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灌溉条件下氮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时间:2022-09-27 05:06:44

不同灌溉条件下氮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摘要 以两优培九(籼稻)为材料,种植于土培池,设置常规灌溉(A)、轻干湿交替灌溉(B)和重干湿交替灌溉(C)3种灌溉方式及不施氮肥(0N,0 kg/hm2),中氮(MN,240 kg/hm2)和高氮(HN,360 kg/hm2)3种氮水平,观察不同灌溉方式下,氮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方式与施氮量存在明显的互作效应。产量以B+HN处理组合的最高,但与B+MN处理组合的产量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 水稻;干湿交替灌溉;施氮量;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11;S14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2-0012-01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同时也是农业用水的第一大户,约有70%的农业用水用于水稻灌溉[1]。目前,我国水稻生产仍采用以淹水种植为主的灌溉体系,水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我国人多地少,水资源十分短缺,水稻缺水或季节性干旱严重威胁水稻生产。为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探讨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其中,干湿交替灌溉被认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节水新技术[2]。

施氮是水稻生长和产量形成的最重要调控手段之一[3-4]。目前,全国的水稻单产水平已超过6 t/hm2,高出世界平均水平的65%。但另一方面,随着水稻产量水平的提高,化肥特别是氮肥的施用量不断增加。据统计,我国稻田单季氮肥用量平均为180 kg/hm2,比世界平均用量高75%左右[5]。目前,我国部分高产稻田的施氮量为270~300 kg/hm2,有的甚至高达450 kg/hm2。过高的氮肥投入不仅使氮肥利用率低,而且还造成一系列不良的环境反应。

为了节约淡水资源、降低氮肥用量、减轻对环境的压力,节水灌溉技术和优化氮肥运筹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以往的研究多为单因子分析(主要水或氮肥),针对水、氮双因子对水稻产量影响的研究较少,结论尚不一致。为此,该试验通过控制土壤落干程度,观察不同水分状况下,氮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基础,旨在为生产上水稻合理施肥和节水灌溉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2年在江苏红旗农场农场进行,水稻种植于土培池。土培池由水泥制成并填满土,池长8 m、宽2 m,共18个池;土壤质地为砂壤土。

1.2 试验材料

供试品种:两优培九(籼稻)。

1.3 试验设计

返青活棵后设3种灌溉方式处理,分别为处理A:常规灌溉,除中期搁田外,全生育期保持浅水层,收获前1周断水;处理B:轻干湿交替灌溉,10 d后当土壤水势为-15 kPa时,灌水1~2 cm;处理C:重干湿交替灌溉,在移栽后的10 d内田间保持浅水层,10 d后当土壤水势为-30 kPa时,灌水1~2 cm。下雨时,大棚覆盖塑料薄膜挡雨。每种灌溉方式下设3种氮素(尿素)处理,分别为0N:不施氮肥;MN:240 kg/hm2,中氮;HN:360 kg/hm2,高氮。施氮比例为:基肥∶分蘖肥∶穗肥=4∶2∶4。株行距13 cm × 20 cm,每穴1苗。重复3次,随机排列,小区面积12 m2。

1.4 测产考种

成熟期每小区调查35穴植株的穗数,计算单穴平均穗数,根据调查的平均穗数,取代表性植株5穴,根据单穴平均穗数计算单位面积穗数,测定每穗颖花数,用水漂法区分饱粒(沉入水底者)和空瘪粒,计算饱粒结实率和饱粒千粒重。成熟期每小区取样2 m2,根据产量构成因素计算实产。该试验数据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由表1可知,在相同灌溉条件下,增施氮肥后产量较不施氮处理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施氮增产效应因灌溉方式和施氮量的不同而异。在常规灌溉条件下,MN和HN较不施氮产量分别提高了59.7%、38.6%,氮肥水平过高产量反而会降低。在轻干湿交替灌溉条件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较不施氮处理显著增加,增加幅度分别为63.2%、64.6%,HN处理较MN处理产量增加幅度仅0.9%。在重干湿交替灌溉条件下,与不施氮相比,MN和HN增产幅度分别为59.3%、101.6%。同常规灌溉相同施氮水平相比,轻干湿交替灌溉显著增加产量;重干湿交替灌溉条件下,0N、MN处理产量显著降低,HN处理显著增加了产量。同时可以发现,氮肥对产量的影响与不同灌溉方式关系密切。在轻干湿交替灌溉条件下0N、MN和HN产量增加;重干湿交替灌溉条件下,0N和MN处理产量显著降低,HN处理产量显著增加。表明轻干湿交替灌溉能促进产量的形成,重干湿交替灌溉条件下,适量增施氮肥,“以肥补水”效果明显,能缓解干旱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从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在相同灌溉方式下,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单位面积穗数逐渐增加,施氮处理和不施氮处理相比较,穗数的增加之得弥补了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减少之失,因而表现出增产。在相同施氮量下,轻干湿交替灌溉增产的原因主要在于结实率或千粒重的增加;重干湿交替灌溉较对照则降低了结实率和千粒重,因而表现为严重减产。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灌溉方式和氮肥施用量存在明显的互作效应。

3 结论与讨论

该研究探讨了干湿交替灌溉条件下氮肥对产量的响应。结果表明,在轻干湿交替灌溉条件下,中氮或高氮处理以肥调水效果明显,均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但在重干湿交替灌溉条件下,中氮处理后以肥补水效果不明显,水稻产量显著降低,高氮处理可以减轻因水分不足而对产量造成的不利影响。不同灌溉方式和氮肥之间存在明显的互作效应。对于干湿交替灌溉条件下氮肥对水稻产量形成的机理,目前尚不清楚。

4 参考文献

[1] 黄义德,张自立,魏凤珍,等.水稻覆膜旱作的生态生理效应[J].应用生态学报,1999,10(3):305-308.

[2] TOUNG T P,BOUMAN B A M,MORTIMER M.More rice,less water-integrated approaches for increasing water productivity in irrigated rice-based systems in Asia[J].Plant Production Science,2005(8):231-241.

[3] 凌启鸿.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理论与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76-91.

[4] KOUTRORBAS S D,NTANOS D A.Genotypic differences for grain yield and nitrogen utilization in indicia and japonica rice under Mediterranean conditions[J].Field Crops Research,2003(83):251-260.

[5] FAO.Statistical databases,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FAO)of the United Nations[R].2004.

上一篇:唐发宽 用心搭建生命桥梁 下一篇:不同秸秆还田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