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合作学习走进传统课堂的前提

时间:2022-09-04 10:16:51

浅议合作学习走进传统课堂的前提

摘要:“合作学习”是经过多年发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在中国课堂上也已得以验证并卓有成效。21世纪,新的教学改革背景下,合作学习更应该得到大理推广与应用,如何实现让合作学习真正走入中国课堂,我们前期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合作学习 传统课堂 人际交往技能

70年代初合作学习一词于美国出现并兴起,后传入中国。在中国教学历史上“大班授课”是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在这种大环境背景下,合作学习在进入中国课堂时效果并不算好,受到人们的质疑――“合作学习水土不服”、“合作学习效果一般”,其实,合作学习要真正发挥其作用,广大教师就必须从多角度、多层次出发深刻理解合作学习的内涵,深度思考合作学习的实践问题,转变传统观念、切实落实各项措施,使合作学习真正走入中国课堂。

一、合理安排座位,为合作学习奠定基础

秧田式、圆形式、马蹄式、小组式是课堂座位的四种常见形式,在我国传统课堂上四十人的学生规模和秧田式座位模式最为常见,师生互动、学生交流的问题一般不在教师视线范围之内。显然,常规的班级规模和座位排列形式成为实现合作学习的巨大障碍,但是这不说明在“大班授课”条件开展合作学习没有可行性,要想在大规模教学的基础上成功实现合作学习,我们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措施进行弥补和推进。

1、尽量不采用马蹄式排座,减少学生在教室内走动的频率

马蹄式排座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一些有条件的班级可以采用这种排座方式,但是当教学场地有限或上课人数过多时这种排座方式并不可行。我们可以将秧田式排座方式进行改良,前排学生转身与后排学生面对面,前后相对的四人结成合作小组,同样可以达到马蹄式排座的教学效果。

2、两两配对学习+四人小组合作方式

马蹄式排座结成的合作小组人数往往为六人,这种小组规模比较适合我国大规模授课的情况,课堂内小组数量减少有助于教师对课堂的控制,但是对于场地宽敞度和小组成员的合作技能要求比较高,所以对于我国目前的大多数学校而言不太适合。而采用四人小组合作形式就比较可行,这种方式既可以在大规模教学环境下适用,同时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因为小组成员越少,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就越频繁。四人小组既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又有利于两两配对格局的迅速形成,有利于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

二、整合学科内容,合理适配学习任务,为合作学习创造有利条件

合作学习不是万能的,并不是所有的教学任务都适合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到底什么样的教学任务或内容适合合作学习,如何克服空间和时间对教师在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的掣肘,对此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解决。

1、统筹学习内容,掌握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

统筹安排一周课程,规模授课、合作学习、个人自学三种形式有机结合,交替使用。这样学生可以在一个相对完整的时间段内开展合作探究,例如,一周共有五天课程,周一、周二教师可以进行直接教学,周三、周四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周五展示成果、分享收获。同时认识到科学、社会、实践等课程学习的综合性、外语、数学等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我们可以这样说说,学习任务越复杂,越需要学生展示不同的认知特色,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效果和必要性越强。

2、合理适配学习任务,注意合作学习与一般教学方式的结合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将合作学习进行简单划分,可以分为两种:协同合作和互助合作。协同合作学习方式花费时间比较长,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协调合作能力;互助合作学习方式要求比较简单,花费时间也比较短,适合教学任务比较简单的课程,我们需要根据教学任务和内容的特点将两者进行结合,互助中有协同,协同下有互助,保证合作学习可以达到最佳效果。

我们将合作学习(协同型和互助型)与传统教学(接受和发现)进行整合,可以形成合作学习的四大新兴策略体系――“互助-接受型合作学习”、“互助-发现型合作学习”、“协同-接受型合作学习”、“协同-发现型合作学习”,这四种策略均是以学习者为核心,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交往、合作能力,在合作学习中形成对知识的认知。合作学习的方式有很多,每一种方式都有它独特的优势和热点。我们在推广合作学习方式的同时,要注意根据教学任务和内容的实际情况,实现合作学习方式与其他教学策略的结合,以实现教学目标的高效达成,调节课堂气氛,构建可以激发学生激情和兴趣的课堂情境。

三、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为合作学习方式提供保障

合作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学习的内容与过程,不仅大学生、成人可以进行合作学习,包括中学生、小学生甚至是幼儿园小朋友也可以进行合作学习。如果没有真正的体验,缺乏与他人合作的机会,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无从谈起。我们要真正重视起来对合作技能的培养,这样,合作学习进入传统课堂才能更加顺利。

1、重视人际交往及合作能力的培养,关注合作小组的建设工作

小组建设工作是进行合作学习的重要一步,在小组建设过程中小组成员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都可以得到锻炼与培养,而小组的运作则有赖于小组成员之间的信任、真诚、友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高度关注小组的运作状况,加强小组建设与自治工作,可以在某一学习活动结束后,让学生之间进行收获的分享与自我评价、互评,然后在下次学习活动中进行完善和改进。

2、转变教师自身观念,提升教师控制课堂气氛的能力

学生会学、老师会教,合作学习才可以顺利推进,教师以决策者、主持人的身份出现在课堂,兼具“引导者”和“合作伙伴”的双重身份推动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合作学习作为教育界的新思潮,其价值已被充分肯定,我国众多教育学家正在积极研究探索合作学习的原理与策略,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合作学习方式要在我国教学实践中真正发挥作用,还需要克服很多困难,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合作学习的价值是珍贵的、值得我们学习和应用的,这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确实值得整个教育界关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盛群力. 合作学习方式与教学任务的适配.人民教育,2004(5)

(2)盛群力,郑淑贞.合作学习设计.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3)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教育研究,2002(2)

上一篇:浅析中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概括 下一篇:新课标下如何体现语文教学的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