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偶发性科学活动的指导艺术探析

时间:2022-09-27 02:55:39

大班幼儿偶发性科学活动的指导艺术探析

摘要:大班幼儿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常常会发生偶发性的科学活动。对于这类现象,教师应正确对待。提出了教师应随时关心、观察,发现幼儿的偶发性科学活动;教师应积极热情地支持幼儿的偶发性科学活动等指导策略。

关键词:大班幼儿;偶发性科学活动;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3-0261-02

偶发性科学教育活动,是指在幼儿园周围世界中,突然发生的某一自然科学现象、自然物或有趣、奇特的科技产品和情景,激起幼儿的好奇心,导致幼儿自发投入的一种科学探索活动。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常常会听到幼儿说:“老师,这是为什么呀?”“那个为什么会这样啊?”甚至在午后散步的时候,幼儿看到路边的枯叶时,会问:“老师,这个怎么会掉了呀?”“掉了之后它会变成什么呢?”当幼儿面对某些具体的事物或现象时,常常会问一些“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的问题,这种随机产生的对科学的好奇现象我认为是偶发性科学活动信息。而这种现象在大班幼儿身上发生的机率比较大。第一,大班幼儿好学好问,求知欲强。第二,大班幼儿能初步理解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第三,大班幼儿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大班幼儿的具体思维仍然是具体形象的,但已有了抽象概括的萌芽。比如,他们已经开始掌握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能根据事物的本质属性,开始学习按客观事物的分类标准来进行概括分类。如把全身披毛、运动快速、恒温胎生的脊椎动物称为哺乳动物。但由于受幼儿知识的局限性、兴趣的短暂性、注意的不稳定性等因素的制约,幼儿的偶发性科学活动出现后,如果没有老师适时的关心和指导,会因此而自生自灭。那么如何让幼儿偶发的科学兴趣成为有效的科学探索活动呢?教师的指导是关键。

一、随时关心、观察,发现幼儿的偶发性科学活动

幼儿的偶发性科学活动是发生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这些活动有时能随着幼儿的探索而不断延展开来,但是大部分活动都是消逝在萌芽中的。因此教师必须做个有心人,要用敏锐的眼睛去关心周围的一切事物,善于观察,及时发现幼儿的偶发性科学活动。在一次种植活动中,幼儿一个个都认真地当起了小农家,进行翻土种植。忽然,罗逸停了下来,趴在地上看起了什么东西,其他小朋友也都围了过去。我过去一看,原来是一条断成了两截的蚯蚓,在泥土里蠕动着。王徐杰责怪起了罗逸,说:“你干吗把它弄成两段啊,你看它多可怜。”“哎呀!它肯定活不了了。”“啊?那怎么办啊?”其他幼儿也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了起来。罗逸委屈地说:“我又不是故意的,我是翻泥土的时候不小心弄断它的。而且妈妈和我说过,蚯蚓断了两段也不会死的。”其他幼儿纷纷不同意他的说法,还在指责着罗逸。看到这种情况,我就建议他们把蚯蚓带到教室去,仔细地观察一下,回家再问问父母,然后再来讨论这个问题。于是,一堂有趣的科学探索课就此开始了。

二、积极热情支持幼儿的偶发性科学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科学领域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在幼儿的偶发性科学活动中,教师的态度如何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探索是否能够继续。因此教师应该积极热情地支持、鼓励幼儿的偶发性科学活动。一次课间休息中,蒋陆烨跑过来告状说:“老师,焦靖在洗手池那里玩肥皂。”我走过去一看,只见他满手沾满了肥皂泡,目不转睛地盯着肥皂泡看。看到我,焦靖很着急地把手藏在了身后,支支吾吾地说:“老师,我……我不是在玩肥皂,我在看肥皂泡呢。”我笑了笑,轻轻地问他:“那你发现了什么啊?”看到我没有责怪他,焦靖慢慢地把沾满泡沫的双手拿到我面前,说:“老师,你看,肥皂加点水,搓一搓,就有好多泡泡。而且这些泡泡还有颜色呢,为什么啊?”其他幼儿看见了,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讨论着。大家讨论了许多,但是还是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孩子们带了许多问题回家,对肥皂泡这一主题有了很深入的了解。

三、正确引导、鼓励幼儿的探索,和幼儿分享探究活动的成果

教师要抓住意外、偶发的情况和在某种时机下发生的自然现象等,由浅入深地引导幼儿参与活动,在幼儿探究有了一定成果后,教师与幼儿一起分享探究的成果,使幼儿体验到探究活动的成功感。一次,顾晋旭带来了两只小金鱼,放在我们的自然角中,一条是黑色的,一条是橙色的,小朋友们可喜欢它们了,一有空就去看看它们,给他们喂食。一天早上,一群孩子围在自然角,还没等我走过去,顾晋旭就噘着嘴来告诉我:“老师,我的那条橙色的金鱼死掉了。”我走过去一看,只见橙色的那条金鱼翻起了鼓鼓的白肚子,飘在水面上。一看,就是喂食太多了,撑死的。于是,我意味深长地对他们说:“金鱼宝宝是因为吃的食物太多了,太饱了才死掉的。金鱼自己不知道应该吃多少东西,所以我们小朋友不应该一直给他们喂食,不然还有一条金鱼也会死掉的。”孩子们听了我的话,都保证说以后不会这样了。还选出了喂食组长,负责给金鱼喂食,这样就不会多喂了。从此,大家更加细心地照顾金鱼,小金鱼至今还畅快地游在我们自然角的金鱼缸中。孩子们看到小金鱼生活得这么好,都开心地拍起手来。教师敏锐地抓住了科学教育的契机给予适时的解答,教育效果自然是事半功倍。

科学是神秘的,然而科学是可以在幼儿的偶发的、随机的探究活动中变得不再那么神秘的。在幼儿的偶发性科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扮演督促者与引导者的角色,不断肯定与鼓励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引导幼儿用科学的探索方法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让孩子亲历探索过程,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引领幼儿走向科学探索成功的彼岸。

参考文献:

[1]李生兰.幼儿家庭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倪敏.幼儿园课程与教育活动设计[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0.

[3]朱缪斌.早期教育[J].江苏教育,2001,(3).

[4]朱缪斌.早期教育[J].江苏教育,2003,(2).

上一篇:基于英语写作能力提高的网络学习资源建设与应... 下一篇:高中语文作业如何张扬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