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解剖实验教学效果

时间:2022-09-26 07:01:50

如何提高解剖实验教学效果

摘 要:解剖学是医学生进入学校最先涉及的一门基础学科。解剖学的理论教学是帮助学生建立对解剖学的感性认识,实验教学是通过标本、模型、挂图等教学用具,将学生之前所学的理论知识上升到理性认知。针对当前中职学生的特点和解剖学的教学难题,笔者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做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解剖学 实验教学 教学效果

解剖学是医学生跨入学校最先涉及的一门基础医学学科,分理论和实验两部分教学内容。理论教学的阵地在课堂,教学手段以运用多媒体为主,通过系统讲解帮助学生建立对人体解剖学的感性认知;实验教学的阵地在解剖实验室,是把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对人体解剖学的感性认识和记忆加以提炼,上升到理性认知。随着科学的进步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中专学生自身知识结构、层次的局限性,以及解剖学具有抽象、枯燥、乏味特点等因素的影响下,解剖学的教学面临许多新的难题,解剖教学模式面临改变。这一点在解剖学实验教学当中尤为重要。那么,应该如何改革解剖学实验教学呢?笔者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解剖学实验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正视“填充式”教学方法的弊端

传统的“填充式”教学方式陈旧、过程简单,教师在教授知识时只是单纯说教,学生被动接受,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如教师只在教学挂图或模型(标本)上示教、讲解,不注重讲课方式的灵活性,与生活、临床症状结合较少,学生缺乏参与机会,加之实验考核机制不健全,由此导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能得到调动,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受到严重影响。

二、改进实验教学模式

1.精心准备

第一,教师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做好实验教学的课前准备。每次做实验课的课前准备时,实习指导教师都要有一种对教学、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教师要在课前熟悉内容,并根据实验课内容配备好相关的标本、模型和挂图。通过教师对教具的认真讲解和示教,学生才能对所学习的理论知识由全面的观察和正确的理解,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果实习指导教师的责任心不强,实验课的准备不充分或不到位,配备的教学挂图、标本和模型不全或质量较差、清晰度不够、结构显示欠佳等等,均会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

第二,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积极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及氛围。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保证。因此,需要逐步改善解剖实验室的教学条件,尽量为学生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为了解决实验室里福尔马林气味较强的问题,笔者学校积极争取专项资金,把部分标本的福尔马林液更换为无味的尸体保存液,做好课前通风,同时使用空气清新剂,使学生在上实验课时闻到的不再是刺鼻的福尔马林味道,取而代之的是淡雅的清香。教学环境的改善,消除了气味对学生学习心理的影响,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三,把好解剖标本的质量关。课堂的理论教学只是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对解剖知识的初步、感性的认识。要让学生完全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将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认知,就必须通过让学生直接观察标本这一实验环节来实现。由此可见,标本在实验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标本的制作质量非常关键。一个好的标本应表现为结构暴露清晰、完整,同时标记准确、到位。这样,学生看起来清楚,学起来轻松。如果标本本身质量较差,并且已存放多年,损坏比较严重,结构显示不清,标记部位不准确,不仅使学生学习观察时比较困难,甚至可能会误导学生。因此,实习指导教师在不断加强解剖学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标本的制作水平,强调对制作标本工作的责任心,保证标本的质量,为更好地完成实验教学提供保障。

第四,模型和挂图必不可少。为了方便学生更仔细地观察人体器官的形态结构,每次实验课上除了有与授课内容相符的标本外,还需配备一些与标本相一致的模型和挂图。与实物标本相比,挂图和模型具有结构准确、标示清晰等优势,便于学生观察。

2.严谨教学

(1)注重品德培养。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专业特点进行德育和医学伦理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不仅要学好解剖学,还要树立崇高的专业精神和严谨的学习态度。在实验课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爱护所有的教学用具,物品要轻拿轻放,避免损坏,如有损坏要及时报告,教师立即予以更换,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2)克服心理障碍。初上实验课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解剖实验课堂上特有的心理障碍,如情绪障碍和认知障碍等等。对此,教师要运用一些通俗易懂的事例,让学生了解人体解剖学与其他学科的理论联系,帮助学生建立学好解剖学的信心,使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以调动,自觉克服心理障碍。

(3)丰富教学方法。在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贯穿‘诱导’”的原则,不断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一是贯穿“诱导”。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采取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教学方法,进行诱导启发式的授课。如在讲“心脏内腔结构”时,诱导学生产生动态思维,想象心腔中血液在流动,流动的方向及通过的每个关口就是教材中讲到的四个心腔的入口与出口。教师还可以适当列举生活事例,形象地表述器官位置及功能原理等。如用“小桥流水”来形容输尿管和子宫动脉的位置关系,用“风大关窗”来描述心脏瓣膜阻止血液逆流的原理等。

二是寓教于乐。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效果更佳。教师可以在实验中采取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如“关节、肌肉的位置及作用”的游戏,每两人一组,一人提问,一人做相应动作;或让某个学生做一个动作,其他学生思考完成这一动作时哪些肌肉起协调作用。通过这些有趣的游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学生在动脑理解的基础上动手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是引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在进行标本缸标本的示教时,笔者利用激光教鞭的特点,直接点击标本的某一结构和部位,使学生一目了然。讲授神经系统等结构较复杂的内容,笔者采用电动模型示教,并教授学生如何操作。使用后,学生乐于接受,反馈的效果较好。

(4)改革考核制度。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学校逐步完善了解剖教学的考核制度,将实验考核与学科总成绩挂钩。如增加实物标本的定期考核,增加实验课堂提问的考核,以及实验课的学习态度分值量化等。通过改进教学考核方式,以考促学,以学促思,以思促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全面提高。

3.完善实验课的管理

(1)课后及时进行实验教学记录。每次实验课后,实习指导教师应该及时、详实地记录本次实验课的授课情况,记录内容包括时间、内容、授课班级、分组情况、实验效果及不足等等,为进一步改进实验教学提供资料。

(2)课后及时检查标本、模型、挂图。每次课后,实习指导教师都应该仔细检查标本等教具的使用情况。若有受损或缺失,应及时补充登记。教具应保存好,可以修补的尽早给予修补,为实验教学顺利进行做好准备。

在解剖学的教学中,教师的课堂讲解很重要,实验教学更是学生学好人体解剖学的关键。总之,教师高度负责的课前准备、课堂上的严谨教学和课后的规范管理,将会对学生学好解剖学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者单位:山西省阳泉市卫生学校)

上一篇:如何利用心理学方法提高偏科生的学习成绩 下一篇:高龄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