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开口说话”

时间:2022-09-27 11:23:08

让学生“开口说话”

摘 要:我一直从事农村教育教学工作,比较了解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他们大多羞于说话,不愿说话,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对如何提高农村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作了思考,并作了一些浅薄的阐述,希望能给他们提供帮助。

关键词:口语交际能力农村中学生“开口说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在口语交际中树立自信,尊重他人,说话文明,仪态大方,善于倾听,敏捷应对。”但农村中学生还比较羞于表达,不愿“开口说话”,鉴于这样的现状,我对如何提高农村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这个问题作了思考,下面就来浅谈一下,希望以此引起农村语文教师以及农村学生对口语交际这个学习环节的重视。

一、教师要重视这个学习环节,要逐步建立口语交际教学评价体系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农村的中学语文教师普遍不够重视学生的口语交际课,教学比较随意,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引导者,要改变观念,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对口语交际重视起来,那么学生自然也会重视起来,这样就让学生“开口说话”向前迈进了一步。当然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建立口语交际评价体系,让说的好学生得到表扬,感受成功,让说的不好的学生能够有自信,敢于表现,久而久之,相信学生的表现欲就更浓,自然学生就“开口说话”了。

二、让口语交际回归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以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和情景,来展示口语交际活动,重视日常生活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农村学生的信息量相对比较少,对很多新事物还不够了解,语文课本上的口语交际题目有点也不适合农村学生,例如讲到多媒体的运用,电脑知识,绝大数农村学生还不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又谈何让他们讲自己的看法呢?再比如语文课本上口语交际课让学生采访名家,农村学生根本就没机会接触名家,又谈何采访呢?那么如果想让学生“开口说话”,有话可说,就必须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找一些贴近生活的话题让他们说,例如星期天和父母上街买衣服的过程以及买到衣服后的感受,这些话题都可以融进课堂。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感觉原来能说的话题也非常多,他们怎样生活的就可以怎样说,就很难存在学生无话可说了的情况了。那么,让学生“开口说话”还那么难吗?

三、具体的提出一些口语交际的技巧

说容易,说的好不容易。如果要做到“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表达。”就要注重说话的方式,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注意说话的语气和语调,并适当运用一些身体语言,同时要注意说话的脸部表情,还有就是尽量做到该应对的时候应对,该倾诉的时候倾诉,该默认时默认。再此基础上,能够做到礼貌、称赞、谦虚、热情、大方、得体就跟好了。在某些场合,还要敢于做到“损己利人”,也就是课标上所说的能“有风度”地表达,“恰当”就不一定是在第一反应时要说的,是经过正确的思维筛选过的,更有利于交际双方进行下去的。

四、让口语交际的形式多样

如果口语交际就是单一的学生讲述,老师评价,时间长了,学生也会对“说话”厌倦的。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口语交际课。例如,课前五分钟校内校外新闻播报、演讲比赛、朗诵比赛、辩论赛、采访最喜爱的教师或同学活动、自编自演课问剧本活动、课堂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活动等等。活动形式多样,会增强学生的说话兴趣。这样学生在交流交际中,口语交际能力会得到很大提高的,他们也会“乐于说话的”。

五、在说话中展示学生说话个性

每个学生的性格不同,说话的方式和风格也不大相同。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要本着不犯说话要求的原则性错误的前提下,允许学生展示自己的说话特点。同样的话题,有的学生喜欢幽默的说,有的学生喜欢严肃的,有的学生喜欢和他人合作说,有的喜欢夸张的说等等,总之,只要学生把问题说清楚,教师对他们的个性体现要加以肯定,千万不要各个都是一种腔调,否则会降低学生说话的兴趣。在说话中,学生找到了自我,他们就会更加想说话了。

六、重视普通话训练

对于农村的孩子们,普通话水平是远不及城市学生的,他们有点不会说普通话,有的羞于说普通话,但凡说起普通话,他们心理上就认为这个问题应该比较重要。当然学生虽然生在农村,不能说永远留在农村,他们将来还需要和更多的人交际,所以把普通话说好对于他们走上社会是刻不容缓的事情。当然《新课程标准》也反复强调要求农村学生加强普通话的训练。那么作为教师自己首先说好普通话,然后自身示教,如果做到这样,农村学生不仅能对内“开口说话”,而且能对外“开口说话”了。

当然,提高农村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方法还有很多,我在这里只作点浅薄的探析,希望能给农村中学生的口语学习带来帮助,也更希望引起同仁们的对这个问题的重视和探究。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

上一篇:数学素质教育内容与数学素质教育原则浅议 下一篇:浅谈在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