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动了宝宝的专注力?

时间:2022-09-27 01:27:15

谁动了宝宝的专注力?

坐不住、上课不听讲、写作业总是东张西望要人盯着……孩子看似 “不专注”的背后暗藏了哪些原因?找到这些症结所在,在家中进行相应的训练,就能让孩子越来越专注。

总分最高的那一项,就是孩子需要努力的方向,而这每一项的“成绩”都与专注力的好坏息息相关,找到分数最高的哪一项,看看父母要在哪方面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孩子专注力好坏的评估

请父母依照下列问卷,在符合孩子行为和程度的框内打勾,并计算每个部分的分数,由此推断出孩子不专心的原因。

TIPS

孩子能专注多长时间?

大范围的注意力

如果是就大范围的注意力(比如固定坐在座位上、不离开教室等)来说,其注意力因年龄不同,大约是以下的时间长度:

3岁15分钟6岁30分钟

9岁45分钟12岁60分钟

高阶的专注力

如果是更高阶的专注力(比如要专心堆积木、完成作业等),时间就会较注意力缩短许多,这也说明要孩子长时间很专注地做一件事是很困难的:

3岁6分钟6岁8分钟

9岁10分钟12岁15分钟

Part 1

不专注原因――感觉统合能力可能发育落后

“感觉统合”指的就是人从外在环境中所获得的由七种感觉系统带来的信息,当我们接收到这些感觉或信息之后,大脑就要开始进行整理及分析,将需要的信息留下来,不需要的排除掉,接下来再做出恰当的反应或行为。所以,孩子必须有良好的感觉统合,才能够顺利接收外部环境的信息,而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比如在玩积木时,大脑就是没办法只收集玩积木的信息,他会关心外面的电视声,又会注意桌上时钟的秒针在跳,抓起一块积木时又被旁边的串珠吸引住……因为周围很多信息都同时被放大了,而孩子的大脑又无法分辨环境中的信息哪个重要,哪个不重要,一旦外界有个风吹草动,视线马上就转移过去,自然就给人以“不专心”的印象。

一般来说,视觉、听觉、嗅觉及味觉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顺利发展出各自的功能,但触觉、前庭觉、本体觉则是3个容易出现失调的系统。过多的限制、太少的活动量使得孩子这3个感觉系统得不到足够的刺激,因而出现失调的问题。

怎样用感觉统合培养专注力:

1.增强孩子的活动量。学龄前的孩子每天至少应保证30分钟的运动时间。

2.从生活点滴训练感觉统合。很多书籍和网络中都可以找到关于感觉统合的信息和游戏,例如荡秋千和滑滑梯都可以加强前庭刺激,攀爬可以促进本体觉整合,寻宝箱游戏(闭上眼睛从箱中摸出不同物品)和用不同材质刷子轻刷肌肤可以帮助触觉系统稳定,听音乐可以刺激听觉系统等等。

3.安静活动前先来场感统游戏。当孩子在家里必须静下来写作业时,如果大脑仍然需要感觉刺激,孩子就会显得坐立难安、无法专心。这时不妨先来场感统游戏,比如拍球、蹦床等,这类游戏除了能给予感觉统合需要的刺激外,更可以消耗孩子过剩的体力,之后待情绪缓和下来孩子就比较能够从事安静的活动了。

TIPS

感觉 功能与作用

视觉 观看外在世界、认识空间、分辨颜色、追视物体。

听觉 学习语言、认识音乐、会引导人转向音源、注意身旁各种声音。

嗅觉 分辨不同的气味、分辨气味的来源。

味觉 以嘴巴来感受不同食物的味道、温度、质感。

触觉 以肌肤去接收外在的信息,例如温度、材质。

前庭觉 主要掌管人体的平衡,负责处理身体移动、平衡、速度的感觉。

本体觉又称为肌肉关节觉,主要与动作控制有关,例如估量手上物品的重量、脚要抬多高才能跨过阶梯等。

Part 2

不专注原因――大动作发育能力不足

所谓大动作发育,就是指身体的大肌肉通过肩膀、关节、躯干、四肢、膝盖等部位表现出爬、坐、走、跑、跳等大动作的能力。身体的大肌肉及关节是负责稳定身体姿势的基础,姿势的好坏,对于将来学习及专注力有重要影响。比如当孩子准备用笔写字时,需要调动的不止是手,还包括肩膀的姿势,手臂、脚的位置,背部挺直等。只有这些大动作都到位而且有足够的体力,他才能有办法或能力用稳定的姿势来做“写字”这件事,否则没坚持几分钟便开始扭动身体,坐不住了,这会让人觉得他不够专心投入,缺乏毅力。

怎样用大动作培养专注力:

1.给孩子更多机会动手、动脚。这样孩子能有很多机会让大脑学会控制身体大肌肉的运用,将来自然四肢灵活、手脚利落,进而也能提升专注力。

2.鼓励孩子多爬。爬行的动作能训练孩子的平衡感,并刺激大脑的联结,使孩子将来有能力专心学习。从孩子七八个月开始学爬时,父母可以用一些有声音的玩具吸引孩子,长大以后,也可以多玩爬行的游戏,比如“乌龟爬”,即用枕头绑在背上,然后看谁怕得快。

3.参加体育兴趣班。如果父母本身实在不知道该如何带孩子运动,那就把他“扔”到正规的游泳班、舞蹈班或轮滑班里去吧,让孩子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培养正确的运动方式及习惯,同时有了团队中其他人的刺激,也能更积极地投入运动。

Part 3

不专注原因――观察能力不够

观察力不单是指用眼睛看的能力,还包括全身其他的感觉器官――听觉、嗅觉、触觉、味觉以及痛觉器官等――对于外界信息的观察及感受。一个观察力强的孩子,对于周围环境能够吸收更多的信息,好奇心强也更懂得细心观察,他们的专注力也显得更为集中。不过孩子的观察力是循序渐进培养出来的。

怎样用观察力培养专注力:

1.留心处处皆学问。小时候大人多鼓励孩子观察,孩子会去注意周围的环境;再大一点之后,孩子便会主动去观察,养成随时观察的好习惯。

2.多接触环境。孩子就像一块全新的海绵,需要接触和吸收各种信息,如果父母很少让他接触大自然、认识不同的朋友、尝多种口味的食物等,孩子根本就难以观察及比较,于是,就会产生观察力不足的现象,少了观察力相对就少了专注力。

3.尽量不明讲,仅提示。当孩子在解决问题时习惯了跳过中间观察及尝试的过程,他的大脑就会懒得集中精力去思考,因为他已经习惯了等别人给他答案。

4.鼓励孩子说出细节。进行更深入的话题讨论并鼓励孩子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事物,并说出他看到的细节。这样的过程不仅能提升他的观察力,也促使他更集中精力去进行思考。

Part 4

不专注原因――尚未养成很好的阅读习惯

拥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孩子,很容易就能稳定情绪,专心投入阅读活动,并且在阅读过程中,进行积极的思考及分析,这为将来适应学校课业学习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反之,缺乏良好阅读习惯的孩子,会容易对以文字为主的书产生抗拒或排斥,于是上课时就会出现不专心、注意力无法集中的问题,事实上是因为他缺乏阅读的能力。

怎样用阅读习惯培养专注力

1.打造书香氛围。最好每天家庭活动中有30~60分钟的阅读时间,根据孩子的年龄不同,可以是亲子共读,也可以是独立阅读。

2.不只阅读,更要“悦读”。阅读兴趣的培养必须有待于孩子感兴趣的主题,根据主题寻找合适的书籍,在快乐的气氛中读书,孩子很难不爱。

3.注重读完之后的讨论时间。等孩子读完之后,大家都来说说有什么看法,或是尝试一起来改变故事的结局,如此一来就能引起孩子阅读的兴趣,下次读书时也会更专心。

4.字号由大到小,文字由少到多。

Part 5

不专注原因――专心习惯还未完全养成

专心习惯就是孩子每当投入一件事情时能够有恒心,而且能集中注意力直到事情完成。培养孩子的专心,也就是在培养他的专注力,有专心的好习惯,就会有好的专注表现。而专心习惯养成的第一步就是要先找出动机及兴趣,先有了内在的驱动力,接下来再使用一些正增强物(比如鼓励、奖赏等)或行为技巧,就能让孩子持续地做下去。久而久之,即使之后没有了增强物,孩子还是可以专心读书或做作业或做其他的事情。因为专心已经变成了他的习惯,整个习惯的培养大约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怎样培养专心习惯提高专注力:

1.渐进式的要求。每个孩子之前的专心习惯都不同,不要一味把别人的标准套用在自己孩子的身上,而是针对孩子目前的状况,鼓励他越做越好,越来越专心。开始时不要把目标定得过高,“努努力能够着”的水平刚刚好,以免让孩子产生挫折感而丧失兴趣。训练专注力时可以先从5分钟开始,然后10分钟、再慢慢拉长到20分钟。

2.可以把游戏、电视变成正增强物品。很多妈妈都觉得孩子看书时不专心,看电视或打游戏时倒挺投入。如果孩子喜欢这些,妈妈不妨干脆就把这它变成正增强物,比如“看完一本书,可以看20分钟动画片”等等,这样孩子有了专心做事的动力,妈妈也不用担心他没有节制地看电视或打游戏。

3.军令如山。妈妈在培养孩子专心的过程中,肯定会提出一定要求,有时还会谈及条件,这时妈妈一定要说到做到,不可出尔反尔。

Part 6

不专注原因――孩子视知觉能力的训练不够

视觉是指视力,代表眼睛有“看见”的能力,而视知觉则是眼睛接收到所看见的信息或画面之后,再通过视神经传递给大脑,产生视觉“认知”,也就是进一步的知觉历程。一旦视知觉发展不良,孩子就会出现阅读障碍、书写障碍、记忆障碍等问题。所以有时孩子阅读时跳行跳字、明明东西就在眼前可就是看不见、刚学过的内容很快就忘或容易与其他的搞混时,不一定是因为他专注力不够或学习不用心,有可能是视知觉出了问题。

怎样用视知觉培养专注力:

1.注重视力保健。拥有健康的好视力,是视知觉的基础。注意不要过度用眼,6岁以前每天看电视和其他电子设备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30分钟。

2.随时随地进行视知觉训练。视知觉训练并不需要特别的道具或场地,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例如:走在马路上,让孩子比较车子颜色、大小的不同;告诉孩子等一下会经过5家商店,我们来看看你能不能记住从第一家到第五家都在卖什么商品;遮住图片的一半,要他猜出这是什么动物。通过生活中不间断的训练,孩子的视知觉会越来越进步,在学校时也能减少因为视知觉不良而导致的不专心、做事慢吞吞的现象。

3.鼓励孩子表达眼中所见。妈妈可以经常问孩子,你看到了什么?你觉得看起来有什么不同?通过多鼓励,孩子就能学会积极地去看、去比较,也从被动变成了主动。

4.从小多做视觉刺激的训练。孩子刚出生的前几个月只有看见黑白的能力,慢慢地随着视力的发展,他开始能够分辨色彩,并且有了注视物品、视觉追踪等能力。所以,父母应该让孩子从小就能受到足够的视觉刺激训练,比如小宝宝阶段多做五官的注视训练,稍大后玩丢球游戏训练手眼协调能力,或是多带他去户外训练放大视野能力,让视知觉发展得更好,将来专注力也能更集中。

上一篇:云南省盈江县近17年HIV+/AIDS患者生存概率的分... 下一篇:分类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