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凉的生命与狂热的心灵

时间:2022-09-26 05:25:16

摘要:在以往的艺术研究中我们往往注重艺术家成果的探讨,而忽视了对艺术家本人内心的关注,这未免有点只观其表不知其里的味道。能读懂他们的内心,才是读懂他们的作品与他们精神世界的碰撞。这也是区别不同的艺术家创作不同作品形式的依据之所在。本文以文森特・凡・高的内在性为出发点来研究其作品。通过对他的内在精神世界的几个方面与每一时期绘画作品与信件的分析,多角度的论述了不同的内在造就不同的艺术形式这一观点。

关键词:文森特・凡・高;绘画;内在性表达;艺术形式

中图分类号:J2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3-0088-01

荷兰画家文森特・凡・高(Vincent Van Gogh),1853年3月30日出生。他的出生,给他的父母在精神上带来很大的安慰,在他之前,有个同名的哥哥死于一年前。得到这样一个孩子父母对他溺爱有加。因此凡・高从小就养成了执拗、任性的性格。随着弟妹的一个个出生,凡・高受宠的地位逐渐减弱,生存空间逐渐减小,使他感到压抑也养成了孤僻的性格。然而这并没有阻碍它成为一名出色的油画家。

凡・高的第一幅油画完成于1881年12月。从1872年8月到1890年7月他去世,凡・高留下了879幅作品,写了不下800封信。从他的这些作品和信件中,我读到了凡・高的内心与画面的内在。下面是我从他的作品与信件中去探究他绘画的内在性一点思考。

内在性的真诚:“在这个世界上,要想修行向善就必须放弃私心杂念。人们在这个地球上不光是为了自得其乐,而是要老实真诚,并从驱使人们疲于奔命的世俗事务中超脱出来。”凡・高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内在性的悲悯:《圣经》上说,“眉头上淌着汗水才能吃上面包”,“你将带着满脸汗水吃面包, 直到回归土地”。笃信宗教的凡・高关心这些辛勤劳作的农民, 同情他们的艰辛, 他爱他们。在内心的那份感情下,他所见到的事物引起了他的感受,感受到的东西是一座桥梁,凡・高的内在感情和物质之间的物理联系,导致了凡・高艺术品的产生。

内在性的体悟:或许与德拉克洛瓦的内在有些许的相似,凡・高非常喜爱德拉克洛瓦的艺术作品,并对其作过深入的研究。凡・高在深刻体悟了德拉克洛瓦的笔触运用后,开始创造属于他自己的笔触体系:“就如同德拉克洛瓦那样,我开始这样的做。像人写字,用同样的轻快、激动、自然的严肃感,常常那样强烈,我完全感觉不到自己是在作画。笔触一下连接一下,然后我感到了生命,这样的独立” 。在凡・高那里,笔触已完全被解放出来,不但概括了形、色、气,也更加密切地和作者即时的内在心灵骚动联系起来。他用形、色、笔触来表达内心的体悟。

内在性的思索:他曾这样写到:“我拥护艺术家的权利,不画固有色或忠于固有色,而给予我们热情的永恒性的东西。丰富的色彩和南方灿烂的光,完全符合德拉克罗瓦的见解――即南方必须通过诸色彩的平列对照以及他们的引申与和谐来表现,而不是通过形与线本身。画面里的色彩就是生活里的热情,寻找他和保存它,这不是小事情。这是凡・高对自己生活的环境的关注与内心的思索,在这样的思索与分析下,他的画作也日趋奇异与不同。

内在性的狂热:《向日葵》是凡・高内在性狂热的体现,他用抖颤、飞动的笔触和欢快的色彩来描绘心爱的花儿,这种花也就是在凡・高的笔下才显的非同寻常,它是阳光和生命的象征,也是凡・高内心翻腾的火热感情的写照。那令人目眩神迷的色彩和粗犷的旋搏、放射状的笔触,使他的向日葵就象有生命的热情和燃烧的火焰。他把情感融进画笔,他的大笔触不是表现对物象准确把握的敏捷的能力,而是为了加强情感的浓度。

内在性的色彩:兰色和黄色是凡・高常用的颜色,这两种颜色给人的感觉是兰色意味着宏大与悠远,而黄色则意味着盛大与吸收,它是辐射状的,却是离人更近。兰色是唯一可以让万物稳定下来的颜色,它意味着“新生”,而黄色则意味着“死”。

对于凡・高,他的生活环境,他的性格特征,造就了他的内心世界,也酿造了他悲剧、凄凉的一生。他热爱伦勃朗、米勒、德拉克洛瓦等艺术大师的艺术,但他最终没有成为他们当中的任何一位,他坚持着自己的艺术主张,表达自己真实的内在感受,在他的短暂、悲凉生命里自己成就了自己,创造的人类美术历史上的奇迹。

作为艺术家的内在因素,即感情,它必须存在,因为内在因素决定艺术作品的形式。为了使内在因素(它最初仅仅是一种感情)变为一件艺术作品,必须借用第二个因素(即外在的因素)作为表现形式感情总是在寻求表现手段,即寻求一种物质形式,一种能唤起感受的形式。然而,重要的和起决定作用的却是内在因素,它制约着外在形式,正如我们头脑里的思想观念决定了我们的言词。所以,一件艺术作品的形式由不可抗拒的内在力量所决定,这是艺术中唯一不变的法则。

参考文献:

[1]赫伯特・里德.艺术的真谛[M].王柯平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上一篇:浅谈数码人像摄影中常用的双灯光组合及应用 下一篇:媒介活动的网络联动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