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时间:2022-09-27 10:37:43

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摘要】中国党的十报告针对中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这就要求高校要注重实践教学,并在构建科学合理的教育体系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本论文从高校实践教学的角度出发,针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进行探究。

【关键词】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

我国大学生毕业离校后,普遍表现出对工作环境的不适应,实践应用能力较弱。鉴于此,我国高校教育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着重于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这就需要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实施必要的改革创新。

一、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一)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实用性高级技术人才

在高等教育中,人才培养模式要根据社会人才的需要而进行调整和创新。目前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中所涵盖的内容主要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课程体系和设置、教学方法以及考核评价制度等等,其中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内容。根据社会发展进程中对人才质量的要求,高校为实现新的人才培养目标而建立人才培养模式,在改革实践中将高校教育人才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相结合,寻求人才培养途径和有力措施,以使教育目标更为贴近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方向,培养符合工作实际的实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二)转变人才培养理念,建立校企联合培养体系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就需要创新人才培养理念,特别是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由精英化逐渐向普及教育转向,注重实用性人才培养成为了高校教育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在高校的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校企合作是主要的培养途径,针对我国的教育实际和社会发展取向,我国高等教育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将逐渐转型,高级实用型人才培养将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点。这就需要在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上,选择高水平企业作为高校的联合培养单位,企业的教学指导人员作为学生的企业导师,主要承担学生在企业实践学习的培养责任。建立校企联合培养体系,可以使学生参与到企业的实践项目研究当中,不仅提高了实践能力,而且还可以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融会贯通,以针对实践问题深入探索和研究。针对企业急需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问题,在校企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坚持大类人才培养,根据企业项目实施灵活培养策略,以实现多种渠道的培养。面对经济全球化发展,企业发展要与国际接轨,就需要学生具有较强外语应用能力,因此着眼于企业的未来发展培养接受能力强而后劲十足的复合型人才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二、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开展实践教学,是将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相结合,将研究技术融入其中,培养学会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实施实践教学模式,就是要将实践教学建立在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基础上,以开展实验和实践教学,形成新的人才培养结构。那么在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就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将实践教学的思想观念建立起来,以其为指导思想制定教学目标。在实践教学中,教学思想和理论是基础,也是灵魂,教学策略围绕其展开,并实施科学的践教学计划,其中所涉及到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的课时安排和教学手段以及考核等等。

其次,开展实践教学要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只有高素质指导教师,才能够为学生进行更有实践意义的指导。为确保高校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就要提高实践教师的综合素质。在管理上建立与实际相符合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地参与实践教学相关的进修培训,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技能比赛等活动,要求师生共同参与,不仅引导高校教师注重实践教学,同时还促进了师生交流,使高校教师的实践素质和技术能力有所提高。

再次,在实践教学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要不断地扩展教学空间。那么在教学形式的设计上,就要实施立体化教学方案。设计教学情境,要结合教材的内容设计,运用多媒体辅助实施声像并茂的动态化教学,以通过对学生实施感官刺激,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开展实践性教育的目的并不在于教会学生学习知识,而是要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在教与学的互动中,学生的思维要跟得上教师的节奏,甚至于要超过教师,才能够完成教学计划。此时教师的教学引导是极为重要的。在实践教学课堂上活跃课堂气氛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要是为了创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但是不可以放任学生思维无限制地蔓延,而是要设立一个扩展化的教学空间。学生在有限的空间内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实践教学的效能。开展实践教学还不局限于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要多种形式展开,比如课外学术活动、教学科研训练以及科学技术竞赛等等,都可以使实践教学更为具有针对性和层次性。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开展实践教学是目前的社会发展需要。那么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就要实施必要的改革,包括教学的环境条件、教学课程设置等等,要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局面,在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的同时,更要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以不断地挖掘学生的潜力,为学生创造自由发展的空间。

参考文献:

[1]王子贤,马国富,郭顺祥,王晶.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07).

[2]刘志毅,朱宝春.以校企合作为主线构建高等教育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04).

[3]郭业才,韩迎鸽,周巧喜,等.高等教育中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

上一篇:浅析会计电算化系统与会计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 下一篇:你真的听懂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