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例产后恶露中医中药治疗临床研究

时间:2022-09-27 10:58:09

260例产后恶露中医中药治疗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中医中药治疗产后恶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近三年来产科门诊产后恶露不绝患者260 例运用中医中药理论,对产后恶露不断的产妇分别采用活血化瘀法、益气养血佐以祛瘀止血法以及清热养阴止血、疏肝解郁化瘀等方法进行辨证论治,合理施方用药。结果:临床针对产后恶露的不同症状、症候,在正确的理、法、方、药指导下进行治疗,改善和治愈了各种产后恶露,显著提高了产后女性的生活质量。结论:通过运用中医中药理论,针对产后女性所出现的恶露症状,运用不同的方法,取得不同的效果,为进一步提高中医诊疗技术和治疗效果提供了实质性经验和参考依据。

关键词:中医中药;产后恶露;临床经验

胎儿娩出后,产妇在产后3周左右恶露即可干净。若超过3周仍有恶露不绝为病理状态。本病的发生原因较多,最常见的原因为宫内胎盘胎膜残留、子宫收缩不良、子宫内膜炎等。临床表现阴道出血量或多或少,色成淡红、深红或紫暗,或夹有血块,常伴有腰酸痛、下腹坠胀痛等症。妇科检查可见子宫复旧不良。中医辨证认为产后恶露不绝的发病机理不外气虚、血瘀、血热3类。气虚、血瘀者居多,故治疗上应首先考虑补虚和活血。若为血热,则配以清热活血止血之品。方中黄芪、党参、当归益气补血;桑寄生补肾气;炒蒲黄、益母草、三七活血化淤;枳壳行气以行血,兼收缩子宫;乌贼骨、茜草炭、侧柏炭止血。诸药相结合,起益气补血补肾、活血化淤止血之功效。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以来采用中医治疗产后恶露不绝,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60例患者均为我院收治的产后恶露不绝的患者,均符合中医妇科学中医诊断标准;本组260例均为2010年~2013年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年龄在23~39岁之间,平均(28.5±5.6)岁,病程最长者4月余,病程最短者1月余,平均(2.

2±1.2)月。就诊前均接受过西医止血、消炎和成药治疗,均因只能缓解几日或短期疗效不显著而前来就诊。中医辨证将其分为:瘀血内停型12例,气滞血虚型8例,血热型6例。临床治疗要根据血常规及尿常规检验结果,对血象在正常值(4~10109/L)之间和尿常规未见异常的患者,不主张使用抗生素;血象超出正常值时,要根据实际情况使用抗生素,以治疗和预防感染。

1.2 治疗方法

1.2.1 活血化瘀法

症见小腹疼痛有硬块,拒按怕揉,恶露量少,产后淋漓涩滞不爽,面色紫暗,或青白色。近年易有伴腰痛及黄带者,流血多而腹痛,血块祛而小腹痛减等临床症状。舌有紫暗、暗淡或有瘀点,脉弦数有力或有沉紧之象者。症属淤血阻滞胞宫,故当活血化瘀,补血逐瘀。方选《傅青主女科》散结定痛汤合生化汤加减、兼有寒者加肉桂,气滞者加枳实、赤芍、气虚挟瘀者加党参、黄芪、若瘀久化热有臭秽者加蒲公英、二花、连翘等。

1.2.2 益气养血,佐以瘀止血法

症见产后恶露量多,小腹隐痛,按之痛减,或淋漓不断,色红质稀,时伴头晕耳鸣、心悸自汗、神疲乏力面色恍白。舌淡红苔薄白,脉缓弱或沉细。症属产后气血两虚,故当养血益气,祛瘀止血,方选补中益气汤:加鹿角胶、蒲黄炭和《傅青主女科》肠宁汤加减治疗。腹痛面白,喜热恶冷者用当归生姜羊肉汤治疗,虚而挟瘀者酌用生化汤进行加减治疗。

1.2.3 清热养阴止血、疏肝解郁、活血化瘀法

症见患者恶露不止,量多色深红,质稠粘或有臭气,面红口干,大便燥结,小便黄。患者易有胸闷、胁肋不适,而平素情志易波动,致气郁肝脉而病者。中医辨证:症属阴虚血热,故当清热养阴止血,疏肝解郁,活血化瘀法治之。方选丹桅逍遥散合保阴煎二方剂加减治疗,恶露较多有臭气者,酌情重用败酱草、腥草、地榆炭、银花、连翘等药物治之。

1.3 治疗标准

治愈:服药后恶露于3d内血净,主要症状消失,B超显示宫腔内异常回声区、宫腔积液消失;有效:服药后恶露减少,于7天内血止,主要症状明显改善,B超示宫腔及盆腔积液减少;无效:与治疗前相比,各方面均无改善。总有效率为治愈+有效。

2 结果

本组260例患者,其中,瘀血内停型120例,气滞血虚型80例,血热型60例;痊愈180例,占69%,好转60例,占23%,无效20例,占8%,总有效率为92%。

3 讨论

产后恶露不绝发病与体质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即产妇个体体质的差异使其对某些产后疾病有着易罹性、倾向性。 从中医体质学角度入手研究产后疾病的发病和防治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提示我们在以后的产后保健工作中可开展对产妇的体质辨识,结合产后“多虚多瘀”的病机特点,针对不同体质的产妇提供个性化的保健处方及建议,通过体质调护,最大可能地预防或减少包括产后恶露不绝在内的多种产后病的发生,改善产后保健模式,提高产妇生活质量,促进妇幼保健水平,实现调质拒邪、调质防病及调质防变。

对于因产后血瘀而诱发的恶露不止,其诊断依据主要为腹痛与否,并与排出的血块相结合。若该患者产后出血时间延长,舌质暗淡,脉数无力,属虚中挟实之象,故投散瘀定痛汤补血逐瘀和善其后的补中益气汤,随兼症相加减,诸方药相互配伍,使瘀血祛,新血生,子宫功能得以复原,血得归经,冲任固而病愈。临床又有气血两虚的患者,气血亏虚冲任不固,而使子宫复旧功能不良,淋漓不已。故遵补中益气汤合肠宁汤临床随症加减治疗,随机而能变,虽顽疾而得愈。本研究中,对肝郁化热产后阴血亏损,阴虚内生而诱发的患者,采用清热养阴止血的生地、栀子、白芍、黄柏、败酱草,化瘀止血的丹皮、蒲黄炭,解毒清热的银花、连翘,疏肝解郁的柴胡、当归,固冲收敛的海螵蛸、龙骨、牡蛎佐以益气健脾的党参、茯苓、陈皮、小麦等。诸药配伍,标本兼顾而获效。

参考文献

[1] 张华. 生化汤合补中益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产后恶露不绝36例[J]. 山西中医. 2010(07)

[2] 张琴,李艳,林琳. 益气养血祛瘀法治疗产后恶露不绝疗效观察[J].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0(01)

[3] 郭建芳. 补气活血法方治疗气虚血瘀型产后恶露不绝疗效观察[J].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09(05)

[4] 王洪美. 益气活血方治疗产后恶露不绝98例[J]. 工企医刊. 2009(04)

[5] 张铭,张晓静. 滋阴清热凉血法治疗产后恶露不绝70例[J]. 辽宁中医杂志. 2008(09)

[6] 王淼. 中药治疗产后恶露不绝(瘀热互结型)33例[J]. 中国实用医药. 2008(06)

[7] 王永宏,赵鸿. 加味生化颗粒治疗产后恶露不绝(气虚血瘀型)30例临床观察[J]. 中医药导报. 2007(03)

上一篇: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Barton氏骨折32例 下一篇:急性肠梗阻病因及手术时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