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策略初探

时间:2022-09-27 04:19:30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策略初探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实施素质教育,贯彻《语文课程标准》,全面培养小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生存、生活实践能力及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与方法,具有优秀品德情操和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学生愿意采用哪种方法去学,就用哪种学习方法。学生愿意怎样学就怎样学。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自主、合作、探究地去学。

关键词:更新观念;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体验成功

中图分类号:G623.2?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7-0163-02.

一、自主求知是合作、探究学习的基础

1.自主学习的内涵。独立性是自主学习的灵魂。如果说主动性表现为我要学,那么独立性则表现为我能学。独立性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品质。新课程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正确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性,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施策略。要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必须从根本上保证其自主学习的时间,让他有足够的时间去自主探究,去获取新知;其次要设计一些弹性化的、有一定思维空间的问题,要创设能够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给他们充分的思维空间去拓展;再者还必须将学习方式的选择权真正交还给学生,让他们自由选择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

二、互动合作学习是自主、探究学习的途径

合作学习表现在互动性和交往性上,事实上,与同伴的社会相互作用是儿童身心发展和社会化赖以实现的基本关系。小组学习是课堂合作的主要形式。教师作为引导者,应指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为使这一组织教学不流于形式,我首先给学习小组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如在教学《三只白鹤》时,教师提出这样的学习目标:(1)我会读: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可自由读,也可小组合作读;(2)我会问:在学习小组里提出不理解地方,让小组伙伴共同交流解决;(3)我会讲:把你读文后的感受说给小组伙伴听。长此以往,学生经过这样的训练在以后的读文中就会自觉地给自己小组提出学习要求。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那学习的兴趣可想而知就会更浓了。另外小组学习的内容可以选择。

语文教学中,如果能让学生们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后在小组内交流,那学生的学习兴趣定会大大提高。教师只是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参与其中起到引导的作用。一个问题提下去,如果不给足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那将会给课堂带来冷场。作为教师不要让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学生还未充足地去讨论,更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与真情流露,教师就草草收场,势必起到反作用,长此以往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对于小组学习的结果,教师要及时给予评价。

三、质疑探究是学习中的中心环节

探究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于从教材中发现问题,主动、大胆地围绕课文题目、课文中关键词语、句段、课文插图、课文标点、课文空白、课文结尾等内容提出疑问。例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引导学生根据课题提出问题:圆明园是怎么毁灭的?它是被谁毁灭的?圆明园是什么时候毁灭的?为什么要毁灭它?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阅读教材,更能激发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积极性,真正变“接受性学习”为“探究性学习”。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要培养学生善于从无疑处生疑,从看似平常处见奇,这是发现问题的起点。在教四年级《草船借箭》这篇课文后,有位同学提出:“老师,课题中的‘借’用得不恰当,我认为应该用‘骗’。因为借按一般理解该是在征得别人的同意的情况下,拿别人东西再归还。可课文中诸葛亮借的箭并没有经过曹操的同意,也没有归还。”说得真好,我精心准备的教案用不上了,我灵机一动:何不来个辩论赛,分正方反方,正方说出“借箭”的理由,反方说出“骗箭”的理由。学生共分两组进行辩论赛,双方讨论激烈,不仅锻炼了口语能力,又极好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学生跃跃欲试,整节课学生都处在积极的自主学习中,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这里闪耀。

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动力和发现的钥匙。小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对观察到的事物常常会提出许多问题,这是他们探索真理的开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愉悦、和谐的气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增强质疑求异的信心,教给质疑的方法,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另外,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做有的放矢的处理。对天真幼稚的发问,教师要耐心地给以解释,不可挫伤学生的好奇心。课堂教学是属于学生的,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质疑释疑,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

四、促进师生评价,共同成长

师生评价是指在老师或学生课堂教学中,对自己或他人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教师给学生应是激励性的评价,增强学生对自主学习的信心,促进学生个体、集体的共同发展。学生对老师和同学的评价应力求客观公正。

总之,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更新观念,转变角色,依据不同课型、不同教学内容和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真正让学生喜欢语文、会学语文。

参考文献:

[1]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J].教育研究,2002,(10).

[2]张红霞.国际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历史与现状[J].比较教育研究,2002,(2).

[3]张华.论探究性学习课程的本质[M].上海:上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4).

作者简介:吴林霞(1968-),女,河北唐山人,海北镇小海北小学教师,大专学历,小学高级教师,主要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上一篇:抓好汉字教学 夯实字词基础 下一篇:浅析对立原则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