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菜最毒

时间:2022-09-26 10:59:02

在大多数城市人眼中,蔬菜不过是日常的菜肴之一种,很少顾及到它的来往经历。谁知道它为了安全地长出来被我们收割,要受到多少农药的庇护呢?

在每一张餐桌之上,很少人会想起蔬菜的农田生长史――在它短暂的生命周期中,始终伴随着虫害的侵袭,为了保全果实,人类需要使用农药。当蔬菜被摆上了砧板,残存其上的农药,就成了容易被人忽视的毒药。

毒菜的密集出现,在公众的记忆之中,还是21世纪前后的事情,其导火索是中国的农产品出口因为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受阻。时至今日,当毒菜事件一再出现时,监管部门才会做事后应急。这种一事一议的处理风格,使得民众并不清楚,毒菜究竟隐藏在哪里?

毒性与虫子的生命周期相关

约上三五好友,在路边的大排档里夹一筷子凉拌黄瓜,比起大冬天在家生吃胡萝卜,你认为哪一种吃法,嘴里的蔬菜毒性更大呢?

看起来不着边际的臆想,在科学家的实证中,却是有章可循。平均每100株紫色甘蓝上,就密密麻麻地分布着973.3粒虫卵――2009年的5月13日,合肥市植保植检站的科学家们统计出的这组数据,着实惊人。伴随着虫子的生命周期,安徽合肥的蔬菜农残检测结果也画出了一条“W”型的曲线。

为什么是“W”型?因为菜青虫产卵在5月出现高峰,农户在成虫期即用药,并未经安全间隔期就上市贩售,将农药残留超标曲线拉高,在秋季之后又归于平静。业界一般认为,由于病虫害的发生多在夏秋两季之间,农药残留水平的上升,也与之呼应。

高温催生高毒性

6年前,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重庆)研究员柴勇等人,在西南地区,也同样获得了这样的曲线变化。在当时的调查中,全年蔬菜农药残留的超标数和超标率,随时间推移,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农药残留全年超标率为9.89%,3月的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最低,为7.55%,6月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最高,达到了14.29%,8月次高,11月又再次明显降低。这与国内其他研究结果类似。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多地的蔬菜检测中,5月至8月,都是检出农药残留不合格数据较高的月份。

事实上,这一直观曲线的起伏,还掺杂着诸多变数,比如气候的变化。若气温适宜,作物生长迅速,则对农药残留有稀释作用,天气糟糕则相反。

并且,即使在同一棵蔬菜上,不同部位的农药残留剂量,也不尽相同。华中农业大学副教授陈玉萍,在2004年指导一项“不同蔬菜中农业残留规律”的研究课题中,以实验证实,萝卜根与萝卜叶,在施药前15天,两者的原始农药残留比例为1∶5,施药20天后,这一比例可上升为1∶10。

中毒“招牌菜”

毒菜的生长经历如此迥异而隐蔽,所以在出街贩售之后,要甄别其真面目,也就成了难事。

采收时间段的不同,可造成毒菜毒性迥异。实际上,不同品种的蔬菜,它的抗药性也大不相同。韭菜和卷心菜,一直是造成食物中毒的“招牌菜”。究其原因,就与其不同构造有关。韭菜天生能挥发出一种辛辣味的硫化丙烯气味,这能抑制普通病虫,但并不能阻止韭菜的最大天敌――韭蛆。韭蛆钻入地下,蚕食韭菜根部,普通的农药喷洒无计可施,农户只能采用“灌根”的方式,即施农药于韭菜根部,以求杀死韭蛆。

如此一来,绿叶肥大的韭菜,反倒有“嗑药”嫌疑,农药的大幅残留,就难以避免。卷心菜则与韭菜的“灌根”恰恰相反,它的农药残留,大部分来自于“灌心”施药。为消灭钻进卷心菜的“钻心虫”,农户往往将杀虫剂浇灌到菜心上,称为“灌心”。如果采收时机稍有提前,农药就很容易残留其间,这些躲藏在叶片最深处的菜心,毒性反倒比包裹它的绿叶更甚。

不同类别不同毒

因为蔬菜个体的差别,造成的这种农药施放后的残留各异。

虫害青睐叶面宽大的蔬菜,而绿叶菜本身,也与农药施用的接触面积较大。在多地的历年调研中,农药残留的分布,多以绿叶菜的剂量为最大。如在2008年,西北干旱地区的甘肃省武威市,其农产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高级农艺师陈志叶等人,每季度从河西内陆干旱灌溉农业区内的重点蔬菜生产基地中,抽取蔬菜样品进行农残检测,品种涉及茄瓜类、白菜类、甘蓝类、绿叶类。在这150份样本中,8份绿叶类蔬菜超标3份,超标达到37.5%。

甘蓝类的农残超标仅次于绿叶类,在6份样本中有1份超标。黄瓜、西葫芦、辣椒等茄瓜类次之,豆类蔬菜则无一超标样本。这一递减结果,在检测小组的观察中,被总结为“绿叶类>甘蓝类>茄瓜类>瓜果类”的农残检测规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毒韭事件”等一系列农残中毒个案,并非只与蔬菜产地有关。

如何去除农药残余?

这一规律的发现,无疑是对素食达人的当头一棒。不过在科学家的建议下,还是存在一些居家去除农残的小窍门。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张志勇通过实验,求证出了若干实用信息:他模拟不同浓度的盐溶液、醋酸溶液、自来水,以及冷藏和烹饪,对甘蓝叶片表面7种残留农药的进行去除,结果表明,在相同浓度和处理时间下,醋酸溶液对农药的去除效果要好于盐溶液,自来水的去除效果最差。

冷茶在48小时内对农药残留去除没有显著影响,而烹饪对农药的去除率最高,在65%以上。

背熟农残规律,学会解毒秘籍,也只是权宜之计。话说回来,以18亿亩耕地养活13亿中国人,似乎已然是奇迹,不打农药,遑论菜篮子的小康?

臭氧除农药残留是双刃剑

臭氧具有广谱杀菌性能,也是强氧化剂,于是,使用臭氧去除蔬菜中的农药残留成为大家的一个设想。农药多为有机化合物,臭氧消毒水通过强氧化破坏有机农药的化学键,使其失去药性,同时杀灭表面的各种细菌盒病毒,达到解毒目的。

法国科学家Buescher等人的测试显示,对容易去除的有机磷农药,臭氧浓度达5~10mg/l,作用10~15分钟,会有令人满意的效果;而对有机氯农药,在浓度为20mg/l的臭氧水下作用,15分钟可去除50%。

但这只是对农药水溶液的臭氧处理而言。如果对果蔬表面的残留农药进行处理,只要超过浓度为1~2mg/l臭氧水的浸泡,就会使果蔬漂白并且严重破坏营养。

蔬菜对于臭氧浓度的苛求,使得臭氧杀菌这一技术,成为了既能杀死细菌,又能杀死蔬菜的双刃剑。

臭氧有望代替农药

不过,真有不信邪的人,要从根本上“消灭”农药。屈弘的地里的蔬菜,就不打农药,他用臭氧杀菌。作为南京鸿源泰电子有限责任公司的创办者,江苏省科技厅高新技术产品评审咨询专家,屈弘与他的父亲一直在构思,如何用臭氧杀菌,取代施加在各种蔬果上的农药。实际上,由于臭氧杀菌的浓度等技术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这项颠覆性的技术,目前也还处于小规模使用阶段。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对“臭氧吃农药”的认知。

知情人透露,早在2004年,国内重要的蔬菜供应基地――山东省寿光市,就已经开始了臭氧技术在大棚内的实验研究。当时陕西某企业找到寿光市政府,声称可以使用臭氧技术帮助当地打造绿色蔬菜,当地政府也倾注了极大热情与关注,但此事到了2006年就不了了之了。

屈弘此后与当地官员接触,发现就连来自当地银行系统的官员,都对臭氧技术的了解相当专业。在当地官员的眼中,如何解决浓度控制与浓度扩散,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屈弘声称,在他的试验基地里,臭氧的快速扩散和均匀分布问题,都得到了完善的解决,并已取得专利。目前,这项臭氧解农药的试验,已在南京周边的蔬菜基地试用。

一方面是技术观望,另一方面,寿光当地对于蔬菜农药残留,又是忧心忡忡。当地一名农业专家透露,农残是个高压线,谁都不敢碰,冬季连阴雨又遇到严重病害时,用农药也不好,不用又不行,束手无策,“我们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指定蔬菜供应商,为了确保蔬菜质量我们用进口的农药,4000块钱1公斤,现有1900亩大棚,期待着这项新技术在大棚蔬菜生产中推广应用。”

上一篇:文化相对主义拒斥科学 下一篇:手机变手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