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手救援的七天八夜

时间:2022-09-26 11:54:53

走出国门,就代表中国。中国救援队能赢得国际同行和当地灾民的尊重和肯定,就是对中国形象的最好展示。

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大地震。瞬间,山摇地动,房倒屋塌,遍地瓦砾,亟待救援。

3月13日凌晨,一群身着橘红色救援服、头戴红黄色相间头盔的中国国际救援队队员,像一团团橘红色“火焰”,挥师日本,救死扶伤。危难时刻方显英雄本色。彭碧波,这位亚洲唯一城市救援专家、国际人道主义事务办公室成员,再次随队出征。

从出征到凯旋,七天八夜,彭碧波和队友们一起,既是医疗队员,又当搜救队员,在一次次生死考验中,展示了中国国际救援队的风采,圆满完成这次国际人道主义救援任务,为祖国和人民争了光。

走出国门,就代表中国

3月14日,日本岩手县大船渡市。

作为日本灾后第一支到达地震灾区的国际救援队,中国国际救援队自14日7时起,第一时间就与当地消防力量率先展开现场勘查和搜救行动。

这次救援,所到之处,遍地废墟,满目疮痍,但却没有任何生灵的响动,甚至猫狗都没有一只,4万人的城市竟死一般沉寂。经过两天的搜索,一无所获。被祖国和人民寄予厚望的中国国际救援队的队员们,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内心的郁闷、纠结、自责一齐涌来。这样的情绪弥漫全队。

队员们都把目光投向了彭碧波,希望这位亚洲唯一的城市救援专家、国际人道主义事务办公室成员,能为大家出出主意,想想办法,让大家尽早走出困境。

彭碧波没有让大家失望。他一边和国际人道主义事务办公室及时沟通联系,掌握信息,一边和队友们一起分析研究对策。随后,他们仔细观察海啸现场的情况,发现海啸过后一般都有一个“海啸痕”。按照常理,“海啸痕”以下有生命迹象的可能性很小,而“海啸痕”以上有幸存者的可能性则更大些。

经过向当地百姓咨询,证实了这一判断的科学性。于是,彭碧波大胆向救援队领导建议:这次搜救必须一反常态,改由原来的“从下往上找”为“从上往下找”,力争避免做“无用功”。随后,救援队采取重点搜救、人工排查和生命探测仪等技术手段,实施精确搜索,并对每一处排查过的建筑物上,用红色标注上“CISAR”(中国救援)的符号,画上个大圆圈,写上时间,表明这个地方中国救援队已搜救过。

救援理念的转变,使搜救工作变得高效顺畅起来,也得到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随救援队一起进行搜救的大船渡市消防队,鉴于中国救援队搜索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给予了高度评价,称之为“最高效、最科学、最专业”的国际救援队,并经常向中国救援队请求技术上的支持和帮助。

“走出国门,就代表中国。中国救援队能赢得国际同行和当地灾民的尊重和肯定,就是对中国形象的最好展示。”彭碧波说。

不能让一名队员倒下

余震频发、海啸警报、连日降雪,加之超负荷工作,救援队先后有五名队员出现了感冒症状;日本核电站机组爆炸的消息传来,一时间核辐射的阴影笼照整个救援队;美国、英国等几家外国救援队陆续撤出……

这些,让队员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身心考验。

“我是队内唯一的医生,必须要保证每名队员的身心健康,不能让一名队员倒下。”重压之下,彭碧波一次又一次地对自己说。

的确,此时的状况着实让彭碧波忧心忡忡,作为医疗队员,如果队员的健康出了问题,损失不可估量,责任也不是他所能承担得起的。

白天,他背着沉重的医疗包随队进行搜救、挖掘;晚上,作为救援队支部委员,他还要为救援队工作出谋划策,和大家一起研究第二天的工作方案;同时,坚持每天和国际人道主义事务办公室进行联系沟通。

夜深人静,队员们都相继休息,他背着药箱为大家作身体检查、熬姜汤、熏醋,把预防和治疗结合起来。

“每次为队友治疗时,我的膝盖都能感受到强烈的余震,感受到大地在抖动。”帐篷狭小,几乎没有下脚的地方,每次治疗时,彭碧波只好小心冀冀地跪在地上,为队员治疗、注射,喂药。在他的精心照料下,几名感冒的队员很快康复起来。

“彭医生,这里真有核辐射吗,会不会对生育有影响?”面对愈演愈烈的核辐射传言,一名年轻队员显得忧心忡忡,非常焦虑,甚至在心理上形成一种障碍。

说实话,得到核辐射的消息,彭碧波心里也没底,经历了这么多次的救援,但遇到核辐射还是头一回。

有心理压力,就有可能出现问题。彭碧波认真分析,队员普遍都很年轻,70%以上是80后,还有一些是90后,没有受过什么挫折,心理素质比较脆弱。

为了缓解队员的心理压力,彭碧波在晚上别人休息的时间,利用海事卫星上网查阅资料,给他们讲核辐射方面的有关知识,并每天用随身所带的检测仪器对核辐射进行检测,及时向大家公布数据,说明这些指标在安全的范围内,消除大家的担忧,坚持做到一天三测,每日公布。

面对灾难,人类的互助没有边界

彭碧波说,无论是印尼海啸、日本地震,还是巴基斯坦水灾,它不仅是一个国家的不幸遭遇,考验的也不仅是一国一地的民众,更是整个人类的共同担当。“面对灾难,人类的互助没有边界。”

七天八夜的时间,对于普通人来说,也许不过是生命长河中的一瞬,但对于彭碧波和他的队友来说,却是一场生死、苦累的考验。尽管累得浑身酸痛,但每天彭碧波总是精神抖擞地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之中,仿佛不知道疲劳和幸苦。请看这样一组镜头:

——凌晨2点多,彭碧波悄悄披衣起床,用棍子清理被厚厚的积雪压得摇摇欲坠的帐篷。不到2平米的小帐篷里,要“堆”上三名队员,冷风袭来,八面漏风,帐篷就像扇子一样来回拍打着脑袋,队员们一个个缩成一个小团,蜷在一起。

——灌了雪的手套化了后结冰,再化再结冰,队员们的手被冻得红肿,有的还干裂,流血。每次,彭碧波都细心地为队员进行消毒、上药、包扎,确保了救援期间战斗力不减。

——废墟旁,彭碧波终于可以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白米粥。然而,当彭碧波把粥盛到碗里时,却不想吃了,因为闻着粥的香味竟舍不得下口……

彭碧波说,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不是名利和金钱,更不是牢骚和消沉,而是积极地给予别人帮助,给这个世界更多的温暖。

彭碧波和他的队友们不仅地震救援中为祖国争光、为军队争得了荣誉,也为中日友好播下了一粒粒种子,在日本百姓的眼里,中国救援队成了他们最尊敬的人。

“你们是中国救援队,可以进来。”3月19日下午,在一家超市,由于到了下班时间,超市开始往外清人,然而一见到中国救援队队员,显得很热情。彭碧波和队友们买了几袋牙膏。“中国救援队,可以不用给钱。”……

每当看到中国救援队从身边经过,当地的民众都会自觉地停下来,主动打招呼,并致以90度躬身礼致意,直至队员离开。

很多灾民来到救援队营地主动为救援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有一个叫村野的灾民,十分热情地为救援队积极协调,跑前跑后,他说:“中国是我们最近的邻国,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你们第一个来到灾区帮助我们,这让我们非常感动。为你们做一些事,也是帮助我们自己。”

大船渡市市长户田公明在送别救援队时,对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辛勤工作表示深深的感激之情。他说:中国救援队付出的努力,令人终生难忘,也将促进两国关系的发展。

“中国救援队第一个到达,他们的目标就是从瓦砾堆里寻找幸存者。”这条在国外广泛流传于网络的“流行语”,见证了彭碧波和队友的辛勤付出,也体现了日本民众的敬意和高度认可。

上一篇:会沟通显神通 下一篇:摇滚商人郑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