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民工返乡调查

时间:2022-09-26 05:31:10

安徽农民工返乡调查

“家乡的生意也不好做。再看一看吧,到底是出去打工,还是留在家里做生意,等过完春节再说。”

刘正晴,安徽省宿州市蛹桥区栏杆镇石相村村民,近年一直在江苏省太仓市一家外贸服装厂打工,追随他一同前往的亲朋好友多达50余人。2008年9月,由于工厂突然倒闭,他们被迫踏上返乡之路。据悉,类似农民工集中返乡的现象在安徽尚不多见。

11月中旬,我赶到埔桥区,见到了刘正晴。当时,他正在家乡一所驾校学习驾驶技术。“老板欠了我们将近20万元工资,单我一人就欠了2万多呢。”他苦笑,“你能不能帮我们向省领导反映一下?”

老板跑了

8月18日,依照惯例,太仓市盈利来服装有限公司3个老板应该过来给工人们发工资了。可是,厂里200多位工人左等右等,却迟迟不见老板现身。大家开始轮番拨打3人的手机,然而得到的答复全是“手机已经停机”。

“老板跑了!”有人大喊。

之前,受全球金融风暴影响,这家服装厂来自欧美的订单明显减少,而且当地已有七八家服装厂先后倒闭。不过,3个老板却多次当着刘正晴等人的面,拍着胸脯保证:工资不减;工厂不倒。而实际上,厂里已经压了工人两个半月工资,刚刚进厂的工人甚至连第一份工资都没领到手。有人已经拖欠了房东的租金,房东正催促他们“交不起房租就赶紧滚蛋”。 情绪激动的工人立即停下手头工作,把情况报告给太仓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当地政府很快查封了厂里的设备、产品,并让工人填写劳动仲裁书,同时许诺如果找不到老板,就拍卖厂里的设备给工人发工资。但是这些设备都是租赁的,而且本身也值不了多少钱,工人对此并不抱有太大希望。

三四天后,当地的派出所给他们每人发了200元遣返金。然而200多名工人余怒未消,又聚集到太仓市局上访。由于堵住了办公楼的过道。有人甚至和警察发生了肢体冲突。随后。当地警方拘留了带头上访的18名工人,其中15人第二天被释放,余下3人5天后被释放。

刘正晴和50多位老乡一合计,决定包车一起返回宿州。个别房东闻讯,坚持不让拖欠房租的工人回家,其中几位民工干脆和房东不辞而别,“偷偷溜了回来”。

再就业并不难

“50多人回家后,基本上又重新出去了。老在家里闲着,没有收入来源啊。我们村里有个22岁的小伙子,以前跟着我在太仓那家服装厂,每月只能拿到1200元,现在到上海一家电子厂上班,每月可以挣到1700-1800元。”刘正晴告诉《决策》。

他说,在江浙沪,倒闭的企业虽以服装厂、电子厂等居多,但主要还是因为这些企业规模太小,只能接到二手、三手的订单,利润空间极为有限。那些直接拿到国外一手订单的企业不仅不会倒掉,反而需求旺盛、普遍缺工。“只要有技术,找工作很容易。”

1973年出生的刘正晴,早在1994年就和妻子在镇上开起了一家裁缝铺。1998年以来,他独自到郑州、常熟,温州打工,由于技术过硬,他的月工资从600元提升到3000元左右,还曾担任过车间主任等职务。从太仓回来后,上海一家服装厂开出3000多元/月的工资,邀请他过去,但刘正晴。还准备再考虑考虑。

刘正晴之所以犹豫不定,是因为妻子、儿子都还在宿州。此前,妻子也在太仓那家服装厂里做工,而儿子则在太仓的一所小学读书。“我爱人暂时没有去找工作,也还在观望中。”

在宿州,服装厂非常多,最高工资达到1200-1300元/月,不过与沿海省市相比,普遍要低400-500元。

“其实,不管是在本地还是在沿海,只要不怕苦、不怕累,肯定能找到工作。”刘正晴依据自己10年的打工经验分析说,一般而言,每年8-9月倒闭的企业最多,如果能挺过10月,这家企业往往就会存活下来。到了年底,国外订单较之平时会更充裕,加工费也会增加20%左右。另外。由于临近春节,工人普遍希望多挣工资回家过年,干活往往更加卖劲。

尴尬的身份

刘正晴全家只有2亩土地,而且分成两块,一块在自己家里,一块在妻子的娘家。“田太少,又分成两块,耕种起来很不方便,都交给亲戚打理了。”

在他的引荐下,我找到了他的一位亲戚、石相村村民张德勇。张德勇家里4口人,一共种了6亩田。

“种田很不容易呀。”他算起了一笔账,“一亩地每年可以收200多斤黄豆、1000斤小麦,最多也就卖到1400块钱,可现在买一袋化肥要花220元、买一袋尿素要花100元。除去成本、口粮,余下的钱很少。要是遇到天灾,不仅会减产,还很有可能赊本。”

2006年,张德勇两口子开始跟着刘正晴到太仓市盈利来服装有限公司打工,每人每月可以挣到1000多元。“工作时间特别长,两个星期才休息一天,太累了。”他说,“我们都是纳税人啊,当时工资超过1500块要扣税。但是《劳动法》落实得不严,感觉没有什么保障。”

2008年,张德勇没有继续外出打工,而是在街上租了一间门面房,和妻子儿子一起炸馓子卖,每天净赚100元左右。“生意、农活两不误,比在外打工轻松多了,起码晚上不用熬夜。以前个体户每年要缴好几千块的工商税,现在也取消了。不过做生意竞争还是很激烈,光这条街上就有四五家炸馓子的。”

我问:“既然做生意挺赚钱,你为什么不把土地流转给别人呢?”

“那,哪成!”他提高嗓门,“土地是我们老百姓的命根子呀!城里人有劳动保障,有失业救济金,我们农民要是失业了。最后还不是要靠那几亩地?!”

这也正是刘正晴担忧的地方。家里那两亩田,养家糊口都难,可外出打工,又总有漂泊不定之感。从太仓回到宿州后,他花了2500元学习驾驶技术,准备以后在宿州买辆车做点生意。

“这边的生意也不好做。再看一看吧,到底是出去打工,还是留在家里做生意,等过完春节再说。”他茫然地说。

民工回流潮已现端倪?

做好返乡农民工就业工作已成为全省当前和2009年就业工作重点,安徽将根据动态检测结果以及应急预案,随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08年10月下旬,安徽省财政厅组织17个调研组赴17个省辖市40个县(市、区)就当前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形势进行专题调研。11月3日,两份调研总报告提交到省委、省政府,其中一则信息引起安徽省领导高度警觉: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沿海地区的企业首当其冲,不少在沿海地区外出务工农民及部分管理人员提前返乡。

几乎与此同时,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派出调研组,分赴四川、湖南、江西、浙江、广东、江苏等劳务输出或输入大省,对金融危机下的就业形势进行摸底。 很快,宿州市相关部门反映说,9―10月,当地回流民工已达3000人左右,而且

已经出现民工集中返乡现象。经过20多天的细致调研,12月2日,安徽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公布:年初以来,全省大约有40万农民工返乡,其中,皖北、皖西等地农民工返乡较为集中。

宿州样本

“民工返乡没有形成‘潮’。”宿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就业科科长刘长在接受《决策》采访时,语气肯定。

宿州市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下辖四县一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多达150万人。截至2007年底,全市劳务输出总量达到130万人。年创劳务收入76亿元,仅此一项,就带动全市农民人均增收1300多万元,占全市农民年人均收入的一半以上。

然而,2008年年初以来,在原油涨价、电力紧张、土地匮乏、工资上涨、人民币持续升值、国家出口退税和金融政策调整,以及美国次级贷款危机等多个不利因素围攻之下,珠三角、长三角等地的加工贸易产业遭遇了有史以来最为严峻的“生存寒冬”。瑞士信贷首席经济学家陶冬认为,未来3年内,广东或有1/3出口型企业面临关闭的命运。而由此导致的大批民工提前返乡,不仅将影响农村居民收入来源,也将影响到国家启动农村消费市场政策目标的实施。

宿州市决策层密切关注这场“寒流”可能对全市外出务工人员造成的冲击。10月底,相关部门派专人到各县区火车站、汽车站以及劳动力市场摸查情况。从火车站、汽车站现场得到的信息是,宿州市每天返乡民工人数约为100余人,而2007年同期约为70余人,增幅不大;从劳动力市场获知的信息是,10月份,全市登记求职的民工约为100余人,而2007年同期约为60余人。

“总体上看,变化不大。外出务工人员提前返乡,多数不是由于所在企业倒闭,而是由于家里有事或者其他原因。我们从沿海地区的相关企业了解到,已经倒闭的企业中,几乎没有大型企业,基本上都属于关停并转的中小企业。经由宿州各个正规培训学校输送出去的务工人员,目前仅有9人返乡。”刘长科长分析说。

而让人眼睛一亮的是,2006年以来,一部分外出农民带着管理经验、生产技术和资金陆续回到宿州投资办厂,掀起了一股返乡创业热潮。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市已有4250名民工返乡创业,创办各类经济实体2507个,吸纳剩余劳动力48063人,年创产值15.7亿元。故此,宿州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会评为“全国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先进市”。

不过,眼下这些企业面临着不少困难。埔桥区支河乡政府秘书张浩告诉《决策》,目前该乡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企业已达300余家,吸纳了4000多名富余劳动力,但普遍存在“三难”:融资难、办事难、享受优惠政策难。一些企业因为流动资金严重短缺,甚至已经陷入举步维艰的窘境。

机遇与隐忧

“从目前形势看,适度的民工返乡对安徽来说未必是一件坏事。”安徽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就业处处长刘良骅认为,“近年来,安徽县域经济发展迅速,一些县市已经出现招工难现象。全省劳动力的缺口约为40万人,主要原因是省内企业工资相对较低,而且年轻人总是希望出去见见世面,不大愿意留在省内就业。”

安徽省发改委就业和社会保障处处长余士好对此表示认可。前不久,他在六安调研,找了十几位返乡的农民工。“当时找到他们颇费周折,而要想找到一位由于企业倒闭回来的农民工更是难上加难。大部分民工返乡是因为家里有事,或者是村里在搞土地流转,回来看看情况。现在,这些民工返乡,有望在一定程度上舒缓安徽企业招工难的问题。”

不过,进入第三季度以来,受多重因素冲击,安徽部分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目前已经显现的主要问题有:产品价格急跌,企业生产销售陷入困境;企业融资难度与融资成本增加并存;企业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持续下滑;企业出口受阻,外贸定单大量减少;企业投资信心不足,新开工项目减少。例如,巢湖市预计全市中小企业缺少流动资金在20亿元以上;而且中小企业普遍反映,融资渠道狭窄、门槛过高、手续繁杂。安徽省财政厅社会保障处副处长林晓明介绍说,在这种情况下,安徽省政府出台《关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若干意见》,决定拨付25亿元财政资金,支持各地建立中小企业担保基金。种种迹象显示,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就业压力,不仅波及到了沿海,而且已经波及安徽。

就业是民生之本。更重要的是,民工被动返乡现象,从来就不是一个简单的就业问题。安徽是劳务输出大省,截至目前,全省已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100万人,其中跨省流动就业800万人,省内就业300万人。这些民工是各自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在他们家里留守的主要是老人和孩子。而且,年初以来,部分农产品销售价格下行,如籽棉2007年平均收购价格3.1元/斤,2008年从开秤时的3.0元/斤跌至2.6元/斤,已经接近棉花种植成本;猪肉价格去2007年同期相比下跌30%左右,部分生猪养殖企业和农户已经发生亏损。因此,这些外出民工一旦失去工作岗位,波及的人口可能将成倍增长。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语境下,这些都是不得不考虑的现实因素。

“一定要密切注意农民工返乡的情况,特别要警惕可能引发的一系列民生问题。”11月11日,安徽某省直部门主要领导在内部会议上专门强调。

11月25日,安徽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下发《关于认真做好返乡农民工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市全面掌握返乡农民工情况及动态,加大对返乡农民工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力度,积极拓展返乡农民工转移就业渠道,大力加强农民工培训工作,稳定省内企业农民工就业岗位,积极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

春节是个坎

目前,尽管安徽民工就业基本面没有发生变化,但从沿海地区传来的讯息似乎不容乐观。

比如在浙江永康,业内人士估计说,全市外来务工人员中超过5万人将失业,“永康前100强企业,特别是外贸型企业,打算提前放假的不在少数”。由于企业订单一般早在年初就已经定下来了,所以年关将成为一个坎。据称,年关之前,那些没有好转希望的企业肯定将永久性地给多余员工“放假”。

安徽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透露,安徽省40万返乡农民工虽仅占全省外出务工人员总数的3.6%,但仍有一部分农民工“失业”后,并没有及时返乡。2009年春节后,安徽农民外出务工将面临更严峻的考验。

有专家分析,中央及时出台了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等即将提速,有望为安徽暂时失业的农民工提供再就业和返乡后的创业机会。

据悉,做好返乡农民工就业工作已成为全省当前和2009年就业工作重点,安

徽将根据动态检测结果以及应急预案,随时采取有效捂施积极应对。

安徽如何应对挑战

当务之急,是采取多管齐下的办法,尽快转移安置返乡民工。要帮民工找岗位,给民工以保障,扶持民工创业。

民工提前返乡现象在中西部省份普遍存在。较之安徽,湖南、湖北、重庆四川等地的情况可能更为突出。参照外省经验,结合安徽实际,我们提出如下对策:

帮民工找岗位

当务之急,是采取多管齐下的办法,尽快转移安置返乡民工。

其一,要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排忧解难,与企业共担风险、共渡难关。其中,中小企业是就业容量最大的企业群体,尤其要加大政策落实力度,使企业获得实实在在的支持;要分类指导,有针对性地采取帮扶措施;要发挥财政杠杆作用,缓解企业融资难题;要采取激励措施,想方设法扩大企业销售,要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优化发展环境。

其二,要加强对农民工的信息引导和就业服务,举办各种专项培训活动以及农民工专场招聘活动。当前,安徽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相对突出,很多人没有岗位,很多岗位没有人,而农民工的提前返乡,恰好为强化技能培训提供了契机。

其三,要把帮扶“零就业家庭”就业放在突出位置。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再好的帮助也没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更能让一位农民工、农民工家庭对未来充满信心。

其四,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农力度。眼下,安徽农业农村经济继续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但毋庸讳言,全球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已经初步显现,一些现行支农政策难以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广大农民群众呼吁解决的问题仍然不少,所有这些,均不可等闲视之。

给民工以保障

农民工提前返乡现象之所以备受关注,不仅仅是因为失业问题,还在于他们处于弱势地位,缺乏基本保障。比如,外出务工人员等特殊群体的社会保障政策出台较慢;各项社会保险关系无法异地转移;相当一部分企业与农民工之间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等。

因此,政府一方面要加快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特别是尽可能将有关失业者的保障措施覆盖到农村,如对农民工进行失业救济。另一方面,积极探索构建一个多元化的利益沟通和表达机制,通过这个机制了解和平衡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把社会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缓解冲突的升级。

从长远看,归根结底是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体系,让农民在就业、上学、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扶持民工创业

农民工不仅是打工者也是技术工人,他们在外摸爬滚打多年,手里也积攒了一些余钱,是一股潜在的创业力量。政府部门可以积极引导和鼓励他们自主创业,带动就业。实际上,安徽早已形成了一股颇具规模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潮”。截至2007年底,垒省已有40余万农民返乡创业,约占外出农民工总数的4%;创办各类企业10多万家,吸纳220多万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2008年,安徽又在全省63个县区建立了105个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区,预计年底可以基本建成。建成以后,可以吸纳700多个中小企业进入创业园区,带动5万多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

当前,经济形势发生变化、外出务工人员大量返乡,全省各地应当进一步积极搭建有利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平台,在土地、税收、信贷、培训等方面继续提供优质服务,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持久动力与活力。

上一篇:“互联网政治”考验政府官员 下一篇:中青年干部心理健康状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