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中职学生特点 创新学校德育工作

时间:2022-09-27 02:27:34

适应中职学生特点 创新学校德育工作

当前中职学生作为应试教育的“失败者”,不同程度存在自卑心理,缺乏学习兴趣,行为习惯养成相对缺失。同时他们又思维活跃,自我、叛逆;以往传统式说教及灌输式的德育模式显然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参与兴趣,也不可能达到应有的教育目的和效果。因此,我们必须寻求更加适应中职学生特点,满足职业需要的德育工作新方法。我认为就是要用更多的关心关爱给学生送去希望;用更多的表扬鼓励,重塑和提升学生的自信心;用更加生动鲜活的德育手段,丰富的形式载体,激发学生参与兴趣;通过亲身实践体验感悟让学生达到认知自我、树立信心,自觉认同,从而达到养成和提高的目的。

一、以关爱文化为统领,给学生送去希望,让学生健全成长

1.用心关爱从尊重学生开始。尊重让学生重拾和恢复应有的信心,点燃成长的希望。每一名老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要做到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宽容平等的对待学生。消除隔膜,增进沟通,使学生产生“自己人”的感觉。用“关爱”的阳光,温暖和照亮中职学生长期被遗忘和冷落的心灵。用爱的阳光驱散学生心底的阴霾。

2.用心关爱从关心学生开始。用心关爱、爱生如子。就是要时刻想着“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我们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更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从新生入学的第一天开始,我们就要始终关注、关心每一名学生的喜怒哀乐,身心发展。用爱的雨露滋润学生的心田。

3.用心关爱从服务学生开始。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我们总是力求作到是全体工作人员(从校长到看门人)都来实现教育理想。”全校的所有员工都应主动为学生服务,主动参与到德育中来,为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而努力,让学生在校感受到家的温暖,做到学生安心家长放心。用爱的空气和土壤让学生茁壮成长。

4.用心关爱从激励学生开始。要善于发现和放大每一名学生的闪光点,无论在教育教学活动还是日常生活中,努力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表扬,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鼓励;如学生主动回答问题,即使答错了,也要表扬他主动回答问题的勇气。让学生在表扬中树立信心,健全成长。用爱的激励让学生生命之花绽放。

关爱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践其行”。

二、以养成教育为重点,规范学生行为习惯,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中职学校德育的实践过程中,即要突出德育的实效性,又要紧密结合职教的针对性。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基本的职业素养。要本着起点低、立意高、能做到的原则,从点滴的养成入手,向学生传授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的知识,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也要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特点,加强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

一是行为规范培养。通过两操、出勤、课堂、晚自习、仪容仪表、教室宿舍规范管理,明确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的行为规范;通过上课起立、鞠躬、问好,集体活动解散鞠躬击掌,离开座位椅子放入书桌,文具、工具摆放有序等点滴细节,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

二是职业素养提升。与企业、职业需求对接,借鉴企业的规范化管理模式,在实训室、教室、宿舍引入“5s”规范化管理等职业素养,营造准职业环境,培养学生规范意识,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三、以一课堂为主阵地,发挥主渠道作用,渗透德育教育

要强化课堂育人功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将德育教育、行业、企业的职业道德规范等内容要求,具体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的体现和发挥育人功能。

关键在于形式的创新,把以往的“说教式”、“灌输式”变为“合作式”、“互动式”德育,通过学生的参与,使学生把外在的德育规范和要求,转化为内在的道德信念,逐步达到自律的目的。专业教学要努力创新“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新模式,让学生在“做”中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突出专业技能培养的基础上,还必须将符合本专业特点的学生职业素养融入教学、实习实训全过程,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规范意识和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和养成。将职业素养规范教育贯穿教学、实习实训的各个环节中,全面规范和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养。

四、以德育活动为载体,在活动中育人,在体验中成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们必须要转变观念,以适应学生特点,突出职教特色为出发点,不断创新德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将德育工作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寓教于乐,寓教于行,让学生在活动和实践中体验感悟。努力让学生爱玩、会玩、玩出名堂、玩有所获。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形成学期有主线、每月有重点、周周有主题的德育活动体系。通过健康有益的德育活动,把学生吸引到了教育活动中来,真正起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中职学生是准职业人,因此中职学生德育的培养,更应提倡自律,而不是一味强调监督约束。因此,在德育活动和常规管理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胆放手,给学生以足够的信任,为学生开辟一片独立的空间“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真正让学生参与进来;将校园、企业、社会变为学生德育实践的实训场,进行道德感悟和实践。使他们在道德完善方面由被动变主动。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只有不断创新实践,才能适应中职学生的特点,满足职业企业需求,成为人民满意的教育。

(作者单位:天津市第一轻工业学校)

(责任编校:白水)

上一篇:关于农村中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下一篇:析移动通信中的掉话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