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爱当公务员说明了什么

时间:2022-09-26 11:19:43

最近,上海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公布了“上海市民价值观演变情况调研”,调研结果显示,上海市民择业时考虑因素首选收入稳定,而政府机关成为市民认为职业声望最高的单位。

公务员之所以会有如此高的职业声望,恐怕与其职业环境和职业功能有莫大的关系。从职业环境看,公务员正常的待遇虽然谈不上优厚,但职业的稳定性和受保障性是任何职业无法比拟的。从职业功能看,公务员作为公权力的具体操作者和执行者,其通过政策制定来左右社会发展的职业功能,让其他任何“私权职业”都望尘莫及。以此两项因素作为评价重点,公务员牢牢占据职业声望排行榜榜首位置也就不足为奇了。

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社会,对多元选择的日益宽容表明了社会文明水准的不断提升。但也有有识之士指出,在权力通吃之下,看似多元选择,实则多元幻觉――也就是说,在对多元选择的尊重中,还有一元的主流论调,比如公务员热以及职业声望排行榜,就是最好的例证。

公务员稳居职业声望榜的首位,其实是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公务员是在分配而不是创造财富,如果没有社会财富的不断创造,作为管理、服务机构的行政机关,注定无法为社会进步创造应有的财富。当大家都热衷于选择分配财富时,职业的稳定性成为了压倒一切的力量,当公务员拥有的权力能够为自己带来稳定、体面甚至待遇优厚的职业预期时,它的职业声望必然也会如日中天。

职业声望始终是一个社会大环境的“晴雨表”,就像当年的“做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当时职业声望最高的是“下海经商者”,而其背后的社会大背景则是市场经济的方兴未艾。现如今,科学研究人员、大学教师紧随公务员排在上海职业声望榜第二、三位说明我们社会对科研、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问题是,如果排行榜的其他位置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风云变幻”,但公务员始终能稳居榜首位置,说明权力的万能和社会对权力的膜拜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恐怕不是正常社会环境下应该出现的情形吧?

(摘自2008年12月29日《检察日报》)

上一篇:政府应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 下一篇:牛年说牛 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