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文本汉英翻译概述

时间:2022-09-26 02:37:52

太极拳文本汉英翻译概述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以往太极拳文本汉英翻译情况及相关研究进行分析总结,探讨太极拳文本汉英翻译研究的方法以及侧重点,从而有效指导翻译实践。

【关键词】太极拳文本;汉英翻译;翻译方法

O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exts of Tai Chi Chuan

WANG Qing-yun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01, Henan)

【Abstract】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logical analysis, this thesis studies the existing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Tai Chi Chuan texts, and explores the methods of translating such texts and the important aspects in translation so as to guide translating practice.

【Keywords】 Tai Chi Chua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translating method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中重要的拳种之一,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一直以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社会功效使太极拳备受关注,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太极拳已走出国门传播到全世界的1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太极拳作为表演项目,再一次向世界展示了其无穷的魅力。目前中国正通过各种国际比赛向世界推广太极拳。英语作为一种世界广泛使用的语言,显示着其强大的交际功能,因此汉英翻译成为太极拳对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弘扬传统文化,让太极拳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本文拟从太极拳文本的翻译研究入手,探讨太极拳文本的汉英翻译问题。

1 太极拳及相关书籍介绍

太极拳,因其拳理以古太极图所含哲理为基础而得名。太极拳名称最早的记载见于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关于太极拳的起源问题争论不断,现在广泛认可的是武术史学家唐豪的观点,最早的太极拳传习之地在河南温县的陈家沟,创编人是陈王廷。在三百多年的流传和发展过程中太极拳出现了不同的流派,主要包括陈氏、杨氏、吴氏、武氏和孙氏太极拳等,每一派都有推手、套路和套路器械等。尽管各门派的姿势及动作有所差别,但其依据的基本原理却是相同的,各套路的构成、动作顺序和练习要点也都有诸多相通之处。

目前,体育类书籍中,有关太极拳和武术的书占据相当大一部分,其中有些书是太极拳学者独立编写而成,而另一些则由政府相关部门组织领域内人员集体编写。从内容上看,太极拳类书籍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以阐释太极拳概念和哲理为主,书中含有大量植根于中国文化土壤的观点,而这些观点对大多数中国文化知识欠缺的外国人来说异常陌生。第二类主要以具体套路为例介绍太极拳的训练方法及动作要领,这类书籍文字比较简单简洁,配有插图来展示每一个具体的动作。第三类既有理论的讲解又有训练方法的介绍,旨在为新手和高级研习者提供训练的全面指导和建议。

2 太极拳英译文本的现状

如前所述,太极拳是武术中的一个重要的拳种,而在武术书籍的英译文本中,都包含有太极拳方面的内容,因此本部分涉及的对象既包含武术书籍的英译本又包括太极拳书籍的英译本。武术的英译开始于20世纪中后期,译者主要是旅居海外的华人练习者和教练。1963年李小龙《功夫》英译版本问世,开创了武术类书籍在海外发行的先河。书中介绍了不同的武术流派,阴阳哲理以及基本动作的训练方法等。1973年,黄文山的《太极拳基础》出版,针对性地介绍了蕴含着丰富民族文化内涵的太极拳,同时国外定期发行英文杂志向世界介绍武术和太极拳,如《太极》《八卦》《走进功夫》等。

为了中国人向世界传播太极拳,同时帮助来到中国的外国学习者深入了解太极拳,中国大陆也有武术和太极拳方面的英文译本或英汉对照文本。1986年,中国武术研究院组织编写了国内第一本英文版武术教材。1987年中国武术协会编写了第一本国际武术裁判员培训课程教材。1988年第一部常用武术词汇英汉对照词典问世。20世纪90年代,随着国际武术联合会的成立和世界武术锦标赛的成功举办,大量武术和太极拳文本的英文版开始发行。国际武术联合会推动了英文版《国际武术联合会章程》和《国际武术竞赛规则》的出版发行。香港地区也出现了中国功夫系列的英汉对照本等。进入21世纪,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扩大,有关太极拳的英文文本大量出现,既有太极拳训练方法指导的阅读类书籍,如《外国人学打太极拳:英汉对照》(2001年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出版),《学打太极拳:英汉对照》(2009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又有适应高校双语教学需要的教材,如《太极拳教学与训练英汉双语教程》(2009年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出版)。此外,2004年为全面介绍中国的武术文化,外文出版社和英国图书出版社公司联合出版了武术系列丛书的英文版本共20部,包括李德印著《太极拳》的英文版。还有一些在国外出版发行的英文文本,如Taijiquan-Chen taiji 38 Form and Applications(2003年Tuttle Publishing出版)。

从客观上讲,太极拳文本英文版的发行,对武术和太极拳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现有的多个英文版本暴露出了太极拳文本翻译中诸多问题,部分问题还具有普遍性,这使太极拳翻译陷入一种相对混乱的局面,并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交流的障碍。于是,如何提供太极拳文本高质量的英译本或英文版本成了翻译研究者和武术专家学者研究的一个重点。

3 太极拳文本汉英翻译的难点及存在的问题

太极拳是一种有效的健身方式,拳理与中国的哲学,宗教医学和艺术紧密相连,是一种极具民族特色的传统活动形式。许多太极拳术语对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来说很容易理解,而其在英语中的对应表达却很难找到或是只是字面上的对应,英文读者却很难理解。由于翻译中存在这些困难以及译者本身素质的差异,太极拳文本的英汉翻译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对同一术语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或对同一种类文本使用不同的翻译原则,结果出现了英文版本的多样化,引起了读者理解上的困难。英译本中常见的问题有一词多译、死译、硬译、望文生义等〔1〕。除此之外,还有错译和中式思维翻译〔2〕。总体上太极拳翻译存在的问题是工具少,缺少翻译标准,专业术语难以规范等〔3〕。

4 太极拳文本翻译原则和方法

太极拳文本翻译的困难得到了译者和研究者的广泛认可,如太极拳理中所蕴含的独特的民族文化、动作名称的多样化特点以及汉英语言差异等,都给其翻译带来较大的难度。如何克服这些困难,出版高质量的译本,成了多数研究的侧重点。一些研究者认为,选择恰当的指导原则是太极拳文本汉英翻译的首要任务,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实践经验提出了具体的原则。肖亚康和陈海英在其研究中提出了武术翻译的四个原则:传意性、可接受性、相似性和保持武术术语的民族性〔4〕。肖亚康在后来的研究中又增加了专业化原则,认为武术属专业技术,其动作技术是精髓,这些动作技术专业性强,译者的理解程度会直接影响译文质量〔5〕。除了民族化原则和专业化原则外,徐海亮又提出了两项翻译原则,即共存,发展,择优原则和追求标准化原则〔6〕。这些原则为译者提供了指导方向,明确了武术和太极拳汉英翻译中要尽可能地保持其民族特色,并且译前要透彻理解相关专业术语。

翻译原则有助于指导翻译总体过程,但却无法有针对性地解决翻译中的具体问题。于是当前研究的另一个焦点是太极拳和武术文本的翻译方法和策略。太极拳与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因此,文化因素是太极拳文本翻译的一个重要方面。舒伟在《杨氏太极拳翻译研究》一文中把文化因素作为太极拳文本翻译研究的重点〔7〕。另一位研究学者周庆杰在研究中也强调了太极拳文本翻译过程中文化翻译的重要性,他认为如果太极拳练习者不能透彻理解太极拳文化,那么练习就会得不到要领,无法真正掌握其动作技术。文中推荐的翻译方法有提供了有文化缺省的拳理部分翻译方法,包括拼音音译加文化注释、等值性转换和基本手型、步型阐释性翻译等,动作名称部分的翻译则举例说明〔8〕。针对太极拳术语中难翻译的字词,有研究者进行了专门探讨并给出参照译文,如:气,劲的翻译〔9〕。从以上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单一的翻译方法无法满足太极拳文本翻译实践的需要,对太极拳文本内容进行分类,并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成为译者翻译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

关于太极拳文本翻译方法的其它研究都包含在武术翻译研究之中。基于对武术术语的特点分析,研究者给出了武术翻译方法的建议,比如专用名词采用音译,大部分的动作名词采用直译,对于需要揭示内涵意义的术语采用意译,对于可能引起理解偏差的形象采用替换法等〔10〕。与替换方法不同,肖亚康提出了造词的方法,但他强调造词必须符合英语构词规则。马妮、马俊成又增加了直译加注释法〔11〕。2007年,罗永洲把以往研究中提到的翻译方法归为两类。一类是民族文化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包括音译,直译,加释等,旨在保留原文意象和语言风格;另一类是国际化的策略和方法,包括替代,释义等,旨在让读者易于理解。其研究指出,武术翻译应该是在国际化进程中彰显民族特色,因此可行的模式是平衡翻译,即在翻译实践中,译者要尽量平衡传输页载,在利用读者信道容量的同时,考虑容量的承载量〔12〕。2008年在进一步的研究中,谢应喜把武术文本分为三个层次:拳名、拳势和拳理,并提出不同层次翻译建议,用音译或加注来译拳名,依照功能对等理论用直译加描述来译拳势,依照平衡翻译理论用直译、释义和注释等方法来译拳理〔13〕。

总之,以往太极拳和武术翻译方面的研究,或基于研究者的翻译实践,或基于逻辑分析,揭示了术语的特点,探讨了翻译的原则、方法和技巧,还有少量研究甚至尝试运用一定的翻译理论来进行研究。这些研究为译者提供了许多有用的建议,对提高太极拳和武术文本的翻译质量有重要意义。

5 研究局限性及未来研究建议

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以往的研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多数研究以武术文本翻译为研究对象,范围太大,研究针对性不强,并且研究者对武术重要拳种之一的太极拳关注度较低。其次,几乎所有的研究者都赞同在翻译中保持民族特色,而很少谈及东西文化的异同,并据此来讨论译文的可接受性。此外,研究中推荐的翻译方法几乎涵盖了所有可能的翻译方法,而大多数方法只提供一到两个例子,无法全面展示某方法的选项强势,也很少讨论为什么要运用此种方法而不选其他方法。另外,几乎所有的研究都没有明确所研究翻译文本的目的,并把目的和推荐的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在翻译批评逐渐兴起的背景下,此领域研究显示的另一个局限性在于研究的举例。目前,已经出现了不少的太极拳书籍英文版本,但针对某一版本进行系统的举例研究还没有出现。而此类翻译批评有助于研究者找到翻译实践中存在各种具体问题,使研究具有系统性,同时可以全面总结某译作运用的有效方法和策略,使研究有更高的参考价值。

太极拳文本的汉英翻译对太极拳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有重要意义,因此建议未来的太极拳文本汉英翻译研究者能够突破以上局限性,在此领域做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12〕罗永洲.中国武术英译现状与对策〔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8,(4):58-63.

〔2〕杨梅.中国传统体育对外宣传翻译的原则〔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41(5):20-23.

〔3〕〔4〕肖亚康,陈海英.武术翻译中的问题:难点与原则〔J〕.武术科学,2004,1(6):30-31.

〔5〕肖亚康.武术术语翻译技巧与原则探讨〔J〕.搏击・武术科学,2006,3(2):62-64.

〔6〕徐海亮.武术翻译四原则〔J〕.中华武术,2005(l):24-25.

〔7〕舒伟.杨式太极拳翻译研究〔J〕.中国科技翻译,

2001,14(4):20-25.

〔8〕周庆杰.杨式太极拳翻译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4,40(5):72-78.

〔9〕孙婉婷,刘洪泉.陈式太极拳翻译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5):259-260.

〔10〕万军林,汤昱.武术术语特点及翻译〔J〕.体育成人教学学刊,2004(6):50-51.

〔11〕马妮,马俊成.武术中英翻译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7,4(l):27-28.

〔13〕谢应喜.武术翻译初探〔J〕.中国翻译,2008(1):

上一篇:有氧运动能力测定方法综述 下一篇:中华武术之传统文化底蕴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