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范文

时间:2023-11-08 13:55:04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篇1

这是一个发生在2011年2月的故事,在这个热闹而繁忙的春节,47岁的中年男人邹孔亮坐在湖南长沙郊区的出租屋里,再一次打消了回家的念头。17年的怀想―回家,日积月累过后变成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而此刻,他远在安徽老家68岁的母亲王道美,却打算卖羊换钱千里寻子。这段错失17年的母子情,能否在这个春天续写?

等不到你,就去找你

王道美已经不记得自己有多少年没有见到过小儿子了。闲来无事时,她总会一次次回顾儿子第一次离家出走和最后一次回家的蛛丝马迹。

她是安徽省蒙城县立仓镇邹圩村人,生有两男一女,邹孔亮是小儿子。一家五口全靠几亩麦子地生活,因为贫穷,懂事的邹孔亮上到小学5年级就辍学在家,帮父母一起种地。

有一天,邹孔亮在饭桌上认真地对父亲说:“爸,我想出去打工,赚钱养家。”

“坚决不行,要不你就在镇上学个理发,总比出远门强。”父亲语气强硬。但王道美知道,丈夫和自己一样,是心疼儿子。

邹孔亮最后还是走了,他其实早就托远在相山市的朋友帮他留意工作机会,当得知那里需要3个运石工时,邹孔亮连工资多少都没问,就出发了。

那是1982年,邹孔亮才18岁。走的那天,王道美送出去很远,不停地叮嘱他:“一个人在外要当心,要注意身体,注意安全……”她站在村口目送儿子,直到儿子的背影变成一个小黑点。

没多久,邹孔亮又回来了,整个人显得郁郁寡欢,父母都希望他从此留在家里。但没过几天,他又出门了。

此后的几年,邹孔亮也陆续有过消息。但打工的种种艰辛和窘况,常常让他言谈甚少。1994年的春节,他一个人回家了。

那年春节,王道美高兴极了,拉着儿子的手问长问短。原来儿子3年前就结婚了,是去江西做了上门女婿,媳妇比儿子小9岁,他们还生了两个儿子……

结婚这么大的事,儿子居然都没通知自己,而且孙子都有了,过年也不抱回来让二老看看……王道美的心里也有埋怨,但脸上却笑着,还对儿子说:“穷点没什么,只要那家人对你好,妈就放心了。”

邹孔亮点点头。此后的几天,他总是站在麦田里发呆,神情恍惚,没有人知道他在想什么。没过几天,邹孔亮又走了。

1994年春节后,他再也没有回来过。

儿子心事重,话少,遇事总不爱跟人说。王道美了解儿子的脾气,那么,是不是那次春节回来时和谁闹了脾气?或者在外面过得不好,不想让家里操心?或者,在外面出了什么意外……

她越想越多,心里的结也越打越多。想到最后,就变成了自责,如果家里不那么穷,儿子就不用出去受罪了。

一年又一年,每年春节,外面爆竹声声,眼见着各家打工在外的孩子都回来了。王道美总是守在村口,守在当年她送儿子出去的那个地方,她等了很久,但始终不见儿子回来。

每年的除夕,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年夜饭,唯独缺了小儿子。那把空出的椅子,一年年始终空着。

丈夫劝她:“年年都不回,这样的不孝子还惦记他做什么?”

儿女也劝她:“孔亮迟早会回来的。”

王道美对着那把空椅子老泪纵横,她想儿子、念儿子,但儿子啊,你又在哪里?

过年的时候,来串门的邻居总会关心地问她:“你家小儿子今年回来没?”“今年不回,明年总该回来吧?”也有人担心地问:“该不会是在外面落难了吧?”

……

一声声的询问,总是换来王道美的暗自垂泪。家里没有电话,信也不知道往哪儿寄。王道美唯一能做的,就是去问每一个外出打工的回乡人。

“见到我家孔亮没?出去帮我打听打听啊,有他的消息一定要告诉我啊。”

很多人都不忍心说出那三个字―不知道。人海茫茫,怎么会那么容易遇上呢?

2005年春节,一个老乡唯唯诺诺地回答她:“邹孔亮这么多年都没消息,恐怕是死在外面了。”

她不相信,儿子怎么能死了呢?伤痛之下的王道美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她要出门找儿子。

这年,王道美62岁,头发苍白、满脸皱纹、走路颤颤巍巍。更重要的是,王道美从来没有离开过蒙城。可她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去找儿子,否则这辈子恐怕再也见不到了。

可是,怎么找?去哪个方向?要花多少钱?她什么也不懂。就在这时,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邻村有户人家的儿子,也在江西做了上门女婿,他的家就和邹孔亮的家在同一个地方。报信人鼓动王道美:“你快去看看,他也许知道你儿子的消息。”

王道美换了衣裳,走了几十里路,过了几条河,才找到了那户人家。那家人赶紧给儿子打了电话,原来邹孔亮之前在江西,但最近刚刚去了湖南长沙县黄花镇。

有了儿子的地址,王道美抑制不住心里的狂喜,当时就打点行李,拿出家里所有的积蓄300元钱,不顾家里人的反对,一个从未出过远门的老太太,要去找儿子。

这一年,是2005年,王道美已经有11年没有见到儿子了。

紧张、害怕、兴奋、急迫,许多种情绪缠绕在王道美的心头,她摸索着从邹圩村坐车到蒙城县,又坐车到阜阳市。许多的人,许多的车,她走得头晕眼花疲惫之极,费了许多周折,总算在好心人的帮助下,买到了阜阳到长沙的火车票。

100元,她拿着这张100元的车票,泪如泉涌。阻断她与儿子相见的,难道就是这张车票吗?

第二天,王道美在长沙火车站下了车。她不知道怎么去黄花镇,便央求旅店老板帮她寻找。老板被她感动了,两天来,他打电话问遍了黄花镇的各个工厂、村庄、社区……但没有找到一个叫邹孔亮的人。

一次次的期待,化为一次次的失望。几天来的疲惫、几年来的伤痛,一起朝她袭来,她从未像这一刻那么虚弱过。

在旅店老板的劝慰和帮助下,王道美踏上了回家的列车。回去的路上,她一路流着泪。她绝望地想,儿子也许真的死了,又或者,遇到了不测,儿子不会再回来了。

一个老人绝望的心,仿佛使全世界都变得灰暗了。

回家后的王道美变得沉默寡言,很少再跟人打听儿子的事,生活仿佛恢复了平静。只有在春节时,她才会对着空椅子发呆。

  不回家,只因为没有钱

邹孔亮一直记得第一次离家的情景,那是一个阴天,风里夹裹着一阵阵灰尘。母亲把自己送到村口,自己不敢回头,怕一回头,就没有勇气走了,然后逃也似的离开了家。

邹孔亮一直活得很隐忍,他愤恨自己的贫穷。当他年满18岁时,离家的愿望喷涌而出。

最开始,他去做运石工,用板车拉石头,一天能拉四五车,而一车的工钱是3毛钱。即使这样,也并非天天有活干。有时,刚领了这一天的工钱,吃了顿饱饭,明天就得饿着。就这样水深火热地过了两个月,活儿越来越少,邹孔亮饿得受不了,不得不辞职回家。

这一次回家,令他感到羞耻,仿佛在向全世界宣布―他就是个无能的人。尽管家人平静地接纳了他,但邹孔亮觉得,家人的平静之下其实隐藏着嘲笑。而且家里实在太穷了,出去打工,起码生活还有一丝亮光,有一些盼头。几番挣扎之下,他决定再次出门。

接下来的许多年,邹孔亮跑遍了全国十几个省市,在码头做过搬运工,在深山打过石头,在煤矿背过煤……各种各样的工作,忙时灰头土脸,闲时惊慌失措,贫穷对他,像一场永远也摆脱不了的疾病。

1989年,邹孔亮流浪到江西,在一家煤矿一干就是8年。1991年时,不名一文的他经人介绍入赘成了别人的上门女婿,妻子比他小9岁,同样的贫寒之家,同样的凄风苦雨,却让他们惺惺相惜。

婚礼没通知家人,家里没有电话,写信也不知从何说起,况且,来一趟得花不少钱。邹孔亮最终还是没有告诉家里人,一切显得仓促而草率。很快,两个儿子出生,要挣钱,养老婆孩子,生活总是捉襟见肘。

邹孔亮不是不想家。每年过年,在异乡街头,在别人屋檐下,想起母亲,想起走时的仓促以及家里的贫穷,他总会泪流满面。家变得越来越遥远,他不敢回,不能回,一切只因为没有钱。

1994年的春节,邹孔亮一直攒钱,幻想带着老婆孩子回趟家,但临近春节,攒的钱还是不够4个人的路费。他只能一个人回家。一路的颠簸,他带着兴奋回到了家。可10年了,家还是那个家,父母和哥哥妹妹还是守在光秃秃的麦田里。而周围出门的人和没有出门的人,还是挣扎在贫困里。

那个春节,他过得恍惚而茫然,一阵阵的绝望在心中翻涌,一个念头在心中嘶吼:不混出名堂,绝不回家。

他变得更加努力,四处做苦力,毕竟一双手要养活4张嘴。1995年6月,邹孔亮的岳母病重,不久就去世,为了治病和下葬,邹孔亮欠下了一屁股债,生活一日不如一日。回家,变得越来越遥远,也越来越令他感到胆怯。

1999年,邹孔亮一家来到长沙县黄花镇,在一位好心人的家里落脚,并租了几亩地种田种菜,生活安稳下来,但也只能勉强养家糊口。

邹孔亮已年过四十,他想家,也想回家,但贫穷却一再拦住他回家的脚步。有一年,他下定决心要带着老婆孩子回家过年,凑了很久的钱,终于凑够了。可正准备回家时,意外却发生了。远在江西的岳父病重急需用钱,邹孔亮不得不把家里的稻谷卖掉,卖了3000元钱,再加上原本打算回家的路费,一起交给妻子给岳父治病。等一家人再次回到长沙时,又变得身无分文。

回家的事,又一次搁浅了。而从此,他真的没有再回过家。

2005年,也就是王道美来湖南长沙县黄花镇找儿子的那一年,邹孔亮其实就住在黄花镇,可残酷的现实往往喜欢捉弄人。

因为邹孔亮视力不好,总是喜欢眯着眼,当地人就给他取了个绰号,叫“邹眯子”。而他又是后搬来的,天长日久,大家都习惯叫他的绰号,以至于没有人记得他的真名。

而这样的错过,使得母子俩的见面再一次变得遥遥无期。

  你活着,我就很知足

2005年后,家人都相信邹孔亮真的死了,而王道美看起来也死心了,一家人的生活又恢复了平静。然而,王道美真的就这样放弃寻子了吗?

时隔6年,2011年2月15日,邻村的那户人家又传来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他们托江西的儿子打听到了邹孔亮在长沙的家庭地址和电话号码。

儿子还活着!拿着地址和电话,68岁的王道美兴奋得一夜无眠。第二天一大早,她迫不及待地背着丈夫和儿子,卖了家里唯一值钱的一只羊,凑了500多元的路费,再次踏上了去长沙的旅程。

这一次,这个念子心切的老母亲能否找到日思夜想的儿子呢?

又是同样的路线,从邹圩村到蒙城县,再到阜阳市。此时正值春运,人多拥挤,一票难求。她挤在火车站的人群里,当她正准备排队买票时,突然发现钱没了―那是她卖羊凑来的500多元钱啊!全被偷了。当时,王道美像被人猛击了一棍,毫无顾忌地坐在阜阳火车站售票大厅前号啕大哭起来。

她没钱了,她不想活了,钱丢了或许会让她失去最后一次见儿子的机会。

车站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几名预备役团现役军人发现了她,他们先带王道美去餐馆吃饭,然后给她买了阜阳到株洲的车票,买了一大包吃的,又额外给了她100元钱。王道美感激不尽,在寻找儿子的过程中,她遇到了太多的好心人,她唯有铭记和感谢。

上火车前,她在公用电话亭拨通了儿子的电话,分别17年的母子俩,终于在电话线的两端听到了彼此的声音。

2月17日凌晨,火车到达了株洲,邹孔亮连夜赶往株洲。

这是时隔17年的重逢。株洲火车站人头攒动,68岁的王道美却在人海中一眼就认出了儿子。她哽咽着说:“你瘦了,黑了,老了……”

47岁的邹孔亮心潮翻涌,他也喃喃地说着:“妈,你老了,背也弓了……”

17年未见的母子俩紧紧地抱在一起,失声痛哭。邹孔亮安慰母亲:“哭啥,这不见到了吗?”王道美安慰儿子:“哭啥,妈身体好着呢。”

邹孔亮擦掉母亲脸上的泪,说:“我是个罪人,我让您操心了。”王道美擦掉儿子脸上的泪,说:“能够再看到你,我就心满意足了。”

17年后的相聚,感动了在场所有人。如今,王道美已被儿子接到黄花镇租住的家里,想让父母在长沙安顿下来,照顾双亲的后半生。但王道美却摇头说不习惯湖南的生活,还想回安徽。

采访邹孔亮的那天是阴天,坐在他们租来的屋子里,冷风一直在用塑料封住的窗户外“噗噗”作响。王道美穿着陈旧的碎花外套,手里拿着一个红薯,她看上去是那么矮小、苍老和腼腆,但又显得那样满足。笔者问她:“17年没有音讯,你怎么那么肯定他没有死?”

她扭过头,“我就是不相信我儿子死了。”她固执地回答。

贫穷依旧,甚至比起17年前,这个家显得更加贫穷。但贫穷却不能阻挡母亲与儿子相见的火热的心,一瞬间,这个四面漏风的房子显得温暖起来。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篇2

钱永刚送我一套《钱学森书信》,总共十卷,十六开本。钱学森的秘书顾吉环告诉我,他曾经遵钱学森的嘱咐,给美国友人寄过一套,总重量为三十五公斤!

这套《钱学森书信》所以又大又厚,不仅仅因为钱学森的书信多,而且因为它是手稿的影印本。

钱学森的书信,总共达一万多封。《钱学森书信》所收录的,还只是钱学森的三千多封书信。另外,《钱学森书信》只是选编了1955年6月15日至2000年11月26日期间的部分书信。

我逐卷阅读《钱学森书信》,由于是手稿影印,可以看出,钱学森的这些书信全部是亲笔,不是秘书代劳。他的字,端端正正,没有一封龙飞凤舞。书信卷面非常干净,没有“大花脸”――大量的圈圈改改,只有偶尔有一两处涂抹,可见他写作时思路非常清晰。

信的开头,总是写上收信人的单位名称或者地址,然后才写收信人名字。信末,除了早期的少数信件把“1959”写作“59”或者没有写年份之外,绝大多数信末都清清楚楚写明年月日。有的人写信,往往只写月日,不写年份,这样过了几年往往弄不清楚是哪一年写的。

钱学森的字迹如同刻蜡板一样,一笔一画从不潦草。只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他的右手颤抖,字迹才有点歪扭,但是依然清晰可辨。像他这样的年龄,早年写惯繁体汉字,在写信时,间或会出现一些繁体汉字是习惯使然,但是我注意到他的书信,除了“协”字写成繁体的“”之外,几乎是清一色的简体字。这表明钱学森在回国之后,非常认真地学习了简体字。

顺便提一句,1956年钱学森刚回国,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礼堂为二百多位科技工作者讲授工程控制论,在整个讲座中没有夹杂一个英语单词!须知,当时他在美国生活了二十年,讲英语比讲汉语更流利。为了在讲座中把涉及的科学名词用中文表达,他事先花不少工夫作准备。

我最为看重的是《钱学森书信》首篇,即1955年6月15日钱学森致陈叔通的信的手稿。那时候,钱学森在美国正处于联邦调查局的监视中。1955年5月上旬,钱学森在一张华人报纸上,看到了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主持庆祝五一劳动节典礼的报道,在观礼者的名单中有一个熟悉的名字――陈叔通。陈叔通先生是钱学森的父执,当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钱学森便写了这封致陈叔通先生的信。钱学森和夫人外出到一家咖啡馆去,钱学森跟联邦调查局的监视人员在门口聊天,夫人蒋英趁机走进咖啡馆,把这封信夹在寄给侨居比利时的妹妹蒋华的信中投进邮筒。蒋英模仿儿童的笔迹在信封上写了妹妹蒋华的地址,以使联邦调查局认不出是她的笔迹。蒋华收到之后,转寄给在上海的钱学森父亲。钱学森的父亲马上寄给北京的老朋友陈叔通先生。陈叔通当即转交总理,终于促成了钱学森一家回到祖国。

钱学森用一手繁体汉字,写下致陈叔通先生的这封至关重要的信。钱学森在信中说,“无一日、一时、一刻不思归国参加伟大的建设高潮”。指出美方“说谎谓中国学生愿回国者皆已放回”,“当然我政府是明白的,美政府的说谎是骗不了的。然我们在长期等待解放,心急如火,惟恐错过机会”。

令外交部火速把信转交给正在日内瓦进行中美大使级谈判的中方代表王炳南,并指示:“这封信很有价值。这是一个铁证,美国当局至今仍在阻挠中国平民归国。你要在谈判中用这封信揭穿他们的谎言。”

1955年8月1日,中美两国在日内瓦举行第一次大使级会谈。8月4日,在中美第三次大使级会谈中,王炳南亮出了钱学森给陈叔通的信件,指出:“既然美国政府早在1955年4月间就公开发表公告,允许留美学者来去自由,为什么中国科学家钱学森博士在6月间写信给中国政府请求帮助呢?显然,中国学者要求回国依然受到阻挠。”美国政府不得不批准钱学森回国的要求。1955年8月5日,钱学森接到了美国移民局允许他回国的通知。

钱学森致陈叔通的这封信是历史性文献,理所当然成为《钱学森书信》的开卷之篇。

三次激动与三笑

钱学森的一生之中,有过三次激动。

1991年10月16日,钱学森在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他“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的仪式上,是这么说的:“我这一辈子已经有了三次非常激动的时刻。

“第一次是在1955年,我被允许可以回国了。手里拿着一本在美国刚刚出版的我写的《工程控制论》,还有一本我讲的物理力学的讲义,我把这两本东西送到冯・卡门老师手里,他翻了翻很有感慨地跟我说,你现在在学术上已经超过了我。这个时候他已经七十四岁了。我一听他这句话,激动极了,心想,我二十年奋斗的目标,现在终于实现了,我钱学森在学术上超过了这么一位世界闻名的大权威,为中国人争了气,我激动极了。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这么激动。

“在建国十周年的时候,我被接纳为中国共产党的党员。这个时候,我心情是非常激动的,我钱学森是一个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了!我简直激动得睡不着觉。这是我第二次的心情激动。

“第三次的心情激动,就在今年。今年我看了王任重同志写的《史来贺传》的序。在这个序里他说中共中央组织部把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史来贺和钱学森这五个人作为解放四十年来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我看见这句话,心里激动极了,我现在是劳动人民的一分子了,而且与劳动人民中最先进的分子连在一起了。”

钱学森的一生之中,也有过三笑。

头一回是在1955年10月8日,他经过五年的坚持与斗争,终于从美国回到祖国母亲温馨的怀抱,过度的喜悦使他热泪盈眶。美国当局当时千方百计阻挠他返回新中国,尽管有着这样那样的“理由”,而五角大楼海军副部长金贝尔(Dan A. Kimbeel)所说的一句话,可谓“高度概括”之语:“无论如何都不能让钱学森回国。他太有价值了,抵得上三到五个师的兵力!”然而由于总理的直接过问,在中美华沙谈判桌上,美国政府代表这才不得不同意让这位杰出的导弹专家回到新中国。其实,钱学森的价值远远超过五个师。他回国后才五年,在他的主持下,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枚导弹就顺利升空,意味着中国朝着国防现代化迈出历史性的一步。

第二次开怀大笑,是在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在他回国后的第十个年头,即1965年1月,他向中央提出人造卫星研制计划,这一重要计划也就因此被命名为“651工程”。在他的运筹帷幄之下,只用了五年时间,就成功地把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太空。中国从此敲开了太空的大门。

他第三次心花怒放,是在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中国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钱学森企盼了多少年,这一闪光的时刻,终于在他有生之年到来。

一直住着老房子

三十年前,我到过钱学森家。钱永刚说,钱学森至今仍住在那套老房子里。钱学森就是在他家二十多平方米的客厅里,接待中共中央总书记这样的贵宾的。

钱学森回国之后,只搬过一次家。

1955年,钱学森刚回国的时候,住在北京饭店。不久,他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当时,力学研究所尚在筹建中,没有办公楼,数学研究所挤出了几间办公室供力学研究所使用。于是,钱学森一家也就被安排住在离数学研究所不远的宿舍区。那时候,中国处于分配住房制度,钱学森一家分到一套三居室的公寓。当时,钱学森家的家具,也极其简单,是公家分配的。我见到他家的旧家具上,有着“中国科学院”的红漆金属铭牌。后来这些家具折价给住户。钱学森使用多年的,就是这些最普通不过的家具。

且不说这三居室的公寓无法跟钱学森在美国洛杉矶的花园洋房相比,就连当时钱学森从美国带回来的家用电器,诸如吸尘器、电冰箱、录音机,都是当时那一带公寓楼里的“稀有元素”。

后来,钱学森被任命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副院长。他的工作重点从力学研究转移到火箭和导弹技术的研究,他搬进航天大院的一幢公寓楼里,一住就是四十多年,至今仍住在那里。

钱学森渐渐步入老年。在20世纪90年代,组织上曾经打算给他盖一座带院子的小楼,这样便于他在院子里晒晒太阳,散散步。可是,钱学森一再谢绝。他说:“我现在的住房条件比和我同船归国的那些人都好,这已经脱离群众了,我常常为此感到不安,我不能脱离一般科技人员太远。”

秘书告诉他,你说的是“老皇历”了,现在科学家的住房条件都大有改善,很多人的住房都比你宽敞。

钱学森却对秘书说:“我在这儿住了几十年,习惯了,感觉很好。你们别折腾我,把我折腾到新房子里,我于心不安,心情不好,能有利于身体健康吗?以后不要再提这个问题了。”

钱学森家中,最多的家具是书柜,将近五十个。钱学森书多,杂志多,剪报多。蒋英说:“我不羡慕人家装修这、装修那的。教授的家就应该是这样的,都是书。”

“钱永健旋风”

2008年10月8日,已经九十七岁高龄的钱学森,被打破晚年的平静。众多中国记者千方百计给钱学森家打电话,要求采访。在那些日子,钱永刚几乎成了钱家的“发言人”,不断回答记者们的问题。

那是因为在这一天,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日本科学家下村修、美国科学家马丁・沙尔菲和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获得2008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

在三位获奖者之中,中国媒体最关注的是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屈指算来,钱永健是第七位获此殊荣的华裔科学家。在他之前,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崔琦荣获诺贝尔科学奖。

不过,这一回中国媒体在报道钱永健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时,不像以往着眼点放在“美籍华裔”上,而是冠以“钱学森堂侄”的醒目字眼。有的报纸干脆以《钱学森堂侄摘下诺贝尔化学奖》为大字标题,连钱永健三个字都没有。这么一来,钱学森家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了媒体的关注点。

我问钱永刚,钱永健是“钱学森堂侄”,当然也就是你的“堂弟”,究竟是怎样的亲戚关系?

原来,钱永健的父亲叫钱学榘,是钱学森的堂弟,关系之密切不亚于亲兄弟。

钱学榘,1914年出生于杭州。通常钱学榘被说成是1915年出生,因为这是他在美国的墓碑上刻着的出生年月,实际上他是1914年出生,比钱学森小三岁。

钱学榘的父亲叫钱泽夫(钱家润),跟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钱家治)是亲兄弟。从钱氏家谱可以看到,钱学森的祖父为钱承。钱承有二子,长子钱泽夫,次子钱均夫。钱泽夫有一子一女,即钱学榘和钱学仁。钱均夫唯有一子,即钱学森。

后来,钱学榘的家中途没落,作为叔叔,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负担起了钱学榘姐弟的学费。钱均夫对钱学榘视如己出。平日,钱均夫在钱学榘面前话语不多,但是在关键时刻,会用三言两语激励的话,催促他上进。

钱学森、钱学榘两兄弟有着极其相似的学历,由于钱学森年长于钱学榘,所以钱学榘几乎是前脚后步追着钱学森的步伐,仿佛成了钱学森的“影子”:

钱学榘在杭州安定学堂(杭州七中的前身)毕业之后,1931年8月,年仅十七岁的钱学榘考取浙江大学,在考生中总分排名第十一,应当说是很不错的了。浙江大学校长是钱均夫的友人,打电话给钱均夫,表示祝贺。

可是,钱均夫对钱学榘却说:“你考取的只是浙江大学,你森哥考取的是交通大学呀。”那时候,交通大学的声望在浙江大学之上。钱均夫这一句激励的话,使钱学榘非要考交通大学不可。那时候,正好交通大学招生在浙江大学之后,钱学榘赶往上海报考,以总分第四名的成绩考取交通大学(钱学森当年是以总分第三名考取交通大学),攻读机械专业。这样,钱学榘和钱学森同在交通大学学习。钱学森在1929年夏考入交通大学,比钱学榘早两年。

钱学森因病休学一年,在1934年毕业于交通大学,而1935年7月,钱学榘毕业于交通大学,名列全校总均分第一名。

钱学森从交通大学毕业后,考取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于1935年前往美国,入读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而钱学榘在交通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当助教。这时,钱均夫又对钱学榘说:“你在清华教书当然不错,可是你森哥到美国留学了。”钱均夫这一句激励的话,使钱学榘决心跟钱学森一样也去报考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而且同样报考航空专业。

当时,钱学榘与另一名考生李耀滋分数相同,而航空专业留美公费生只招一名。经过仔细评比,钱学榘已经七八篇,而李耀滋的论文比他少两三篇,于是钱学榘被录取,从此钱学榘与李耀滋竟结为好友。李耀滋于翌年再考,终于考取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赴美,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学习,获博士学位。后来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全美华人协会主席。

钱学榘于1936年赴美,跟钱学森一样,进入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兄弟俩在同一个名校同一个系,传为美谈。钱均夫深为欣慰。钱学榘在获得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博士学位。后来,钱学榘在美国一直从事航空研究,成为美国波音公司高级工程顾问。

钱学榘的夫人叫李懿颖,育有三子,即钱永佑、钱永乐、钱永健。

钱学榘在1939年曾经回国,当时正值抗战期间,他在贵州担任中国政府航空委员会所办飞机发动机厂总工程师,为中国制造飞机。当时,飞机发动机厂属军队编制,他被授予上校军衔。长子钱永佑出生在贵州。然而,生逢乱世,报国无门,造飞机的资金竟然被官员贪污。1944年,钱学榘心灰意冷地回到纽约。钱永佑也随父亲钱学榘和母亲李懿颖来到美国,后来成为著名的神经生物学家,曾任斯坦福大学生理系主任,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1950年,钱学榘的第二个儿子钱永乐在美国纽约出生;1952年,小儿子钱永健在美国纽约出生。

钱学榘是出色的空气动力学专家,拥有许多航空技术专利。

1949年,钱学森应聘为加州理工学院正教授。据说,当时钱学森曾经劝说他回到中国,钱学榘因顾虑到自己曾经是军队的上校,而共产党已经执政,他担心回国会挨整,所以决定加入美国国籍。钱学森回国之后,跟钱学榘也就很少联络。用钱学森之子钱永刚的话来说,那就是“从此两人就天各一方、各为其主了”。

1979年,钱学榘和夫人李懿颖、长子钱永佑以及长媳回中国,给父母上坟。

1984年,钱学榘偕夫人应邀来中国北京和上海讲学。

钱永刚说:“改革开放以后,中美关系缓和,钱学榘夫妻曾经带着儿子回国探亲。这个事我是知道的,但是当时没见面。”

钱学榘的业余兴趣是画油画。他曾经画过一张他站在母亲身后的母子肖像巨幅油画,挂在客厅里。在他晚年,画了许多油画,在美国举行油画展。每次展出的油画,都有六七十幅。

钱学榘曾任全美交通大学联谊会会长。

1997年,八十三岁的钱学榘罹患胰腺癌在美国加州病逝。在钱学榘病逝之后,2000年8月,夫人李懿颖率长子、长媳以及孙子、孙女回到中国探亲,并到杭州临安祭祖。

钱永健在纽约出生,在新泽西州的利文斯顿长大。十六岁时,还在上中学的他,便以金属如何与硫氰酸盐结合为题,获得素有“少年诺贝尔奖”之称的“西屋科学天才奖”(The Westinghouse Science Talent)第一名。二十岁时,就以物理学学士和化学学士这样的“双学士”毕业于哈佛大学。他和长兄钱永佑分获美国难度最大的奖学金Marshall和Rhodes学者奖,双双前往英国,分别进入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深造。后来,钱永健成为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药理学及化学与生物化学两系的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医学院院士。现在他是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研究员。

钱永健和美籍日裔科学家下村修、美国科学家马丁・查尔菲因发现和应用绿色荧光蛋白而共同获得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

在中国,媒体特别放大了钱永健是钱学森堂侄这一身份。其实,1955年,当钱学森回国的时候,钱永健不过三岁。此后,众所周知,由于中美关系处于紧张时期,况且钱学森所从事的又是中国敏感、机密的工作,所以钱永健与钱学森没有多少联系。

钱永健几乎不会讲汉语。他坦言,“确切地说,我对中国没有明确的‘故乡’概念,我对中国的文化也并非特别熟悉”,“但母亲曾跟我讲过许多她记忆中的在中国时的往事,我也曾和我的母亲、夫人一起去过中国。当然,跟其他国家相比,我对中国的感情还是有所不同,毕竟,我有中国血缘”。

多年没有回来的钱永健,2004年11月应邀到香港讲学。在去香港之前,钱永健与母亲李懿颖、夫人温迪一起于10月29日飞抵北京,11月2日从北京前往黄山,11月4日从黄山前往桂林,然后去香港,11月11日回美国。

对于钱永健获得诺贝尔奖,钱学森是非常高兴的。

丰硕的人生秋天

眼下,钱学森已经九十八岁。

我曾经仔细看过钱学森与中共领袖的合影,仿佛浓缩了不同岁月的钱学森身影:

1956年2月,主席在国宴上请钱学森坐在他的身边,那时候,四十五岁的钱学森一头黑发,显得那么年轻活跃;

1989年10月,邓小平接见钱学森时,七十八岁的钱学森头发稀疏,但是仍很精神;

1996年12月总书记去看望钱学森时,八十五岁的钱学森已不能站立,只能坐在客厅的椅子上,但是谈吐自如,思维活跃;

2008年1月9日,总书记去看望九十七岁的钱学森时,钱学森坐在床上,虽然听觉差一些,仍能与交谈。

钱永刚用一句很概括的话,形容步入晚年的钱学森:八十岁起拄拐杖,九十岁起坐轮椅。

钱永刚说,钱学森不久前体检,无慢性病,大夫说“心脏如同六十岁的人”。

钱学森有严格的作息制度。他一般是在下午见客。由于年事已高,通常不见客。每年的12月11日,来客特别多,因为那是钱学森的生日。

另外,神舟系列飞船成功发射之后,航天员们前来拜访钱学森,这差不多成了惯例。杨利伟、聂海胜、费俊龙、翟志刚都上门看望过钱学森。

钱学森通常很少会见外宾。钱永刚记得,只有在1981年,八十高龄的美国量子化学家莱纳斯・卡尔・鲍林访华时,钱学森跟这位老朋友用英语长谈了一下午。鲍林是唯一一位单独两次获诺贝尔奖的人(1954年获化学奖,1962年获和平奖),我在北京大学上学的时候就久闻鲍林的大名,因为傅鹰教授在课堂上多次提到他的老师鲍林。在会晤鲍林之后,钱学森对钱永刚说:“已经很久没有跟这样有学识的人谈话了。”

钱学森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工作的时候,就听过鲍林教授的课。当时鲍林是加州理工学院化学系主任。尽管钱学森是航空系的研究生,但是老师鼓励他要扩大知识面,所以他到化学系去听鲍林讲授结构化学,到生物系去听摩尔根讲遗传学。摩尔根是遗传学泰斗,1933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那时候,正值谈家桢师从摩尔根攻读博士学位,所以钱学森跟谈家桢也有许多交往。谈家桢后来成为中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复旦大学校长。

那时候,卢嘉锡是鲍林的学生(后来成为中国科学院院长)。鲍林在1973年第一次访问中国时,只见到了卢嘉锡。他曾经希望会晤钱学森,由于当时正处于“”时期,禁忌甚多,有关部门没有同意他会晤钱学森。1981年鲍林第二次访华,他终于如愿会晤了老朋友钱学森。

20世纪80年代,随着年龄的增长,钱学森辞去了国防科研一线的领导职务。他思索的范围更加广阔,迎来了人生丰硕的秋天……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篇3

罗汉钱是清朝康熙年间所铸制钱“康熙通宝”的异品钱,它同普通的“康熙通宝”的区别是“熙”字少“臣”左边的一竖,而“通”字的走之儿仅为一点,俗称“一点通”。此钱制作精良,边缘肃整,铜泽光亮,重约4.8克,铸量稀少,深受民间百姓的珍爱。关于罗汉钱的来历有几种说法,一说康熙五十六年,也就是1717年,派四川巡抚年羹尧西征噶尔丹叛军,在进军途中因军饷不足,无奈之下年羹尧向当地寺庙征借铜像,鼓炉融化铸成“康熙通宝”钱,并许下心愿,待班师回朝定将全数铜钱收回,并加倍铸还金身,为了有个识别,将原“康熙通宝”的钱文“熙”字去掉“臣”字左边一竖。不料年羹尧班师回京后不久被革职入狱,于是这批铜钱就留在了民间。另一种说法是,康熙年间,平叛的清兵以庙宇的金铜罗汉融化后铸成钱币,所以才有“罗汉钱”之称,钱中含少量黄金。其实这种说法站不住脚,近年有人用光谱作定性分析,发现罗汉钱并不含金,主要成分是铜和锌,铜占62.8%,锌占32.3%,还有少量铁、锡、铅。还有一种说法是,道光年间,浙江西湖名刹净慈寺修缮时,于罗汉佛内发现这种不同于常品的“康熙通宝”钱,和尚们将这批钱施舍给善男信女,说佛肚内的钱能保佑人们逢凶化吉,罗汉钱就这样被普遍叫开了。其实罗汉钱是为康熙六十寿辰而铸的“万寿钱”。康熙五十二年春三月,正值六十大寿,朝廷除隆重举行寿仪外,还命宝泉局铸了一批小平钱,称为“万寿钱”,就是俗称的“罗汉钱”,以示纪念。这同现在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各式纪念币相似。由于罗汉钱铜质精良,制作精美,铸量稀少,又有许多神秘的传说,民间百姓一直把它视为吉祥幸福的象征,用它给小孩作“压岁钱”的有之,聘闺女把它当做“压箱钱”的有之,男女相爱以它作信物的有之。因此罗汉钱倍受人们的珍惜,人人寻觅而藏之。

我每年暑假都要回乌盟农村收几天古币,十多年了只遇到过两枚罗汉钱。六七年前在一小山村遇到过一枚,可惜这枚钱边缘上有一小缺角,可能是有人用锉锉下一部分铜沫作了药引子。因为家乡有这一说法,骨折的人,服中药时以康熙钱的少量铜沫为药引子,接骨正愈合快。这枚钱我没有收。前年暑假我在家乡一个叫牛民村的村里又遇到一枚罗汉钱,这次我把它收购了。收购这枚钱还颇有戏剧性。那天从离我们村四十多里的玫瑰营镇返回,已是下午五点左右,路过牛民村时,看看时间尚充裕,我就停下自行车吆喝起来,不一会儿人们陆续拿出些古物来,其中一青年妇女拿出两枚“康熙通宝”,品相都好,细看其中一枚是罗汉钱,我就加了几次价最高出到四十元想把两枚钱买下,那妇女迟疑了一会儿,还是决定不卖,我没有再加价,知道越加价她越不卖。回家睡了一晚上,越想越不甘心,好不容易遇到一枚罗汉钱怎能轻易放过。第二天一大早我就又去了牛民村,恰巧在村中遇到了那妇女。我就说,我确实喜欢那两枚康熙钱,我最高出八十元你卖不卖。那妇女说,俩康熙制钱卖到八十,满不错了,只是两枚制钱一大早就让我妈拿上去了后旗亲戚家了。我半信半疑,只得沮丧地离开这村。下午返回路过牛民村,见村中石头墙下蹲着几个老汉,我就停下和他们拉呱起来,一老汉问我,昨天那两枚康熙钱买上没。我说,没买上。那两枚钱我诚心想买,我最高出一百元,你们是一个村的,如果您能替我说合成,我给您二十块好处费,买烟抽。那老汉说,你等着。说完就走了。我只得等着,等了老半天老汉回来了,手里拿着昨天的那两枚钱,后面还跟着位老年妇女。尽管刚才的话有不少开玩笑的成分,但人家老人把钱拿来了,就得要。我把那钱又仔细查看了一会儿,最后掏出一百二十元成交。

我这枚罗汉钱直径为2.56厘米,重5.3克,缘宽0.4厘米,比普通康熙钱几乎厚一倍,是一枚不可多得的典型头炉罗汉钱。(责编:丁丑)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篇4

何兰英出生在湖南省株洲县一个普通的农家,她的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何兰英下面还有两个弟弟,一家人的日子并不富裕。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何兰英从小就十分懂事,她不仅帮父母照顾两个弟弟,而且学习也十分用功,她梦想着自己有一天会考上大学出人头地。在何兰英的努力下,1990年她考上了株洲县一中,在那里,何兰英的学习成绩依然很不错,是老师心目中的大学生苗子。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92年10月,也就是何兰英升入高三不久,她的父亲因肺癌去世了,家中的“顶梁柱”倒了后,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很快就揭不开锅了。何兰英知道,自己是长女,已经18岁了,按理说这个年龄应该是她为家庭分忧的时候了。1993年年初,何兰英在师生们的一片诧异声中辍学了,此时离高考仅有6个月。

辍学后,不满19岁的何兰英随一位老乡来到深圳市布吉的一家鞋厂打工。何兰英做的是普通流水线上的工作,基本工资只有300来块钱,如果不加晚班,一个月顶多挣400块钱。为了多挣钱补贴家用,何兰英每天都要加班三个小时以上。这样下来,她一个月勉强能挣500块钱。除了留下100块钱给自己做生活开销外,其余的钱,何兰英全都准时寄回了家中。

1994年春节,十分想家的何兰英决定回家看看。可是临行前,她突然从工友嘴中得知,春节不回家的工人不仅可以领到过节红包,而且工资也是平常的3倍。何兰英权衡了一下后,最后还是打消了回老家的念头。她想,多挣几个钱,家人就可以少受一些苦啊。为了挣钱,此后的节假日,何兰英都是在厂里加班,再也没想过回家的事。

1996年春节前夕,何兰英的母亲打电话给女儿,说很想女儿,要她这次过节一定回去一趟。两年没回家乡的何兰英也十分想念家人,可是,她在火车站排了一天的队也没买上回家的票,票贩子有票,却要500多元一张。后来,有一个操常德口音的中年人对她说:“我们有货车回湖南,150块钱就可以了!”为了省钱,何兰英搭上了这位湖南老乡的货车回家。车子离开深圳后,坐在货车上的另一个车主却不老实起来,老往何兰英身边挤,有时还故意把手搭到她肩上。何兰英又惊又怕,可为了能顺利回家,何兰英一直不敢得罪他们。那天晚上,何兰英实在太累,坐在车上竟睡着了。半夜里,她突然感觉有什么东西在自己的胸部摸来摸去,惊醒后发觉是那个车主对她非礼。何兰英气得从头上拔出铜针发卡,威胁车主说,你如果不老实,我就自杀。车主害怕惹出人命,只好罢手……

回去后,当时正读高三而且成绩很好的大弟何明文得知姐姐的这段遭遇后,心疼地对何兰英说:“姐,你为了我们吃了那么多苦,我很过意不去,虽然我马上就要高考了,但我却不想参加高考,我想随你到深圳打工。我是男的,我应该挑起这副担子……”何兰英听后语重心长地劝弟弟说:“我已经失去了读书的机会,你应该好好珍惜,只要你能考上大学,姐姐再苦再累也值。”

此后,为了准备大弟上大学的钱,何兰英变得更加勤俭。她觉得,自己是姐姐,苦一点是应该的!

弟弟各有所成,她却一无所有

1995年9月,何兰英的大弟何明文如愿以偿地考上了湖南农业大学。见弟弟学有所成,做姐姐的何兰英十分欣慰。可是,短暂的欣慰过后,何兰英又陷入了痛苦之中,大弟每年得数千元学杂费和生活费。二弟何明强在念高中,虽不如哥哥花钱多,但一年下来,也得两三千块。单凭何兰英每月那几百元钱,根本就不够啊!何兰英所在的工厂每天8点上班,上班之余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为了补贴家用,何兰英除了在鞋厂加班加点地干外,还利用清早时间兼了一份送鲜奶的工作。

由于过度的劳累,原本长相不错的何兰英一天比一天憔悴苍老。她刚进工厂那两年,经常有些工友对她明追暗恋,可为了挣钱,为了家人,她一直无暇恋爱。

1996年年初,厂里一名年轻帅气的车间主任向何兰英发起了猛烈的攻势,何兰英渐渐地喜欢上了他。几番情书往来后,两人终于相恋了。可这段感情维持半年便吹了,原因是何兰英实在太忙,白天她要上班,晚上她要加班,节假日她也得为挣钱而工作,两人除了通通电话、信件来往,根本就没有多少时间可以待在一起。当车间主任提出分手时,何兰英悄悄地哭了一个晚上。后来她渐渐想通了,她觉得以她目前的情况,根本就没有办法恋爱,她想,只有等大弟大学毕业后,她才能卸下肩上的担子,到时,她就回家学门技术,然后找个好男人嫁了。

日子在劳累中一天天过去了,终于到了1999年7月,何兰英的大弟何明文大学毕业了,被分配在一个乡政府工作。这个时候,何兰英已过了25岁,按照家乡的习俗,女孩子超过24岁没出嫁都叫“大姑娘”,意思是已不是人见人爱的年轻姑娘了。何兰英觉得,大弟有了工作,自己也可以功成身退了,于是,她很快便告别待了6年的深圳,带着从牙缝里挤出来的800元积蓄在株洲县报名参加了一个电脑培训班。在外打工,她吃够了没有一技之长的苦头,她准备学会电脑后,就在县城开家打印店,然后结婚生子。

何兰英在电脑学校学习不到1个月,一次她回家看母亲,却发现母亲走路时一瘸一拐。何兰英挽起母亲的裤子一看,只见她的左脚肿得很厉害。何兰英细问之后才知道,由于何兰英辞去了工作,尚在读大二的何明强的学杂费和生活费便全落在了做兄长的何明文身上,但是何明文每月工资仅有500余元,除去各项起码的开销后,他根本就余不了几个钱。做母亲的见女儿年龄不小了,也不忍再让她去打工挣钱,便不顾自己年老多病,瞒着家人在附近一家砖厂做苦工,前几天在搬砖时不小心砸伤了脚……望着满头白发的母亲,何兰英的眼泪如断线的珠子掉了下来,她觉得自己无论如何也不能让母亲再受这样的苦。

经过一番思量后,何兰英于1999年9月底再次来到深圳。让何兰英感到伤心的是,由于她此时已年近26岁,许多工厂都不愿聘用她,尽管何兰英一再表示她在深圳干了多年,有经验,但对方宁愿招一名十八九岁的小姑娘,也不愿招二十五六岁的她。一直奔波了半个月后,何兰英才在一位老乡的帮助下,进了龙岗的一家手袋厂。

随着年龄一天天增大,何兰英越来越感觉到孤独和寂寞。由于长年劳累,26岁的她看起来像是30多岁了,在工厂里,根本就没有男孩子愿意追她。2000年2月14日,厂里为庆祝情人节,特意把未婚男女聚在一起开Party,整个晚会上,别的女孩不停地被人邀请跳舞,而何兰英却孤独地在那里一直坐到晚会结束。回宿舍后,寝室里的女孩全都讲着与男友约会的事,而何兰英却只能拿着二弟寄来的信呆呆地看着。说真的,越是寂寞的时候,她就越希望能像别的女孩那样有一份爱情滋润着,可她知道,因为年龄的缘故,这一切离她越来越遥远了。

那些日子,何兰英不敢想自己的明天会有多么精彩,以前或多或少活跃在她心中的梦想一个个破灭了,她只希望二弟早日毕业,只希望自己早日离开深圳这片开始排斥她的土地。

时间终于到了2002年7月,二弟何明强从湘潭大学毕业后,在湘潭市雨湖区一家事业单位找到了一份工作,在乡政府工作的大弟何明文也和当地一名小学教师举行了婚礼。这个时候,何兰英终于可以卸下自己挑了近10年的家庭重担了。

2002年8月,当何兰英从深圳回到家乡时,二弟和大弟都跪在姐姐面前行了几个大礼。二弟激动地说:“姐姐,如果没有你,我和哥不可能有今天,你为了我们兄弟,为了这个家付出了太多,我们会永远记住你的恩情……”虽然这10年来,何兰英失去了青春,失去了求学的机会,也没为自己留下一分钱的积蓄,可是听到懂事的弟弟说的这番话语时,何兰英的心里还是暖烘烘的,她有一种大功告成的,也为自己“全心全意”的付出感到自豪。

“以功索报”,使亲朋反目成仇

回到家乡后,何兰英已年近29岁,在当地农村,只要是身体和智力正常的女孩,绝没有29岁还不嫁人的。由于年龄太大,何兰英的亲友开始四处为她张罗对象,何兰英本人也不敢像以前那样挑三拣四,只要有人来相亲,她都是热情待之。尽管如此,张罗了近两个月后,何兰英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对象。诚心诚意来相亲的男人要么是拖儿带女的大龄离异人士,要么就是身体有残疾的“结婚困难户”。想想自己不缺胳膊不少腿,只不过年龄大了一点,要找这些人为夫她确实不愿意,而有些男孩何兰英很满意,他们却心怀鬼胎。

2002年10月初,何兰英结识了当地镇上一位叫阿发的小伙子。阿发不到30岁,长得挺高大,在镇上开了一家修表小店,交往了一段日子后,他对何兰英表达了爱意,何兰英也对他很感兴趣。可是,阿发似乎看中的是何兰英的钱,经常找借口向何兰英“借”钱。何兰英起初为了感情,没钱也会借了钱满足他。可两个月后,阿发却以扩大门面为由开口要1万块钱,何兰英听后说:“我又不是开银行的,以前借给你的钱我都是向别人借来的……”阿发大惑不解:“你骗谁?在外打了10年工会没有钱?”何兰英见他不信,便把自己挣钱养家的事和盘托出。阿发得知真相后,第二天便和何兰英分了手。

不只在爱情上受挫折,在友情上,何兰英也因金钱而大受打击。何兰英回家后,一些朋友经常来找她借钱。有一次,何兰英儿时很要好的一位叫英子的朋友的母亲得脑溢血,急需钱做手术,她便跑来向何兰英借,可何兰英实在没钱,只好遗憾地表示歉意。哪知英子听后,立即气愤地说:“亏我一直把你当成好朋友,你竟这么无情无义,我妈都快死了,向你借救命钱你都不答应!你没钱?谁信?在深圳打了十几年工会没有个十万八万?”说完她气愤地走了,自此再也没搭理过何兰英。还有不少的朋友也都因向何兰英借钱被拒绝而记恨她。

接连在爱情与友情上受到伤害,何兰英渐渐地变得现实起来,她觉得爱情和友情上的事还是一切随缘吧,自己现在应该安安心心做些生意挣些钱,省得到时自己什么也没有!

考虑一番后,何兰英决定继续去参加电脑培训,然后在株洲县城开一家打印店。由于参加电脑培训要800元学费,而此时的何兰英已身无分文,她便向大弟开口。大弟此时刚结婚不久,做民办教师的妻子怀孕后在家休息,没有工资,他自己的工资并不高,一家人的日子只能凑合着过,手头根本就没余钱,但由于恩人姐姐第一次开口,何明文还是向别人借了500元给她。由于还差300元,何兰英只好向二弟要。二弟何明强的日子丝毫也好不过哥哥,一个月500余元根本就不够开销,最后,他只凑了200元钱寄给何兰英。见自己第一次向两个弟弟开口,居然连800元钱都要不到,何兰英心里很不舒服,她甚至开始为自己当初的付出感到不值。

何兰英后来向朋友借了100元钱,才凑足了参加电脑培训的费用。经过近两个月的学习后,2003年4月初,何兰英离开学校,准备开办一家打印店。她在株洲县第一中学附近看中了一个门面,经过一番调查后,何兰英觉得只要2万元就可以购置设备开始营业,到时每年至少可挣5万元,不到一年就可以收回成本。

可是当何兰英把自己的计划讲给两个弟弟听并说要跟他们借钱时,身上确实没钱的何明强低着头一句话也不说。何明文当时也挺困难,便说:“姐,这确实是一条赚钱的门路,但我和明强的情况你也知道,手头根本就没有多余的钱,你看这样行不,我们乡政府食堂要招一名服务员,包吃包住300块钱一个月,你还是先干这个吧,毕竟这个不要本钱……”何明文还想说下去,何兰英却拉长了脸说:“我已经打了十多年工了,你还想让我去打工,亏你说得出,当初白供养你们了……”这一次,三人不欢而散。

就在此后不久,何兰英和一位高中同学聊天时,这位在乡政府附近开饭店的女同学说:“乡政府那些家伙真是有钱,三天两头到我店里来吃,每次都要吃好几百块钱……”经同学这么一“点拨”,何兰英更加相信大弟是有钱而不愿借给她,因此心中也就更有气。

2003年4月底的一天,何兰英第三次到大弟何明文家开口要钱未果后,气愤地说:“你还是不是人,明明有钱却说没钱,你的书都读到哪里去了?当年我在外面不分日夜地打工挣钱供你读书,现在你有出息了,翅膀硬了就这样对我……”骂着骂着,怒火中烧的何兰英突然将手中茶杯里的开水向弟弟何明文泼去。被开水烫伤后,何明文的脸上、脖子上立即一片通红,他痛苦地叫了起来。一旁何明文的老婆见丈夫受伤了,立即拿起身旁的扫把准备打何兰英,何兰英见状只好逃离了大弟家。

用开水泼了大弟后,何兰英并没有反省自己,反而觉得何明文太没有情义了,由于对何明文已“失望”到了极点,何兰英便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二弟身上。她今天给二弟一个电话,说自己为了他读书付出了多少多少,明天又给二弟去封信,说自己的命多么苦多么苦,快30岁的人了,要知识没知识,要钱没钱,连爱情也没有……二弟何明强当然也知道,如果没有姐姐,他根本就不可能念大学,也就不会有今天,他知道自己应该报答姐姐。可是,刚走出大学校门的他哪里有能力报答她呢?

2003年8月初的一天,何明强在经手一笔收费款时,突然想到姐姐正苦苦等待的创业梦,于是,他从中截留了1.5万元。可是,他还没来得及把钱寄给姐姐,挪用公款的事就被人发现了。事后,虽然由于何明强及时将钱交还,认错态度较好,单位没有将他移送公安机关,但他还是被开除出了这家前景不错的事业单位。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篇5

命运轮回,

自私前夫终遭“报应”

1997年,刚满20岁的钱秀丽从贵州一个专科学校毕业后,在铜仁市一家旅行社当导游。1998年3月,钱秀丽带领游客前往湘西凤凰旅游,在凤凰,她与来自湖南吉首市的姚青林相识。姚青林也是一名导游,长得高大帅气,谈吐十分幽默,钱秀丽对他有了莫名的好感。两人很快就相恋了。

1999年国庆节,钱秀丽与姚青林在吉首市举行了婚礼。婚后不久,姚青林辞去导游工作,租了个门面,做起了建材生意。

2000年8月,钱秀丽顺利地产下一对双胞胎儿子,取名小欢和小乐。这以后,钱秀丽就辞去导游工作,一心一意在家带孩子。而姚青林的生意做得十分顺利,每月都有近万元纯利润进账。2001年11月底,夫妇俩在铜仁市购买了一套三居室新房,搬进新居后,钱秀丽把母亲接到铜仁照看孩子,自己则帮丈夫打理生意。

丈夫姚青林负责进货,钱秀丽负责销售,两个孩子有姥姥带着,一家人的生活平静幸福。然而这种平静的生活并没有维持多久,就被姚青林的出轨打破了。

情敌叫焦美云。丈夫告诉钱秀丽,他们是在业务往来中认识的。他的心已不在这个家,他决定结束这段婚姻。

突然的打击令钱秀丽几乎晕倒。她流着泪问丈夫:“青林,你真的舍得放弃这个家?你想想我们的孩子啊,他们还那么小,你怎么可以做出这样的事情!”

面对妻子的哭求,姚青林不为所动。他冷冷地说道:“很早我就想跟你谈离婚的事了,一直没提出来,是有一些顾虑。现在我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咱们好合好散吧。”

见丈夫铁了心要离婚,钱秀丽只好找到情敌焦美云,她希望焦美云能主动断绝与丈夫的往来。然而,焦美云非但没有半点做了“第三者”的羞耻感,相反还振振有词:“管不住自己的丈夫,你不觉得自己很失败吗?有本事你把青林从我这儿抢过去呀……”

情敌的猖狂气得钱秀丽直掉眼泪。丈夫的心已不在这个家,强留下他也不会有幸福,于是钱秀丽无奈地答应了协议离婚。在丈夫的坚持下,钱秀丽放弃了孩子的抚养权,那套房子产权归钱秀丽,姚青林拥有店铺的经营权。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钱秀丽离婚两个月后,她的母亲患了膀胱癌,住进了医院肿瘤科。离婚后钱秀丽没有从前夫那儿分到财产,自己又没有工作,哪有钱替母亲治病?钱秀丽有两个姐姐,嫁出去后都过着清贫的生活,她们也拿不出钱来替母亲治病。为了给母亲治病,钱秀丽不得不将房子卖掉,然而仅仅只维持了三次化疗,钱就花光了。

没有钱继续治疗,意味着母亲的病会继续恶化下去。钱秀丽不敢想象后果,她只好厚着脸皮向前夫姚青林求助。但令她绝望的是,姚青林以货物积压、资金周转不过来为由,拒绝帮助前妻!

2004年11月13日,钱秀丽的母亲因为无钱继续治疗去世。短短半年时间,经受了失去婚姻与失去亲人的双重打击,钱秀丽伤心得眼泪都流干了!

2005年春节过后,在一个老同学的帮助下,钱秀丽进入铜仁市一家通讯公司做业务员。同年8月,经人介绍她与在一家化工厂工作的许玉成走在了一起。许玉成离异多年,有一个女儿。

重新组建了一个家庭后,钱秀丽决定一切从头开始,靠着再婚丈夫的支持,她租了间门面,做起了服装干洗生意。

跟姚青林离婚后,因为两个孩子在他那儿,钱秀丽时常会跟前夫有联系。她陆续得知,前夫与焦美云走在一起后,日子过得并不好,生意也做得不顺利。两个孩子常常哭着要妈妈……想到离婚带给孩子的伤害,钱秀丽觉得愧对孩子,但婚后她已有了自己的家庭,再婚丈夫不可能让她把孩子接回身边。她只有利用周末,悄悄去看望一下孩子。

转眼到了2007年3月,再婚两年后,钱秀丽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干洗店由当初的几平米扩大到数十平米,并在市内开了两家分店,日子越过越好。

3月12日早上,钱秀丽正在店里忙碌,前夫姚青林带着两个孩子突然出现在店里。眼前的姚青林面色憔悴,神情有几分凄凉,他低头轻声对钱秀丽说:“我实在没能力养小欢和小乐了,所以,我只有把他们送到你这儿来。秀丽,千错万错,都是我的错,我不该跟你离婚呀……”

原来,姚青林的事业受到挫败后,焦美云离开了他,而现在他又被查出患了肺病和肾结石。钱秀丽没想到,命运竟然跟前夫开了这样一个玩笑,真是太残酷了。“这就是报应啊!”钱秀丽心里感慨万千。

离婚救前夫,

因为深情所以宽恕

儿子突然回到身边,钱秀丽担心接回家丈夫心里有想法,于是她将儿子带到已在铜仁做生意的二姐钱秀芳家,要二姐帮忙照管。她打算找个时间,好好跟丈夫沟通一下,再把儿子接回家。

2007年4月11日一大早,钱秀丽刚来到店里,送报员就将当天的报纸送到了她手上。随意浏览中,一个醒目的标题吸引住她的眼球:悲惨!疾病缠身被妻子抛弃。副标题为:昔日建材老板落魄自杀未遂,躺在医院无人照看。钱秀丽看下去,才发现,报道中的人就是前夫姚青林!

前夫自杀?住进医院居然没有人照看?“活该!当初不那么糊涂,怎么会走到今天这般地步?”钱秀丽低声骂了一句,把报纸放一边,忙自己的生意。

然而,钱秀丽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钳住了一样,面对前夫的劫难,她无法做到心如止水。快下班的时候,她接通在铜仁工作的姚青林堂哥的电话,告诉他姚青林出事的消息,要堂哥赶去医院看一看。令钱秀丽吃惊的是,堂哥称,医院根据姚青林提供的电话,与他有过联系。“我目前很困难,根本帮不了他。”钱秀丽知道,以前这个堂哥的女儿生病住院时,曾向姚青林求助过,姚青林没有借半个子儿给他。现在他不帮助姚青林,是在记恨他。

没有人帮助前夫,他就会死掉!他惟一的哥哥在十多年前,前往广东打工莫名失踪,父亲忧郁成疾去世。吉首老家除了一个年迈的老母亲外,再也没有其他亲人了……往事如潮水一般,在钱秀丽的心头翻滚!一想到前夫曾经对自己的无情,她心里就不是滋味,可是,要她对前夫目前的惨状视而不见,她也似乎做不到。

当天傍晚,钱秀丽带着双胞胎儿子来到医院看姚青林。头上缠着绷带、脚上打着石膏的姚青林见前妻带着儿子来了,身子颤了一下,忍不住背过身去,悄悄抹眼泪。“爸爸……”两个孩子乍见到父亲伤成这样,哭着扑向姚青林。

姚青林抚摸着孩子的头,眼神中充满无限爱怜。

钱秀丽看着眼前这一幕,感到十分心酸。她对前夫说道:“有病想办法治,年纪轻轻为什么自杀,你这样做太不负责任,也对不起孩子!”

“秀丽,谢谢你来看我。”姚青林忏悔道:“我对不起你,对不起……”钱秀丽赶紧打断前夫的话:“别说这些了,现在要紧的,是想办法把病治好。”姚青林告诉钱秀丽,破产后焦美云就提出离婚。焦美云跟他离婚后,在湘黔小商品市场做小饰品生意。“我联系过她,但她没有来看我。”姚青林说完长叹了一口气。

从医生那儿钱秀丽得知,姚青林从三楼跳下自杀未遂,造成中度脑震荡,并且右腿股动脉破裂、右股骨骨折;除了外伤,患者还患有肺病等其他疾病,必须及时治疗。初步估算一系列疾病治疗下来,至少得花十多万!

意识到前夫的病非常严重后,第二天一大早,钱秀丽来到湘黔小商品市场,找到了焦美云,要焦美云想办法帮助一下姚青林。然而焦美云却对她说:“我已经跟他离了婚,他的生活早已与我无关。你也曾是他的妻子,你为什么不帮一帮他呢?”一席话说得钱秀丽无言以对。

4月17日晚,钱秀丽接到二姐钱秀芳的电话,二姐语气焦急地告诉她,小欢和小乐失踪了!乍听到这个消息,钱秀丽惊慌了好一阵子。但很快她就猜到,两个宝贝儿子肯定是去医院看望爸爸了!

来到医院,钱秀丽果然见到了儿子。两个儿子一个给爸爸削苹果,一个正在给爸爸擦身子。“孩子,你们可把妈妈吓坏了!”钱秀丽蹲下身去,亲吻着儿子的脸。

“妈妈,你为什么不来看爸爸呢?”小欢充满稚嫩的声音,让钱秀丽不知如何回答。“妈妈,咱们今晚就陪在爸爸身边吧。”小乐看着妈妈,一脸的认真。

钱秀丽眼里荡着泪花,她搂着孩子,轻声地说:“儿子们,妈妈特别忙,不能陪着爸爸啊!”

两个儿子是那么的懂事,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爸爸和妈妈,是不可以分离的。但他们却不懂得,父母之间的感情,一旦被伤害,要想回到从前,却是如此艰难。

从医院回来,钱秀丽的心情难以平静。难道真能忍心看着儿子没有了爸爸?如果不救治前夫,儿子们长大后,一定会恨妈妈的!可是,想到前夫面对自己曾经的求助无动于衷,她就怨恨难消。

“我已经跟他离了婚,他的生活跟我没有任何关系!我有我的家庭,我帮不了他!”“两个宝贝儿子没有父爱,他们长大后会不会恨我?我该怎么办啊?”……这两种声音不停地在钱秀丽的心头回响着,斗争着。

整整想了一个晚上,钱秀丽决定,宽恕前夫的过去,出钱把他的病治好!她知道,要救前夫,首先得过丈夫许玉成这道坎。没有丈夫的支持,她一个人是救不了前夫的。可是,要说服丈夫去救一个曾经绝情无义的男人,他会同意吗?但情况已容不得钱秀丽过多考虑,她将前夫的事情告诉了丈夫,并婉转地表达了要帮助前夫的想法。

意料之中,许玉成坚决反对妻子这样做。“你真是疯了!”许玉成生气地说,“你哪根神经出了问题哟,再傻的女人也不会把钱砸在没有良心的人身上,我绝不会同意你这样做!”

钱秀丽“扑通”一声跪在丈夫面前,流着泪说道:“我是很傻,可这事如果出在你身上,你会怎么选择呢?老公,俗话说骨肉连心,我不希望孩子没有了父亲啊!”

许玉成要钱秀丽把两个孩子接回家来,至于姚青林的病,他的亲人和再婚妻子都能忍心不管,钱秀丽不管,也没有人会指责她什么……丈夫没有一颗宽容之心,让钱秀丽很失望。钱秀丽思前想后,在心里做出一个重大的决定:与许玉成离婚,利用分得的家产为前夫治病!

宽容最美啊,

举债救活前夫再复婚

做出这个决定后,钱秀丽怕伤丈夫许玉成的心,一时没敢提离婚的事儿。在经过几次深入交谈后,态度强硬的丈夫始终都不答应帮助姚青林,她最终哭着向丈夫提出了离婚的要求。

为了救前夫,居然要离婚!许玉成对妻子的举动感到十分意外。在他看来,妻子的行为简直傻得不可理喻,为了阻止妻子离婚,许玉成把事情告诉了钱秀丽的二姐钱秀芳,要二姐出面阻止钱秀丽的“疯狂”行为。

得知妹妹居然要去救一个曾伤害她们一家人的无情汉时,二姐钱秀芳坚决反对。她找到钱秀丽,说道:“妹妹,你忘了妈是怎么死的吗?那个男人伤害咱们一家还不够深吗?当年他如能出手相帮一把,咱妈就不会死!如今他落难了,那是活该,是老天给他的惩罚……”

丈夫不肯离婚,亲人出面阻止,前夫的病越拖越重,钱秀丽痛苦万分。“妈妈,你是不是不要爸爸了?”“妈妈,我要爸爸……”自前夫住院后,儿子小欢和小乐时常这样问她。“不!绝不能让孩子失去爸爸!”钱秀丽决定不顾一切也要救治前夫。

2007年4月29日,钱秀丽与许玉成办理了离婚手续。根据协商,她拥有总店的所有权,许玉成则拥有另两间分店的所有权。5月3日,钱秀丽不顾二姐钱秀芳反对,以6.3万元的价格,将总店转让出去。当天,她就将钱交到医院,要医生尽快给前夫做手术。

5月5日,医生为姚青林的右腿做了植骨和内固定手术。从手术室出来,姚青林看到前妻带着小欢和小乐站在手术室外,一脸的焦灼与忐忑,他感动得泪水扑簌而下。

几天后,姚青林再次做了结石摘除手术。医生告诉钱秀丽,患者的肺病短时间内无法治好,要进行长期治疗。姚青林的骨折手术因为伤势较重,手术费花去了近五万元。做了结石手术后,钱秀丽再也拿不出钱来为前夫治疗肺病了。

为了能让前夫的肺病得以及时治疗,钱秀丽四处借钱,她所认识的朋友几乎都被她借遍了。很多人对她举债救前夫的行为感到十分不理解,都不愿借钱给她。最终,她只借到几千元钱。医生告诉钱秀丽,要想彻底将患者的肺病治好,至少得花四万元。钱秀丽表示再也没法筹借到医药费,希望院方能减免一部分费用。最终,院方为姚青林开了药,并将处方交给了钱秀丽,建议他们出院治疗,这样就少了很多费用。

钱秀丽为难起来。前夫离婚后租房已退,他在铜仁没有房子,住在哪里呢?回吉首老家?他的老母亲自己都需要人照顾啊。再说,出院后谁来照顾他?自己都借住在姐姐家,哪有房间给前夫住?就算姐姐家有多余的房间,姐姐也不会收留他!

想来想去,钱秀丽觉得可以解决的办法,就是与前夫复婚,一家四口回农村老家居住!老家祖上留下几间木屋,父母去世后就一直空在那儿。

2007年5月23日早上,钱秀丽把复婚的决定告诉了前夫姚青林。姚青林流着忏悔的泪水,紧紧地握住钱秀丽的手,说道:“秀丽,经历了命运的折腾,我看清了一切。当初背叛你,对你的求助无情拒绝,我真是愧对你,愧对娃儿的外婆……你不记恨我、离了婚来救我,这份情我铭记在心!今后,我一定痛改前非,好好跟你过日子!”

钱秀丽轻声道:“啥也别说了,咱们一家人好好过日子吧。孩子不能没有了爸妈!”

2007年8月6日,办理好出院手续后,钱秀丽和姚青林又办理了复婚手续。几天后,钱秀丽带着丈夫和两个孩子离开铜仁,回了老家居住。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篇6

1972年,钱玲出生于重庆城郊的一个农民家庭。1988年,她考取了成都的一所中专。因家中经济拮据,钱玲一边学习,一边利用课余时间在外打工。

1990年初,在打工的餐馆里,钱玲认识了浙江人李刚,当时他在成都做中间商生意。李刚一见到钱玲。就被她的年轻美貌迷住了,立马对她展开爱情攻势。虽然李刚在家乡已有妻室,但他再三向钱玲保证一定会支持她读完书,等她拿到毕业证后就离婚娶她。就这样,钱玲过上了光鲜但并不光彩的情妇生活。

1991年4月初,钱玲发现自己怀孕了。李刚得知后非常高兴,钱玲却颇多顾虑:未婚怀孕,如果让老师和同学发现可如何是好?李刚提议,说他在都江堰有生意往来,不如等3个月后钱玲毕业了。两人就一起到都江堰生活,等孩子出生后就结婚,钱玲同意了。

7月中旬,钱玲拿到毕业证后,跟着李刚来到了都江堰。11月3日,钱玲在都江堰中医院产下一女婴。谁知,看到是个女孩儿后李刚很生气,丢下800元钱就走了。此时钱玲才明白,李刚找她只是为了延续香火。钱玲为此悔恨不已。

出院后的钱玲孤苦伶仃地带着襁褓中的女儿在出租房里生活,李刚则消失了。心灰意冷的钱玲开始冷静思考未来的日子该怎么办。

12月底的一个傍晚,钱玲用一件红色小棉袄把女儿包裹着来到中医院门口,,考虑到医院人流量大,女儿很容易被热心人收养,所以她想把女儿扔在这里。内心纵有不舍,可一想到自己刚毕业生活没着落,无以承担养育女儿的重担,她终于狠心把女儿放在门口拐角处。刚一转身,女儿就哇哇大哭。于心不忍的她叉把女儿抱在怀里,把李刚送给她的一块观音玉挂在女儿的脖子上,亲了亲女儿的脸,扭头便走……

回到重庆后,钱玲在一家工厂找了份工作,1993年8月,她认识了现在的老公李志勇,李志勇比她大两岁,为人忠厚老实、踏实可靠。经营着一家摩配修理店。

1994年3月,钱铃隐瞒之前的经历,与李志勇结婚。次年10月,生下一子。2000年钱玲辞职,在龙溪镇的建材城租了门面,雇了阿个店员,成立博特建材公司。夫妻恩爱,儿子乖巧,生意兴隆,生活在朝着美好的方向发展。但当年遗弃女儿的经历,已经成了钱玲心中难以抹灭的隐痛……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举世震惊的地震灾害。当晚从电视新闻上确认这个消息后,钱玲的泪一下子流了出来。她一下子想到了被遗弃在都江堰的女儿,不知她是否也遭受了劫难?

第二天一早。钱玲对丈夫说:“我们给灾区捐5000元钱吧。”李志勇同意了。随后的日子,报纸、电视、广播上每天滚动播出的那一则则震撼人心的新闻,让她的心揪得紧紧的。备受煎熬的她再也忍不住了,她要去找回女儿。

5月底,钱玲告诉丈夫,她要去地震灾区做志愿者。丈夫赞许的同时又有些担心:“那里随时都还有余震,你要注意安全啊。”钱玲点了点头。

钱玲辗转来到都江堰,整个城市废墟一片,救援人员正在积极展开施救工作。她循着印象来到当初她遗弃孩子的中医院,发现6层高的住院大楼已坍塌,,眼前的一幕幕,让钱玲的心都碎了。她每天穿梭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帮助受灾的百姓分发食物、输送救灾物资、疏导人群。每到一处,她都会有意无意地打听:“谁家有17岁的女孩儿?”如果得到肯定的回答,她还会不揣冒昧地追问:“这孩子是否是捡来的……”在灾区待了20天并没有打探出一丝半点儿的线索,钱玲疲惫不堪地回到重庆。不甘心的她之后又多次背着丈犬去了都江堰,但仍没有得到任何有价值的信息,

12月底,钱玲再次来到都江堰。这次她买了一部新手机和一个新卡号,又印发了1000多张“寻人启事”,在都江堰市区到处张贴,尤其是中医院附近。随后,她连续多日在都江堰的网上贴吧里“寻人启事”。那段时间,她经常站在中医院门口默默流泪,希望时光能倒流。可最终总是失望而归。

2009年2月11日的中午,钱玲接到一个电话,电活里一个女人小心翼翼地问:“是你在找女儿吗?”钱玲急切地回答:“是啊!你知道她的下落吗?”女人告诉钱玲:她曾捡到过一个女娃,脖子上挂着一块翡翠色的观音玉。听到观音玉,钱玲一下子心都揪在了一起,她认定那就是自己的女儿。她哽咽着问:“她在哪里,还好吗?”女人告诉钱玲,她们在都江堰青城山镇……

为了不惊动老公,钱玲以外出联系业务为名马不停蹄地赶到青城山,见到了给她打电话的人。

打电话的中年女人名叫谢霞,她告诉钱玲:18年前,她与丈夫在都江堰中医院后门口,看到一群人围着一个哇哇大哭的女娃指指点点。看着娃儿可怜。谢霞夫妇俩就把她带回家。养育她长大。一年前,丈夫震亡,女儿身患重病,百般艰难中正好看到了钱玲的“寻人启事”,所以迫不及待地来找钱玲。钱玲听到女儿病重后心痛不已,不停地念叨着:“这都是我的错啊!”谢霞告诉钱玲,她的女儿叫王心莹,因担心病弱的她一时接受不了自己的身世,两人商议暂不把真相告诉她,看她的时候就说钱玲是谢霞的远房亲戚。

2月12日一大早,钱玲在谢霞的带领下,来到了一间临时搭建的房子里。她看见瘦弱的女儿病怏快地躺在床上,再也忍不住,她冲上前去抱住女儿哇哇大哭。

谢霞见钱玲这样,一边流泪一边拉她的手:“妹,别这样,你会吓着孩子的。”钱玲抹了抹眼泪说:“莹莹,你好吗?我找你找得好辛苦啊。”一听这话,王心莹很惊讶。谢霞连忙搭话:“她是我娘家在重庆的远房亲戚,平时很少走动。莹莹,你应该称呼她小姨。”王心莹懂事地点了点头。

钱玲用颤抖的手摸着王心莹瘦弱的小脸,想想10多年来对女儿的亏欠,她心酸不已。她决定把女儿接到重庆去治疗。尽管这样做,丈夫有可能会知道自己不堪的过去,但钱玲毅然下定决心要把女儿带在身边,她要弥补过去的遗憾。当她把心中的想法跟谢霞商议后,谢霞含泪答应了。

难以平衡:迟到的母爱被“调包”欺骗

钱玲带着谢霞母女回到重庆,并把王心莹安排住进重庆西南医院。在了解了她的病史,又经过一系列详细检查后,医生确诊王心莹患有较为严重的风湿性心脏病,需要尽快施行瓣膜置换手术,否则会有可能因心衰而导致死亡,手术费用至少要10万元。

听了这话,钱玲悲怆万分,顾不上多想,她赶紧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一边给女儿办理入院手续,一边请医院尽快安排手术事宜。

忙完这些,钱玲来到病房帮女儿整理诊断单、病例和账单等资料。这时,钱玲无意中看到谢霞拿给她的女儿以前的病例,年龄那一栏赫然写着:20。她心里“咯噔”一声。女儿不是出生在1991年吗?还没等她张口。见状面露尴尬的谢霞忙说:“当时为了让娃早读书,我们把年龄给她虚报了两岁。”钱玲一听也没多想。再三感谢谢霞想得周到。

随后,钱玲在医院附近给谢霞租了一间民房,同时购置了煤气灶和锅碗瓢盆,方便她每天在此炖汤给王心莹补充营养。凡是王心莹的事情,钱玲事必躬亲,她想向女儿表达这迟到了10多年的母爱。

2月21日,王心莹经过多方检查,显示各项指标符合手术标准后,被安排进行手术。钱玲早早来到王心莹的病床前,看着她被推进手术室。在手术室外的她。内心忐忑不安,她为女儿遭受的苦难愧疚不已,她多想替女儿来承担这一切啊?她开始默默祈祷,希望女儿能战胜病魔恢复健康。同时,她也坚定无论如何都不能再次抛弃女儿的信念。

4个小时过后,手术圆满成功,钱玲和谢霞喜极而泣。

22日上午,医院下达了催费通知单,钱玲回去取钱后又匆匆赶到医院。她把钱递给谢霞,让她去缴费,而自己则站在重症监护室外望着女儿。不知不觉中,一个冷冷地声音从背后传来:“她是谁?”

钱玲回过头来,看到的竟然是丈夫李志勇,她不禁打了个寒颤,小心翼翼地回答:“她是莹莹,患有心脏病,昨天刚做完手术。”

“你这一周都是在医院照顾她?”李志勇的声音里带着愤怒,走廊上来来往往的人都望着他们。钱玲拉着丈夫的手恳求道:“我们回家再说吧。”

原来,自从王心莹住院后,钱玲每天早出晚归,对丈夫和儿子冷淡许多。发现异样的李志勇就到钱玲的公司去看她最近在忙什么,可公司的人告诉他,钱玲这周很少过来,对公司的生意疏于打理,但却从公司拿了很多钱出去。听了这些,李志勇满腹狐疑。回到家,经查看,他又发现家中8万元的存折不见了。于是第二天李志勇便一路跟踪钱玲来到医院。

回到家,李志勇把门重重关上。认真地问:“你现在一天到晚在忙些什么?钱还花了那么多?”钱玲说:“我把这钱拿去救莹莹了,她要动手术。”

“莹莹是谁?”李志勇问。“莹莹的父亲在地震中身亡了,自己又患有心脏病,她和妈妈相依为命,我见她可怜才想帮助她们。”钱玲支支吾吾地说。

李志勇很是不解:“你可怜她?儿子现在这么大了,你不管不问,你都不是一个合格的妈妈,还去管人家孩子的事儿?你对得起自己的孩子吗……”

一边是病重的女儿需要她全身心投人,一边是咄咄逼人的丈夫,钱玲陷入了两难,那晚,她彻夜未眠。

第二天清晨,她红肿着双眼给王心莹去送汤。并告诉谢霞,丈夫已经知道她照顾莹莹的事情了。“姐,如果我告诉他莹莹是我女儿,他肯定不能接受,他甚至还会提出离婚。不过,如果那样我也没办法。我现在就是想努力把莹莹的病治好。”

晚上,钱玲早早地回到家,给丈夫和儿子做了一桌丰盛的晚饭。李志勇以为她要道歉,冷冷地没有理她。晚饭后。钱玲支走儿子,向李志勇把自己的前情往事一一道来。

李志勇听后惊呆了,他实在没有想过善良贤惠的妻子还会有那样一个不堪的过去。“你走吧,去照顾你的女儿去吧,以后都不要再回来了!”无法接受妻子对自己十多年的隐瞒和欺骗,情绪一时失控的他对着钱玲大吼。

听了丈夫的话,钱玲泪流满面:“莹莹是我的女儿,难道做妈的连为女儿做这么一点儿事情都不行吗?”说完,她离开了家……

第二天天还没亮,在出租房里为女儿准备早点的钱玲,收到丈夫发来的一条短信:“你想为女儿负责,那儿子呢?难道儿子不是你的骨肉?如果你那样惦记女儿,不如我们离婚吧!”收到短信,钱玲没有回复,也没有再回家。

3月4日,王心莹做完最后的检查,钱玲陪着她在楼下散步。她悄悄地问:“莹莹,出院后你别回都江堰了,跟我在重庆生活好不好?” “好啊,如果妈妈也不走,那我就不回去了,我要跟我妈在一起。”王心莹说。听到女儿的话,钱玲心里很甜蜜,随即她又想到女儿口中的妈妈不是自己,而是谢霞。她的心一点点低沉下去,考虑到女儿的身体状况,钱玲最终没有把话挑明。

3月5日,医生告诉钱玲,王心莹可以出院了。听了这话。钱玲紧紧地抱住谢霞,激动地说:“谢谢大姐这么多年对莹莹的照顾……”谢霞也哽咽道:“是我该谢谢你……”

钱玲和谢霞开始给王心莹收拾东西,办理出院手续。这时,钱玲无意中在王心莹的一个小包里发现了一张照片,钱玲好奇地看了一眼。照片是王心莹和另一个女孩儿的合影,两个女孩儿年龄相仿,都很俊俏,虽然是第一次看到这张照片,但钱玲却对另一个女孩儿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莹莹,她是谁?”王心莹颇为伤感地介绍说:“那是我妹妹静静。她和我爸一起离开我们了……”见此情景,钱玲也没有多问。

因之前钱玲已与谢霞商量好,王心莹先在重庆疗养一段时间,等病情完全稳定了再回都江堰。出院后,钱玲在小龙坎附近租了一间房子,她和谢霞带着王心莹居住。除偶尔去打理公司和必要的买菜购物外,钱玲很少外出。有几次,谢霞催促钱玲回去看看儿子和丈夫。都被钱玲拒绝。她说她想冷静一下。李志勇每次打电话过来。她也按下拒接键。每次想儿子的时候,她会偷偷跑到学校去看看,可她仍不想回家。

一天,谢霞终于忍不住问钱玲:“你总是在这里陪着我们娘儿俩也不是办法啊,你还有家庭、有老公、有儿子啊!”钱玲摇了摇头,无奈地说:“我已经亏欠莹莹太多了,我不想丢下她,老公说要离婚我也没办法。”

听了这话,谢霞难过地低下了头。犹豫了很久,她断断续续地对钱玲说:“妹子,对不起,我骗了你,莹莹其实不是你的女儿……”

这无异于晴天霹雳,令钱玲无比震惊。她问谢霞:“你说什么?莹莹不是我的女儿?”谢霞流着泪说:“是的,你女儿她已经离开人世了,就在去年大地震的时候……”

谢霞终于坦承了真相。可这对钱玲来说是那么的残酷。天,仿佛一下子坍塌了……

重新起航:终是母爱柔情更是自我救赎

钱玲跌跌撞撞地回到她离开了近一个月的家,丈夫的目光中依然充满着仇恨和冷漠。儿子的问候钱玲没有理会,她独自把自己关在卧室里。

钱玲想不通:王心莹怎么就不是自己的女儿了呢?因为她们的出现。她不仅花费了10多万的积蓄,还跟丈夫决裂了。她怎么也想不明白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一天、两天、三天过去了,钱玲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吃不喝。三天后,心有疑虑的李志勇打开了卧室的房门,发现钱玲已经面色苍白地昏倒在床上,李志勇赶紧将她送往医院抢救。

醒来后,钱玲望着陪伴在身边的丈夫,泣不成声:“我被骗了,那个女孩儿不是我的女儿……”看到丈夫一脸狐疑,钱玲努力用极其冷静地语气诉说了一切。

知道了原委后,李志勇也很吃惊。他决定不再提离婚的事儿,他知道这个真相对钱玲的打击有多么的沉重。谢霞得知钱玲住院后,曾带着水果前来探望,钱玲对她视而不见。

4月15日,钱玲给谢霞打去电话:“我准备到法院你,因为你骗了我10万元钱,同时我还要向法庭申请进行亲子

鉴定,我要知道王心莹究竟是不是我的女儿,如果不是,那我的女儿在哪里?我不能再被你牵着鼻子走了。”

谢霞一下子慌了神,虽然她不是故意欺骗,但她终究还是伤害了钱玲。她告诉钱玲,王心莹是自己的亲生女儿,而钱玲的女儿在地震中和自己的丈夫都被埋在了废墟下。她和大女儿王心莹虽然活了下来,但王心莹却旧病复发,正为女儿医药费一筹莫展的她,刚好看到了钱玲的“寻人启事”……

听完解释,钱玲怒火难消:“你是尽到了一个母亲的责任,可你想过我吗?你利用我、欺骗我,对我又是多么的残忍啊!”

第二天傍晚,钱玲家的门铃响了,她打开门,看见王心莹站在门口。原来谢霞已经告诉了她一切。王心莹流着泪说:“阿姨。对不起。请你原谅我妈妈吧,她都是为了我才这样的。明天我们就回都江堰了,妈妈说回去想办法借钱还你。”想想之前近两个月的亲密相处,又看到眼前已露出健康肤色的孩子,钱玲不由自主地想:如果女儿还在,也该有这么高、这么漂亮吧?

这时,王心莹把一张相片交到她的手里:“这是我和静静惟一留下来的一张相片,我想把它送给你……”

拿着之前那张曾经在医院里看到过的姐妹俩合影。钱玲的心碎了。接着,王心莹又从脖子上把那块观音玉取下来,递给钱玲:“地震那天,妈妈陪我去成都检查身体。爸爸在家给还在读书的静静做饭。没想到,我们再见时,他们已在房屋的废墟下埋了7天6夜……”看着王心莹泪流满面的脸。钱玲的心受到强烈的撞击。

晚上,钱玲把这事告诉了李志勇。同时她郑重请求李志勇原谅她的过往,她说经历了这些事后才发现,对丈夫的隐瞒和欺骗是那么的不应该,她会用以后的日子好好照顾他和儿子。李志勇沉默了。

第二天下午,谢霞就带着王心莹回到了都江堰。钱玲和李志勇也慢慢回到了过去的生活轨道,日子似乎又恢复了平静。

2009年5月12日的早上,钱玲看着李志勇。欲言又止。李志勇善解人意地对她说:“你想去就去吧,那好歹也是你的骨肉。”听了这话,钱玲含着泪点了点头。随即,她再次踏上了开往都江堰的车。

钱玲的到来,令谢霞很惊讶。钱玲带来了很多补品,对谢霞说:“莹莹的身体最重要,现在要坚持吃药,还要多补充营养。”谢霞连忙道谢。

谢霞和王心莹陪着钱玲去看王静。在那杂草丛生的小山破上,两个并排的小土包格外显眼。钱玲把一束百合花放在女儿墓前,眼泪夺眶而出:“女儿啊,妈来看你了,虽然迟了些。但终究还是找到了你……”

就在这一天,钱玲又从王心莹那里了解到另一个让她意想不到的事情。原来王心莹和王静都不是谢霞的亲生女儿,谢霞和丈夫婚后多年未育,定期到医院复诊,就这样捡到了被丢弃在医院后门处的王静。而王心莹3岁的时候,亲生父母遭遇车祸身亡,谢霞夫妇又把她收养过来。十几年来,谢霞夫妇视两个女儿为己出,含辛茹苦地拉扯两人长大,供她们读书。王静读高三,成绩优异,如没有地震,一定能考上大学。而她自己,由于体弱多病,所以中专毕业后就没有再读书。

听了王心莹的话,钱玲被深深地震撼了。在她看来,谢霞是一个多么坚强的女人!她从谢霞身上体会到了失去与得到都无足轻重,只有延续人世间的大爱真情。才会快乐、幸福。她当即表示要认下王心莹做女儿,她说:“我会好好待你和妈妈的,因为我们都是你的亲人……”

2009年8月底,钱玲在与丈夫和谢霞商量后。决定让王心莹去读书。征得王心莹的同意后,钱玲到重庆市第二卫生学校给她交了学费,她对女儿说:“医生是天底下最神圣的职业。可以救死扶伤。一旦你掌握了精湛的医术,不仅能拯救自己,更能挽救别人。”

2010年五一节,放假归来的王心莹,对着钱玲真诚地说:“我现在有两个妈妈。你们都是好妈妈。”钱玲拥着她,开心地笑了……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篇7

2006年4月,在退学一年多后,闻伟重新回到了美丽的大学校园。又一次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闻伟百感交集。近一年的磨砺和心路历程,有太多的风雨岁月值得回忆,有太多的人世沧桑值得铭记……

往事如烟。2001年冬天,在离春节不到半个月的时候,闻伟患肝癌多年的母亲像风中的枯草一样飘零而去。这一年,闻伟才14岁。

第二年,一个叫周桂娥的女人走进了这个家庭,成了闻伟的继母。又一个女主人的到来,让这个沉闷的家顿时鲜亮起来。周桂娥和闻培军一样,也是湖北孝感人,在一家商场上班,38岁的她有过一次破碎的婚姻。这个善良而贤淑的女人自从走进这个家起,就把心融入到这个家庭里,把闻培军父子俩的饮食起居照顾得周到细致。

然而,毕竟是再婚家庭,和谐的表象下暗流涌动。因为思念前妻,也因为性格和生活习惯的差异,闻培军开始与周桂娥发生冲撞。开始周桂娥尚能忍受,时间一长,她的心态也渐渐失去了平衡。当闻培军再对她百般挑剔、大发脾气时,这个温顺的女人终于不愿再做沉默的羔羊,愤怒地与他交火。一个好端端的家从此笼罩着战争的乌云。

因为家里战火纷飞,再也找不到温暖,闻培军的人生航向开始偏离正常的生活轨道。下班后,他开始不回家,与一帮朋友在一起喝酒,打麻将赌钱。闻培军在孝感市一家国营企业上班,每个月的工资不过1000元,以前,他还能把每个月的收入上交一大半给周桂娥,自从沉湎于牌桌后,输多赢少的他开始不再向家里交钱,常常把每个月的工资输得精光。2004年春天,闻培军与周桂娥维持了不到两年的婚姻走到了尽头,两人办理了离婚手续。

母亲去世了,继母又被父亲逼走,曾经慈爱勤劳的父亲蜕变成了一个嗜赌成瘾的“魔鬼”,一切的一切让闻伟这个少年心痛如割。那次,父亲又好几天没有回家了,闻伟放学回来,忍受着饥肠辘辘在牌桌上找到了父亲,小屋里烟雾缭绕,空气污浊,眼前的父亲头发蓬乱,双眼熬得通红,赢了一笔钱就笑呵呵地把钱往怀里拢,十足一副赌徒的丑态。闻伟足足在父亲身边站了有半个小时,父亲连看都没有看他一眼。心酸的泪水在他的脸上流淌,他“扑通”一声跪在父亲面前,抱着他的腿,苦苦哀求:“爸爸,别赌了,回家吧!”已经赌红了眼的闻培军哪里听得进儿子的话!他一把推开儿子:“别来烦我,一边玩去!”闻伟哭着离开了这个乌烟瘴气的“魔窟”……

2004年9月,18岁的闻伟考入了武汉的一所大学。即使这样的喜讯也没有把闻培军从牌桌上拉回。就在接到录取通知书的当天晚上,父亲依然在晚饭后跑去了。就在这时,闻伟才知道,父亲已经陆续从熟人和朋友那里借了7万多元,这笔钱已经被他输得所剩无几。闻伟的精神几乎要崩溃了,当天晚上,他含着泪一一给父亲的熟人和朋友打电话,哀求他们不要再借钱给父亲了,他是还不起的。

几天后,借钱四处碰壁的闻培军知道是儿子在捣乱,回到家对他大发雷霆。闻伟积聚太多的怒火终于爆发了,他与父亲大吵了一顿。这时的父亲,连他上大学的第一笔学费都拿不出来,姥姥和舅舅帮他凑齐了学费,闻伟一刻也不想在这个家多待,一刻也不愿多看父亲,他拎着简单的行囊,一个人提前到大学报到了。

但闻伟的身体里毕竟流淌着父亲的血,他含着热泪给父亲写了一封又一封信,规劝父亲戒赌。然而令他伤心的是,他字字血泪凝成的信,一封封如石沉大海。

擎起诚信大旗:儿子退学打工替父还债

2004年寒假,闻伟带着沉重的心情回到了孝感老家。走到小区门口,眼前的一幕让他的心猛地揪紧了:五六个人围着他的父亲,大声咒骂,往他身上吐唾沫、扔垃圾,逼他还钱。这些人都是父亲的朋友和熟人,他们怒火中烧地对闻伟说:“你爸爸借了我们的血汗钱,他一天不还,我们就一天不放过他!”说完愤愤而去。

这年寒假,闻伟度日如年,时时担心债主们找上门来闹事。除夕之夜,闻伟和父亲还没吃完年夜饭,就有几个债主找上门来,要求闻培军还钱。闻培军悄悄溜了,几个债主在家里闹一阵后就散了。大年初二那天早晨,父亲的一个同事找上门来,哭着对闻培军说:“我妻子得病住院了,躺在医院里等着动手术,求你把借的两万元钱还给我吧,这可是救命钱啊!”闻培军畏畏缩缩地坐在角落里,始终重复着一句话:“现在没钱,以后会还给你的……”这个债主伤心欲绝地走了。

闻伟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从小到大,母亲就教育他:“人生在世,诚信为本。”诚信这两个字在他心里生了根,伴随着他成长。家庭的变故让父亲堕落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赌徒,失去了做人的根本。父亲已经诚信不再,良知泯灭,但作为儿子的他不能不讲诚信啊!

一种悲壮的豪情从闻伟的心头腾起!他要退学打工,替父还债!不还清父亲欠下的那些债务,他的良心一辈子都不会安宁。

2005年春节后,闻伟返回学校,办理了休学手续。然后,他拿出父亲的那些欠条,一一给债主们打电话:“王叔叔,您放心,我爸爸借您的钱我会尽快还上!”“刘阿姨,您别着急,我会想方设法还上您的钱的!”……几乎没有人相信他的承诺:“说得倒轻巧,你一个穷学生靠什么还钱?!”闻伟没有争辩。辩解又能解决什么问题,行动是对他们最有力的回答!

闻伟在武昌小东门附近以每月100元的租金租下了一间平房,里面没有一件家具,一块木板架在砖头上就是他的床。一切安顿下来后,闻伟开始了他艰难而悲壮的打工替父还债生涯。但要找一份工作并不容易。在劳务市场转了几天,最后有一家烧鸡店接纳了他。第一天上班,看着脏兮兮的地板,闻着刺鼻的腥臊味,闻伟恶心得直想呕吐,他转身就往外走。走出100多米后,他猛拍自己的脑袋,我这是干什么来着?我是来挣钱的,不是来享受生活的!

因为是第一次干这样的粗活,笨手笨脚的闻伟远不如农村来的大嫂手脚麻利,老板很不高兴,对他吆五喝六。委屈和苦涩的泪在闻伟心里倒流……

闻伟,这个还不满19岁、看上去还有些稚嫩的男孩把诚信的大旗扛在肩上,把疲惫和苦累藏在心里。为了挣钱,他每天要打3份工:每天早晨5点,他就要起床赶到早市去给烧鸡店拔鸡毛,每拔一只鸡2元钱,几个小时下来,他的双手在水里浸泡得像鱼肚皮,几乎失去了知觉;匆匆吃碗热干面,便去建筑工地做小工,背水泥、挑砖头、和泥沙……一天劳累下来,尽管累得浑身骨头像散了架,闻伟还得拖着两条酸腿去给一个小学生做家教。

闻伟把一分一厘钱都积攒下来,生活费降到了最低标准,一天不超过10块钱。一个月后,闻伟凑满了1200元钱,他把这笔钱分成4份,高兴地给王建华等4个父亲的债主打电话:“王叔叔,我替我爸爸给你还第一笔钱,以后我会陆续把钱还给您的。”汇出了第一笔钱,站在武汉车水马龙的街头,闻伟的心头有丝丝缕缕的轻松掠过。

尽管家庭条件一般,但作为独生儿子,闻伟从小也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而今,当同龄的花季少男少女无忧

无虑地享受美好的校园时光时,他那瘦弱的身子穿行在武汉的大街小巷,为了兑现承诺,为每一分钱而奔波忙碌。没有人会想到,这个头发凌乱、面容消瘦的小伙子竟是为了替父还债,主动退学的大学生!

夜深人静,孤独地躺在床上,闻伟是那么怀念美丽的大学时光。还债的日子何时是尽头?他何时才能重返校园?闻伟恨父亲,可他又想父亲,常常在泪水滂沱中沉沉睡去。

诚信峻醒良知,父亲悔恨的泪啊儿子欣慰的笑

闻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感到钱是那么重要。每积攒下来一笔钱,闻伟就给父亲的债主们汇过去。这些年来,父亲伤害了与朋友和熟人之间的感情,现在,他是在用自己的行动替父亲赎罪,修补他们之间感情的裂痕。

一晃半年过去了,闻伟用自己的血汗已经替父亲还掉了近万元的债务。他太累了,半年来他没有休息过一天,靠坚强的意志支撑自己。从退学打工到现在,闻伟一直没有告诉父亲,暑假到来时,他告诉父亲,自己要在武汉勤工俭学,就不回家了。

2005年9月中旬,闻伟在建筑工地背砖时,由于太疲惫,他从二楼摔了下来,造成左胳膊骨折。老板要送他去住院,闻伟没有同意,最后老板赔给了他4000元钱。去大医院治伤太贵,闻伟舍不得,他想把这笔钱存下来替父亲还债,便去了一家小诊所,花100多元把骨头接上了。

因为这次骨折,闻伟破天荒地休息了半个多月。伤势渐渐好转后,他决定利用养伤这段时间回去看看父亲,自从2月份离家后,他一直没有回去过。他带着那笔赔偿金和积蓄共5000元,踏上了回家的旅程。

回到熟悉的孝感,闻伟没有直接回家,首先找到了父亲的债主刘卉阿姨,拿出一部分钱来还给了她。刘阿姨告诉他,因为再也借不到钱,他父亲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嗜赌成瘾了,但还是一副成天无所事事的混混模样。见闻伟的左臂上缠着绷带,刘卉惊讶地问他:“你的胳膊怎么了?你一个学生,哪来那么多钱还债?”

闻伟再也无法控制自己,断断续续地讲述了自己退学打工为父亲还债的经历,当刘卉知道闻伟刚才还她的钱竟是老板赔给他的医药费和营养费时,她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眼前这个男孩看起来并不魁梧并不高大,却用诚信的品质和坚强的毅力,挺起了山一般的脊梁!刘卉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她坚持把钱退给了闻伟:“孩子,这钱你先拿去养伤,等以后有机会再说。我再也不逼你父亲还钱了。”

当天下午,刘卉含着眼泪一一给闻培军的其他债主打电话,讲述了闻伟退学打工替父还债,以及用受伤的赔偿金还债的经过,大家都被感动得唏嘘不已。他们一致约定,不再逼闻培军还钱了,并且要让闻伟早日重返校园,顺利完成学业。第二天,几个债主结伴来到闻培军的家,这一次,他们不是来讨债的。他们一反常态,他们指着闻伟对闻培军说:“你生了个好儿子,从现在起,看在你儿子的份儿上,我们不再逼你还钱了。”

债主们的一席话说得闻培军一脸愕然。直到这时,他才知道儿子退学打工替自己还债的事,甚至为此摔断了胳膊,用赔偿金来偿还他欠下的债务。闻培军木然地坐在椅子上,久久没有回过神来,好一会儿,他双手捂脸,失声痛哭:“我不配做父亲啊!”懊悔和愧疚在闻培军的心头冲撞,令他夜不能寐……

3天后,闻培军与儿子进行了一番推心置腹的长谈,好几年了,父子俩没有说过这么多话。闻培军真诚地向儿子忏悔,要求他重返校园,表示自己一定戒赌,重新做人。债主们也一致要求闻伟返校,他父亲欠下的钱等他大学毕业后再还。2006年4月,闻伟在离校近一年后,重新回到菁菁校园。

儿子的忍辱负重、债主们的宽容和大义,仿佛绵绵春雨彻底洗净了闻培军心灵的污垢。他要用行动为自己赎罪,白天在单位勤勤恳恳上班,晚上去一家建筑公司看大门。节假日,他拉下面子,拎着编织袋在大街小巷捡垃圾。每积攒一笔钱,他就马上还给债主。每还掉一笔债,他就像搬走了压在心头的一块砖头,负罪的心灵得到一丝安慰;每还掉一笔债,他都要打电话告诉儿子,请儿子放心,他在努力,他会还清那些债务的。父亲脱胎换骨的变化让闻伟欣喜不已。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篇8

4月里一个平常的日子,小晴在家上网追美剧,想到再过几个月老公钱鑫就回来了,她心里就涌起一丝甜意。这时,电话响了,是钱鑫的号码。平时俩人都是晚上通电话,现在正是上班时间,钱鑫应该不能打电话的,小晴突然有点不祥的预感。愣了一下,她赶紧接了起来,是同乡柳师傅,“不好了小晴,钱鑫手卷到机器里了,伤得不轻,现在正往医院送,你看看家里能不能尽快来个人?”电话里柳师傅还在大声说着什么,小晴呆坐在床边,脑中一个声音不停回响,“年初要是不让他去就好了……”

小晴记得,正月初十才过,来打麻将的人就渐渐少了,不少人准备去城里打工。钱鑫在院子里,一遍遍走来走去,心里拿不定主意。往年钱鑫都跟村里人一起出去挣钱,可今年小晴怀孕了,钱鑫不放心她自己在家。正想着,柳师傅路过家门口,看到院子里愣神的钱鑫,打了个招呼,“还没走呢?”

“嗯,没呢。”钱鑫含糊了一下,为难地说:“这不是小晴怀了嘛,8月预产期,怕她一个人在家支应不过来。”柳师傅哈哈大笑,“看不出来,你小子还挺疼老婆的。时间还早呢,干几个月再回来呗。”

“我也这么说呢。”小晴赶紧请柳师傅进来坐,“我自己挺好的,快要生的时候他再回来呗!其实,他在家也帮不上什么忙。柳师傅,你门路多,帮着介绍个好活儿。”柳师傅也不推辞,“那就跟着我走吧,我们那里还不错,你干上几个月,给孩子挣点奶粉钱。”

正月十六一过,钱鑫就跟柳师傅一起来滨州干老本行――铝合金加工。钱鑫手艺不错,只是签合同时遇到了麻烦:用工合同限期是一年,可是钱鑫只想干几个月。这让人力经理有点为难,他想了想说:“你看这样行不?工资我们还是按月发,就不缴社保了。你顶多干半年,总公司缴社保要走账挺麻烦。你干几个月发几个月工资,再给你点社保补偿。你要是觉得可以,我就去重新打印一份合同。”钱鑫想了想,反正自己工资没少,能随时回家就行,就同意按人力经理说的办。除了劳务合同,他还签了一份自愿放弃缴纳社会保险的协议书。

上班之后时间过得飞快,钱鑫一门心思想多挣点钱,干得格外卖力。这天上午,钱鑫忙着赶进度,正往机器里投料,没留神手推得太靠前了,连着手套一下子被卷了进去。钱鑫大喊一声,赶紧拍停车按钮,就那一秒钟,右手已经鲜血淋漓……

小晴挺着微凸的肚子赶到医院时,钱鑫已经做完了手术,刹车及时,手掌没有大碍,但是中指的两节指头却没有保住,被鉴定为九级伤残。

赔偿不容易

小晴眼泪断了线似的流,钱鑫安慰她,“少了两节也能抱孩子,再说,我这工伤,不得有一大笔赔偿啊,奶粉钱有了。”钱鑫嘴上这么说,其实心里也没底,当初自己在放弃保险的协议书上签了字,现在出了事,单位能给赔?可面对无法承担的医药费,他决定找找相关部门,工友建议他先走劳动仲裁。

别说,一番程序走下来,劳动仲裁部门还真给出了一个对他有利的结果:裁决公司赔偿他工伤保险待遇15万元。可公司不同意。人力经理拿出钱鑫当时签了字的协议书,“他自愿放弃缴纳保险,现在出了事就让我们赔啊?这裁决没道理,我们不服,咱们还是上法院吧!”

上一篇:当冬夜渐暖范文 下一篇:新时代好少年手抄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