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后中日经贸发展新机遇

时间:2022-09-27 01:40:31

震后中日经贸发展新机遇

摘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日本作为中国第三大的贸易伙伴,中日经贸关系一直备受人们关注。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里氏9.0级大地震并引发了海啸和核电站泄漏的危机给日本国内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次大灾难也对作为日本的近邻和第一大贸易伙伴的中国,特别是中日经贸关系产生了各种影响。本文从多角度详细分析此次日本的灾难,并挖屈其给我国带来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大地震;中日贸易;走势分析

中图分类号:F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2

2011年3月11日,在日本当地时间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了里氏9.0级大地震并引发大规模的海啸和核泄漏事故,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次大灾难不仅给日本国内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对作为日本的近邻和第一大贸易伙伴的中国,特别是中日经贸关系也将产生各种影响。

一、震后中日贸易现状

日本震后,中日将开展新一轮的经济合作,中日要找到“双赢”的契合点。首先,日本灾后重建加大了对中国产品的进口需求,尤其是对钢材、大型机械、重型卡车和建材等产品的需求大幅度上升。另外受日本大地震减产影响,日本粗钢产量近2年来首次出现下滑。其次,震后中国成为“日本制造”的转移阵地。由于日本灾后重建需要大量的投资,投资机会增多的同时,我国企业对日投资及并购等机遇也相应增多。自2011年及未来的一段时期,中国企业对日投资可能出现较大幅度增长。而日本对华投资绝大多数为优良资产――电子机电企业也纷纷落地中国。中日两国加强对日本装备制造、电子、现代建筑、汽车及零部件等产业的合作,同时中国扩大对日本出口业务。日本其他企业,例如:刀具生产,陶瓷行业也纷纷到中国扩展业务。此次日本恢复经济合作也被中国东北所看重,中国东北地区拥有广袤的土地、大量的日语人才、丰富天然资源和农产品,日本的东北等地区也依照振兴产业和导入新能源等经济发展计划,把推进与中国东北地区的经济合作作为重要课题。并且在日的大批研修生回国,导致劳务人员的短缺。因此双方劳务合作的潜力巨大。

二、日本地震对中国影响

1.日本的电子产业链受重创,影响我国电子产业的发展

日本是消费电子的产业大国。大地震对半导体、芯片、液晶面板等日本优势产业造成了冲击。日本贸易振兴委员会的投资信息显示,电子行业尤其是半导体行业成为受地震冲击最为严重的产业,距离震中较近的岩手县聚集着许多大型半导体制造厂家,包括东芝、索尼、富士通、村田等在内的多家电子元器件厂商都受到严重影响,不可避免地造成短期性产业链条重创,全球产业链都因此而出现波动,地震对日本半导体生产的主要影响可能不是对生产设施的直接破坏,而是供应链的中断。

然而,此次日本强震会促使日系厂商将核心生产技术向全球其他国家进行转移,这无论是对其自身发展还是对全球消费电子产业都存在益处。考虑到技术因素、靠近市场需求等原因,中国将成为“日本制造”的转移阵地。据日本媒体报道,松下已决定把更多锂电池生产从日本转移至中国。在2012年前,该公司将投资200―300 亿日元,用于在中国建设一座新厂和升级设施。按该计划,到2015 年时,松下在中国生产的电池量占比将提升到50%。目前,该公司80%―90%的锂电池仍在日本生产,其余在中国。此次日本产业转移涉及更多的研发、设计、高端制造等环节,都是中国电子产业升级所急需的。国内相关企业要好好把握住这次机会,集中精力培养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能力强、技术先进的自主品牌。

2.日本地震致使中日汽车贸易受到震荡

日本地震虽使中日汽车贸易受到震荡,但是也给中国带来了机遇,随着日本震后产业转移,中国将承接产业转移的机会,预计日本汽车零部件工业园将会进驻30家到50家企业,未来三年将进入300家日本零部件机电企业,核心高端零部件供应链的本土化带来了新的契机。这对本土汽车零部件制造商而言,将是中国汽车业根基的难得机遇。

3.日本核电危机导致全球核电产业受挫

首先核电减少的空缺必然要用火电来替代,而日本石油、天然气等能源需求的扩大可能导致世界能源价格上涨。而国际能源价格上涨会给我国带来一系列问题,如生产成本上升、输入性通胀加剧等等。其次,日本常规能源需求的扩大也可能加剧与我国在能源市场的竞争。再次,日本核电站出现核泄漏,使人们对核电站的恐慌心理增强,将对日本乃至全球的核电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4.日本钢铁生产受冲击明显,刺激我国建筑钢材向日本出口

地震会影响到我国从日本的钢材进口,且主要集中在中高端钢材;而对我国钢材出口来讲,一方面,地震导致日本向世界出口钢材减少,这有利于我国钢材的出口,国内企业可以占领部分国际市场,另一方面可以替代进口占领国内市场。此外由于日本钢铁企业基本不生产建筑钢,而这些产品的生产恰恰是我国的强项,中日又是近邻,灾后重建也将会刺激我国建筑用钢对日本出口,特别对水泥、钢材、沥青及其他建筑材料产生巨大需求。国内相关企业要抓住此次机遇,积极扩大市场占有率。

5.日本地震导致中国对日农副产品出口贸易量激增

地震引发的核泄漏对日本农业、渔业、旅游业长期内产生负面作用,很难在短期内恢复。此次受灾地区主要是日本的农业地区和渔业地区。其中水稻、猪肉、蛋鸡、蔬菜等农产品产量占日本国内产量20%以上。另外,已有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现从日本进口的水产品被核辐射污染,市场对日本海产品已经产生了排斥心理,并且灾区渔场、海岸水产品加工设施被毁。日本农产品及海鲜出口额直线下降,日本国内海产需求量下降了大约25%,其中近海鱼类的需求量降幅更是达到50%,我国国内许多消费者纷纷表示近期不会购买任何来自日本的海产品。日本大地震给中国带来的主要机遇是我国海产品企业出口订单急剧上升,此次日本核泄漏所带来的日本海产品安全问题,增加了日本对我国海产品进口的需求;同时也使欧美等一些国家的需求转移到我国。因此此次日本核危机对我国部分替代性强的海产品来说,无疑是个开拓市场的好机会。我国海产品养殖业要抓住市场机遇,同时严把质量关,长远提升我国海产品的竞争力。

三、为应对日本东北大地震的冲击,中国应采取如下对策

1.推动人民币汇率改革,实行适度紧缩性货币政策,适当加快人民币升值,缓解输入型通货膨胀,短期内我国受到的压力主要表现为输入性通胀压力急剧上升,加快人民币作为区域性储备货币的前进步伐,继续坚持积极财政政策,降低外部需求下降的冲击。

2.鼓励国内加工企业多渠道零配件采购,防范供应链中断风险。日本地震对于中国日本的汽车零配件供应体系影响极大,日本震后大约有40家日本汽车零部件厂商目前仍处于特大地震后的艰难复苏期,由此造成了汽车电子、塑料以及橡胶制品配件供应短缺。我国要加入跨国汽车公司的全球采购之路。零部件企业只有走上全球采购之路才是康庄大道。

3.加大对日直接投资力度,引导和鼓励国内食品企业开拓日本市场,同时加强国内食品卫生安全。

4.支持日本向中西部直接投资,优化投资环境,采取优惠政策,吸引日本企业将部分先进零配件和机电设备的产能转移至中国,学习日本的中高端技术,加速和推动本国产业的升级。

5.参与建设东南亚经济圈,中国正成为经济圈发展的新的火车头。日本作为技术的提供者和商品的吸收者,通过双边经济关系直接地、通过经济循环链间接地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并且由于日元资本逐 渐退出东南亚经济圈,大力推动人民币资本向东南亚经济圈的输出,使人民币在东南亚经济圈的广泛运用,中国建立在东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位。

总的来说,地震的灾后重建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日本经济或在短期内饱受冲击,但从长远看,积极的灾后重建将为日本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将刺激日本长久以来委靡不振的经济。中国正在迅速的崛起,而日本是发展程度较高的发达国家,此次地震揭示了中日经济依存度之深。灾难具有两面性,给一些行业带来重创的同时,也创造了机遇,中国提供优厚的条件吸引日本中高端制造业向中国进行产业转移,在学习日本先进技术的同时,也推动和促进中国制造业的产业升级。中日两国应继续在经贸领域加强合作,唯有如此才能够互利双赢。

参考文献:

[1]王永中.日本地震对中日经济的影响.2011,4.

[2]张季风.日本地震对日本及世界经济的影响. 亚非纵横,2011,5.

[3]孙闯飞,李延凤. 日本地震:中国企业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市场,2011. 4.

[4]人大经济论坛经济时事.bbs.省略/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71393&page=1.

基金项目:本课题受黑龙江省教育厅资助,项目名称:东日本大地震后深化黑龙江省与日本经贸合作的新思考,项目编号 1252Rd01。

上一篇:从消费者预期看跨期消费选择 下一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合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