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民生观与以人为本思想之比较

时间:2022-09-27 01:52:16

孙中山民生观与以人为本思想之比较

[摘 要]孙中山民生观与以人为本,是不同时代解决中国社会、民生问题的治政理念。二者不仅内涵丰富,思想深刻,而且在文化根基、价值取向、理想目标等许多方面都有相同或相似之处,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但由于诸多原因,二者又同中有异,在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实现条件、目标层次方面又呈现出差异性。以人为本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实现了对孙中山民生观的继承与超越。

[关键词]民生观;以人为本;主要联系;重要区别

[中图分类号]D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2)08-0023-07

孙中山民生观是关乎解决中国民生问题的治政理念,也是三民主义中颇具特色和创新的理论,自始至终贯穿了以民为本思想。他的民生观思想精华历来被中国共产党人所继承并发扬光大,尤其是新一代党中央高瞻远瞩,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借鉴中外经济社会发展经验教训,针对当前民生建设的突出问题,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本文试图探讨孙中山民生观与以人为本思想之异同,旨在更好地继承发扬孙中山民生观这一宝贵精神遗产,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一、民生观与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

(一)民生观的基本内涵

孙中山曾对“民生”下了一个简明的定义:“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1]据此,孙中山民生观可以这样概括:即孙中山关于解决社会问题、国民的生存、生计问题等一系列基本观点的总和。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强调民生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原动力

早在1912年10月,他在《上海中国社会党的学说》中说:“人类之在社会,有疾苦幸福之不同,生计实为其主动力。”“社会主义既欲谋人类之幸福,当先谋人类生存;既欲谋人类之生存,当研究社会之经济。故社会主义者,一人类经济主义也。”[2]

1924年,他作了《民生主义》的系列演讲,正式提出以“民生”为社会历史发展原因和动力的理论。孙中山在演讲中强调指出:“人类求生存是什么问题呢?就是民生问题。所以民生问题才可说是社会进化的原动力。”[3]“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好像天空以内的重心一样。”“要把历史上的政治和社会经济种种中心都归之于民生问题,以民生为社会历史的中心。先把中心的民生问题研究清楚了,然后对于社会问题才有解决的办法。”[4]“我们所提倡的民生主义,不但是最高的理想,并且是社会的原动力,是一切历史活动的重心。民生主义能够实行,社会问题才可以解决,人类才可以享很大的幸福。”[5]孙中山不仅把人类求生存视为社会进步的原动力,而且认为这是社会发展的“定律”。孙中山对这种观点颇为得意,称之为自己的发明。

2.主张用“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振兴实业”、“分配公平”、“互助”的办法解决民生问题

孙中山一生,以“关怀和改善民生”为念。孙中山强调的民生问题,是要解决人民的需要问题,就是要使四万万人丰衣足食。为此,他提出了民生主义的经济纲领。民生主义的核心内容按孙中山的说法就是:“之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6]

(1)平均地权。这是孙中山制定土地政策的主要理论依据。孙中山经过多年酝酿提出了“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归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有”。通过“土地国有”方式达到“平均地权”的目标。孙中山晚年又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张。这不仅打破了城市土地所有制的私人垄断,而且为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民生问题迈出了重要一步。

(2)资本制度。资本制度包含两方面内容,即“节制私人资本”和“发达国家资本”。对于外国资本,孙中山主张“将外国人在中国的所办之企业收归中国经营管理之”,以防帝国主义垄断中国的经济命脉,这显然具有反帝爱国、革命的进步性。孙中山先生提出节制私人资本又留给私人资本一定的发展空间。在实业计划中,他对实业范围作了明确划分:“凡投资大,周期长的大企业,如铁路、航运、港口、钢铁、采矿等,均应由国家经营,而人民衣食住行等生活资料的生产,则允许私人经营。”这两大经济政策,其核心实质就是防止两极分化,从经济上保证人民的主体地位。孙中山曾多次申明,他的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他的社会主义就是国有化的现代化。

(3)振兴实业。孙中山是喊出“振兴中华”这个时代最强音的第一人。“振兴中华”代表了当时无数爱国者的共同心声,成为鲜明的时代主题。他认为:只有振兴实业才能实现强国之梦,才能增加社会财富、改善民众生活。正如孙中山在《实业计划》序言中指出:“中国之存亡,关键则在此实业发展一事也。”可见,孙中山对振兴实业寄托厚望。孙中山的实业计划非常详尽,规模十分宏大,令人叹为观止。

此外,孙中山还提出用“分配公平”的办法解决民生问题,用“互助”的办法推动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

(二)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

以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高度关注民生,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指出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民生问题进行了专题论述,十七届五中全会以民生为基点谋划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十七届六中全会又提出了文化强国目标,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人”是相对于神和物而言,这里讲的“人”与人民是同一个意思,指的是广大人民群众。以人为本的“本”是哲学价值论概念,不是哲学本体论概念,它回答人与神、物相比,何者是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以人为本的实质就是以人民群众为发展之根本,即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其基本内涵有四个层次:

1.以人为本就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

上一篇:“中国模式”的概念策略与价值选择逻辑 下一篇:酷暑通城 防晒有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