疗养康复中整体护理的运用

时间:2022-09-26 01:44:55

疗养康复中整体护理的运用

21世纪已经来临,社会变革推动护理事业的发展,护理服务范围拓宽,人们不仅注意防病、治病,还注重卫生保健。美国乔治梅森大学护理与健康科学院袁剑博士在20世纪80年代将整体护理引入我国,迅速在全国范围引起强烈反响。整体护理是继功能制、责任制护理之后一种新型、科学的护理模式,对病人的护理具有连续性、系统性的特点,将病人人院、出院、出院后保健指导等纳入护理日程,系统化管理。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改革的需要,我们护理人员必须转变自己的观点,适应新的医学模式,由过去以疾病为中心的单纯护理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多元化护理模式发展。我院是一个综合性的疗养院,主要服务对象为特勤人员、离退休干部、在职干部以及其他需要进行康复或疾病矫治的人员。现将笔者在护理工作中关于整体护理的几点经验,总结如下。

1 系统化整体护理带来的变化

1.1 新形势下的整体护理工作的特点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要求的提高,护理工作必须从以前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转变。护理人员为了适应新的护理方式,必须在各方面得到提高、锻炼。长期以来,护理工作以疾病为中心,在医生支配下执行医嘱,完成治疗计划,是从属型医护关系;护士对病人不善交流,不听取意见,让病人绝对服从护理人员,是服从型护患关系。这两种关系严重制约了护理事业的发展,适应不了21世纪护理工作的需要。

整体护理是以现代护理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针对患者不同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的需要,提供适合于个人的最佳护理,其最基本的特点是以现代护理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手段,以患者为中心,以健康教育为特色,以基础护理为突破口。护士在护理工作中,既是决策者、实施者、教育者、组织者,又是联络者,护士对患者的情况了如指掌,在医师的协同下让患者得到最佳的预后。

1.2 转变了护士单纯执行医嘱的从属地位 系统化整体护理是以护理程序为核心,而护理程序是一种科学的确认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是一个综合的、动态的具有决策和反馈功能的过程。它包括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五个步骤。它的出现标志着护理人员从单纯的“操作者”转变成为“思考者”,这是因为护理程序是科学的系统论在护理领域的具体体现。过去护士把全部时间花费在执行医嘱、做护理治疗上,实施整体护理后,护士有自己的护理诊断,有自己的工作模式――护理程序,除了执行医嘱外,把更多的时间用于病人的诊断、治疗和健康问题的解决上。这样,护士掌握病情更全,护理更仔细,医护合作更密切。病人由于文化、社会环境、信仰不同,对健康有不同认识和需要,护理范围和场所不断扩大,从医院走向社区、家庭等,护士不仅是床边护理提供者,还可能是心理咨询者、教育者等多方位角色。

1.3 健康教育纳入护士的日常工作 疗养院是疗养人员健康疗养或康复疗养的场所,它利用各种疗养因子作用于机体,达到预防、保健、治疗和促进疾病康复的目的。我们根据这些服务对象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及身体状况的不同,在进行健康教育时注意针对不同的人群采取不同的教育形式、教育内容,结合疗养计划安排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健康教育计划。采取文字、图片、讲解、影视资料、专题报告、小型交流会等多种形式,丰富健康教育内容,使疗养员易于接受,避免简单枯燥的说教和单调的书面标准教育计划,以疗养员乐于接受的方式达到教育的目的。疗养员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健康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提高了疗养员的自我保健意识,并使大多数疗养员建立了良好的卫生习惯,纠正了不良卫生行为,促进了身心健康。

1.4 改变了原有医护和护患关系 在整体护理的要求下运用护理程序的科学方法,摆脱常规护理方式,加强护士的责任心,时时刻刻以病人利益为最高准则,以解决病人问题为目的,医护主动交流自己看法,共同分析病情。护士充分了解病人的需要,对待病人热情、周到,耐心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及有关疾病知识,使病人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达到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目的。

1.5 加强心理护理提高护理质量 在新的医学模式中,心理学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也足以说明这个道理。心理护理不同于一般的临床护理,现代医学科学证明,心理是通过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免疫系统这些中介来起作用的。应急、精神压力、负性情绪刺激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使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引起心身疾病。心理因素既可以致病也可治病,心理护理对疾病的愈后具有重要意义,它运用心理学原理治疗患者的疾病。其特点在于通过护理工作者的态度、言语、行为有意识地影响病人的感受和认识,从而改变病人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进而达到防病治病、加速康复的目的。因此除了用药物解除其躯体的痛苦外,还应让疗养员从护士的语言中感受到被关怀、被尊重。体现在热情、亲善、和蔼、温暖、体贴、轻柔、谦虚等方面,使患者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而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力量,促进提高整体护理的质量。

2 制约我院系统化整体护理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2.1 护理人力资源的缺乏 导致护理人力资源缺乏的原因,一是编制不足,二是泛用人力。目前护理人员仍存在缺编情况,护理任务重、工作繁琐致使护理不到位,服务跟不上,满足不了患者的需求。繁忙而纷杂的工作,势必影响护理服务质量,引起患者对护理工作的不满。另外,护士泛用,护士承担着很多护理以外的份外之事,无形中耗费了护士的人力和精力,使她们无法专心致志地进行临床护理工作。

2.2 护理人员素质和技能亟待提高 随着医疗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新知识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这就要求护士要不断地加强学习、补充新知识,这样才能提高护理技术,跟上时展的需要,护理人员自身素质技能直接影响到本职护理工作的开展。疗养院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和技能要适应整体护理的要求,必须加强学习和专业培训,临床一线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参差不齐,表现在护理技术操作的熟练性,执行护理标准的严谨性。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缺陷,易造成对患者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而未采取措施,或采取措施不及时而造成护患矛盾,使整体护理功能链失去主要支点。

2.3 整体护理人才的储备 整体护理是一种新型、科学的护理模式,开展一项新领域的护理工作,必须要有一批专业人才和人才储备。疗养院整体护理人才储备的匮乏,必将影响疗养院护理事业的进一步提高。因而疗养院具备整体护理经验的骨干有责任培养和储备这样的人才。护士也要加强继续教育学习,了解护理领域新动态、新信息,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培养和提高护理研究和实践能力,主动适应整体护理人才培养的需求。

综上所述,我们认识到整体护理不能把人只看成一个由各组织、器官所组成的生物体而忽视其整体性所包含的心理、社会等要素。在护理工作中,我们不仅要注意人的生理方面的改变,还要重视周围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协调人的生理、心理活动及周围社会文化诸方面的关系,促使人们达到最佳健康水平。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在现代护理观的指导下,通过护理程序,根据病人的身心、社会和文化需要运用整体护理,让患者在身、心等方面的全面护理下恢复和保持健康。

上一篇:疗养院口腔护理工作的特点与作用 下一篇:静脉抽血后的有效按压止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