1)、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教者先选择历史研究课题,或由学生自拟,制定研究计划,分配每个成员在子课题中的主要责任。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资料,注重资料的真实性,互相之间要进行信息的交流和汇总,做到资源共享。辅导学生撰写小论文和调查报告,进行成果的展示交流,对优秀小组进行表扬,强调协调性和互助精神。

(2)、对课后“学习延伸”的合作利用。必修和选修教材,课后习题有“本科测评”和“学习延伸”两部分,而“学习延伸”相对来说,知识层次要求较高,需要学生在课外合作完成。

(3)、动手制作教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引发他们的创造欲望,发展他们的想象力,依靠集体的智慧,大家一起动手制做一件教具,进一步体现了合作学习的精神。兴趣小组在课余时间,因地制宜,自制历史教具。在集体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互相帮助、集思广义、互相学习、互相勉励,通过合作,增进团结。

小组合作学习,既简单又复杂,需要教者认真思量,科学分析,精心谋划,量身订做, “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开花结果!

上一篇:多媒体教学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体会 下一篇: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学习反思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