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一手刀

时间:2022-10-01 04:26:11

樱花的暴开暴落之美

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也是一个性情独特的民族。它在地震中表现出了强悍的心理承受能力,被国际网络关注。

3月11日大地震后,日本东京大部分公司都正常上班。3月17日,重灾区大船渡市部分学校开学,孩子们在余震的颠簸中上学。灾区的公用电话亭后数百人安静排队,以大声喧哗为耻。大街上人们都在人行道、绿化带避震,自动让出车道。领取救援物资时人们没有争抢。即使在避难所内也会叠好行李,擦亮皮鞋,离开时不留下任何垃圾……在中国国内弥漫着抢盐防核辐射的恐慌情绪时,日本整体镇定。当年,麦克阿瑟占领东京,发放物资时就被日本人的严谨有序吓了一跳,断言道:“这个民族一定会再次崛起。”

“镇静、从容、谦和、文明”,有网友认为日本灾后表现是最好的国家宣传片。

日本人的淡定,有很多原因。

这个民族身处灾难频发的地区,常有忧患意识,认为世事本无常,万物不恒定,对一切坦然受之。1973年出版的科幻小说《日本沉没》在本国深受欢迎;

日本男女都有甘于牺牲的企业精神,能为社会、家庭全力奉献。日本人常说,“本国没有天然资源,最大的资源就是人本身。”最近网上还流传着一张照片:日本官房长官枝野幸男穿着条纹睡衣,抱着泰迪熊,酣然入睡。震后,他整整工作了105个小时没有合眼,一天面对五场新闻会,不断为公众信息。日本网友联合在微博上发起“枝野长官,您睡觉吧”的呼吁,“逼”得这位长官回到官邸睡了八小时。

还有一点,日本人赏樱。“欲问大和魂,朝阳地下看山樱”,洋溢着绚烂而又短暂的武士道美学。日本史书上初见“樱”字,说天皇泛舟行乐,忽有一瓣樱花飘落酒杯,散落开了。17世纪赏花蔚然成风,“或歌樱下,或宴松下,张幔幕,铺筵毡,老少相杂,良贱相混”。旅日作家李长声说:“看樱花散落,怕是连平民百姓也忘乎所以,慨然赴死……”樱花细小,盛开一树,如云如雾,暴开暴落,正如日语所言:花以凋零以示生命之华美。

正值四月,樱花飘散在那个受难的国度。日本在这次大地震中体现了怎样的国民性?亲历大地震的平凡人,又有怎样不平凡的体验?

记者采访了在日本留学工作九年的金箫:其1975年出生于中国北方县城,日语专业毕业。工作几载后2002年赴日留学,辗转东京、大阪两座城市,如今供职于一家日本公司,自称是普通职员。采访订在周末,因为平日工作繁忙,而且日本公司惯例严整,上班时不能擅自接听私人电话。

日本没有个人英雄情结

《中国青年》:请问日本附近海域发生9级地震的当天你在哪里?

金箫:当时我在公司上班。上司说头有点晕时,我也一阵晕眩。旁边就是几米高的落地窗,拉绳晃动,我们立刻意识到地震了。新闻也随即通告,说是发生了地震。

《中国青年》:新闻这么快?

金箫:日本是个地震频发国家,各种媒体动作非常迅速,震感之后十几秒,所有网络与电视频道全变成头条新闻。不过当时我们并没有讨论地震这件事,震过了,各自继续工作。后来回到家看电视才知道是何等规模的地震。出差东京分所的同事当时正在地铁里,逃了出来,最后避难到了皇宫。还有一个朋友,当天东京交通全部瘫痪,平时上班坐车40分钟的路程,她徒步近5个小时,才赶到托儿所接到刚满1岁的女儿回家。

《中国青年》:《菊与刀》里提到:日本人“各得其所,各安其分”,对秩序和等级制十分依赖。你怎么看待日本人的“有序”?

金箫:这的确是日本人的特性之一,处理问题特别不感情用事,恪守秩序,严于自律。特殊情况如此,日常生活里也相当淡定。在日本我曾参加过一个葬礼,没有见到一滴眼泪。只是每个人都穿着吊丧的黑衣,神情肃穆。他们也很少说我爱你。很含蓄。

《中国青年》:中国很关心日本的“福岛50死士”(目前死士已逾百人)。福岛第一核电站一度只留下50人进行紧急操作。美国的核防护专家指出,这些人暴露在危险的核辐射环境里,70%可能会在两周内死亡。外媒都称他们是无名英雄。日本本国人怎么看?

金箫:我只能代表我的个人观点。就我观察,日本没有个人英雄情结,并不喜欢脱颖而出,或者拔尖,一直都是集体主义精神教育。日本认为每个人都要做好本职工作,坚守岗位,他们将使命很自然地刻入肌理,哪怕为之付出生命。所以日本都没有公开死士的名字,或者做跟踪报道,大肆宣扬。

《中国青年》:英国《星期日电讯报》是第一家采访到50死士的媒体。据说领导东京消防队“超级救援队”进入福岛核电站的队长接到通知后,一丁点“拒绝前往”的念头都没有产生过。有位女死士也说:“我们是怀着必死的信念实施恢复作业。”在日本你们会谈论这件事吗?

金箫:谈论不多。听说是晚上11点多了,这位队长接到电话马上出发,跟妻子说:“我去核电站了。一定会回来,放心。”妻子的回复也很简短:“相信你。等着你。”这群人也会恐惧,他们的亲人也会夜不能寐,但是他们不会退缩,不会惊慌失措。

包括震后的公益宣传片,没有铺天抢地的眼泪,或者感人肺腑的故事,也没有“地震无情人有情”之类的宣传语,只是很细腻地委婉地传达一种东西。

传递温暖与爱

《中国青年》:这个公益片你能讲得更细致点吗?

金箫:片子里没有出现任何一个生死场面。国外可能会拍摄骇人的场景,海啸如何把人卷起掷向岩石……这部片子只依次出现了几次两双手。第一双是一位父亲的手,像所有已婚的日本男人一样,左手无名指戴有婚戒。他拉过儿子的手,轻拍孩子的后背。第二双是母亲的手,她温柔地抚摸着女儿的面颊。广告语是这样的:“请不要忘记,你的双手可以传递无数的东西”……每一双手都呵护着弱小,呵护着自己的家。片子整体都是灰色的,雾蒙蒙的,像隔着一块毛玻璃,有种朦胧淡雅之美。

《中国青年》:日本人是“一手一手刀”,崇尚纤细的美以及禅宗的简素精神,又坚忍不拔富于牺牲。不过这次麻烦很大,地震引起海啸,又引发核泄漏。现在日本更担心的是后者吧?

金箫:是,不过我所在的关西还好,基本不受核辐射的困扰。日本资讯很透明,信息也可信赖,这不是谁能全盘控制的。媒体也很多元化,什么样的声音都有。一件备受关注的事情,一定会有不同的立场。在民主国家呆久了,你自然会知道民主是什么。现在最担心的是辐射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

《中国青年》:日本很多城市因为核辐射引发恐慌,导致了超市的抢购潮。现在的情况怎样?

金箫:给你讲一个故事吧。有一位母亲,带着两个孩子,大的3岁,小的1岁,被困在了震区,呆在避难所里。娘家来人找到了她。离开震区回到娘家后,她从媒体上得知抢购潮。她上网发帖说:“我是一个一岁孩子的母亲,请大家不要再抢购东西了,先让给灾民吧。避难所里有更多的幼小的孩子和年迈的老人,他们更需要帮助。你们所在的城市只要不抢购,有足够的物资,不需要囤积。”很多人都转帖回应。加上日本各地流通都在想办法,抢购潮正在慢慢消退。整体上在震后,不论是东京还是重灾区,都没有出现大乱的场面。

《中国青年》:没有想过回国避难吗?在这次大事件之后?

金箫:刚来日本东京留学时,偶尔晚上赶上有点小震便彻夜难眠。但任何地方都有危险,回去也会有其他的问题。我总不能逃出地球吧。

我们是日本的中国家庭。我丈夫也是中国人。在情感上,我百分之二百地想回国。我是个非常感性的人,在中国出生长大,那种热热闹闹的人情文化传统构成了我的精神脊柱。而日本文化讲究一种淡淡的疏离感,隐忍克制,冷静到冷漠,人与人的私交很难深入。在这种差异下,我会不定期地被一种清冽的思乡情绪和倾诉的激动所击倒。在一个不能使用母语的国度,一个人很难融入当地最深层的文化核心。这种文化饥渴的解决方式一般就是上上网,和家人共处,或者用中文写写博客。不过考虑到孩子的教育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再说孩子出生在日本,生活环境也习惯了……我相信日本会处理好危机。

上一篇:三灾齐发,日本如何答题 下一篇:生和死同样尊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