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艺术与形式原理

时间:2022-09-27 12:46:24

光艺术与形式原理

造型的目的就是要展现一种美感。为着达到这些目标,基本上需要先有各种条件,这些条件自古希腊时代以来,就一直在探讨之中,此即所谓的形式原理(principles of form)。

光,作为一种重要的室内造型元素,其最终的艺术目的也就是一种艺术美感的塑造。为达到这些目标,光的艺术表现需借助于一定的构图技巧(表现技巧)。然而,具体的技巧、手法是因人而异的。而任何艺术造型的技巧又均是建立在普遍的美学原理基础之上的,因此只有从形式原理的角度出发来探讨光的艺术设计的具体技巧、手法,这样的探讨才具备了本质与普遍的意义。

1?美的特征

造型的美大至可以归纳出几个特征,这些特征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点,他们也可以说是造型表现的目标。(同样适用于光的艺术造型)

1. 独创性?透过自我的创造活动,遂产生了全新的个性化造型,这种独创性决定了造型的美之价值。

2. 完整性?造型具有一个完整的构造。但如因少许的破绽,将会打破此一完整。

3. 统一性?造型中的一些矛盾要素被调合起来,例如规范与自由、平衡与动态等相对要素都要紧密地统一为一个整体。

4. 性?造型虽然有时亦混有不快之感,但整个说来仍以为主体。只是并非指官能的,而是能够感动人心,具有深度的。

2?光艺术设计中的四种形式原理

形式原理在造型美学中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一些心理学的美学家分析,能给予人们美感体验的艺术造型均在不同程度上符合形式原理的要求。因而,对光环境艺术塑造的探讨也应当起始于对光艺术设计中的形式原理的研究,因为这是重要且基本的。

形式原理因时因人而有着不同的项目,如平衡、对称、比例、韵律、反复、渐层、对比、强调、调和等,虽然项目很多,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原理或目标,即多样的统一。“……体验彼此异质的东西要比同质的东西更能给人以,但即使是十分多样的东西,仍需由某些共同的要素而隶属于某一点……”

基于这样的标准,主导光艺术设计所能达到的艺术效果的主要是如下四种形式原理。

A.对比(Contrast)

对比是指一个造型中包含着相对的、或矛盾的要素,当两种异质的元素并置时,其中的差异相互映衬,造型因为一种差异的张力而充满活力或动感,显得高潮迭起,扣人心弦。

对比的原理在造型上应用得十分广泛,概括起来可总结为形、色、质的对比,而对应于光的艺术设计,则可大致概括为亮度的对比、光形的对比和光色的对比。

Ⅰ.亮度的对比

在造型中,要把一个具有复杂形状的物体再现出来的时候,就要使它的轮廓线与它的亮度分布互相配合。在视知觉中,根据组织律,凡是高度相同的单位,在知觉中会被组合在一起;而亮度反差较大的单位,在知觉中会被分离,物体的形态被互相凸现出来。

这很像素描中用明暗、阴影来表达物体的前后关系:即在一前一后两个物体边界处,较重地以黑色来“渲染”背景物体,从而显著地将前物体“挤”出来,而随着相对交界处的逐渐远离,黑色渐弱。在这里,光亮类比于素描中的黑影,将空间物体的相互关系揭示出来。

Ⅱ.光形的对比

前章节所论及的光影的构图形态其实也可谓是一种光形对比的应用。光通过影而获得了形态,这种影(光形)又因为与承影面的亮度对比而被凸现出来,暗的影与亮的面之间形成了一种形态上的对比关系,即图形与背景的关系。图形与背景的相互映衬可以给造型带来许多戏剧化的趣味。

无论是光影的形成,还是设计师有意识地遮去光源(灯源),利用高亮度的光口与四周的空间界面形成形态上的对比,均是要借助于实体对光的投射的遮挡。可以说,“遮挡”是形成这种光形的对比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法。设计师正是运用了这个原理来获得空间界面上的独特而微妙的装饰效果。

丹尼尔·李普斯金(Daniel Liberskind)设计的犹太博物馆(图1)中,设计师巧妙地在空间界面上设计了不同寻常的光形细部,即通过亮的采光口、发光口或是光影与暗的空间界面之间的形的对比,完美地切合了建筑的主旨——一种包含曲张内力的动势的表达。这种令人叹服的效果的取得就源于光形对比的巧妙运用。

Ⅲ.光色的对比

光色的对比亦即光色冷暖的对比。光色冷暖对室内空间中的色彩的显现非常重要。暖光可以吸引人们目光的焦点,强化物体质感、色彩的温暖感觉;而冷光则显现出平静的气质,营造一种整洁、有序的氛围。若整个空间均采用暖光照明,则会给人以过分的刺激,令人对空间失去想象力。此时如能恰当地引入冷光的对比,则可以提供一个平静、清新的背景,而暖光所强调的空间的焦点则会因为冷光的反衬而更显突出。因此,光的艺术设计中若能很好的把握冷暖光的变化及反差效果,那么空间中色彩的表现会因或微妙或强烈而显得缤纷而多姿。

光与色是密不可分的。因此论及光色的对比应当不仅仅指光自身的色彩的对比。物体本色之中的冷暖差异因为带有冷暖倾向的光的介入而得到强化,这应当是另一种形态的光色对比。

以上是分别从三个具体的方面来论及,“对比”这种形式原理在光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其实,更多的时候,一种艺术效果的获得是诸方面因素的组合。怎样在光的艺术设计中恰当地应用光亮、光形、光色的对比,应当是设计师们仔细思考的问题。

这里最后需要探讨的是,对比的强调作用。在一般的造型表现之中,需将主体衬托出来时,就需借助于对比的强调作用了。而在光的艺术设计中,光的强调技巧主要借助于明与暗的冲突。

“……独立存在的光并不能让人体验到它的存在。只有为光准备了黑暗,光才被赋予了展示魅力的力量。黑暗从来都是光的一部分……”

“……黑暗看上去并不是光明的缺席,而是与光明直接对立的积极要素……”

明、暗两种对立要素之间的对立:令人炫目的光线、跳跃的影子以及神秘莫测的黑暗的并立、冲突,给予人以强烈的视觉刺激,自然构成了视觉的焦点。如同一首乐章不可能缺乏最高潮一般,光的强调技巧完成了造型作品中的画龙点睛之笔。

B.平衡(Balance)

平衡使人感到快乐,人若看到不平衡的状态,往往会产生不平衡的感情,因此便要寻求平衡的形态。完形派已得到结论,一切视觉的感受均喜欢最单纯、最平衡、最秩序化的造型。

而光在室内造型中往往因为明暗的对比,在室内构图中极易形成视觉上的焦点,如果将这种对比视为一种动态元素,那么这种动态与平衡在造型中应当视为统一与多样的关系。平衡并不仅仅意味着静止,即使最重视单纯静诣的希腊雕塑,也在大理石雕的衣褶中显出动态。动态在重视平衡的希腊及文艺复兴时代同样非常重要。应当说,动态往往被统一于平衡之中。平衡与动态就像虚体与实体一样务必互相融合。

因此在光照艺术设计中,设计师在将注意力置于营造视觉刺激的对比时,更应当注重平衡原理的运用。这种平衡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Ⅰ.光的亮点所形成的视觉中心在视觉构图上的平衡。

在设计坐落在格林威治城一家法国和中国菜餐厅时,设计师将聚焦光投射到上锥体柱上的帆形铜屏上,使其出现爆发性的闪光效果,从而形成了空间中的趣味中心。另一方面,设计师又利用泛光灯或是漫射镜片提供另一种柔和朦胧的漫射光,平衡铜屏上的强光点。这样,波光闪闪的铜屏在铜棕色的天花板的衬托下显得十分突出,但因为漫射光的存在而并不显得突兀。同时,餐厅的一般照明也得到保证。这个光照设计的实例之所以能营造一个充满活力而又恰到好处的室内空间,关键在于光照设计中动态与平衡原理的辩证应用。

Ⅱ.自然采光与人工照明之间的平衡。

自然光因其所蕴含的自然的变化与生机而深受设计者的青睐。在色温、显色性等方面,人工光源是无法与之相比拟的,而且自然光的合理利用,更可有效地节约能源。当然,自然采光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如:采光面在整个视觉环境中很容易形成眩光等等不易控制的因素。因此,许多以自然采光为主导的光照设计,也需要辅助以人工光照明,用来平衡自然光所带来的眩光或照度不均匀等因素。这里,就存在着自然采光与人工照明之间的平衡问题。其中一个典型的范例就是纽约市洛文吉尔·科恩公司的制片办公室和会议室的光照设计。建筑师利用玻璃门、玻璃地板、顶棚和天窗引入了自然光,为室内空间提供了垂直照明;而为了进一步纵向和横向开拓室内空间,灯光设计师又在室内顶棚两边补充设计了两条室内顶棚光槽,灯光均匀地照射在墙上,使室内空间显得更宽大。无论从室内照度的满足、室内物体材质、色彩的显现;还是从视觉构图方面来说,这个光照设计实例都是无懈可击的,它体现了自然光与灯光的完美结合。

C.韵律(Rhythm)

韵律也可以称为节奏,它是指同一现象的周期反复,韵律是诗歌、音乐、舞蹈的基本原理,涉及到时间或运动。造型作品中一种抑扬相见,往而复返,长短轻重成规律的节奏韵律能给人一种美感的体验。这即所谓的美感经验或移情作用。光在造型构图上对节奏韵律的应用,可以类比于音乐。音乐的命脉在节奏,音乐中长短、高低、急缓、宏纤等承接关系(节奏)的不同,给人们的情感体验也不同。听一首高而缓的调子,心力也随之做一种高而缓的活动;听一首低而急的调子,心力也随之作一种低而急的活动。这种高而缓或是低而急的心力活动,常蔓延浸润到全部心境,于是听者心中遂感觉到一种欢欣鼓舞或是抑郁凄恻的情调。同样,光在光明与黑暗之间跳动的节奏也令人有相应的情感体验。

Ⅰ.光影的韵律

“结构是光亮的赐予者。当我选择了一个结构序列,一根柱子并排挨着一根柱子,这一序列就显现一种无光、有光、无光、有光、无光、有光的韵律。拱顶、穹窿,也都是一种光亮特征的选择。”

富有韵律的柱廊、拱廊、或形状相同的窗洞均可以构成建筑中的形式美。当这些物体的不同侧面被投射到地面上时,光影也被赋予了一种韵律美感。随着光的入射角度的不同,这些重复着结构的韵律的光影显现出与结构本身稍有差异的形态,帮助完成了对构件的整体表现。两者的结合表达了一种更为立体和多层次的韵律美感。(图2)

Ⅱ.明暗节奏

室内作品中光感的节奏更多地体现在室内区域明-暗-明-暗的亮度强弱变化。如同缺乏节奏韵律的音乐会显得郁闷单调,毫无生趣一样,少了明暗变化的室内光环境的艺术表现力同样是苍白乏力的。传统光环境的均匀、一律等要求是有局限性的,“亮白如昼”无疑会抹杀光的艺术表现力。好的光环境作品应当是能够在室内空间中营造一种明中暗,暗中明的微妙的节奏变化,如同一首抑扬顿挫的乐曲,给人以艺术的无限想象。根据室内空间的不同情调要求,这种明暗节奏可以是“急”或者“缓”的,相应就会给予人以刺激热烈、舒展平静的情感体验。

灯光设计师约翰·波特曼在亚特兰大市的皮切特里中心门厅的光照设计中就很好地掌握了这种节奏感。他利用装在穹隅的遮檐式荧光上射灯照亮顶棚,柔和的反射光又为整个门厅提供一般照明。这种光照为室内环境提供了一个大的背景照明,而在此背景上跳跃的是设计师匠心安排的装饰光和闪烁光,它们使大厅里的各种精美而且充满现代派气息的雕塑艺术品更为精彩。闪烁光顺应着空间结构有次序与规律地排布着,在背景照明的映衬下,形成了令人激动的明暗节奏,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与美感享受。

Ⅲ.渐层

光在造型中还有一种常见的韵律表现——渐层的韵律,即一种光亮的渐强、渐弱的节奏。考虑到室内照度的满足问题,若整个空间中仅单单地采用光的渐层手法,不免失之单调和不合理。所以光的渐层手法多局部地组织于造型之中,属于光照设计中的一种细部设计。

D.调和(Harmony)

调和是一种和谐状态,它原属于音乐用语,在音乐上通常被称为“和声”。所谓调和乃是指两个以上的造型要素之间的统一关系,这种关系能给人以,毫无矛盾、分离之感。它在希腊古典时期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造型艺术上表现得最为显著。一般谈到调和,很容易觉得它是缺乏变化或高潮的,其实调和仍是追求一种“多样的统一”,而前述的对比、平衡和韵律的目的莫不都是达到调和,所以调和并非自始至终都是单调的和谐。

光艺术设计中调和与平衡之间亦存在着微妙的关系,平衡的造型要素往往就是调和的,反之亦然。调和与平衡均是与对比相关的矛盾体,都是用来中和因行之过度而会显得杂乱无章的对比。要仔细权衡这两个概念,可以借助于以下的一个类比:例如建筑上透明轻快的玻璃、粗糙厚重的混凝土,以及质感介于两者之间的木材如果善加组织,那么玻璃与混凝土的对比将可由木框予以调合起来,正如白、灰、黑的无色彩足以把一切对比的色彩调和起来一样。

由此可以看出,调和主要是将造型中过度的变化因素或过强的对比因素统一起来,使之达到一种整体的效果。同样,光艺术设计中的调和原理主要也是起到一种过渡、协调作用,亦即把握一种“整体化”的统领全局的效果,在构图中表现为一种“整体”技巧,达到一种多样性的统一。

图1?丹尼尔·李普斯金 犹太博物馆

图2?光影的韵律

参考文献:

[1] 转引自 吕清夫著,《视觉美学》,雄狮图书有限公司,P166

[2] 转引自 吕清夫著,《视觉美学》,雄狮图书有限公司,P166

[3] 参见 Tadao Ando,Church of the Light,P470

[4] 参见 Tadao Ando,Church of the Light,P471

[5] 李大夏 著,《路易·康》,P144

上一篇:论美国现代陶艺兴起的三大因素 下一篇:论环艺专业教学中家具设计课的教学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