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能使路不堵

时间:2022-09-27 10:56:35

其他国家是如何解决交通拥堵的?答案只有一个字:钱。不过,不是出钱扩路,而是通过一系列新奇却又合理的收费政策来调节。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赵志荣在腾讯书院分享与大家了其他国家的收费治堵经验。

最常见的方案莫过于全球有车族都在缴的燃油税。道理很简单:烧油多,说明你的行驶里程多,相应地就该为拥堵承担更多的责任。但这一逻辑在新能源汽车越来越普及的情况下已经不再站得住脚。

替代方法是“里程税”。顾名思义,就是回到本质:跑得多,缴得多,甚至可以分路段分情况收税:市内、市外,高峰、低谷,越拥堵的地段和时段,收费标准就越高―相当人性化。但这种方法却过于理想化,跟踪每一辆汽车的行驶里程不但成本非常高,还可能涉及到隐私问题。不过,“里程税”的方案让很多企业看到了商机,IBM、蓝盾等公司和研究机构正着力开发基于手机的“模糊跟踪系统”,试图抢占这块大蛋糕。

如果解决问题的手段是“收费”,那各国政府都会想到无数妙招。

新加坡政府早在40年前就开始针对车牌收费,不但收费标准高,还有一定的使用年限,超过一定时间就要重新购买牌照。

伦敦则把市中心“圈”了起来,住在里面的人不用交钱,但住在城外的人每天开车进城都得交“上路费”。

美国明尼苏达州的明尼阿波利斯的方法则更巧妙:愿意付钱,你就可以在通畅的道路上行驶;不愿意,那就在隔壁车道上堵着吧。这座城市的一些路段专门划分出了“高承载专用道”,只有载有两人或以上的汽车才能驶入―这是为了鼓励人们拼车出行。同时,因为这条通道上行驶的车辆一般比较少,当地政府又想出了一个好主意,让它身兼“收费快速车道”。

如果你的车里只有一个人,只要你愿意付钱,也可以使用这条专用道。而且,其收费标准是不断变化的,每隔三分钟自动调整一次。如果这条车道使用率很低,几乎不用交费就可以使用;当交费车辆越来越多、车速越来越慢时,价格就会一直往上涨,浮动区间在0.15至2美元之间。总有人愿意花钱买时间,也有人为了省钱宁愿慢慢等,这样不同车道的车流密度就会在钱的调解下达到某种平衡。

上一篇:麦当劳始于一次“握手” 下一篇:严歌苓说,我得赶紧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