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师考试之经验谈

时间:2022-09-27 07:26:20

注册师考试之经验谈

工作四年来,我成功考取了注册环保工程师、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师、注册咨询(投资)师、注册安全工程师等证书,其中一次性通过的有环保工程师(基础科、专业科)、注册咨询(投资)师、注册安全工程师。这一次次的成功,如一个个用汗水铸就的闪光点,点缀在我的职业生涯中。许多人曾问我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其实,注册师考试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并无捷径可走,我个人觉得成功的三要素应该是:科学有效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必胜

的信念+脚踏实地的付出。在此我结合自己多年的考试心得体会谈一些经验,与大家共勉。

一、破釜沉舟――树立必胜的信念

注册师考试“合格即通过”,不像高考、研究生考试那样要精益求精,力争高分。因此,考生要树立志在必得的

信心。信心是成功的保证,无论是考全科,还是考两科,都要绷紧一根弦。信心和决心不足,一次性全部通过考试的几率就很低。但现实的情况是,许多考生并没有特别的紧迫感和求胜欲望,实际上,只有目的明确了,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有些人将要考的科目分两年或三年进行报考,这种操作方式往往会把压力留给第二年、第三年,通过该门考试的周期就会被拉长,我觉得这是“未战先输”,并非上策,因为“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通过所有考试科目的考生不是好考生。当然,报考全部科目意味着更多的投入,更多的付出,考生要

有充分的准备。

二、磨刀不误砍柴工――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

参加注册师考试,工作繁忙、时间紧张是大家面临的共同问题。简单算一下,从报名到考试,一般不到半年的时间,对一次要考四五门课的注册师考试来说,需要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一个科目的学习,如果保证不了这个时间,再聪明的人、再有经验的人也很难通过。有人强调工作很忙,抽不出时间来,其实还是那句话:“时间像海绵,只要愿挤还是有的。”考生必须牺牲休息时间,少享受一点家庭的温馨,放弃一点个人爱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应酬。我个人的体会是要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和节假日,每天至少要保证看书两到三个小时,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白天最好也能抽出一定时间看书。另外要充分利用好考试前的一个星期时间进行冲刺。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些人或许认为,提前一年准备不好。我个人认为,如果对于一个有恒心的人来说,是可以的,特别像注册环保工程师的基础课考试,涉及高数、物理、化学、三大力学、工程经济等多门课程,更需要提早准备,但如果我们意志力不强,而把战线拉得太长,就很难坚持到底。因此,我一般都是以报名时间为起点,制定一个考试复习计划。以周为单位制定计划比较合适,将四门(或者五门)要掌握的知识点分配到每一周,并要留有一定的机动时间。计划要落实到书面上,宜远粗近细,并根据复习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另外,在备考时间内定几个里程碑事件,比如看完第一本书,做完第一套历年真题,进行最后一遍复习。如果某一天的看书任务没有完成,考生必须在第二天补上,无论如何,都必须严格按照原先设定的学习进度进行复习,这样才能成竹在胸。

三、巧读理解而非死记硬背――注重看书的方法和效率

在保证时间的情况下,还要保证学习的效率。在时间和效率两者之间,保证效率更重要,要保证效率就要把时间化零为整,即通过工作生活的合理安排,把零散的几分钟、十几分钟、几十分钟集中到一起用于考试复习。见缝插针的精神固然值得提倡,但是由于时间太短,效果很难得到保证,也容易割裂知识间的连续性。

首先读书过程中要突出重点,有所取舍。一般人们总爱从书的第一页开始看,开始的时候兴致勃勃,边看边作批注,后来渐渐就怠慢了,甚至没兴趣把书看完。其实,第一章的内容往往是“前言”、“概述”之类的,出题点一般就是一两道选择题,从时间的投入产出效果来看,应该略读;同样,第一科目往往是“概论”、“基础知识”之类的,一般难度比较低,属于“送分科目”,在掌握了基本的得分点之后应该快速转入下门课的学习,腾出更多的时间给其他更难的科目,比如技术方法、案例分析(实务)等。

其次是要掌握正确的看书方法。教材内容很多,要记住每字每句是不现实的。因此,虽然考试需要记这些东西,但是不要死记硬背,因为考试的题型除了案例分析是问答题,其他都是客观题,都是选择题。选项里相关的信息都给了,只看我们能不能理解,相关知识点我们是不是了解和熟悉了,所以重在理解。理解就是要学会辨别考点,就是要以命题者的思维从教材中寻找“题眼”,在阅读教材时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考试重点划下来,并用彩笔确定出重中之重。鉴别“题眼”需要依靠个人长期养成的阅读习惯,以及对知识点的敏感性,而这种感觉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但一般来说,带有属性、分类、排比、列举特点的句子是“题眼”所在的地方。随着复习的深入,实际上就是对自己所划定的少量重点内容的复习,这样教材就越读越薄了。

四、宁缺勿滥――选用课外辅导书和网络信息

注册师考试的教材是考试依据,必须精读,但是只有这一套教材是不够的,还需要选一套辅导书,里边最好有知识点系统、历年试题分析、模拟题(含答案和解析),进行必要的训练,这样能够与教材形成互补,查漏补缺,巩固看书效果。现在市面上的辅导书种类很多,良莠不齐,买之前要甄别清楚,否则不但浪费时间,而且会有误导的反作用。鉴别参考书的标准是:这套书应该是原创的,编者对本课程的发展趋势有自己的看法,比如对课程体系、对考试大纲的理解,而不是摘抄别人的书拼凑而成的。另外还有一个小技巧:看附带的考试训练题里边是否涵盖了新考试大纲的考点,如2008年《工程咨询概论》科目,考试大纲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比如增加“科学发展观”、“十一五”规划的内容,如果考试训练题里边没有此类知识点的新题,或者还出现什么“十五”规划,就证明这套书是从旧题库里抄的,坚决不能买。

除了辅导书以外,还应该留意网上信息。现在是信息时代,谁能及时掌握资讯,谁就占得先机。我个人非常重视网络资料的搜索和收集,这也成为我复习备考中的重要一环。比如,一些考试论坛,有无私的网友会共享一些资料,比如培训班的讲义、历年试题、个人经验介绍、知识总结等,这些对于把握考试趋势,调整复习重点都是非常有益的。

五、养兵千日,用在一时――考前准备和考试技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细节决定成败”。考前的准备工作比如考场地点、考试时间、考试用具、交通工具等,虽是老生常谈,但如果处理不当,就很可能影响到考试。举几个例子:跟其他注册考试不同的是,注册环保工程师开考时间是上午八点钟,我有个同事以为是九点,结果迟到近半个小时,差点进不了考场;我参加的注册环保工程师(专业课)考试,因为不了解考试可以携带参考书籍进场的规则,结果没有携带任何参考资料,差点功亏一篑。另外考场上考生忘带2B铅笔、忘带橡皮擦、计算器无法进行组合复杂运算的现象更是司空见惯。还有值得一提的地方是,由于最后一科主观题(如“案例分析”)现在采用试卷扫描后异地阅卷的方式,需要用黑色签字笔作答,有些考生可能用圆珠笔作答,结果可想而知。

如果我们已经精心地做好了准备工作,那考试过程中的战术运用是保证我们最后通过的关键一步了。

有些考生一拿到试题就开始从第一道题开始做,碰到难题锲而不舍地试图进行解决,到最后,当监考教师宣布“还有十五分钟”的时候,才发现还有很多题没有做,答题卡也没有涂,于是忙中出错,把答题卡涂错位置,或者来不及涂卡。

首先,考试时应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对于有把握的、计算简单的题目要力争多拿分,对于计算明显复杂的,可以先列出计算公式和计算过程,答完其他题目后,回头再进行复杂运算,这样既可以稳定情绪,又可以保证采分点。其次,要审好题,多用几分钟把题意审透,以免误入出题人设定的陷阱。

请记住一点,无论我们平时复习得多么仔细,考试过程中我们都会碰到陌生的题目,要舍得放弃。另外,注册师考试的试题是按照教材的顺序编排的,在做题过程中要经常回忆考点所在教材中的位置,这样能够帮助我们排除一些干扰,特别有效。对于多选题,比如注册咨询师采用“错选判错、漏选给分”的评分标准,应采取稳扎稳打的策略,只有确实有把握的选项才予选上,不能贪心。

这里还要提一下案例分析或者实务的答题问题。因为这些科目考试是主观题,需要你在专用答题纸上作答,因此,要保证卷面整洁,否则容易给评卷教师留下不好的印象,影响得分。还有,往往每道大题都有几个小题,考生答题一定要给每道题留够足够的答题和修改空间。

六、因人而异――参加培训班的问题

参加培训班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应该辩证地看。如果我们已经详细阅读过教材,那就参加正规的考前培训,这样一方面可以解决疑惑,改正自己的错误,另一方面可以梳理出主要知识体系,增强记忆。如果我们还没有通读过教材,参加培训班就不能跟上培训教师的进度,教所讲的内容对我们的帮助就不会很大。另外,现在的培训班水平差别很大,有些教师的讲课完全是照本宣科,没有自己的东西,对考试规律的把握并不准确,其认为所谓考试重点的地方却往往离题千里。

无论如何,不要对培训班寄予太多厚望,培训班不能代替自己看书和总结归纳。

“成功只属于有准备的头脑”。注册师考试之路是充满艰辛的,付出什么样的努力就会得到什么样的收获,我相信付出总会有等价的回报。学习方法因人而异,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朋友们,一旦选择了前方,就只顾风雨兼程吧,因为,路在你的脚下。祝更多的考友们能够顺利到达自己的彼岸。

上一篇:新教育,新期望 下一篇:灵魂的契合,死亡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