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时春拍呈现经典

时间:2022-09-27 07:41:28

匡时春拍呈现经典

北京匡时2013春拍将于6月初拉开帷幕,其中近现代书画部分佳作纷呈,尤以傅抱石巅峰力作《后赤壁图》和蒋兆和以“九兰组”为原型创作的《九兰打夯》最为精彩。

《后赤壁图》为傅抱石1946年在金刚坡下所作,自1978年以来出版著录多达十余次,堪称傅抱石传承有绪的经典名作。

金刚坡时期是傅抱石饱览峨眉青城、长江嘉陵之胜景,在山势回环、江流湍激间观察构思,不断将其个人技法成熟、完善的时期。金刚坡时期也是傅抱石在重庆艰苦的八年,鉴于避难时期的条件,此时期作品以小幅居多,而这幅作品达到8.4平尺,是此时期罕见的大幅力作。

画面中有两处悬崖峭壁,较远的一处主要以大面积墨色渲染而成,层次分明;近处的除有墨色渲染外,更是用了他最喜爱的劈头盖面般的独特皴法“斫笔皴”;江面以留白的形式和岸边率性的平涂渲染也没有丝毫的突兀;苏轼等三个人物面部细节勾勒细腻清楚,神态自然,衣服线条灵活生动,袖袍与帽带随风鼓动,将峡谷中那冬天大风的劲感也表达得恰到好处;近景用简洁干练的中锋勾勒出粗细交叉的秃枝权,正是诗中情景: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题跋上的1959年也是有意义的一年。是年,傅抱石和关山月共同为北京新建的人民大会堂合作绘制出巨幅山水《江山如此多娇》。可以想见,当年的傅抱石看到这张旧作,想起抗战时期,自己因战乱不得已搬到祖国后方,人民生活困苦,自己空有一身爱国热血和一颗赤子之心,却只能在画中发出愤时忧国之慨;而1959年时到处都能感受到祖国大好河山已经旧貌换新颜,全国上下团结统一、繁荣昌盛的喜悦。可以说,1946年的傅抱石是将自己的爱国之心、生活之情、写景之笔,在取得自然之妙趣的同时,更多地将金刚坡时期生存的苦难、刻苦的坚持、生命的奋进,融于这幅《后赤壁图》中。

新时代的建设令人欢欣鼓舞,《九兰打夯》就是描绘这类场景的杰出作品。这件蒋兆和家属提供的作品,以将近30个平尺的巨大尺幅描绘出“九兰”群体劳动的场面,无疑是一曲新时代女性建设者的颂歌。

1958年的十三陵水库建设是新中国水利建设的一面旗帜。、、刘少奇、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曾亲自领导并参加,40万劳动者在缺少机械的情况下,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短短五个月工期,十三陵水库全面落成,堪称奇迹。在这支建设大军中涌现的巾帼英雄“九兰组”被誉为时代先锋,道德楷模。

“九兰组”由九位名字里有“兰”字的妇女组成,分别是闫秀兰、张淑兰、孙淑兰、刁振兰、刘继兰、金淑兰、纪淑兰、郝玉兰、王桂兰。她们年龄最大的22岁,最小的只有17岁。

蒋兆和的《九兰打夯》描绘的就是“九兰组”的姑娘们在水库工地上协作打夯的劳动场面。构图中“九兰”以夯锤为中心分列周围,除左首一人指挥协调外,中间两人俯首前侧,控制落点,余下六人分两组,后仰带夯。彼此之间形成的力场,使画面显得紧张而富于节奏。整体来看,九个人物的组合井然有序,开合有度;从单个的人物来看,造型准确,生动自然。至于赖以造型的笔墨线条则奔放粗犷、磅礴大气。

从对九个人物的巧妙安排上可以看出,作者花费了相当大的精力。无论是人物的服饰发型,还是她们所呈现的移山填海的豪迈斗志,无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举得高呀落得重,水坝基础打巩固。鼓足干劲争上游,人民生活穷变富。”听到这激昂顿挫的打夯歌,我们仿佛看到了水库工地上红旗招展,热火朝天的劳动壮景,让人荡气回肠。

画家在作品中热情讴歌了劳动者所独有的健康之美、力量之美与朴素之美。这支新中国水利建设的娘子军,既代表了劳动人民,也代表了新时代女性的风貌,展现了团结的力量、钢铁的毅志和火红的热情。这种直接来源于现实生活的艺术创作,展现了蒋兆和扎实的人物画功底,以及根据时代背景在创作上的新领悟。

(责编 温文)

上一篇:方正RIP常见问题排查 下一篇:人责我怪我何怪不屑为奴偏自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