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各种塑料管道的特点及应用

时间:2022-09-26 06:58:51

试论各种塑料管道的特点及应用

摘要:简明介绍硬聚氯乙烯管(upvc)、芯层发泡管(psp)、硬聚氯乙烯消音管、塑料波纹管、氯化聚氯乙烯管(cpvc)、高密度取乙烯管(hdpe)、交联聚乙烯管(pex)、钢塑复合管、铝塑复合管(pap)、无规共聚聚丙烯管(ppr)、聚丁烯管(pb)等几种常见塑料管的发展形成,特点(优缺点)以及应用范围进行了阐述,以期对各位读者在选择和利用塑料管时,能提供一点帮助。

关键词:塑料管 硬聚氯乙烯管 upvc 芯层发泡管 psp 塑料波纹管

塑料管道是我国“十五”期间重点推广应用的化学建材之一。自国家科委将建筑排水用硬聚乙烯管应用技术列入“六五”科技攻关项目以来,我国塑料管的发展在经历了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的阶段之后,正进入产业化高速发展的第三阶段。全国化学建材协调组提出:到2005年,塑料管道在全国各类管道中市场占有率达到50%。

塑料管与传统金属管道相比,具有自重轻、耐腐蚀、耐压强度高、卫生安全、水流阻力小、节约能源、节省金属、改善生活环境、使用寿命长、安装方便等特点,受到了管道工程界的青睐。为此,许多发达国家塑料制品商与管道工程界进行广泛的合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全方位的开发研究,使原料合成生产、管材管件制造技术、设计理论和施工技术等方面得到了发展和完善,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促使塑料管在管道工程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并形成一种势不可当的发展趋势。

笔者收集整理了几种我们使用比较广泛的塑料管的特点,希望能够对各位设计、监理、施工等建筑业同行在选择和利用塑料管时能有所帮助。

1、硬聚氯乙烯管(upvc)

在世界范围内,硬聚氯乙烯管道(upvc)是各种塑料管道中消费量最大的品种,亦是目前国内外都在大力发展的新型化学建材。采用这种管材,可对我国钢材紧缺、能源不足的局面起到积极的缓解作用,经济效益显著。

1.1upvc管具有以下特点:

1.1.1 化学腐蚀性好,不生锈;

1.1.2 具有自熄性和阻燃性;

1.1.3 耐老化性好,可在-15℃-60℃之间使用20-50年;

1.1.4 内壁光滑,内壁表面张力,很难形成水垢,流体输送能力比铸铁管高43.7%;

1.1.5 质量轻,易扩口、粘接、弯曲、焊接、安装工作量仅为钢管的1/2,劳动强度低、工期短;

1.1.6 阻电性能良好,体积电阻1-3×105ω.cm,击穿电压23-2kv/mm;

1.1.7 价格低廉;

1.1.8 节约金属能源;

1.1.9 upvc管的韧性低,线膨胀系数大,使用温度范围窄。

1.2 硬聚氯乙烯管(upvc)主要应用领域:

1.2.1 建筑给排水管道系统;

1.2.2 建筑雨水系统;

1.2.3 建筑电气配线用管;

1.2.4 空调冷凝水系统

2、芯层发泡管(psp)

芯层发泡管是采用三层共挤出工艺生产的,内外两层与普通upvc相同,中间是相对密度为0.7-0.9低发泡层的一种新型管材。由于在结构上利用了材料力学中ⅰ型结构原理,并具有吸能隔声效果的发泡芯层,所以逐渐成为取代铸铁管、硬质pvc实壁管等的一种塑料管材。

2.1 芯层发泡管(psp)具有以下特点:

2.1.1 抗冲击强度显著提高:其环向刚性为普通upvc管的8倍。

2.1.2 使用范围宽广:可以在-30℃-100℃下使用,而且在温度变化时尺寸稳定性好。

2.1.3 发泡芯层能有效阻隔噪声传播,更利于高层建筑排水系统。

2.1.4 隔热性好,比不发泡的实壁管材传热效率低35%。

2.1.5 发泡芯层使其内壁抗压能力大大提高。

2.1.6 较实壁管材可节省原料25%以上,口径愈大时节省原料更多。

2.1.7 管材较轻,便于运输和安装。

2.1.8 在弯折状态下的使用寿命比实壁管材要长十年以上。

2.2 芯层发泡管(psp)主要应用领域;

2.2.1 民用建筑的排水系统;

2.2.2 工业防护及输送液体;

2.2.3 农业微孔灌溉、排灌;

2.2.4 电力、通讯电缆导管。

3、硬聚氯乙烯消音管

硬聚氯乙烯消音管是韩国于70年代初研制开发的一种新型的建筑排水管材,已取得日、德、法、瑞等国专利,1990年获

10、无规共聚聚丙烯管(pp-r)

聚丙烯可分为均聚丙烯和共聚聚丙烯,共聚聚丙烯又分为分嵌段共聚聚丙烯(ppc)和无规共聚聚丙烯(pp-r)无规共聚聚丙烯,又称三型聚丙烯,是主链上无规则地分布着丙烯及其它共聚单体链段的共聚物。无规共聚聚丙烯管是欧洲新近开发出来的新型塑料管道产品,pp-r原料属聚烯烃,其分子中仅有碳、氢元素,无毒性、卫生性能可靠。

pp-r在原料生产、制品加工、使用及废弃全过程均不会对人体及环境造成不利影响,与交联聚乙烯管材同辈成为绿色建材。

10.1 pp-r管除具有一般塑料管材质量轻、强度好、耐腐蚀、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外,还有以下特点:

10.1.1 无毒卫生: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

10.1.2 耐热保温:pp-r管维卡软化点为131.3℃,最高使用温度为95℃,长期使用温度为70℃;其导热系数为0.21w/m,℃,仅为钢管的1/200,具有较好的保温性能;10.1.2 连接安装简单可靠:pp-r管具有良好的热熔焊接性能,管材与管件连接部位的强度大于管材本身的强度,无须考虑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连接处是否会渗漏;

10.1.3 弹性好、防冻裂:pp-r材料优良的弹性使得管材和管件可防冻胀的液体一起膨胀,从而不会被冻胀的液体胀裂;

10.1.4 环保性能好;

10.1.5 线膨胀系数较大,为0.14-0.16mm/m.k;

10.1.6 抗紫外线性能差:在阳光的长期直接照射下容易老化。

10.2 pp-r管材的主要应用领域:

10.2.1 公共及民用建筑用于输送冷热水、采暖系统;

10.2.2 工业建筑和设施中,用于输送日常用水、油或腐蚀性液体;

10.2.3 由于对盐水的耐腐蚀性能,用于海边设施中的给水管道;

10.2.4 空调管道系统;

10.2.5 农业灌溉系统;

11、聚丁烯管(pb)

pb树脂是将1-丁烯合成得到高分子聚合物,是一种等规度稍低于聚丙烯的等规聚合物。它既有聚乙烯的抗冲击韧性,又有高于聚丙烯的耐应力开裂性和出色的耐蠕变性能,并稍带橡胶的特性,且能长期承受气屈服强度90%的应力。

11.1 聚丁烯管(pb)除具有一般塑料管卫生性能好、质量轻、安装简便、寿命长等优点外,还具有以下特点:

11.1.1 耐热:热变形温度高,耐热性能好用,90℃热水可长期使用;

11.1.2 抗冻:脆化温度低(-30℃),有-20℃以内结冰不会冻裂;

11.1.3 柔软性好;弯曲半径仅为r12;

11.1.4 隔温性好;

11.1.5 绝缘性能较好;

11.1.6 耐腐蚀(易为热而浓的氧化性酸所侵蚀);

11.1.7 环保、经济:废弃物可重复使用,燃烧不产生有害气体。

11.2 聚丁烯管(pb)的主要应用领域;

11.2.1 用于各种热水管:住宅热水、温泉引水、温室热水、道路及机场融雪等热水管;

11.2.2 工业用管;

11.2.3 输气管道;

11.2.4 用于采矿、化工和发电等工业部门输送磨蚀性和腐蚀性的热物料。

12、abs管

abs树脂是在聚苯乙烯树脂改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元共聚物,abs树脂是由丙烯晴-丁二烯-苯乙烯三种元素组元组成。其中a代表丙烯晴,b代表了二烯,s代表苯乙烯。

abs管是一种新型的耐腐蚀管道,它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抗冲击强度和表面硬度,综合性能好,易于成型和机械加工,表面还可镀铬。由于它兼有pvc管的耐腐蚀性能和金属管道的力学性能,不仅用于纯水系统而且也适用于电镀、化工、石油、环保等行业输送腐蚀性液体之用。

12.1 abs管的特点;

12.1.1 具有良好的冲击强度,是pvc管的5-6倍;并能承受较高的工作压力,约为pvc管的4倍;

12.1.2 化学性能稳定:无毒无味,能耐酸、碱,且用于食品工业也无毒、无味;

12.1.3 使用温度范围广:使用温度范围为-40℃-80℃;

12.1.4 质轻、阻力小;abs管质轻,为pvc的0.8倍,制品内外壁光滑,阻力小;

12.1.5 管道连接方便,密封性好;

12.1.6 颜色适宜,为浅象牙色,给人以淡雅、清洁之感。

12.2 abs管的主要应用领域:

12.2.1 纯净水系统;

12.2.2 石化工业管道系统;

12.2.3 环保行业。塑料管道种类与应用范围

编号

用途及特性

管道种类

市政供水

市政排水

建筑给冷水

建筑给热水

建筑排水

穿线管

地板辐射采暖

管道最大口径(mm)

主要连接方式

刚度

1

upvc硬聚乙烯管

1000以下

溶剂粘接/r-r橡胶圈

直管

2

psp芯层发泡复合管

50-160

(ts承口)溶剂粘接

直管

3

硬聚氯乙烯消音管

75、110

挤压橡胶圈密封接口

直管

4

塑料波纹管

300

套管粘接

直管

5

cpvc氯化聚氯乙烯管

200以下

(ts承口)溶济粘接

直管

6

hdpe高密度聚乙烯管

315

(电)热熔接

盘卷/直管

7

pex交联聚乙烯管

63

铜件挤压夹紧

盘卷/直管

8

衬塑或涂塑钢管

150

螺纹连接

直管

9

pap铝塑复合管

63

铜件挤压夹紧

盘卷/直管

10

ppr无规共聚聚丙烯管

110

(电)热熔接

盘卷/直管

11

pb聚丁烯管

32

挤压夹紧/(电)热熔

盘卷/直管

12

abs实壁管

200

(ts承口)溶剂粘接

直管

上一篇:城市生态绿化的思路和措施 下一篇:新艺术运动中的园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