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数学雁阵 培养智慧教师

时间:2022-09-26 08:02:58

锻造数学雁阵 培养智慧教师

“没有优秀的教师,就没有优秀的学校。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一所现代化程度高、教育质量好的学校,必须有一个非常优秀的教师群体。”这句话道出了优秀教师群体对一所学校的重要性。在一个寓言故事中,有人问领头的老鹰:“你为什么到高空去教育你的孩子?”鹰回答道:“如果我贴着地面去教育他们,等他们长大了,哪有勇气去接近太阳呢?”这则寓言也同样启迪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要想拥有技高一筹的教育本领,要想让学生们登高望远,就必须有一支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要想催生这样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就必须建设一支优秀的名师团队。如果把一个个各自为阵的名师比作一只只孤雁,那么把名师聚拢在名师工作室下,则能形成合力的雁阵。从这个意义上说,名师工作室就是孵化名师之地,名师就是带动群雁的领头者,依靠这支名师团队,就能培养更多的名师,助推所有教师更好发展。

以本人名字命名的“王聿松名师工作室”挂牌以来,三年中坚守儿童立场,坚定发展名师目标,坚持问诊课堂,掌握教师发展“温度”,弹奏了打造数学名师团队的最强音。

一、制订工作规划――让教师发展有尺度

规划是引领教师有序发展、层递发展、共同发展、高位发展与个性发展的重要保障。为促使教师在各自的起点上成功发展,名师工作室依据教师现状,制订了“四个三”工程规划――一是明确“三项工作目标”,即带动一支队伍,抓好一批项目,催生一批成果;二是搭建“三格培养阶梯”,即对新教师进行“入格”培养,对中青年教师进行“升格”培养,对骨干教师进行“风格”培养;三是铺设“三环成长道路”,即新教师历练“教学基本功”,中青年教师锤炼“教学策略”,名教师提炼“教学思想”;四是构架“三维发展空间”――学习空间、实践空间和展示空间。以此保障不同层次的教师专业发展有航向,个人发展规划有蓝图。

二、强化过程管理――让教师发展有力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把管理落到实处,工作室制订了工作章程、管理制度、成员课题研究制度、成员培训制度及成员考核制度等,明确了首席教师和参与教师的职责分工。工作室依据“四个三”工程规划,制订了详细的实施与推进方案,做到每周有检查、每月有总结、每学期有阶段评价,以此督促成员不断自觉与自主地朝着既定目标迈进。

三、走出去与请进来――让教师发展有广度

培训是教师汲取智慧、开阔眼界的最好方法。本工作室由19名数学教师组成,多数教师比较年轻,知识积淀和专业知识都相对浅薄,每位成员的需求也不尽相同。为此,工作室采取了“自选菜单、按需培训”的策略,先由成员依据自身需要,从《学校培训项目计划一览表》中选取并提交自己需要的培训项目,工作室汇总后报学校审核,学校审批备案后交工作室执行。三年来,工作室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的培训方式,多次派成员远赴杭州、泉州、潍坊、南京、上海等地参加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活动、华东六省一市小学数学教学观摩活动、苏沪浙三地小学数学教学研讨活动等,多次邀请特级教师贲友林、徐斌,教育专家王彦明、孙朝仁等来校作示范课和专题报告,零距离倾听、领会和感受名家先进的教育理念,创造与名家对话与思想碰撞的机会,接受大师的精神引领和智慧挑战。培训后还要将学习内容认真整理成文字材料,以“学习报告”或“观摩研究课”的形式在全校或工作室内进行学习汇报,让先进的思想理念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从而使不同层次的教师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四、倡导读书――让教师发展有厚度

只有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热爱读书的学生;只有养成读书习惯的教师,才能保持知识的鲜活。工作室采取“定时向成员赠书活动”督促成员坚持读书,让每位成员置身其中,不得不读,不好意思不读,久而久之,读书成为每位教师生活的智慧方式,成为一种学习时尚,成为一种生命成长的必需。为检测教师读书效果,工作室采取定期举办读书讲坛与定期评选读书笔记的方式,让教师介绍自己的感动、自己的体会、自己的升华,以此激励教师多读书与读好书,读进去,再走出来,以此实现专业精神的建构、专业素养的提升和专业能力的发展。

五、潜心课题研究――让教师发展有深度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为了引导工作室成员走上教育科研之路,工作室把组织开展课题研究当作一项重要任务。工作室根据成员的发展需求,重组研究载体,为每个教师打造自己的优势研究项目。对于不同的重点课题,采用项目招募的方式,让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加入到不同的课题研究团队之中,共同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共同感受困惑与成功,互助促进与提高;对于重大课题,采取“分项挂牌”的方式,中标项目组成员共同承担,合力攻关,不断培养教师的科研意识与科研能力,形成“工作研究化,研究工作化”的良好局面。

六、创新校本教研――让教师发展有宽度

1.聚焦备课研究,创新研究方式

为彻底改变以往校本教研“组长布置任务,组员写稿上交,活动时读一读、议一议”的状况,切实把校本教研落到实处,工作室带领成员研制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研究流程――“七步递进法”。即读文本(研读教材)、定目标(根据教材分析确定教学目标)、理重点(确定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说教法(提出突破重难点的方法)、设练习(精心设计相关练习)、提疑惑(提出仍存在的疑惑,全组成员共同释疑)、打磨课(说出自己的设计思路,成员互补完善)。扎实有效的集体备课,实现了资源与智慧共享,促进了年轻教师业务的快速提升、薄弱教师专业的快速成长,为人人上好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2.立足课堂研究,构建教学范式

教学范式是教师实施课程教学的基本操作模式,是有效推进课堂教学实施的基本方法。为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成员的示范引领作用,采取“师徒结对”的方式推进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一是“师傅搭台,徒弟唱戏”,即师傅向徒弟传授备课知识与授课艺术,帮助徒弟修改教案,然后徒弟上课,师傅观摩,课后点评;二是“师徒同台唱戏”,即师徒“同课异构”,互相观摩、点评,共同切磋,共同提高;三是“人人听(评)我,我听(评)人人”,在不同师徒之间广泛开展研课交流活动,探索实施课堂教学的最优化策略,为师徒构建以生为本、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范式提供依据。本工作室从学生主学和教师助学两个层面,构建了数学学科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综合与实践应用课范式,实现了“以教为主”单向结构模式的建构向“学助并重”双向结构模式的建构与发展。

七、构筑交流平台――让教师发展有长度

1.搭建“和美讲坛”

为让成长起来的教师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工作室策划了“和美讲坛”,定期举办教师个人教育教学思想报告会,要求主讲人讲自己最擅长的、研究最透彻的、大家最需要、具有实际价值意义的专题内容。三年多来,工作室共举办12期,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阐述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充分发挥了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促进了教师团队的发展。

2. 构筑“教育沙龙”

如果说教师的自我学习是一种吸收,那么教育沙龙就是一种倾吐,有效的倾吐能促进教师更多、更好的吸收。工作室为营造出宽松自由的研究氛围,志趣相同的教师自由组成教研“三人行”,每周不定时自由组成研究共同体,以对话的形式开展沙龙活动。每次可就一个课改话题展开讨论,让大家在“品一品,尝一尝,聊一聊”中畅所欲言,谈论教学中的种种困惑,抒发教学中的得意情怀,探讨教学中的神来之笔,明辨教学中的是非曲直。通过交流,教师们找到了可行的教学策略,有效地把教育实践过程变成一种研究的过程,实现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双向构建,达到了研究问题、交流信息、经验共享的目的。

3.构建网络教研平台

搭建网络教研平台,是实现优秀教师资源共享与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工作室建立了“王聿松名师工作室博客”,博客设置团队简介、新闻动态、文件通知、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观摩研讨、疑难问题研讨、教学案例、教学研究、课题研究、名师论教、数学试题、教育视界等15个栏目,以文字、图片等形式,将工作室开展工作的情况以及成员撰写的有关文章上传至博客发表,既方便教师反思自己在教育实践中的思想与教学行为,提出问题、感受问题、分析问题、探讨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与教学能力;又方便教师开展网络教研活动,或进行相关课题的联合攻关,或开展主题式论坛活动,或交流教育随笔等,通过自由、开放、互动式交流活动,看到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教育教学事件及他们的思考,进而以一种审视的目光来看待自己的教学,去思考其中的问题与困惑,从而实现同行之间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互鉴、互惠与共赢,锻造教师队伍的专业精神、专业能力和知识储备。

八、搭建推介平台――让教师发展有远度

为了给更多有潜质的年轻教师搭建最好的自我发展平台,快速迈上成名成家的快车道,工作室本着“成熟一个,推介一个”的原则,千方百计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展示自我的机会,搭建崭露头角的平台;积极推荐已经成长起来的教师参加国家、省、市教学观摩和竞赛活动,鼓励他们著书立说,鼓励他们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尽可能得到专家、学者的导引,尽快迈上成名成家的轨道。工作室成员先后有几十人次在全国、省、市、区执教教学观摩课、“送教送培课”等,有十多位教师分别成为市区名师、市学科带头人、市“基础教育研究与评价”专家库成员、市骨干教师、区领航教师等。

踏花归来马蹄香,不用扬鞭自奋蹄。在成就名师团队的路上,名师工作室的任务永远在一个又一个起点上,只要我们脚踏实地,一如既往地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就一定能书写属于我们自己的篇章!?

上一篇:工业发展的思考 下一篇:目标构建一课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