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系统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多样化应用

时间:2022-09-26 03:37:03

绿地系统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多样化应用

【摘要】:随着国家对城镇化的大力支持,城市的开发建设步伐越来越快,但随之而来的开发无序、风貌杂乱、文脉缺失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本文试图通过利用控制性详细规划对建设的控制和引导作用,以绿地系统为切入点,引导开发建设、文脉传承和景观塑,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综合效率最大化。

【关键词】绿地系统;控制性详细规划;公园地产;景观风貌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1.规划背景

蕉岭县地处梅州市北部,与福建省龙岩市接壤,是全国的生态文明县、绿化模范县、长寿之乡,旅游资源丰富。目前县城主要依托205国道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以国道为发展轴的“点—轴”式城市空间结构。随着区域产交通条件的改善和“长寿之乡”品牌效应的突显,旅游资源丰富的蕉岭县正成为体验式旅游的新兴目的地,县城也迫切需要往外拓展空间,承载旅游服务需求。

长兴路以南片区位于县城南部,紧临205国道,毗邻天汕高速出入口,是蕉岭县石窟河黄金旅游带的南部起点,具有相当重要的门户地位和旅游战略地位,通过编制该片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实现塑造特色、引导开发、完善功能等目标,使该片区成为蕉岭县承载新兴旅游服务和城市服务需求的载体。

2.现状概况

2.1建设分区明显

根据现状建设特点,可将规划区分为北、中、南三个差异明显的片区。北部片区位于溪峰河以北,紧临县城,现状基本建成,有大片密集的旧村。中部片区位于石窟河与蕉岭污水处理厂之间,现状是广阔的农林滩涂空地。南部片区位于污水处理厂以南,现状是旧村和废弃的旧厂房。

2.2生态要素丰富

规划区濒临石窟河,内部有溪峰河、长潭东干圳及多条灌溉水渠贯穿而过,南部是连片水塘,内部水系资源相当丰富。同时,规划区处于蕉岭盆地中央,两侧是连绵山体,给人一种绿上三峡的感觉,构成了规划区良好的山水生态本底。

2.3人文内涵深厚

客家民系是中原人士于东晋后分五次南迁而形成,蕉岭县是客家人南迁至梅州市的必经之路。客家特色文化在蕉岭县内随处可见,规划区内也保留着大量完整的客家特色围龙屋。同时,南北贯穿规划区的长潭东干圳是蕉岭县上世纪60年代重要的水利工程,记录着蕉岭县农耕文明的历史。

2.4周边道路基本建成

规划区周边的道路已基本建成,主要有205国道、桃源东路、长兴路等。通过较成熟的对外交通条件,规划区与天汕高速出入口、蕉岭县城、长潭旅游区、镇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功能区联系便捷。

2.5小结

围绕塑造特色、引导开发、完善功能三大目标,规划区应立足于现状建设情况和良好的对外交通条件,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人文本底,使旅游功能与城市功能有机结合,塑造旅游门户形象。而绿地具有景观、生态、经济等多重效益,是生态城区必不可少的要素。本次规划通过综合分析,确定以构建科学绿地系统,实现规划目标的基本策略。

2.引导开发

2.1开发策略研究

目前国内外在绿地引导开发方面主要有三种模式,分别是社区公园、公园地产和公园复合地产。

社区公园以整治目标为主,政府通过在旧村庄或旧城区投资建设社区公园,提供邻里交流空间,改善社区的社会环境和人居环境,重构传统邻里关系,引导社区居民注重整体居住环境的维护,实现旧村的自发有机更新。

公园地产由政府主导,通过在价格较低地区建设公园带动周边地价升值,政府再以较高的价格将土地出让给开发商,进行房地产开发。该种模式投资较少,风险较低,适合规模较小的开发。

公园复合地产是由开发商主导,先以较低价格获得土地,再由开发商建设公园和地产,发挥休闲和居住的相互效应,实现休闲产业和房地产业共同促进。该种模式投资较大,需要有实力的开发商参与,适合较大规模的开发。

2.2开发策略选择

根据建设情况和区位条件,分别对北部片区,中部片区和南部片区采取三种不同的开发策略。

(1)北部片区开发策略

北部基本已建设,建设密度较高,近期全面改造难度较大。另一方面,该片区紧邻蕉岭县城,目前有体育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因此规划对该片区采取社区公园的开发策略,实现城市更新和社会和谐。

规划通过对现状建筑和空地进行全面评估,将各种宅旁空间、村民公共活动场所、现状空地进行整合,建设公共交流空间,重构村庄邻里关系,引导村庄自发有机更新和生活服务设施的完善。

(2)中部片区开发策略

中部片区现状为空地,东侧濒临石窟河,南部有大面积的水塘,具有较好的生态环境,适宜进行规模开发。规划对中部采取公园复合地产的开发策略,打造高品质的生态居住环境。规划建议引进具有实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开发商,统筹考虑石窟河景观带和南部的连片水塘,建设对外开放的生态休闲公园,形成蕉岭县新的人气地区。

(3)南部更新改造区

南部片区是蕉岭的城南门户,也是重要的城市形象展示区。现状该区域有大片的旧厂房和旧村庄,建筑破旧,工业与居住干扰较严重,存在较强烈的改造诉求。结合南部改造区具有特殊的门户地位、现状地形、水系等,对该区域采取以政府为主体的公园地产策略,建设地标性公园,盘活整个南部地区,成为县城未来继续南向拓展的战略阵地。

3.激活文脉

现状围龙屋承载着客家文化的悠久历史,长潭东干圳体现了蕉岭县的农耕文明,规划重点对围龙屋和长潭东干圳进行活化利用,激活规划区的文脉。

3.1活化利用围龙屋

围龙屋作为中国民间五大传统民居建筑形式之一,是梅州地区独有的也是一种最具特色的民居建筑形式,它是客家文化的主要载体。通过对现状围龙屋的评价与甄别,本次规划对规模较大,保留较完好的五处围龙屋进行修葺与活化利用。

传统客家围龙屋由半圆形的建筑和与之相对的半圆池塘构成,主要承担居住、祭祀等功能,是邻里宗族活动的重要场所。规划复原部分原有功能,并结合时代需要赋予围龙屋新的功能。利用围龙屋前的广场和池塘,通过重新组织景观元素,形成适宜休憩的绿化广场。同时对围龙屋的建筑主体进行修葺,赋予围龙屋一定的文化功能,形成社区邻里中心,打造具有时代特色的客家文化物质载体,延续客家传统文化。

3.2传承东干圳的农耕记忆

长潭东干圳是蕉岭县60年代开挖的人工灌溉水渠,激活了蕉岭盆地30多平方公里的耕地,承载是蕉岭县老一代的记忆,也是蕉岭县农耕文明的主要体现。规划以东干圳为道路中央分隔带建设成碧水街,通过更丰富的景观设计和绿地控制,实现文脉展示、休闲游憩和道路交通三大功能的整合,保存属于蕉岭县的城市记忆,丰富蕉岭县的城市形象。

4.塑造景观

4.1石窟河休闲绿带

结合石窟河营造良好的滨水空间,沿桃源东路控制30米的滨水公共绿地,打造空间连续,景观丰富,具有生态休闲价值的开敞绿地界面,与蕉岭县的整体绿地系统相融合,并在绿地中布置健身休闲设施和绿道驿站,满足旅游配套需求,发挥整体的综合效应。

4.2溪峰河活力绿带

溪峰河自东侧山上奔流而下,穿过蕉岭县城最宜活力的老城区。规划结合溪峰河两岸的土地开发,沿河控制10米绿地,安排大小有序的公共绿地节点,安排部分商业设施,并通过人性化的景观设计,如建设水景喷泉、风情水街等,吸引商业人群,凝聚人气,打造充满人气与活力的亲水休闲空间。

5.结语

随着国家对城镇化的大力支持,城市的开发建设步伐越来越快,但随之而来的开发无序、风貌杂乱、文脉缺失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本文探索通过利用控制性详细规划对建设的控制和引导作用,以绿地系统为切入点,引导开发建设、文脉传承和景观塑,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综合效率最大化。

上一篇:节水措施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中的应用浅析 下一篇:基于元胞自动机的水质分析预测系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