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转型的英特尔

时间:2022-09-26 09:24:53

被转型的英特尔

在保罗・欧德宁执掌英特尔将近6年之后,芯片巨人目前正处于公司业务及企业文化的第三次历史性巨变之中。

5月中旬,英特尔投资者大会上,英特尔首席执行官保罗・欧德宁表示,英特尔正在经历重大转型,将战略重点转向新的移动设备领域。

这次战略转型迫于时势,而且压力很大――因为平板电脑的竞争力以及PC需求开始放缓,而英特尔并未完全准备好在应用于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芯片市场扮演重要角色。

作为PC时代的巨头,曾经心怀天下的英特尔忧虑的也许是自己慢慢被自己无法驾驭的时代所湮灭。

第三次转型

这家具有43年历史的公司只有5任首席执行官,其中的3位都选择了转型。

以“偏执”著称的安迪・葛鲁夫当年舍弃存储芯片,孤注一掷于微处理器而成就了英特尔辉煌;克雷格・贝瑞特则将原来单一的微处理器业务打散,向互联网转型,使英特尔有更多的车轮向前驱动。

现在,英特尔需要直面的是――在平板电脑、移动硬盘、手机、数码相机等新技术的支持下,人们不需要“技术”,只需要一个小小的手机就可以使人一整天不用开电脑就获得全部信息。而这些设备需要的,并非Intel原来所专注的电脑芯片,而是类似于SoC(系统级芯片)这样的专有芯片。

欧德宁从未奢望英特尔会在移动市场上能达到在PC市场那样的市场统治地位。事实上,没有一个公司能模仿英特尔在PC市场上的成功。PC是通过Windows传统环境和x86兼容环境的延伸而推动的。这一组合已经非常强大了,在过去30多年来一直蓬勃发展。

他也不掩饰对于英特尔IA架构覆盖所有计算设备的强烈渴求。他的计划雄心勃勃,希望英特尔能兼顾商业、企业用户体验,解决从软件、硬件到应用解决方案层面的更多问题,并借此创造出更多的新兴市场机会,打破芯片单一产品主导的局面。

他曾表示,“在未来5年能够获得20%~25%的芯片市场份额就很了不起。”

在2010年的秋季IDF(英特尔开发者论坛)上,欧德宁表示,英特尔正在被改造成一个计算解决方案提供商。事实上,英特尔的产品将覆盖网络、终端、服务器,当然还有个人电脑。更令人吃惊的是,欧德宁还将英特尔公司引入截然不同的领域,如互动广告、医疗、汽车、能源等等。

年初,英特尔平板和上网本设备事业部成立,在嵌入式领域战绩卓著的道格・戴维斯奉命调任该部门总经理。他表示,英特尔正以超摩尔定律的速度加速凌动产品线的开发,未来3年内将向市场推出采用三种制程技术的新产品。

戴维斯还披露了基于32纳米制程的下一代CedarTrail平台将进一步提高图形功能,并融合英特尔无线音乐、无线显示、PC同步和快速启动等全新技术特性。预计新一代设备将在下半年上市。

眼下,英特尔正与众多PC制造商合作,推出一系列被称为“Ultra-book”的产品。它们是外观轻薄、待电超长、具备某些平板电脑功能的笔记本电脑,全部使用英特尔推出的最新第二代IntelCore处理器,厚度都不到20毫米,未来市场售价会限制在1000美元以下。

Ultrabook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在2012年年底前,占据个人消费类笔记本电脑市场40%的份额。英特尔有计划在2012年上半年为Ultrabook更新性能更高、能耗更低的IvyBridge处理器。据称,到2013年,Ultrabook使用的全新处理器将使其能耗降至目前产品的一半。

“但是,iPad仍然笑傲群雄。”

对此,欧德宁称,“我也不能肯定平板电脑的外观是否保持稳定不变。摩西(犹太人先知)并没有从西奈山上下来,递给乔布斯一个平板电脑,告诉他――永远就是这种形式了!”

事实是,苹果无法不给其他企业留出空间――目前约有50亿台设备连接到互联网上,约有28亿台设备是“智能设备”,未来4年,这个数字将增加一倍。

“我认为用户将继续选择那些针对某些特定用途具有最佳体验的设备。换句话说,我认为没有一个设备将大获全胜或者满足普适计算的需求。”欧德宁说。

新业务风险

要想延伸更多功能,跨越多个领域提供领先平台,英特尔需要提供并开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多的完整的硬件与软件解决方案。

今年一季度,英特尔完成了对英飞凌无线解决方案业务和迈克菲公司的收购。此前,英特尔已经推出了操作系统软件MeeGo,以及与苹果的Appstore相仿的时髦的在线应用程序商店AppUp。

为了转型,它计划两年内对采用32纳米工艺技术的4条半导体生产线投资70亿美元,用于32纳米工艺技术研发的费用则已突破9亿美元。与之相对应的工厂建设费用也大幅上涨。

每一项新规划都气势逼人。但欧德宁的前任贝瑞特的谶语似乎正在被验证。――这位英特尔前任CEO在自己经历的那次艰难转型中,曾将英特尔的核心业务微处理器比喻为一种剧毒的沙漠植物――“因为微处理器在英特尔的战略中居于如此主导的地位,以至于其他业务几乎无法在它左右生根发芽。”

事实也是如此。英特尔制定了开发低能耗凌动处理器芯片组的计划,同时也制定了开发MeeGo操作系统平台的计划,但都没有带来预期的前景。

也许英特尔想要清晰地把移动互联网产品和PC芯片区分开来:来自同样的品牌,同一个厂商,两种截然不同的商业模式。但不管是哪一种情况,两者之间的差异本身就使事情更趋复杂化。

2月,诺基亚联姻微软,让MeeGo变得遥不可期。当诺基亚CEO斯蒂芬・埃洛普在电话里告诉欧德宁将转投微软的消息后,欧德宁甚至有失身份地骂道“滚蛋”。

随之而来的是基于MeeGo手持设备上市的计划被一推再推。

或许,欧德宁和他的工程师们终于意识到,芯片产业要做些变革,绝不能像在研究院里找到“灵感”,再装进手机,然后取个新名字推向市场那样简单。

5月4日,英特尔宣布,新一代的3-D结构晶体管将于今年投产,这标志着过去使用了50多年的2D平面硅晶体管将被3D立体晶体管所取代。

据了解,英特尔原来计划要于2013年在下下代的14纳米芯片上实现这项技术,如今提前到今年在22纳米芯片上实现,希望以此作为与ARM(微处理器行业的一家知名企业)阵营推出的最新移动产品进行竞争的有力武器。

英国芯片制造商ARMHoldingsPLC生产的芯片在全球手机芯片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90%。在移动芯片市场上,目前平板电脑以ARMHoldingsPLC授权的芯片设计为主,包括苹果的iPad,以及安装谷歌Android操作系统的设备在内,很多流行消费电子产品都使用这种芯片。与ARM芯片相比,英特尔芯片耗电量太大,很难跨越手机通过电池供电这一现实障碍。当低功耗已经代替高性能成为趋势时,英特尔没有犹豫的余地,因为重要的市场正被别人占领。

与此同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就主导全球PC市场的“Wintel联盟”(微软与英特尔的合作被称为“Wintel”联盟)生意正在收缩,新的行当又未及开始登场,一切还未水到渠成。在产业转型的风口浪尖,英特尔把重要的砝码押在了中国。

马宏升注定要为中国市场再活一次。

5月,这位英特尔下一代CEO的候选人15个月前经历了中风,刚刚从康复训练中恢复过来。病愈后的英特尔执行副总裁马宏升出现在了台北君悦酒店大宴会厅的舞台上。

8月,他将出任中国董事长一职,负责英特尔中国战略,职责范围包括使中国成为英特尔全球最大消费市场的一系列整体战略的制定和施行,以此配合公司完成向移动互联网领域的转型。“这是英特尔战略决策乃至中国战略的历史性的篇章。”英特尔中国区总裁杨叙这样评价他的恩师马宏升的到任。事实上,正是他极力说服马宏升“亲掌中国”,而后者只考虑了10分钟就同意了。

在英特尔与中国PC产业合作的20年中,马宏升曾作出过巨大贡献,而以中国区董事长的身份执掌当地市场,无疑将发挥中国在英特尔整个战略中的积极价值。

在2010年截止到目前的财报中,英特尔中国区业务营收71亿美元。已经占到了全球营收的17%。

“很多英特尔未来做事的方式和资源配备都会有实质性的变化。”杨叙认为,未来的业绩增长“冒险可以达到45%以上”,他相信英特尔在中国乃至全球都不会再“按部就班,继续维持今天的做法,而是要从思维方式、产品的定义和研发的方方面面考虑问题”。

这个曾独步天下的巨人未来将走向哪里,我们还不得而知。它并不能每次都策划好技术创新,并保证每次新产品的推出都有恰当时机。但无论称呼英特尔是“迟暮的”PC巨人还是计算解决方案提供商,都无关紧要。它有属于自己的行为范畴,仍有机会塑造好自己的角色。

截至目前,英特尔在中国市场投资总额已达47亿美元。而作为供应全球80%以上电脑芯片的供应商,英特尔仍有足够的砝码继续“下注”。

摘自《经济观察报》

上一篇:让“限售”取代“限购”如何 下一篇:保安张廷国的“保安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