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分析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与A股市场萧条间的矛盾

时间:2022-09-27 08:11:05

试分析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与A股市场萧条间的矛盾

【摘要】

经济理论是从假设出发,预测相关社会经济现象的体系,经济理论的产生给予各种各样复杂社会经济现象以合理的解释。然而,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都与其经济理论相悖,经济理论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股市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然而近年来,我国A股的走势并非体现出我国经济发展的水平,低迷的A股市场与飞速发展国家经济间的事实使道琼斯理论面临重大挑战。

【关键词】

经济发展;A股市场;矛盾

与国外股票市场不同,中国股票市场是在国家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在社会主义的大环境下,在考虑我国基本国情的前提下,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股票市场的发展规律。因此,中国股票市场是在政策的引导下产生的,是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结果。

一、经济理论与我国社会经济现象

(一)经济理论

《股市晴雨表》是现代道氏理论得以发展的源泉,道氏理论对股市与经济的关系做出归纳:“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这意味着,股市走势是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一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可以通过一国股市体现出来。

此外,芝加哥大学的Eugene Fama也对股市与一国经济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证。他利用美国19531987年月度、季度和年度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的关系,以此来论证两者间的关系。通过分析他得出结论:股市收益率和未来产出的增长率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是投资者对于上市公司未来现金流的预期在现期股价上的反映,因此,股市确实起到了“经济晴雨表”的作用。

(二)我国社会经济现象

2007到2008年,中国股市经历了大起大落:上证指数从2007年10月16日的6124.04点暴跌至2008年11月4日的1664.93点。然而,伴随着国家经济的复苏与发展,我国A股市场并未呈现出复苏和发展的趋势,一连6年的熊市与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极为不符。这也让许多人怀疑‘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这一经济理论的合理性。

(三)道氏理论的合理性

1.上市公司的发展

当前,世界多数国家均实行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上市公司的成长与发展对于国家经济的增长有着十分重要和显著的影响:上市公司发展得好,带动一国经济不断发展,与此同时,本国的股市市场也得以蓬勃发展;相反,上市公司不景气也会导致国家经济发展缓慢、停滞甚至倒退,相应的股票市场十分萧条。与此同时,上市公司的发展也与公司股市挂钩,上市公司获得利润将推动本公司股价上涨。

2.股市的特殊性质

首先,股市走势在很大程度上受投资者对经济未来预期的影响:如在金融危机期间,投资者对于经济的未来发展多抱着消极的心态,出现大量抛出股票的现象,导致股价接连下跌;而在经济发展势头较好的环境下,投资者对于市场的未来预期也十分积极乐观,因此大量购买股票,促使股价上升,股票市场呈现繁荣景象。正因为如此,才有“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这一说法,即国家经济的发展可以通过国家股市的发展情况来得以体现。

二、经济飞速发展下A股市场萧条的原因

(一)我国股市结构缺陷

与海外证券市场相比,我国证券市场中国有股和法人股所占的比例很大,中国股市是全世界唯一的以公有制经济为主、国有制公司为主的证券市场。当前我国大量的股票由公有制公司持有,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国有股和法人股的比例较大,导致市场股票市场流通性不足,极大的阻碍了股票市场的活力,致使社会私奔无法与国民经济增长同方向流通;此外,大量的国有股和法人股导致“一股独大”等现象出现,这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最终削弱了中国股市的竞争力。

(二)我国拉动经济增长因素的影响

经济学中认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辆马车”是投资、出口和消费,三者共同拉动国家经济的发展,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国家三个因素对国家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也不同。对于我国来说,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是投资和出口,而消费对于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明显,存在内需不足的现象;而在投资和出口方面,我国属于出口导向型国家,出口在拉动中国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的作用远比投资要大得多。因此可以得出: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因素主要是出口。

与消费不同,出口量受国际环境的影响极大,大环境的萧条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我国的出口量,从而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欧美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受创,国家经济衰退,这对于一国进口量也有很大影响。欧美国家对外需求量降低导致我国商品出口量锐减,对于我国经济产生很大的不利影响。因此也导致了我国GDP增长率保持较高水平,而股票市场依旧十分萧条。

(三)GDP衡量国民经济的发展存在缺陷

当前,世界多数国家选择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作为衡量国民经济发展的指标,通过计算GDP增长率来衡量国家国民经济增长的情况,我国也使用这一方法来衡量。

然而,GDP指标衡量一国国民经济发展是存在缺陷的:国内生产总值只能反映一国的经济产出量或经济总收入,而无法反映出经济结构水平以及经济发展效率。从2003年到2011年,我国GDP增速都保持在9%以上。然而,GDP增速保持在9%以上就意味着国民经济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吗?结果显然不是如此。经济增长不等同于经济发展,GDP可以衡量一国经济“量”的增长,但无法体现一国经济增长“质”的高低。我国经济总量近年来实现了飞跃,但也带来了极为严重的环境污染好资源浪费问题,而这在GDP指标里是无法体现出来的。

由此可以看出,在国家实体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GDP指标无法显示的问题也存在着:区域差距的不断拉大、经济增长的低效率以及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差等。从一定程度上说,GDP指标掩盖了我国社会深层的矛盾,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傅广军,马学锋.国民经济与股市相关关系的统计分析[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2001,09:4851

[2]刘少波,丁菊红.我国股市与宏观经济相关关系的“三阶段演进路径”分析[J].金融研究,2005,07:5766

[3]刘骏民,伍超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模型――对我国当前股市与实体经济关系的一种解释[J].经济研究,2004,04:6069

[4]郭琨,周炜星,成思危.中国股市的经济晴雨表作用――基于热最优路径法的动态分析[J].管理科学学报,2012,01:110

上一篇: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相关问题研究 下一篇:浅谈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