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分析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措施

时间:2022-09-26 11:12:32

试分析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措施

摘 要:本文首先就小学阅读教学定位与重要意义进行了简要阐述,接着提出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措施,旨在提升小学生对于文本阅读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文本阅读;兴趣;措施

在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中,阅读内容的教学所占比重非常巨大。学生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情况。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是教师教学的重点。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并在阅读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中吸收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和信息。

一、小学阅读教学定位与重要意义所在

新课标中,对于阅读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找准阅读的位置,实施准确教学。阅读对于一个人而言,非常重要。阅读技能的形成,阅读水平的提高对于学生以后的工作学习都有着非常巨大的作用。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纠正在阅读中出现的不良习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将阅读与听、说、写等其他内容结合起来。这些有效的结合能够让阅读迸发出更加巨大的能量。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师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

在小学进行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阅读,学生能够提升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对于小学生而言,阅读是学生学习新鲜词语的重要渠道。一些本来很生僻难解的词语一旦出现在阅读中,学生理解起来就相对容易很多。大纲中对于学生要求掌握的字、词汇等是很少量且远远不够使用的。而阅读正好填补了这一缺口,成为了学生学习词汇,提升语言应用能力的重要渠道。其次,阅读还能够帮助小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对于小学生而言,其进行阅读的文本大都是教师推荐或是家长购买的,经过了教师和家长筛选后的书籍大都是一些质量精良的儿童读物。通过阅读这些书籍,学生的思维得以创造性的开发,非常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同时,通过阅读,小学生的情操受到熏陶,精神世界得以被净化,审美情趣也会在阅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形成和提升。最后,在阅读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培养,这对于学生以后的成长是弥足珍贵的。在小学时期养成的阅读习惯能够伴随着人的一生,在这个阶段养成好的阅读习惯才能让学生爱好阅读且终生阅读。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措施

(一)教学中多采取示范朗读的方式进行阅读教学

对于小学生而言,其在学习中还存在着较强的依赖性和模仿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想激发学生对于文本阅读的兴趣,示范性的朗读时非常有效的。教师的示范性朗读必须绘声绘色、饱含深情,学生在听示范朗读的时候充分领会作者想传递给读者的情怀,这种听觉感受对于小学生而言往往是非常具有感染力的。听的朗读多了,学生就会慢慢尝试着去模仿,模仿教师朗读时的节奏,模仿教师朗读时的声调,模仿多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自然就会被激发出来。被激发出来的兴趣会驱使学生在课余时间找一些课外书籍进行阅读,这样一来二往学生的阅读量就提升上去了。例如,在学习《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首先以示范朗读的方式进行教学。在示范朗读中,学生对于英雄崇拜的情绪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融入故事中,充分感受阅读的乐趣,这时的语文课堂早就变成了学生阅读的乐土了。

(二)为阅读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由于小学生特殊的年龄和生理特征决定了学生就算对于自己喜欢的事物,其持续保持兴趣的时间都不会太长。因此,在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抓住这一特点,结合学生的天性,巧妙的进行阅读教学。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到阅读不是一件“苦差事”,而是一件享乐事。在这个过程中,给学生营造好的阅读氛围。好的阅读氛围能让学生充分体会到阅读带来的乐趣,让学生对阅读保持高度的兴趣。毫无疑问,一个好的阅读氛围能够让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得以持续。例如,教师在教授完毕课文《触摸春天》后就可以带领学生到校园中去找寻春天的气息,让学生在大树下、在池塘边阅读关于春天的书籍。看着周围的春色,阅读着书中关于春天的描写。这种良好的阅读氛围势必会让学生觉得阅读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情。

(三)教学中多引导,多启迪,全面激发学生的文本也读兴趣

对于小学生而言,要想学生专心致志、全心全意投入的去做一件事,兴趣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对于阅读也是一样的。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其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都还较弱,因此教师要认真把握阅读材料的难易程度。过难或者是过于简单都是不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内容过于难的阅读容易让学生刚刚燃起阅读的兴趣瞬间熄灭,同时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挫败感,认为自己很笨,无法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内容。而过于简单的阅读又非常容易让学生产生“飘飘然”的感觉,这些都不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教师应该把握好阅读的“度”,并采取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教学。在这种引导性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阅读兴趣逐渐增加,教师的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

同时,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文本阅读兴趣,自己也必须以渊博的知识作为基础。一个博览群书的教师自然会有一个广阔的视野,在进行教学中,自然能够给予学生的阅读推荐都是非常适合学生且有利于帮助学生提升阅读兴趣的。例如,教师在教授完毕《草原》、《丝绸之路》等课文之后,就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描述祖国大好河山的书籍。而在教授完毕《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新型玻璃》这些科技说明文之后,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同类型的科技文章。这种教与学的结合,课堂内与课堂外的结合方式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有着非常巨大的帮助。

三、结束语

提升小学生对于文本阅读的兴趣是每个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重视的教学目标。阅读能让学生明智,能让学生学习到很多课堂上无法学习到的东西。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陈雅彬.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J]学苑教育,2014(03)

[2]马英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延安大学,(2014)

上一篇:如何利用广告语言促进语文教育的发展 下一篇:思想品德高效课堂教学方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