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涩还是泼辣

时间:2022-09-26 08:10:53

著名作家孙犁的《亡人逸事》最突出、最成功的地方,是从妻子漫长的一生中选取了最能表现妻子个性和品质的生活细节,来刻画妻子,表达作者深挚的思念之情。这些细节作者选得好,写得传神,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也往往成为教师引导学生赏析的重点。

在一次教学教研活动中,一位开课老师也紧紧抓住了细读文本的要求,以小说第二部分为例,赏析其中细节描写,作为专题“慢慢走,欣赏啊”的范例,引导学生注重对细节的赏读,这样做确实也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对文章第二部分“看戏初识”细节描写部分进行赏析时,结合学生的发言,这位教师是这样来总结的:结婚之前,姑姑设计利用看戏的机会让两位年轻人见面,但事先没有告诉姑娘,当听到“姑姑叫着我的名字”时,她居然“用力盯了我一眼,从板凳上跳下来,走到照棚外面,钻进了一辆轿车”里去了,这一细节极其生动传神地刻画了未婚妻腼腆害羞的神情姿态,同时将妻子的礼教思想十分生动地表现出来了。听课时,发现有很多学生对老师这个总结持有异议,偷偷地讨论着。课后问学生,有学生认为这些细节好像表现了孙犁先生亡妻活泼甚至有些泼辣的性格,不觉得是腼腆害羞。带着同样的疑惑,我参看苏教版语文必修二教学参考书,教参也明确认为这一细节是“极其生动传神地刻画了未婚妻腼腆害羞的神情姿态”。然而结合文本我们再进一步细细品读,笔者不禁要问:难道这里的细节描写“用力盯”“跳”“走”“钻”真的是刻画出孙犁未婚妻那种腼腆害羞的神情姿态及其封建礼教思想吗?

我们先来看看“盯”这个字。《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解释为“把视线集中在一点上;注视”,《新编现代汉语词典》(吉林出版集团)则解释为“目光久久地集中在一点上;注视” 。由此可见,“盯”是指动作发出者有意识地把视线(目光)集中在一点上。而文中作者还特意强调是“用力盯”,所以当时作者孙犁的未婚妻这个动作是带有明显的主动积极表明身份的意识的。我们可以设想当时的情景:孙犁装作是来看戏,实际上是眼光四周游走,寻找未过门的那位媳妇。当他的目光扫向这三位站在一起的大姑娘时,其中的一位给他的目光一个狠狠的回应――“用力盯”了一眼。这“用力”投射过去的“目光”里的意思不就是:“找什么找,你要找的人就是我。你这家伙真会装!”这一“盯”显示的应是一个未婚少女大胆新潮敢作敢为的性格,绝非腼腆忸怩。

而这个大胆新潮性格的另一个佐证就是她那一“跳”。我们先来看原文“板凳上,并排站着三个大姑娘,都穿得花枝招展,留着大辫子”,由此可知,如果没有这一“跳”,又怎能表明自己的身份呢?三个大姑娘,都打扮得花枝招展,所以只有当事人自己采取办法,才能在心上人面前表明自己的身份。换言之,如果这是一个害羞保守的姑娘的话,她会从板凳上“跳”下来,还是选择慢慢地斯文地从板凳上跨下来,或者在左右两边女伴的搀扶下缓缓下来,或者干脆来个视而不见?毕竟礼教观念是要求女子举止文雅,笑不露齿,行不露足的啊!另外一点,我们知道,孙犁和他未婚妻这场“相亲才会赢”的游戏,发生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孙犁的妻子比孙犁大三岁,其妻出生于二十世纪初,当时中国城乡应该还是很流行缠足的。但是我们从孙犁未婚妻这利落的一“跳”和文章下文中她背北瓜和背高粱“走三里路,到集上去粜卖”这些情节可以大胆推测,孙犁的妻子没有缠足,这个做法在当时来说是有一定阻力的,或者说是有新潮思想的人的做法,起码这样做的人是有些“另类”的。所以说孙犁的未婚妻应该是一个新潮大胆甚至有些泼辣的女子。因为缠足的女子必然会在行动上有所不便,不要说是从板凳上利索地“跳”下来,是否能够做到利落下来,不至于摔倒在未婚夫面前而出丑也是个问题,更不要说是背二斗高粱,走三里路去集市粜卖了。进一步分析,如果说孙犁的未婚妻原本就是一个干惯了农活的女子,那这一“跳”是很自然而然的动作,然而文章写得非常清楚:“她在娘家,因为是小闺女,娇惯一些,从小只会做些针线活;没有下场下地劳动过。”故而这一“跳”真正是跳出了一个年轻女子的青春活力和魄力,也真正让孙犁打心里记住了这位未过门的妻子。

再看“走”与“钻”这两个动作。如果这是一位害羞腼腆的年轻女子,那么按照封建礼教的要求,婚前遇见未婚夫,理应快速躲避以避嫌,跳下来后马上快步或者小跑着钻进轿车才对。然而,孙犁的未婚妻却是这样的从容和自信,“走”得自信骄傲,“钻”得自然而有韵味,为什么呢?因为她对自己的容貌有自信,也对自己的未婚夫有自信。多么聪慧的女子啊!遇见自己将来的另一半,没有忸怩没有越礼,却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给未婚夫一个惊艳的“偶遇”,留下一个优美的背影,让他牢牢地记住了自己。甚至我们可以看成当时这位聪慧的女子给了孙犁这样一个暗示:跟我来,说说话!孙犁之女孙晓玲在《摇曳秋风遗念长》一文中曾有过这样的文字从侧面描绘其母:两位媒人知道王家二姑娘品貌超群、心灵手巧、楚楚动人,又是“女大三抱金砖”,想来是配得上的了。果真是一位貌美心灵的巧媳妇。再看原文“结婚以后,姑姑总是拿这件事和她开玩笑,她也总是说姑姑会出坏道儿”,难道这里不是暗示她这么做其实是有预谋的,同谋者就是孙犁的姑姑:我带你的心上人来,你找机会和他聊聊天。可惜是孙犁太“不解风情”,没有跟上这慢慢“走”的媳妇,还害她只能无奈地“钻进”轿车遗憾地离开,难怪姑姑要开她玩笑,她要埋怨姑姑太会出坏道儿了。

另外,课文中还有这么一段文字亦可作为其妻性格的佐证。孙犁的老朋友说:“她在生活上,对你的照顾,自不待言。在文字工作上的帮助,我看也不小。可以看出,你曾多次借用她的形象,写进你的小说。至于语言,你自己承认,她是你的第二源泉。”孙犁先生小说的代表作是《荷花淀》,其中一些青年妇女形象深入人心,尤其女主人公水生嫂,是何其心灵手巧、勤劳能干。再看这些年轻女子去看夫途中的一系列话语,更是活画出了处于战争环境中的一群活泼可爱的青年妇女形象。这些女子,于秀婉中见活泼,于沉稳中显泼辣,如果说这不是孙犁亡妻形象的再现,至少也有她的影子在里面吧?

综上所述,孙犁先生《亡人逸事》第二部分“看戏初识”中,通过细节描写的生花妙笔,写出了一位年轻女子活泼大胆而又新潮泼辣的形象,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复习教学时如果能引导学生通过回顾拓展已有知识,传授给学生一种自我细读赏析文本的能力,这样的复习课恐怕更有意义。周振甫先生在《文章例话》中说,细节有两个作用:一是“推微知著”,从小处看到大的意义,也就是能看到事物的苗头;一是“搜间传神”,搜求一般人不注意处,即找到好的细节,把它写出来,起到传神写照的作用。赏读了孙犁先生《亡人逸事》中这段细节描写的文字,谁能说不是这样的呢?

上一篇:基于项目教学的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改革 下一篇:巧添辅助线,妙解几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