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降息牵动全球

时间:2022-09-26 11:56:34

近几个月来,由于美国房地产泡沫崩溃,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引起美国和其他主要发达国家银行业发生大动荡进而引起美国经济走向衰退。如今,国际金融市场最引人关注的无疑是美联储的利率政策和美国重大经济数据的。在市场的期待中,美联储在1月底的利率会议结束后宣布,再下调联邦基金基准利率50个基点,至3.0%,八天之内累计降息125个基点,自2007年9月18日以来,美联储已经累计降息225个基点。这个目前世界第一经济体的中央银行短时间连续两次大幅降息,再次搅动了全球金融市场,令很多国家和经济体的央行举棋不定。真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美国经济下行不止

美国最近的经济数据表现糟糕,足以支持降息举措。美国第四季度GDP季调后年率上升0.6%,远低于三季度的增幅4.9%;1月芝加哥采购经理指数为51.5点,尽管依旧站于50点以上水平,显示美国经济仍然扩张,但较预期52点为差;市场关注的焦点,12月份新屋销售月率下降4.7%,折合成年率为60.4万户,是自1995年2月份以来最低值。

美国经济是消费经济,消费拉动占GDP的70%左右,就业状况的紧张程度对美国经济最重要的支柱消费需求将有直接影响。美国劳工部公布的美国1月非农就业人数数据显示,美国1月非农数据下降1.7万,为2003年8月以来首次下降,虽然2007年11月和12月数据总体上行修正9000,但不足以抵消2008年1月数据下降1.7万的影响。三个月的移动平均值降至4.2万,低于预期的6.8万。私人部门就业仅增长1000,而公共部门就业削减1.7万。制造业、金融和商业服务就业人数减幅最大。平均每周工时六个月以来首次下跌。

金融市场仍然承受着相当大的压力,一些企业和家庭的信贷环境也进一步紧缩,住房业进一步萎缩,劳动力市场疲软,使得美国经济正步入衰退的边缘。

利率政策声言可控

美联储为挽救于即倒,再次降息是意料之中。50个基点的幅度也基本符合预期。与1月22日紧急降息后的声明对照,美联储此次降息加上此前采取的几次降息行动,应该可以帮助推动经济温和增长、降低经济增长面临的风险。但是,经济增长面临的下行风险依然存在。美联储将继续评估金融市场以及其他经济领域的变化,并及时采取措施来降低风险。这一表态暗示,美联储愿意在未来几周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未来进一步降息的大门依然敞开。

此次降息效果,与以往降息的作用没有本质差异。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每当危机来临时,美联储一般都会打出“降息牌”。这是处理危机的一种手段,现在也仍处于危机处理阶段,并不能说明格林斯潘以来美联储渐进式的货币政策调整策略就已被改变。下一步利率举措完全是根据市场需要,而不是根据政策制定者的经济目标要求作出的。但可以肯定的是,现阶段美联储货币政策的主要着力点已由控制通胀转为刺激经济增长避免衰退。

人们记忆犹新的是,为了挽救次贷危机,美联储主要从三方面“救市”,第一是降息,减轻还贷成本;第二是延缓银行对违约客户的惩罚,包括延迟没收违约客户的房屋等抵押品;第三是减税。当救市措施落实后,经济会作自我调节,今年下半年应当会有效果,降息的这种局面或许在年中就可以结束。

逆势反弹依稀可辨

从资金流向的角度看,在2007年8至9月第一轮次级债集中曝光的阶段,资本纷纷从美元区撤出,8月美国资本净流出1505亿美元,9月流出52亿美元,但令人关注的是,在之后国际各大金融机构曝出巨额次贷拨备的11月和12月,美国资本净流入反而开始大幅增加。据2008年1月16日公布的美国2007年11月资本流入数据中显示,市场预期是净流入700亿美元左右,而实际净流入为1499亿美元,远高于前值和市场预测值。由于次级债的影响和美国各大金融机构次贷拨备以及市场流动性等原因,需要从海外分支机构调集大量资金进入美国本土母公司缓解压力,并且随着基金纷纷出巨资收购花旗、摩根斯坦利、美林证券等金融机构的股权,导致资金开始向美国本土流入,为美元的中期反弹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市场角度看,最近两周,在美联储减息125个基点以及不利的房屋及就业数据影响下,欧元兑美元依然没有突破1.4950创出新高,尤其是在超乎市场预期的美国非农就业数据公布后,美元先是受数据影响快速下跌,然后开始大幅反弹,从市场走势看,美元具有开始中线反弹的要求。预计随着在3月18日美联储下次议息会议召开前再次紧急降息的可能性比较小,同时不利于欧元区经济的数据陆续出台,美元有望展开中期反弹,向美元指数80左右区域推进。

欧洲央行举棋难定

美联储降息这一招对美国股市固然是立竿见影(姑且不论对美国经济是否有持久效果),但对其他国家的央行而言,此举不啻为突然袭击式的“抽考”中一道分量极重却又难以取舍的选择题。

尽管美联储连续大幅降息225个基点,但欧洲央行为了抑制通胀,更想让欧元取代美元,因此一直没有随美联储减息。2月7日欧洲央行公布的议息会议结果称,在当前情况下,欧洲央行继续保持强硬立场,关注的焦点在于日益上升的通胀形势。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在不同场合强调,欧洲央行的当前任务在于避免第二轮通胀效应的产生,因此欧洲央行将继续保持利率不变。

然而,欧元区经济增长今年初仍可能表现疲弱,法国和意大利的信心数据显示,市场普遍对经济持悲观预期,欧央行减息的可能性在增大。如果美联储继续使用“只扫自己门前雪”的降息刺激手段,而欧央行一如既往按兵不动,则本已高企的欧元势必继续狂升不已,这同样会使本已因欧元高汇率而渐露颓势的欧盟经济雪上加霜。更严重的是,已有迹象显示,欧洲经济放缓的风险越来越大,欧元区主要贸易伙伴的周期性基本面恶化、地区经济增长放缓、金融市场动荡带来的风险以及欧元走强等问题将在今年晚些时候重新成为引导货币政策的动因,并可能促使欧洲央行在2008年减息两次。回顾2000年美国经济进入短期衰退,欧洲央行虽然也在初期坚持保持利率不变,但随着美国经济减速对欧洲经济的影响,欧元区的货币政策也不得不做出相应的调整。因此,在今年下半年晚些时候,随着欧洲经济受美国经济的影响而速度放缓,欧洲央行也将调整目前从紧的货币政策。即不久之后欧央行可能就不得不减息。

其他经济体竞相追随

美联储减息决定反映出有关美国次级抵押贷款问题的担忧正在加剧,次级抵押贷款问题的潜在影响相当严重。其对美国经济的担忧不仅限于次级抵押贷款方面,因为次级抵押贷款问题已经波及其他经济领域。尤其是在联系汇率制下,美联储的降息之举迅速被其他经济体追随。1月31日,香港金融管理局表示,将基准利率下调50个基点,从5%调低至4.5%,与美联储的减息幅度一致。而在当月23日,香港金融管理局已经将基本利率根据预设公式下调75个基点至5%。

1月底,韩国央行金融市场部门负责人表示,美联储降息50个基点后,韩国下调利率的可能性加大。日本央行理事西村清彦则也表示,日央行未来的货币政策不排除一切可能的选择,暗示如果日本经济急剧恶化,日央行可能会考虑降息。业界亦预计,未来几个月英国利率可能缓步下调,但由于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中两名态度最为强硬的委员刚刚获得连任,该国在放松货币政策时应会谨慎从事。

“中资”借道回归理性

美联储再度调降联邦基金利率,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受此刺激,中间价跳空高开,带动盘中汇价轻松突破7.19元关口,并以7.17再创汇改以来新高,单日升值幅度达到145个基点。且在连续的快升之后,人民币汇率至今未显现回调走势,依然保持强势。

在当前金融市场全球一体化格局下,美联储的降息之举已经引起了日本、欧盟、英国等其他国家的货币政策随之发生改变,只有中国是个例外。但也并不像市场猜测的有关“中国要放松银根”的说法。首先,从2007年的货币数量公式和物价关系看,货币供应增量不折不扣地落到物价头上;其次,美国放松银根,得益的不仅是美国困难户,很多美国健康的公司也会得到好处,他们会把低廉的钱投向世界。中国对美出口会受影响,是当前鼓吹中国降息论的主要出发点。但通过降息刺激消费并不可取。这是因为将不能出口的商品转内销,一旦这种商品的数量上升,价格自然会下降,这本身就能刺激消费。如果这样并刺激不了消费,那么降息同样不会刺激消费。再次,中国控制的是投资,包括自住房以外的住房投资,如果再放松银根,人们对投资品的价格预期又会升温,通货膨胀将不可控。这次美国市场危机,实际上是中国让资产价格和消费品价格回归理性的好机会。

人民币升速勿过快

对于今后人民币走势,从外部影响因素来看,次贷危机的后果远比人们想像的持久深远,不良影响还在陆续披露中。

继瑞银日前报告公司出现了创立以来首个年度亏损,减记140亿美元左右资产,次贷危机的影响仍在披露中,日本四大银行――三菱UFJ、瑞穗金融集团、三井住友金融集团和住友信托银行,在截至3月31日的2007至2008财年,可能由于美国次贷危机而产生5000亿日元(折合约47亿美元)的亏损。这些亏损约合这四大银行当前财年净利润预期1.9万亿日元的近30%。瑞穗金融集团旗下的瑞穗实业银行在欧洲的杠杆收购金融业务亏损数百亿日元,而日经新闻报道的这一数据可能达3000亿日元。从经济面上来说,中国经济不受次贷危机的直接影响,基本面较好,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仍然强劲,人民币将持续升值。今年上半年,人民币汇率还是会以较快的步伐升值。

从内部因素来说,国内通货膨胀预期仍然强烈,近期天气恶劣导致物价可能短期快速上升,长期来说粮价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也将促国内通胀加剧。今年1月份CPI同比涨幅有可能突破7%,但在汇率倒挂情况下,采取加息手段抑制通胀可能性不大,那么有可能转向通过汇率升值来缓解预期。但人民币升值不宜过快,虽然理论上,升值也就是调节进出口货物价格可以起到舒缓通胀压力的作用,但是如果按照目前的升速,全年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幅可能会达到18%。这个速度已经超过中国产业调整,市场自发调节价格的速度。在产业转型还没有成型,就提高出口货物价格,将损伤中国目前的实体经济。这个速度已经超出实体经济承受能力。

另外,国内资源价格改革有预期,为了缓解出口企业的压力,汇率升速或应当作出调整。

上一篇:应对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的建议 下一篇:医疗器械低端市场:“狼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