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与学校一起成长

时间:2022-09-27 03:47:27

思想与学校一起成长

思想与学校一起成长

蔡中华

苏霍姆林斯基说:"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这句话精辟地概括了校长工作的关键所在--校长对学校的领导主要应建立在思想引领而非权力专断的基础之上。

但思想上的引领有时对于校长来说也并非轻而易举的东西。事实上,经常也不是因为有了成熟的思想才有成熟的实践。我个人就有一个"思想与学校一起成长"的过程,这一过程至少包括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大致从1998年到2000年。当时,我的想法是从制度入手,使各项工作制度规范化,而且全校教师都明确、知道。为此,我一环扣一环,推出并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和与之配套的激励评价体系。

首先,狠抓学校工作常规建设。为此,学校建立健全了德育常规管理、教学常规管理、体育艺术卫生常规和后勤总务工作常规管理制度、学校一日工作常规管理制度、文明班队评比制度及学生个体评价方案等。从学生活动、班级管理到教师教学等方面都有了制度保障。

其次,明确岗位责任制。上至校长、书记,下至每一个教师、后勤人员,都制定了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度,然后组织教师学习。每个教师除了承担教育教学任务,还分管一两项具体的行政事务,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最后,制度的落实还必须建立在相应的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上。民主评议制度、教职工奖惩条例、教师个体评价方案、教师职业道德实施细则应运而出。

在这里,工作常规、岗位责任和考核奖罚实现了三位一体。一段时间内,教师的积极性明显高涨,学校办学成绩也日渐突出。但很快就暴露出一些问题:很大一部分教师觉得压力过大;学生的规范管理有时也不考虑学生实际;更为严重的是,在过度激励条件下,老师们为了完成学校和校长下达的指令任务,死抓学生考试、竞赛成绩,为了成绩、荣誉、分数这些眼前利益而忽略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发展,自身工作也变成了一种应付式的劳动,缺乏主动性、创造性。

就这样,整个学校的发展都陷入了困境。

正当我认真思索,寻求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方时,上级派我去海珠区实验小学挂职学习。海珠实验小学是一所科研兴校的名校,整个学校生机勃勃,学校的各项活动、竞赛捷报频频。在那里我感受到科研给学校带来的活力。我希望也能有机会与专家们合作进行教育科研,通过科研探索寻求一套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恰好这时我在参加广东教育学院的函授本科学习时结识了我们后来的科研顾问康永久老师。在与他的交谈中,我谈起了学校中存在的问题和现在的想法,诚恳地邀请他和教院教科所其他专家来校指导教育科研。通过康老师,我们联系上了在海珠实小指导他们进行教育科研的施铁如教授。施教授和康老师又联络了王松花、龚孝华、高慎英等专家,就这样组成了学校科研的专家组。

就这样,到2000年初,我们与广东教育学院教科所合作,开展了以"绿色成长计划"为总课题的研究。该课题研究包括"自我成长型教师发展计划"、"尊重信任型心理健康教育"、"反思探究型教学模式研究"、"自主发展型学生群体建设"和"学习研究型学校组织构建"5个子改革方案。其中--

? 自我成长型教师发展计划着力解决科研型教师的自主成长问题。其基本思路是相信教师、尊重教师、依靠教师、放手发动教师、合理组织教师,利用多种形式、创设多种条件和机会,为教师提供一个自主成长的空间。

? "尊重信任型心理健康教育"以"尊重信任、全员参与、全面渗透"为指导,主要是积极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确定和操作举措的研究与试验工作,旨在形成健康的心理环境、教育目标和教育模式。

? "自主参考型学生群体建设"则努力使学校学生工作思路的转变,主要是创设平等和谐的教育氛围,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培养学生的民主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把班队生活乃至其他学生活动的自还给学生。

? "反思探究型教学模式研究"则试图将一种专业化、研究型的工作方式引入教师的日常教学,促使教师不断反思和探讨工作中的诸种问题,努力改变教师早已常规化的教学生活与活动方式。

? "学习研究型学校组织构建"旨在提升学校内生知识和自主制度在学校发展中的地位,努力实现学校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促进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并在这一过程中提升个人在学校生活中的地位,促使个人"活出生命的意义"。

就这样, 我个人的办学思想也进入了第二个阶段:立足科研兴校,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成长。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采取渐次推进的方法,首先实施"自我成长型教师发展计划",加强教师培训。然后通过"尊重信任型心理健康教育"、"自主参考型学生群体建设"、"反思探究型教学模式研究"等子课题的研究,深入进行学生教育与管理改革和课堂教学的改革。但第五个方案("学习研究型学校组织构建")的一些计划和设想则因为种种原因迟迟没有提上议事日程。

这些改革解决了过去规范管理中的一些矛盾,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创造性也在这种自主成长中得以发挥,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社团、少先队活动阵地都开展得有声有色,增强了学生的体验教育和养成教育;传统的特色项目和学生爱好的兴趣活动的开设,为学生个性的张扬提供了平台。教师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水平都有所提高,专业意识和民主意识增强了,通过课题组交流、研讨,自己的实践、反思和总结,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和实施的能力也增强了,教师撰写教育故事、案例、论文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并且发表获奖的人次越来越多,学校的荣誉、奖项也逐年增加。

但当研究向纵深发展时,仍然有太多的条条框框束缚着教师的手脚和思维,太多的目标、任务把教师压得踹不过气来。当分身无术时,很多的要求也就成为形式,根本得不到贯彻。如:一月一次的课题组会议,每人每学期必上的汇报课,教师的个人备课的格式,集体备课的形式和时间,划一统的要求、评价方式等。特别是教师奖惩条例的修订,不仅没有减少项目,反而增加了量化的内容和指标,搞得教师人人自危,生怕做错什么而被扣分。

这时,我对教师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要求也越来越严厉,并常常用自己期望的标准衡量教师的工作成绩和进步,教师的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都有增无减,觉得学习、工作是一种负担,没有身心愉悦之感,教师也越来越怕和我接触,甚至找某个人谈事情,他们都会惶恐是不是自己做错什么而被校长叫去批评,少数教师有想法、意见不敢与我交流,直接找专家组沟通等。

种种矛盾不断触动我的灵魂,引起了我的反思。在这种情况下,这时一些大胆、活跃的教师也开始向我进言,专家组的一些成员也借机向我推荐第五个方案。我自己也逐渐认识到学校的问题出在自己只一味重视规范化教育、管理,在以学校的利益和荣誉为重,以制度为本的时候,没有很好地协调"以制度为本"和"以人为本"的关系,没有着眼于教师的长远发展。

到2002年,整个学校和全体专家都认识到:最为迫切的是需要解决学校自身的动力和机制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缓解学校组织的压力,实现学校发展方式的变革,促进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于是,学习研究型学校组织构建方案正式登台亮相,并且被用来统整学校已经进行的四个方面的改革。

我个人的办学思想由此而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为此,我们开始着手建立以对话沟通为基础的运行机制,实施教师学习行动计划,构建能促进教师进步与合作的发展性评价机制,对日益繁杂的课题研究进行整合,并特别关注进一步拓展教师的自由空间、展示教师个体生命的价值。

在学习研究型学校组织构建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学校管理中存在着两个不同的空间:一个是规范空间,另一个是自由空间。两种空间必然派生出两种管理。规范空间是学校维持正常运作所必须到的基本条件,自由空间则是学校赠送给教师以换取其有效合作的一种"礼物"。但这种礼物又与以往的情感管理有所不同。后者只是在生活中给予教师情感方面的关照,而自由空间则把工作的自交给教师,因而成了提供给教师的最大的福利。

然而,学习研究型学校组织的构建,其艰巨性超乎我们的想象,它涉及对学校中现有规范空间的清理,也涉及学校领导的"守诺"问题。但我们还是成功地清理了部分规范空间,并开始酝酿如何拿出一个更简明、更有操作性,因而也更有利于减轻教师和各职能部门的负担和压力,更有利于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更能确保规范空间和自主空间的共生,也更少争议的制度体系来。

自从引进了科研这股"活水",我们打开了通向外部世界的知识门户。回顾以往,我深深地感觉到,所谓思想上的领导,并不是对学校工作事无巨细的指点和控制,而是要有改革的精神、科研的意识和虚心学习的气量,勇于面对工作中的问题和挑战,为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全面成长而不断探索,让自己的办学思想与学校一起成长。

上一篇:债权人代位权制度之检讨 下一篇:读养花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