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气储运事故分析及应对措施

时间:2022-09-26 04:37:30

石油气储运事故分析及应对措施

【摘 要】液化石油气作为工业和民用燃料,已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介绍了石油气储运过程中遇到的事故,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石油气储运;事故分析;应对措施

液化石油气田或石油炼制过程中得到的一部分碳氢化合物,主要成分为C3、C4烷烃。液化石油气(LPG)是重要的燃料及化工原料,同时也是一种易燃、易爆的危险物质,在生产、运输、储存和使用过程中极易发生事故。论文提出了我国石油储备问题迫在眉睫,液化石油气储罐和相关附件泄漏事故的类型,寻找防止液化石油气泄漏的防治办法,为液化石油气安全生产事故的预防提供技术支持。

1 目前液化石油气储运管理现状

石油气的储运过程大致为:陆上天然气通过长输管道由产地送往中心城市,经配气站降压后,再用低压管道向用户供应;越洋而来的进口天然气则是预先使之液化为液化天然气(LNG),然后装船运至接收基地,再经气化之后以管输方式输送给用户;液化石油气(LPG),除了少数用管道输送之外,大多数是通过车、船等移动装载容器,在几经接转之后以罐装气的形式提供给用户。随着LPG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的大规模使用,其在生产、运输及储存等各个环节中潜在的危险也越来越明显的暴露出来了。一旦发生事故,后果往往是十分严重的,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更是难以估计。例如:1989年8月12日,发生在我国石油气天然气总公司管道局胜利输油公司黄岛油库的特大火灾,造成19人死亡,100多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3540万元。这些事故的发生固然存在偶然因素,但是,LPG储运应急系统的不完善,才是事故代价惨重的主要原因。这需要我们尽可能地加快这方面的研究。

2 石油气储运事故特点及危险特性

2.1 石油气储运事故特点

石油气的事故主要途径是泄漏、引燃、爆炸,最后形成火灾爆炸事故,如果紧急处置不当,抢救不及时,那么可能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此外,在接触石油气的过程中,由于人们对它的认识不足,措施不当,也有可能引发石油气中毒事故,轻者使脑中枢受到损伤,重者可导致死亡。由上述可见,石油气事故看起来似乎比较单纯,但是,由于石油气具有比液体石油更具有危险性的特点,而且事故具有很强的突发性,因此事故的发生频率较高,后果也往往比较严重。因此,为了有效地预防石油气事故的发生,首先要了解它的危险特性。

2.2 石油气储运的危险特性

1)易挥发性。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乙烷、丙烷和丁烷,其沸点分别为-161.5℃、-88.6℃、-42.1℃及-0.5℃。因此只能在很低的温度、一定的压力下呈液态存在,一旦这种条件被破坏就立即挥发并转为气态。因此容器或管道的任何一点细小的不密闭缺陷都会造成石油气的泄漏,形成事故的诱发原因。

2)易爆性。气态的烃类化合物只能在与有氧气体(如空气)按一定比例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之后,才有可能爆炸。仅就爆炸范围而言,石油气的爆炸危险性就比液体石油大。尤其危险的是,大量石油气泄漏时有可能发生危害性极大的“震爆”现象(亦称“轰爆”)。容器在满液情况下,温度一旦升高,容器内压力会急剧升高。当液化石油气泄漏后发生燃烧爆炸时,周围其他储罐受到火焰烧烤,压力会迅速增高,从而发生物理爆炸,产生爆炸碎片,造成新的燃烧爆炸,形成多米诺连锁反应。

3)油气聚积性。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中除了甲烷之外,其余均重于空气。因此,泄漏出来的石油气,尤其是丙烷或丁烷气,经常是聚而不散,形成气云,并随着气流四处飘散,最后下沉聚积于洼地或管沟之中,在达到一定浓度之后遇到明火即会引发火灾或爆炸事故。

5)易产生静电。液化石油气中含有的液体或固体杂质越多,流速越快,产生的静电荷越多。当两个带电体之间的电位差达到一定数值,同时又产生了适当的放电条件,周围也存在着处于爆炸范围内的混合气体时,就会引发静电爆炸事故。这类事故主要发生于装卸过程或清洗储罐时。

6)石油气中毒。在烃类化合物中烷烃对人体健康的不良影响是最小的。尽管如此,即使在有足够氧气存在的情况下吸入石油气也会对人的中枢神经产生缓慢的麻醉作用,轻者使人有疲乏的感觉,中度时会产生“醉酒”现象,严重者则会导致停止呼吸和心脏跳动,抢救不及时将会造成死亡。

3 石油气储存过程中的事故

1)首例低温储罐爆炸事故。1944年美国克利夫兰市的一座容积为2X104m3的钢制双壁低温液化气储罐突然破裂,大量液化气外泄并到处流散,流入城市下水管沟之后被引爆并发生大火。其后果是133人死亡,300多人受伤。原因是钢材的强度和冲击韧性达不到要求,同时在结构计算方面也不够精确,属于选材不当与计算不准的设计错误。这次事故使人们对液化气低温储存产生了惧怕心理,从而使这项新技术被迫停顿下来。

2)震爆事故。美国某港口的一条工作压力为6.5MPa的液化丙烷管道在生产过程中突然破裂,大量的液化丙烷先从裂口处喷向地面,然后折转向上形成蒸气云升到离地面高约20m的空中,约20min便扩散至离出事地点约30Om处的建筑物群。遇火源后起火爆炸并产生强大的冲击波。

3)液化气罐车爆炸事故。一路之上经过烈日暴晒使罐内的液化丙烷因升温而膨胀,致使罐内的液体静压力超过容器的设计压力而出现裂纹。罐车内的液化丙烷从裂纹处大量外泄,蒸发后向空中扩散,被海边野炊的明火引燃,并因“回火”而造成容器爆炸。

4)液化石油气储运中的静电引起的爆炸事故。1988年4月15日,天津市煤气公司第几液化石油气气瓶站发生特大火灾爆炸事故。其原因是违反操作规程灌装液化石油气,使170kg工业用气瓶大量泄漏,罐体管嘴喷气产生静电。事故使7人受伤,200t储量的1号罐被炸毁,损失100.7万元。上述案例再次表明,液化石油气储运过程中的静电危害是严重的。应探讨液化石油气静电灾害产生的条件及特性,以寻求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静电防护办法;,从而预防或减少这类火灾、爆炸事故。

上一篇: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现状分析及全过程控制措施 下一篇:试论建筑工程中工程量清单的招投标与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