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点大跌下基金众生相

时间:2022-09-26 05:04:10

600点大跌下基金众生相

4月中旬以来的大市,伴随着“内忧外患”的冲击,可谓是波澜不惊。一个月来,面对大盘狂泻600点,作为股市的主力军之一的众多基金,又是如何进行操作的,业绩如何呢?

板块分化考验基金配置能力

短短一个多月,上证综指已从4月15日的3164点跌去600多点,区间跌幅达18.4%。有数据显示,剔除今年成立的次新基金,可比普通股票型基金中有13只基金4月15日以来的区间净值跌幅小于10%,其中,华商盛世成长以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6.49%,位居业绩排行第一名,东吴价值成长、长城双动力、信诚盛世蓝筹则分别以-7.79%、-7.90%和-8.15%的增长率位居其后,成为抗跌先锋。而基金净值增长最差的,是净值下跌23.67%,与表现最好的基金相差17个百分点。

部分抗跌基金一季度末的行业配置,避开了近期跌幅较大的行业板块,而相对较多配置了非周期性行业和新兴产业股票。4月中旬以来,受房地产调控等因素影响,房地产板块和与之相关的银行、钢铁、建筑建材等下跌惨重。其中,4月15日至5月21日,房地产板块跌幅达24.85%,金融行业跌幅达29.68%,钢铁板块和建筑板块跌幅也均超过20%。与此相对的是,医疗器械、生物制药、农林牧渔、电子器件等板块抗跌,成为股市中的避风港。如东吴价值成长一季度末对房地产业的配置为O,对金融股的配置仅占基金资产净值的3.15%,而对食品饮料业、医药生物制品行业的配置则分别达到17.84%和10.84%。一季报显示,该基金重仓持有古井贡酒、泸州老窖、青岛啤酒等食品饮料业股票及双鹭药业、东阿阿胶等医药类股票。华商盛世成长一季度末的行业配置中,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股票占基金资产净值分别为3.22%和6.30%,而医药生物制品、食品饮料股票板块则占到基金资产净值的16.23%。

空仓观望是最好的选择

四月中旬以来的这一轮深幅调整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在此期间成立的新基金大多仍然空仓或轻仓观望,并没有急于抄底进场。在系统性风险下,正是这种谨慎观望使得新基金躲过了大跌。

统计数据显示,自4月15日本轮大跌开始以来,共有13只偏股开放式基金成立,且最新净值都维持在1或接近1的位置,其中5只基金净值为1元,5只基金净值变动不超过1%。

无论投资标的是大盘、中小盘还是海外市场,新基金普遍选择了空仓观望。4月28日成立的诺安中小盘精选,5月19日净值为1元;4月29日成立的国泰纳斯达克100,5月19日净值为1元;4月23日成立的泰达宏利中证财富大盘,5月19日净值仍为1元,而此时三个月的建仓期已经过去了将近一个月。

目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令新基金不敢有所行动,谨慎观望便是此刻最好的选择。正像摩根大通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龚方雄所说,现在的市场,谈技术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超跌反弹”的“要求”再强烈,也敌不过利空政策只言片语的威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系统性风险。短期来说,由于系统性风险使大盘的形势出现了逆转,未来的不确定性增大,空仓者仍需耐心等待局势明朗。

而早在本轮大跌之前就已经建仓的新基金已全军覆没,最新净值均跌至面值之下。一季度共有20只偏股开放式基金成立,截至5月21日,平均亏损幅度达8%以上。

指数型基金亏损幅度较大,2月成立的申万巴黎沪深300价值、鹏华中证500、宝盈中证100亏损都超过15%,3且成立的中海上证50亏损幅度也达到了13%。

基金开户与自购较指数提前进入拐点

基金“跌跌不休”正在考验着不少基民的耐性,有基民停止定投,有基民索性割肉出局。这也许不是明智之策,因为越来越多的征兆表明,股市离底越来越近。除非基民手上拿着的确实是和同类基金比起来业绩很差的基金。

对比2005年以来的每月新增基金开户数及上证指数点位,新增基金开户数与股市涨跌总体上呈现正相关的关系,但新增基金开户数总是较上证指数提前一段时间进入拐点。在2007年牛市时期,新增基金开户数较上证指数提前两个月达到顶部,2007年8月份即达到创纪录的511.79万户,之后逐月下跌;在2008年的熊市时期,新增基金月开户数在8月份降至最低7.67万户,之后逐月回升,较上证指数同样提前两个月进入底部。

今年5月第一周的新增基金周开户数为3.34万户,新增基金开户数逐月下降,基金“开户规律”或许到了再度应验的时候了。目前2600点一带沪深300指数的动态市盈率已经基本跟2005年的1000点、2008年的1664点接轨,对应的动态市盈率都是13倍。因此,现阶段基本到了底部区域,由于调控政策尚在延续,因此还看不到系统性上升机会,但阶段性、结构性机会已逐步闪现。

今年以来,基金公司自购踊跃,先是华夏、易方达等大牌基金公司领衔,其后又有大成、广发等业内规模排名靠前的基金公司跟随。统计显示,共有18家基金公司今年以来宣布自购,其间共涉及30只基金。从申购的基金种类来看,除去1月份最初掀开自购帷幕的华夏基金自购的旗下债券基金,以及长信基金自购旗下的货币型基金长信利息收益之外,其余基金公司的自购方向都是偏股型基金路线,尤其是指数基金,延续了2009年的热潮,成为开年之初基金公司自购的热门。

基金公司的自购,尤其是大基金公司的自购,也向来被认为是市场风向标。而如今,基金公司的自购却同样经历着底部越跌越低的尴尬。这些基金公司年内的自购绝大多数发生在3000点附近,随着A股市场近期的急速下挫,这些自购的偏股型基金也开始浮亏。

私募基金仓位已降至历史最低

据4月私募研究月报显示,大多数私募已将仓位降至历史较低水平。而在市场大幅下跌的情况下,证券投资类私募基金依然展示出较好抗跌能力,其中重仓医疗、消费类产品的表现良好。

报告统计了455个证券投资类私募基金样本,证券投资类私募基金中,非结构化平均收益-0.37%,结构化平均收益-1.52%,均低于指数跌幅。大跌之下仍然有部分私募产品取得了较好的回报,有28%的产品净值仍旧上涨,最高涨幅为10.2%。60.44%的产品净值小幅下跌,相对大盘还具备一定超额收益。

另有11.56%的产品趺幅甚至超过大盘,最大跌幅为16.04%。业绩表现好的私募大多持股偏向医药、零售等弱周期行业,同时回避可能存在估值泡沫的中小盘股。大多数私募已将仓位降至历史较低水平,也有一部分私募并未降低仓位,而是依靠提前调整持股结构获得业绩增长。

报告还指出,对于后市,私募存在较大的分歧。部分私募持续看空,理由包括:1,对基本面预期悲观;2,全流通下解禁股减持;3,小盘股的市盈率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但也有部分私募持比较乐观的态度,理由包括:1,权重板块已经连续三季度滞涨,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低位,进一步下跌空间有限;2,连续大跌会促使政府出台利好措施来补救;3,对经济复苏充满信心,认为下半年经济数据好转是大概率事件。

上一篇:从“中亚战略”看新疆振兴 下一篇:农村土地整治撬动“农村内需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