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富顺豆花的秘密

时间:2022-09-27 03:25:27

任何一座城市的繁衍都离不开美食,中国井盐发祥地之一的富顺则离不开豆花。一味民间的传统食物看似无足轻重,但它却成为一种文化的寄托。

“巴地将军蜀国相,富顺才子内江官”,科举时代产生的238名进士,让富顺这座有着1400余年建县史的川南县城,成为了闻名天下的“才子之乡”。这里漫长的历史与人文的交汇中,才子与豆花结下了不解之缘,豆花也因才子而更具“冰清玉”的特质。

唐朝中期,富顺城区罗浮洞顶石缝中泉水常年流淌,清洌甘甜,僧人用以制豆花,“罗浮洞豆花”成为传世的一道名食。富顺豆花真正扬名于抗战时期,四川成为全国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人口剧增。富顺作为云南及川西南陆路通向重庆的大道,商旅舟楫十分热闹,富顺豆花也随之走向全国。

富顺人很会过日子,看似单调枯燥的生活也会过得有滋有味。富顺豆花店的老板娘则很会做生意,好耐心,也细心,有一种养人的性子。一般熟客刚进门,她便叫开了:“三两嫩的”或“二两绵扎的”,让你很感温暖。对第一次去的客人看你是白领就喊“二两(饭)一碗”,若是下劳力的客人来了,会喊“四两(饭)一碗”。

其实富顺豆花让人唇齿灵敏,靠的是豆花、米饭和蘸水三合一来调和,缺一不可。豆花须得要绵而不老、嫩而不溏、洁白如雪、清香悠长。附带的一碗窖水则是洗尽铅华的水中仙子,凌波微波,让食客在辣过之后,领受到豆花自然之鲜的本色本味,一片清明。

米饭要选用优质大米在锅里煮到半生不熟时(俗称生分子),就得滤米,然后把生分子倒入木甑中用猛火蒸。特点则是滋润、散酥、米汤酽。

富顺豆花之所以誉满全国,除了特产的盐卤,特制的豆花蘸水也功不可没。

这里拥有全国独有的一种红棕色土壤,瘦薄偏碱,造就了七星海椒辣力深厚而持续的鲜明风格,辣度远远超过了四川其他地方的朝天椒。富顺,包括整个自贡的人都爱这个味道。

蘸水的特点是选上乘辣椒在石碓窝里舂烂成糍粑海椒,将适量丁香、广香、肉桂、胡椒、花椒、大料、砂仁、紫草、甘松、甘草等用纱布包着放入其中,泡四至五天,再把豆油放到锅里煎,烧开即可。打蘸水时,碟子摆好,先舀豆油,后放糍粑海椒,再淋熟油。如此一来,三者和谐相配,自是滋味横流,风情万种,哪有不诱人的道理?把摘去把子的干海椒用鲜开水烫过以后,再放到碓窝里舂,一直要舂得像糍粑一样粘成团才算好,再淋上加了适量花椒的滚烫菜油,麻辣就齐全了。

当然,富顺豆花除了好吃之外,还存在更为隐秘的文化基因。

一碗富顺豆花,品的是本土的水,本地的豆,本乡的文化。也许正是在这样的心理作用下,富顺人不忘本。从口舌生津的味觉刺激,到呼之欲出的烟火气息,从随遇而安的县人天性,到前景看好的产业潜力。

梁启超曾称赞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富顺人刘光第的诗作水平在“韩(愈)、杜(甫)之间”。莫言曾在《檀香刑》中写道,刘光第遇难时,侩子手手起刀落,血流如涌,无首之躯竟不倒!惊吓得整个菜市口鸦雀无声。

而刘光第的成长,就伴着豆花。其母曾在桌上指着豆花对他说,“你读书勤奋,将来会有出息。如果真是做了一官半职,一定不要忘记现在天天吃豆花的清贫日子!”刘光第把母亲的话牢记心上,忧国忧民,他曾在一首五言诗中写道:“一赋先松菊,三餐止豆花,清贫儒者事,忠孝可肥家”。

豆花虽是一道家常菜,但素淡中又有回味无穷的鲜美,何况汤白蘸红,更不失藿香清香,犹有古风中的微言大义。知菜性、知火候、知人情、方为善生活者。一碗普通的豆花饭,对于勤劳朴实的富顺人而言,百味横生、意蕴荡漾,这本就是他们的生活之道,大江大海。

上一篇:偶然造就人生常态 下一篇: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写作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