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物探行业问题诊断机制建立探讨

时间:2022-09-27 12:44:38

石油物探行业问题诊断机制建立探讨

建立问题诊断机制是石油物探企业学习型企业创建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建立问题诊断机制要建立全员参与机制、建立系统化体系,通过对收集信息的科学归纳分析,发现管理漏洞,建立完善各项措施,改进完善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学习型企业问题诊断机制

一、建立问题诊断机制是石油物探企业面临的现实任务

其一,建立问题诊断机制是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必然要求。创建学习型企业的目的在于使石油物探企业更大更好的发展,要发展就要不断创新,要创新首先要把握创新的基点。创新的基点是现实状况,创新的突破点是现实中的问题。因此,发现问题是创新的前提,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是学习型企业创建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效的关键。同时,也只有不断发现和解决创建过程中的问题,才能把学习型企业的创建工作推向深入。

其二,建立问题诊断机制是职工自我发展的必然要求。学习型企业的创建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要使物探企业职工实现自我超越。而学习和创新本身就是实现自我超越的基本途径。学习型组织理论中“学习”这一概念的重要内涵就是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捕捉发展中存在的显性特别是隐蔽性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同时,创新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种意义上来说,只有通过建立问题诊断机制,使职工及时发现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才能防止自满,才能有压力和动力,才能明确努力的方向,才能使他们不断在自我否定中实现新超越。

二、建立问题诊断机制的一般应遵循的几点原则

第一,全员性原则。企业所需诊断的问题始终处于全方位和全过程中,存在于工作的整个流程和方方面面,并不是单一的问题。从各个基层单位到不同的管理单位来看,他们所需诊断的问题存在于生产组织、技术创新、队伍建设、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工作之中。无论哪个方面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影响企业的发展。如果仅靠一部分人、一部分单位的参与就不能发现全部问题。因此,在建立问题诊断这一机制中,不仅要充分发挥专门机构和人员的作用,还要保证职工的全员参与。

第二,及时性和时效性原则。有些问题的出现是稍纵即逝的,是瞬间发生的;有些问题的发生是间断的,而非持续的。如果问题发生后,没有及时发现,时间一长就有可能错过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而建立问题诊断机制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整体工作的大提高。如果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就不能消除问题所带来的负效应,就不能保证解决问题的时效性。因此要经常和及时的对企业内部存在的各方面问题,以及外部潜在的危机进行扫描和识别。

第三,制度化原则。一种理念、一种方法,只有融会到制度中去,才能持续的、全方位的推行,才能得以长久的坚持和弘扬。因此,力求制度化是使问题诊断机制得到实际应用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们不会长时间的注意某个问题。当问题发生后,时间一长,也就遗忘了。对此,只有从制度上对问题诊断的主体、方法、程度、对象等方面做出一个明确的、具体的要求,才能达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

第四,系统性原则。问题诊断机制是一个系统化的体系,主要包括参与主体、问题识别、信息传递、问题评估、对策实施、效果监控、改进完善等方面的内容。而系统化的体系必然要形成系统化的运行机制。因此,建立问题诊断机制要符合系统性原则。

三、建立问题诊断机制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1.确定信息来源。任何单位、任何工作都会存在问题和差距,只是问题和差距的性质不同而已。这就需要确定可供对比的“参照系”。这一“参照系”的组成坐标包括:现实应当达到的状态,国内外同行的先进水平,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通过建立“参照系”,就可以得到三个信息来源。一是内部信息。任何一个企业的内部都会随着形势的变化不断产生新的问题。通过与现实应当达到的目标相比较,就会发现我们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是我们所要收集的内部信息。二是外部信息。很多的问题和差距是通过比较后发现的。因此,石油物探企业在与国内外一些知名公司的比较,在许多方面肯定还存在着相互学习借鉴的地方,这些不足和差距就是我们所要收集的外部信息。三是对比信息。对比信息就是与发展目标相对比所得信息。一方面,任何一个企业都有一个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未来的发展要求。而现实的状况与它们相比较肯定是有差距的。只有发现这些差距,才能消除不足。另一方面,一个企业总的目标下又有很多的分目标,各个方面的工作与分目标相比,也是有差距的,而这些差距也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这些问题和差距,就是我们所要收集的与发展目标相对比所得到的信息。

2.收集和传递信息。一是内部信息的收集。对于内部信息来说,要以发现和解决日常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系统本身的问题为主。可以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总结反思会、讨论会、调研、合理化建议等形式,发现本单位内部存在的各方面的问题。二是外部信息的收集。与先进水平的同行相比存在的问题是显性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收集可通过专门的机构利用网络、书刊杂志、新闻媒体、外出考察等手段,了解掌握本行业的市场环境、发展趋势、国内外同行的情况,并经常和及时的对外部潜在的危机进行扫描和识别。三是对比信息的收集。与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相比存在的问题,往往是隐性的重大的问题。要在了解现状和未来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研究。

3.归纳整理信息和制定对策措施。信息收集完成后,要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有关人员和有关部门进行归纳整理。按照问题的对象,可分为个人、班组、基层队伍、公司等等;按照问题的缓急程度,可分为长期、中期、短期、急需等等;按照问题的类别,可分为生产技术、经营管理、队伍建设、后勤保障等等。对于归纳整理好的信息,要领导挂帅、班子参与,制定具体的对策措施。对于可以即时解决的问题,要制定对策立即解决;对于需要中长期解决的问题,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后再予以解决;对于本单位无法解决的问题,要上报上一级进行解决。

4.效果监控和改进完善。对策实施后,要组织专人对效果进行追踪调查。可制定相应的奖罚制度,对于实施效果好的,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并进行推广;对于实施效果不明显的,要给予一定的惩罚,并要求其做进一步的整改。

上一篇:论刑事证人保护制度之完善 下一篇:简述现代教学论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