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因素

时间:2022-09-26 07:12:17

简析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因素

内容摘要:科学的教学设计,既是体现教育目的性、计划性、针对性和预见性所必需,又是顺利实施教学方案、调控教学过程的前提,更是确保教学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本文就结合本人的实际工作经验,对初中数学教学设计进行分析。

关键词:教学设计 基本要求 因素

1.数学学科教学设计现状综述

教学设计的英文表达为“instructional design”,为什么用instruction而不用teaching,原因是我们希望描述对人们的学习有直接影响的所有事件,而不是只描述由教师个人发起的那些事件(Robert M.Gagne,1999)。也就是说,教学设计不只是教师如何教,关键是学生如何学。在现实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把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备课,只是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习惯进行教学准备的活动,甚至有的时候备课只是为了应付学校和上级部门的检查。即便有为数不多的教师在用心搞数学教学设计,但他们的教学设计多以教学层次为基本层次,而很少关注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层次的设计,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出现了种种问题。

2.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2.1按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开展教学

长期以来,不少教师不是按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开展教学,而是习惯于把教学过程归结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上课做不完,课外继续练”,在大量反复操作的基础上达到掌握的目的。教学评价时,主要看结果,即分数的高低。新“课标”指出:“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对此,教师应改变过去那种轻过程、重结论,单纯依靠重复操练的“经验性”教法,按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开展教学,减轻学生大量的重复操练产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学得积极、主动。

2.2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着力点之一,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真正把学生当作数学学习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他们的知识与能力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对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与学生的心理规律,创设情境,注重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参与动机,强化参与意识,提高参与兴趣,从而使学生自始至终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2.3重视释疑解难过程的调控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大胆设疑、质疑、释疑、辩错。设疑,即放手让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学生如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表明他们已在积极探索事物之间的关系,是积极思维的表现。通过设疑,能培养学生追根究底、不断探索创新的精神。质疑,即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释疑,即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解决疑难的问题。辨错,即学生对教师的有意“示错”进行分析、判断,提高防错能力。

3.进行教学评价,确定评价方式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改进教师的教学;同时,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教学设计中,评价不应视作一个独立的事件或过程,评价应伴随教学活动的始终,在教学设计中应多使用形成性评价。课堂教学中可以从这两个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态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表现。这是评价过程最基本的两个方面。当学生缺乏自信时,教师要激励学生树立信心,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当学生有独到见解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与充分肯定。由于学生思维水平的差异和思维角度的不同,学生对同一问题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思维结果

例如:数学教材八(下)“10. 4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一节中,有一讨论问题“在ABC中,AB=4cm,AC=2cm,(1)在AB上取一点D,当AD=cm时,ACD∽ABC;(2)在AC延长线上取一点E,当CE=cm时,AEB∽ABC,此时,BE与DC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为什么?”这个问题对初学相似三角形识别方法的八年级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教学设计中可采取“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案、学生先根据题意,D画分析、探究,再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获得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4.结束语

要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就要对教学设计出现的问题有清楚的认识,要针对不同教师出现的不同问题采取相应的改进策略。唯有如此,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才能更加完善,我们的课堂才能有更多的生成,更多的精彩。

参考文献

[1]项移云.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自主学习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8,(6).

(作者单位: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中河中学)

上一篇:涉外护理英语课外活动体系探究 下一篇:德语母语者的汉语语法教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