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父教”回归

时间:2022-09-27 01:10:19

“父教”是孩子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身教重于言教,子女一般来说总会学着父亲的样子去做的,父亲做好了,子女通常是不会错的。然而,“父教”的弱化和缺失,直接影响到了下一代人格的健全发展。家庭教育中“父教”不可弱,不可缺。

父教 家庭教育 回归

曾几何时,父亲是家庭教育的主角。

《三字经》中有言“子不教,父之过”。可见,那时教育子女的重任主要是由父亲来承担的。父亲是一家之主,掌握着家中的话语权,操控着子女的教育和成长。父亲们通常认为这既责无旁贷,又天经地义。

“有其父必有其子”,“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糊涂儿混蛋”,这些民间俗语虽有偏颇,却极生动地阐释了父亲对子女的影响。在父亲的教育和影响下,子女身上往往深深镌刻着父亲的性格和思想。司马迁在父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导下,奋发苦读,游历天下,忍辱负重,终成《史记》;爱国诗人陆游一生为兴复国家奔波呼号,“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即使死去仍不忘“北定中原”,并以此告诫激励后人,爱国豪情跃然纸上;朱自清时刻不忘父亲那坚毅不屈的“背影”,临终前嘱咐子女“宁可饿死不食美国救济粮”,民族气节气贯长虹。正是在这种“父教”的传承中,一代一代中华儿女身上不仅流淌着他们父辈的鲜血,而且还承继着父辈的勤劳、智慧、勇敢和坚强;正是在这种“父教”的传承中,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浩然正气,代代相传。“父教”成为我们民族一种优良的传统和文化。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变化让人目不暇接。“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今天,许多优秀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纷纷遭到颠覆,“父教”这一曾风光千载的教育传统也未能幸免。

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的残酷,父亲们的生活压力骤然加大,往往无力顾及子女教育;妇女解放,男女平等,父亲们的权威不在,逐渐丧失了家庭中的话语权,往往使他们无法教育子女;这些都导致了“父教”的疲软和丧失,而“父教”的弱化和缺失,又直接影响到了下一代人格的健全发展。君不见“阴盛阳衰”已经成为当下中国的一大气象,女孩子威武雄壮、泼辣干练,甚至好勇斗狠,阳刚有余,温柔不在;而男孩子们却长发彩衣、柔声细语,甚至唯唯诺诺,阳刚之气,荡然无存。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父教”是孩子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很难想象缺少“父教”的孩子长大后会是什么样;很难想象由缺少“父教”的一代孩子长大后组成的社会会是什么样。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父教”,社会的良性发展呼唤“父教”的回归。我无力解脱“父亲们”生活中承受的重压,对家庭中汹涌澎湃的“女权运动”也无意阻挡,让父亲像过去一样成为家庭教育的主角已不可能。虽然如此,我还是要大声呼唤“父亲”们,当好“父亲”,担负起教育子女的职责,当不成主角,就退而求其次,当好配角也成,最好学学陈佩斯,在与“主角”朱时茂合演的小品中,当“配角”也能把“戏”抢过来。每天抽出5~10分钟与孩子聊聊,聊聊学校、聊聊生活、聊聊社会;每周拿出1~2个小时和孩子在一起玩玩,在家在外打游戏打雪仗游泳打球游览都行,跟孩子谈谈自己,自己的工作、学习,自己的经历、成绩、苦恼、遗憾,谈谈自己对学习、对人生、对社会的看法和认识;用欣赏的眼光去关注自己的孩子,看到他学习和生活上的每一点进步和成长,并自豪地给与赞扬和鼓励,不动声色地帮助孩子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只要“父亲”们多点耐心,多点智慧,多些责任,“父教”这一配角也能大有可为。

“父教”与“母教”不同,不是偏袒放纵的溺爱;不是喋喋不休的说教;更不是像临阵对敌似的严防死守。父爱如山,大教无言,父亲是一座山,大山无语,给孩子更多的是感受和思考,感受威严、高耸,信任和宽厚;感受凝重、坚强,自信和不屈;思考人、人生和社会,思考做人的原则和人生的真谛。其实有时父亲说什么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父亲自己正在做什么,在怎么做。身教重于言教,子女一般来说总会学着父亲的样子去做的,父亲做好了,子女通常是不会错的。所以,教育子女,父亲往往不须太多的言语,更重要的是自己的言谈举止、所作所为。父亲好学上进、正直善良、诚实勇敢、责任心强,比那些夸夸其谈而自己却不做或做不好的父亲对孩子会产生更好的影响。

“父教”虽在夹缝中生存,但父亲们要努力,别放弃,因为家庭教育中“父教”不可弱,不可缺。

上一篇:山东省民办高校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下一篇:优秀的班级文化熏陶健全的个性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