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太极拳的保健功效

时间:2022-09-26 04:00:57

【前言】漫谈太极拳的保健功效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太极拳对人体健康保健功效,还可从如下统计数字得到证明:我县参加太极拳协会的224名中老年会员中,练太极拳前患神经衰弱的占11%,患心脑血管病的占18%,患消化道疾病的占26%,患有轻重不同关节炎、腰背痛的占45%……。练太极拳5年后的今天再统计,这些人中患神经衰弱症的几...

漫谈太极拳的保健功效

太极拳是我国独具民族特色的武术瑰宝。随着历史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太极拳以“阴阳刚柔相生相克”的朴素辩证法则,结合我国固有的攻守并重的武术特点,演变成“以守为本、以攻为用、以意修身”的体育锻炼项目之一。它的保健,是任何一种运动项目都不能替代的。

一、太极拳的保健功效

太极拳对人体生理、病理方面所起的作用,优于其他任何运动项目,是因为太极拳要求松、静、轻、柔、圆、缓、匀等,且手眼、身法、步做到“一动无有不动”,使人体各部位都得到相应的锻炼。太极拳套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内到外每一个运动细节都得保持连绵不断,动静结合,虚实分明,刚柔互济。始终用意引导气,用气指挥力,使大脑与其他运动器官,与各骨骼肌之间相互协调配合,促进任督二脉的畅通,起到祛病、健身、益寿的作用。长期练太极拳的人,都有一种自我感觉,练完一套或几套太极拳后,周身会感到特别舒适,心情格外舒畅,精神更加振奋,且心跳不会加快,呼吸不会紧张。由于打拳时规范性动作配合自然呼吸,气流通畅,供氧充分,不会发生“欠氧”现象。因此,患有心、脑血管病,呼吸道病以及消化道疾病的人练太极拳是有一定的康复疗效的。没有这些疾患的人练太极拳,更可起到未病先防的作用。古代医学家提倡“治未病”――即未生病时先预防。太极拳正好体现了这一医学思想。

太极拳运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机能是肯定的。在练拳过程中,通过呼吸与动作的配合,膈肌的收缩与舒张,使脑压和腹压不断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拳理上讲:“气宜鼓荡”,意义就在此中。

北京医科大学刘世明先生研究证明:练太极拳可增压和减压,使内脏受到按摩;增压起到泵的作用,减压则起到啷筒作用,从而促进内脏血液和淋巴的循环,减少内脏的淤血,消除体内慢性炎症,促进内脏器官功能的再生,而使健康得到改进,使血液的再分配有助于内脏器官和运动器官之间的工作协调一致。还可推动胃肠的蠕动,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增进消化功能,防止便秘和神经性腹泻等等。太极拳对恢复因劳损外伤而引起的骨骼肌肉系统的功能也很有帮助。因为它促进了血液、淋巴液的循环,使新陈代谢水平得到提高,从而起到活血通络生新的作用。

太极拳对人体健康保健功效,还可从如下统计数字得到证明:我县参加太极拳协会的224名中老年会员中,练太极拳前患神经衰弱的占11%,患心脑血管病的占18%,患消化道疾病的占26%,患有轻重不同关节炎、腰背痛的占45%……。练太极拳5年后的今天再统计,这些人中患神经衰弱症的几乎没有了,心脑血管病例减少或减轻了许多,慢性胃肠道疾病全部得到控制,关节炎、腰背痛的人少了。更神奇的是笔者五年前双肾结石,当时B超检测左肾3粒0.30厘米,右肾4粒0.28厘米,上月初做彩超检查,双肾结石不见了。除了每天早晚练太极拳外,我没吃任何排石药物。医生似乎不太相信,然而这都是事实。又如87岁的长寿老人――朱济之,由于他长期坚持练太极拳,十余年来没看过医师,也没有报销过一分钱药费,走路步履矫健,读书看报不用戴老花眼镜。那么,有些人练太极拳功效不大,原因何在?笔者认为,这是练拳方法不得当的缘故。下面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二、太极拳的正确练习方法

由于太极拳的拳理、拳术与练习方法,许多同仁们写了不少专著,经验非常丰富,论点精辟准确。这里笔者就“松静圆柔,三关共度”,“三节六合,上下相随”,“舔颚吞津,聚酶养生”,“辨证论治,按病施招”四个方面谈谈我的浅见。

1. 松静圆柔,三关共度。

松与静,是太极拳的第一要义。套路起式前的预备势,就要求全身放松,只有放松,神经才不会紧张;只有放松,肌肉才不会僵硬;只有放松,气血才能畅通,经络才能舒展;也只有放松,思想才能集中,心无杂念,情绪才会安定。全身放松,心情安宁,套路才能有条不紊地循序渐进。精、气、神共为拳服务。所谓“静以养气,静以养神,静以养精”,就是这个道理。有些人在打拳时,身体在运动,嘴巴在谈笑,甚至在议论别的事情,这是不对的。太极拳理说:“神为主帅,身为驱使”。松静就是要把人的思想,从千丝万缕的、散漫的、浮游不定的意念规律化起来,集中到拳的意念上来。用拳的意念排除其他杂念。在练拳时,只能“攻其一点”,“不计其余”,达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的境界。只有“意静无有不静”,才能达到“一动无有不动”。以静制动,动作才能轻灵、柔和、圆滑、舒展、沉稳、大方。太极拳论教导我们:“出步如猫行”,“运动如抽丝”,“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做到松静兼备,并能以静制动,进一步使身、手、步法做到圆而柔。太极拳的一招一势其手法要求走弧形,划圆圈(半圆或全圆,立圆或平圆),只有出手圆活才能达到柔和,做到松静圆柔,才能心到意到,意到气到,气到力到。用内气指挥外力,引导动作。运动时以内在的意、气、神触动外形的筋骨皮肉,由内达外、内外相合。反过来,力从气来,气从意出,意由心遣。所以说“练力必先练心,做到身心兼修。要身心兼修,就得三关共度。”第一关:松静关。练拳之前身体处于动的状态(跑步、搁腿、扭腰、甩臂……),慢慢进入预备势。这时全身心由动转入静,全身放松沉静,双目似睡非睡,片刻双目炯炯向前平视,起势后立即进入意守。第二关:意守关。这里指的是,每一个动作都要用意去守每一个气点(力点)。比如练吴式太极拳,起势就要意守丹田,下一个动作是右揽雀尾……眼、手、身法、步随动作的进展而转换。意即要从丹田运动到左手指、合谷、十宣等穴位。再往后一动一动旋转运动。意守好不好,关系到每一个动作的意、气、神三合。第三关:调息关。调息是为意与神充气。这个气指的是元气、内气。气的运行是与呼吸同步的,呼吸自然、平衡,气也平衡有力。气在人体中运行,哪里有阻碍就往哪里冲,冲通经络,驱走污物,打开血路,调息就是要调动全身元气,聚集充实起来,为祛病健身服务。通则不痛,气血一通,病灶瓦解。精、气、神共同发挥祛病、健身、益寿、延年之功效。

2. 三节六合,上下相随。

根据吴式太极拳理论,人体划分为三节六合。三节:上节为上肢(又叫梢节),中节为躯干,下节为下肢(又叫根节),沟通脏腑与体表之间的经络、穴位。三节穴位又定九窍。上节,手(宫)、肘(曲池)、肩(肩井);中节,头(祖窍)、胸(神阙)、腰(会阴);根节,足(涌泉)、膝(阳陵泉)、胯(环跳)。节与窍表里相关,内外相合。内外三合组成六合。内三合既是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即是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内侧的梢、中、根相合为顺合,内侧与异侧(左与右)的梢、中、根交叉相合为逆合。各节的窍,上下左右相合,只要意念有关窍(穴位),经络就会相通。比如推掌,上步心里意念劳宫与异侧涌泉两穴,劳宫与涌泉两穴经络就会疏通……。内外三合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共生共存。要做到内外三合相通,必须做到上下相随,即上肢与下肢相互配合。做到“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手、脚、腿、胸、脑配合腰劲而动。达到全身“一动无有不动。”整套动作从始至终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内气一动,丹田即可鼓荡,各窍随之具备,给肌肉、内脏进行有规律的按摩,使太极拳发挥“已病”、“未病”兼治的保健作用。

3. 舐腭咽津,聚酶养生。

练太极拳,要求口唇微闭,舌舐上腭,促使唾液增多。唾液即人体中之津液,古人称之为“金浆”、“玉液”。《医学心悟》在论述它的作用时写道:“敷布五脏,洒陈六腑,然后注之于肾而为精。”现代医学对津液的作用又有了新的认识。认为它有防癌健身功效,日本的西冈教授试验发现:口腔内的唾液是一道防癌防线,唾液包含的多种酶能消除某些致癌物质的毒性。

唾液中除了含多种酶外,还含有维生素E、激素、无机盐、蛋白质等成分。维生素E有防止人体衰老的作用,而激素则具有调节人体机能的功能。两者结合可增强消化功能,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长期练太极拳的人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益寿延年的事实,可以证明这一点。

4. 辨证论治,按病施招。

为了发挥太极拳的一招一势的各自独特的作用。传统吴式太极拳把全套动作排成四个组合。第一组上肢运动,第二组胸背运动,第三组腰腹运动,第四组下肢运动。并把有关招式组合成处方、医案。在应用太极拳保健疗疾时,对症施招,按招处方。如上肢疾病患者在练完全套动作后,接着反复练起式、右琵琶式、右揽雀尾、左云手、左琵琶式、左揽雀尾、右云手、单边、十字式、收式等。腰背疾病患者可多练起式,左白鹤亮翅,右白鹤亮翅,左斜飞式,右斜飞式,左提手上式,收式等。下肢疾病患者或未病先防的健康人,要多练全套动作。运动的强弱,可采取“高姿”、“中姿”、“低姿”三种形式进行。体力较差、病情较重者采用身体“高姿”练习;体质一般、病情较轻者采用“中姿”;身体健康者,采用低姿练习。总之,要因人而异。

还有太极拳的保健功效,不是一下子就可体验的,故练太极拳,首先要树立信心、决心、恒心。只有树立这“三心”,才能排除因时间、空间、天气、精力等方面带来的阻力,坚持到底。中老年人应选定一个拳种坚持天天练、年年练、终身练。持之以恒,才能发挥太极拳运动优势,显示太极拳的保健功效。

上一篇:一直在服用的药怎么会引起过敏呢 下一篇:饮茶应随“季”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