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电网企业窃电技术与反窃电措施研究

时间:2022-09-27 02:48:17

城区电网企业窃电技术与反窃电措施研究

摘要:窃电是以非法侵占使用电能为形式,实质是以盗窃供电企业电费为目的的违法犯罪行为,带来了一系列的安全隐患和社会问题,危害巨大。该类窃电行为隐蔽,手段层次不穷,甚至采用高科技手段,并运用反“侦察”手段窃电,导致搜查工作难以开展,取证困难。文章对城区电网企业窃电技术与反窃电措施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城区电网企业;反窃电措施;窃电技术;高科技管理;电力系统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5-0186-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05.090

1 窃电方式

窃电不仅破坏了正常的供用电贸易结算秩序,使供电企业蒙受了经济损失,而且还危及供用电双方的安全及电能的经济效益。由于该类窃电行为隐蔽,手段层出不穷,导致搜查工作难以开展,取证困难。为有效打击同类窃电罪行,营造良好的供用电秩序,针对城区窃电现象进行专项反窃电行动。我国的《电力法》第四条、第七十一条以及《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第七条、第三十一条、第四十一条,对窃电的性质、窃电的行为、窃电的处罚等都做出明确而具体的规定,本文介绍三种较典型的窃电方式:

1.1 欠压法窃电

窃电者采用故意改变计量电压回路的正常接线或故意使计量电压回路故障,致使电能表的电压线圈失压或欠电,从而达到少计电量的目的,这种窃电方法就叫欠压法窃电。如断开电压连片、断开表前零线、电压回路加装电器元件分压等。检查方法如下:(1)用钳形电流表在表前同时钳住火线和零线,测量电流。如测量出的电流不为零且等于火线电流,就存在断零线窃电;(2)用验电笔分别在表后开关处验电时都有电,就存在断零线窃电。

1.2 欠流法窃电

窃电者采用故意改变计量电流回路的正常接线,或故意造成计量电流回路故障,致使电能表的电流线圈无电流或只通过部分电流,从而达到少计电量的目的,这种窃电方法就叫做欠流法窃电。如断开电流二次回路、短接电流二次回路、电流回路加装电器元件、单相表前零火线调换等。检查方法:(1)检查接线有无开路或接触不良;(2)检查接线有无短路;(3)检查接线有无改接和错接。

1.3 扩差法窃电

窃电者私自拆开电能表,采用各种方法改变电能表内部的结构性能,致使电能表自身的误差扩大,或者利用强磁场、高电压放电、外力破坏等使电表自身的误差扩大,从而达到少计电量的目的,这种窃电方法就叫做扩差法窃电。检查方法:用瓦秒法进行判断。其判喾椒ㄈ缦拢海1)在已知负荷相对稳定时,用秒表测出表的转速或所发脉冲数(r/s);(2)根据已知负荷计算电能表所测转数或脉冲数应需时间,即T0=(3600*1000N)/CP,式中:C为电能表常数,r/kwh;(3)计算电能表的误差,即r0=(T0-TX)/TX*100%,式中:T0为应需时间、TX为实测时间,单位秒,当T0=TX时,电能计量装置接线正确,表计准确计量,当T0TX时,表计多计电量。实践中,只要T0与TX不相等,差别达到5%,则要考虑计量装置接线是否有误。

2 反窃电的检查方法

反窃电的检查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直观检查法、电量检查法、仪表检查法和经济分析法,可简称为“查电四法”,主要采取的是直观检查法。

2.1 针对普通的商、住客户,采取“两查、两看、两测量”检查方法

(1)检查计量表的外观是否完好,安装是否规范;(2)检查计量表的铅封、检验合格证是否完好;(3)目测计量表的转盘是否悬在中间位置,是否存在“贴盘”、“卡盘”的现象;(4)目测计量表的转动情况是否正常;(5)用钳型电流表测量实际负荷,判断转动(脉冲灯闪烁)情况是否正常;(6)用钳型电流表测量计量表进出电源线的负荷是否对称。

2.2 针对某些大客户窃电电量多的检查方法

针对某些大客户窃电电量多、给供电企业造成的损失大的特点,总结出了能迅速查明多种窃电手段的“一看、二问、三查”反窃电法。“一看”就是掌握客户的线损和负荷变化情况,“二问”就是了解企业生产形势、班次规律和用电设备等情况,“三查”就是仔细检查其接电装置、计量装置,从中发现蛛丝马迹。

2.3 检查互感器

(1)检查接线有无开路或接触不良;(2)检查接线有无短路;(3)检查接线有无改接和错接;(4)检查有无越表接线和私拉乱接。主要检查计量互感器的铭牌参数是否和电力营销系统客户档案相符,检查互感器的变比和组别选择是否正确,检查互感器的实际接线和变比,检查互感器的运行工况是否正常。

3 反窃电管控创新手段

深化及创新线损分析手段,探索更科学、更高效的线损分析方法,提高精益化线损管理水平。分析锁定线损率异常区域,以用电检查为总抓手,通过现场测量电流数据,计算电表功率是否准确,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提升企业经营效益。

3.1 通过线损四分查找高损耗台区

运用调度自动化系统、计量自动化系统以及营销系统,调用信息化数据,按照“分区,分压,分线,分台区”的线损四分方法,逐层检查线损异常情况,瞄定了各小区配电室等重点高损核查台区。

3.2 核对变户关系锁定嫌疑对象

根据0.4kV单线图、低压沿布图等基础资料,以单个变压器为单位,走访核对变户关系,运用台区识别仪发现不匹配的变户关系,修正数据并进一步分析线损实况,锁定窃电嫌疑对象。

3.3 高效用电检查发现窃电行为

组织专项用电检查小组,快速开展现场计量检查工作,运用测量工具计测现场实际电量,对照电表走码电量发现窃电行为,识破窃电手段,依法追究责任。

3.4 10kV线损精细化管理

提高反窃电发现率在开展打击窃电工作中,我们有效利用调度自动化系统、计量自动化系统、营销系统三大系统信息化数据。按供电方式分段计算10kV线损率,快速精确地锁定高损线路供电范围,再对高损线路进行用电检查,一查一个准。某局实现了所有线路按供电方式计算线损率,精细化分析以后共抓获专变窃电多单。

4 窃电取证过程与案例分析

4.1 案例一:私自更换电流互感器,改变计量倍率

电流互感器一、二次电流比值与铭牌标示电流变比不相符,客户私自更换供电企业计量互感器,将小倍率互感器更换成大倍率的互感器,造成供电企业计量装置少计电量。

私自更换电流互感器,改变计量倍率窃电查处注意事项:(1)查互感器外观、封印是否完好;(2)测量互感器一、二次电流比值是否与铭牌变比一致;(3)高压计量时,我们没有办法对高压电流进行测量,我们通过测量低压总电流与计量表电流值进行比对。即:测量低压一次电流值,除以25(1A高压电流约等于25A低压电流),再除以电流互感器倍率,得数应与计量表电流相近。例如:一高供高计用户,CT变比:40/5,实测低压电流700A,计量表显示电流应约为:700/25/40/5=3.5(A),若数值存在异常,说明计量存在异常,需进一步进行检测;(4)拆下计量装置(包含互感器),同时对计量装置进行封存,由供电企业、客户(必要时要求第三方)一起把计量装置送至计量检验机构进行校验。

4.2 案例二:断零线窃电原理

(1)在断开电表输入零线后,电流线圈仍可通过电流,而电压线圈会失去电压,这时,窃电器在相线和地线之间用电,计量表是不会计量的;(2)用户通过室内开关控制另接零线或自设地线倒供至计量表,电压线圈获得电压,电表转动,从而实现控制计量表停止或转动。

“断零线”窃电表窃电查处与取证内容注意事项:(1)测量计量表相线、零线电流是否对称;若存在“断零线”,电源侧零线电流必然为“0”;(2)测量计量表电压是否正常;拉下计量表负荷侧负荷开关,测量计量表电压是否正常;(3)观察计量表的脉冲灯闪烁频率是否正常;计量表显示屏是否黑屏、闪屏。

5 窃电取证注意事项

(1)参与用电检查工作的人员应具备相应的用电检查资格证;(2)用电检查人员必须在客户的陪同下,进入配电房,进行有效取证,对取证的全过程进行拍照和录影;(3)取证照片、录像必须做到全面,清晰;(4)对窃电的查处工作要做到保密,不能随便向外界透露信息;(5)在开展用电检查与窃电查处中遭到客户拒绝不配合检查,必要时报公安机关进行取证工作、全程录像;(6)对存在窃电的计量装置进行封存至案件的结束。

6 开展反窃电宣传

为了更彻底地打击窃电、违约用电行为,开展用电客户对窃电、违约用电普法的认知,更正面、更有效地宣传节能用电活动,提高客户对用电服务的感知度,用电检查班分别到各小区、住宅区等,开展“依法用电、科学用电”宣传走进小区的活动,让居民对窃电、违约用电普法有了更加全面的认知。我们要利用电视、新闻媒体、各社区等,在人口密集场所大力宣传,讲解关于处罚窃电行为的法律法规,宣传窃电行为的危害性,从而营造良好的用电环境。打击窃电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按照“发现一起,处理一起!”“抓典型,做警示!”的思路,建立正常、良好的用电秩序。

7 总结与建议

打击窃电只是手段,规范社会用电秩序、引导用户树立正确用电观、让客户自觉停止窃电行为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一直以来,我们致力于推进反窃电工作,一方面,积极打击窃电行为避免窃电带来的经济损失,改革创新反窃电手段,提高对窃电行为的侦查力和打击力,加大宣传教育,“依法用电”深入民心,以预防宣传为重点,以狠抓严打为手段,以事后及时止损为补充,两者有机结合,从而完善反窃电工作机制。另外,注重对员工的素质培训,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打造一支专业、负责、高效的队伍,为推动反窃电工作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知识储备力量。

参考文献

[1] 艾卫东.经电流互感器接线中的窃电方式及防范[J].农村电工,2008,(11).

[2] 李晋.防范窃电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3] 雷文.电能计量[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4] 古明生.论述电力信息化的发展及其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1).

作者简介:潘渊生(1981-),男,广东惠州人,广东电网江门供电局电力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上一篇:六要素教学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探索与反思 下一篇:MOOC课程讨论区中的社会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