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学发展 走中国特色的低碳发展之路

时间:2022-09-26 11:34:47

坚持科学发展 走中国特色的低碳发展之路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则是加快转 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体现了党中央对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重视, 提出“十二五”期间要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把“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加 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十二五 ”的一项重要任务。十七届五中全会对新时期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十二五”将是我国可持续发展事业面临加快推进的重大机遇期,也是从事可持续发展事业的 科研工作者大有作为的机遇期。

1 低碳发展是解决我国现阶段可持续发展主要问题的重要切入点

近年来,国内外可持续发展的形势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十二五”以及未来较长时期 ,我国可持续发展还面临着许多重大挑战:

首先,我国资源环境问题依然严重,能源安全和生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我国正面临着严峻 的资源短缺和结构不合理的形势。以石油、铁矿石为主的能源与矿产资源呈现全面短缺态势 。据统计,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5%,而铁矿石的对外依存度已经逼近70%。从目前 的发展趋势看,对外依存度仍有进一步提高的可能,威胁我国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一旦国 际原油市场、矿产资源市场发生波动,就可能对中国经济产生显著影响。我国的生态与环境 问题依然十分严峻。由于自然生态先天脆弱,自然灾害频发,加之多年来粗放式发展,以 及环境保护技术落后和投入的不足,历史欠账太多,尽管做了很大的努力,生态环境的总 体状况并未根本改变。如果处理不好,生态与环境问题无论在类型、规模、结构还是性质上 都可能出现新的恶化趋势。

其次,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模式转变依然面临巨大压力和挑战。未来较长一段时期,我国处 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不会改变、重化工产业发展仍然较快、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需求依然旺盛。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没有根本转变,经济上取得的巨大成就,在很大程度 上是以资源和环境快速消耗为代价的。经济发展仍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投资和出口带动。20 02年以来,受出口高速增长的带动,电力、冶金、化工、建材等部门迅速扩张,占工业总产 值的比重由2002年的22.8%上升到2007年的24.6%。而第三产业比重不但没有上升,反而略有 下降。未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十分艰巨。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 式是我 国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

最后,以气候变化为代表的重大全球性问题,正在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并 将长期存在。今年以来,联合国已经举行了四次气候变化谈判,在天津会议之后不久,又将 在墨西哥的坎昆进行下一轮的气候变化谈判。气候变化问题、气候变化谈判几乎成了全世界 最为关注的焦点。这种高度关注,既反映了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要性,也反映出不同国家、不 同利益集团以及不同价值观念之间的搏弈。当前,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国际制度框架和 规则体系正在加速形成,正朝着“目标量化、规则细化、约束硬化”的方向发展。正在着手 制定的国际碳减排机制影响着绝大多数国家未来的发展空间。从目前的国际趋势以及我国经 济发展阶段看,我国所承受的来自国际社会的碳减排压力将空前加大。如果全球设定量化减 排目标,包括我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本应获得合理的发展排放空间可能会大幅压缩。

事实上,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国内外的多重挑战与矛盾都将制约着我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 实现。低碳发展可以成为解决关键问题的一个切入点,成为兼顾能源、资源、环境以及应对 全球气候变化的一条有效途径。

邓 楠:坚持科学发展 走中国特色的低碳发展之路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年 第12期

2 走符合中国国情的低碳发展之路需要破解的难题

低碳概念源于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碳排放总量已经达到 或接近 峰值;同时,由于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有巨大的技术优势,这些国家极力在全球 推行排放总量降低的低碳经济模式,并通过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与国际贸易规则,进一步拉 大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差距,继续保持竞争优势。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关键时期,碳排放总量在较长时期还将继续增长。去年年 底,国务院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降低40%-45%的自主减排 目标。因此,我国的低碳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低碳发展有本质的区别,对于这一点,我们 要有清醒的认识。此外,我们还面临着比西方发达国家更加复杂的环境问题,污染物减排的 任务十分艰巨。中国的低碳发展必须结合中国的国情,走符合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阶段特点 的低碳发展之路。

由于我们的国情,低碳发展之路不会平坦,我们会面临方方面面的矛盾和难题,关键是要找 到正确的破题之策,这也是科技工作者的责任。低碳发展涉及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 、能源结构优化、能源效率提高等方方面面,专家学者已经有大量的研究与讨论。在这里, 我想从人口、消费与就业三个方面,就我国低碳发展中的矛盾、难题与挑战,谈一点看法, 供大家讨论参考。

首先是,庞大的人口基数所带来的高的碳排放总量,与低碳发展所要求的减少碳排放之间的 矛盾。尽管我们的人均消耗以及排放都还比较低,但人均消耗与排放乘以人口总数,总量却 非常之大,这是我们最根本的国情。与此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资源与 生态环境的消耗还将不断增长,排放总量也会增加。我们的经济总量虽然已经跃居全球第二 ,但人均GDP却还排在世界的100名左右,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将是我们未来较长时期的 重要发展任务,对资源、能源与生态环境的需求还将进一步增加。我们目前每年资源进口量 占世界新增资源的70%。我们走低碳发展之路,既要争取更多的发展权,通过发展来满足人们 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又要提倡节约与绿色消费,不能按照西方的人均消费标准,来追求奢侈 的消费模式。这是因为,无论从国内资源能源供给上看,还是从国际市场可获取的资源能 源上看,客观上我们都不可能复制西方的奢侈消费模式;无论从对人类负责、对地球负责的 角度看,还是从对我们的子孙后代负责的角度看,主观上我们也不应该追求西方的奢侈消费 方式。

其次是,扩大内需和碳排放的矛盾。扩大内需必须刺激消费,消费增长就意味着对资源、能 源的需求要进一步增加,碳排放也要增加,这是我们低碳发展中的一大难题。“十二五”时 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五中全会将扩大内需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要坚持 扩大内需战略,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 新局面。扩大内需,最根本的就是扩大消费需求。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在工业化、城市化 过程中,扩大消费需求,就意味着必然要增加对资源、能源的消耗,增加碳的排放。这就意 味着,我们一方面要通过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我们在扩大消费的过程又要 高度重视资源节约、环境保护,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能源的使用效率,推动绿 色生产、绿色消费。这是我国目前发展阶段极具挑战性的难题。如何破解这一难题,需要进 行深入的分析研究。

第三是,如何破解增加就业和低碳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目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要特征的产 业结构正面临着加快转变的压力,就业问题越来越严峻。在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中,大量农村 人口要转移到城市中,每年还有新增加的人口。因此,就业需求会越来越大。低碳发展与就 业有可能变成最突出的矛盾。我们希望社会稳定,希望增加人们的收入,扩大内需,这些都 需要提高就业水平。所有的人都有工作做,就意味着更多人的就业,要有更多的企业,要有 更多的生产。所以,破解这个矛盾的途径应该是扩大就业和扩大第三产业。要开拓新的就业 渠道,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到今年我们国家的人均GDP有望达到4000美元,已经进入到一个 重要的发展时期,但是,与其相比我们的科学技术水平以及劳动者的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 高。那么,怎样通过科学技术、通过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来改变我们的就业结构,这是需 要很好地研究的。有人说,低碳减排和就业是一对矛盾,有专家研究,从2004年至2007年, 由于我国减排所造成的就业岗位损失已达37万,而且主要发生在较贫穷的中西部。我不知道 这个数字是否准确。我认为,低碳发展不应该成为减少就业的一个因素,低碳发展与就业不 应该是相对立的,为什么我们国家会造成这样的问题,值得深思。

在这里我主要把上述三个方面与低碳发展的矛盾问题提出来,供大家研究,探索如何破解这 些难题,走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发展之路。当然,走低碳发展之路,我们也有自身的特点和 优势。我国不但具有丰富的新能源资源,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有巨大的节能与发展方式转变的 潜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要充分认识低碳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牢牢把握国际社会大力推 行低碳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的新兴工 业化道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力,大力推广与应 用节能产品,大力倡导绿色消费理念。与此同时,要大力发展资源综合利用产业与循环经济 ,把低碳技术、循环经济与绿色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掌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3 研究会应为中国特色低碳发展做出贡献

近20年来,研究会围绕我国可持续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深入开展研究,完成了许多高水 平的 咨询报告,为国家重大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新的历史时期,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十七届五 中全会精神,围绕“十二五”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继续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咨询 服务。结合本次论坛主题,我想提几点建议。

第一,加强与低碳发展、应对气候变化有关问题的研究。在中国推行什么样的低碳发展之路 、采取何种方式推进低碳发展以及如何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比如“ 低碳发展”与“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系、什么是中国特色的低碳发展之路?针对40%-4 5%减排目标,我们面临的真正挑战和困难是什么,如何实现这个目标?等等。

第二,充分发挥研究会民间学术团体的特殊优势,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当前全球范 围内掀起的“低碳”、“气候变化”热潮中,活跃的不只是政府部门以及各类利益团体,专 家学者在其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座的一些专家学者长期从事我国可持续发展和应对 气候变化问题研究,我希望,专家学者继续投身到这一事业中,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 为维护国家的长远利益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充分发挥研究会的理论知识优势,大力传播低碳发展理念。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人 才济济,既有长期从事资源、环境基础科学和技术领域研究的专家,也有从事经济、社会研 究领域的专家,是国内为数不多的综合性学术团体。低碳发展是一新鲜事物,既需要加强学 术研究和实践探索,也需要及时进行知识传播。在座的各位专家学者,你们既有能力,也有 责任,在全社会宣传和普及低碳发展理念、发展低碳技术,让社会各界、各阶层能够准确理 解低碳概念以及走符合自身实际的低碳发展之路。

我国已是温室气体排放的大国之一,也是遭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积极 应对气候变化,努力实现低碳、绿色发展,既是我们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内在要求,也是 我们承担大国责任、对国际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的重要方面。希望大家围绕本届年会主题,开 展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为探索中国特色的低碳发展之路和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新的力量。

(2010年10月22日于山东济南)

上一篇:气候变化对中国南方水稻产量的经济影响及其适... 下一篇:中国碳排放因素分解:基于LMDI分解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