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开发性金融

时间:2022-09-26 11:06:24

浅论开发性金融

一、开发性金融的含义

开发性金融是以政府信用为基础,市场业绩为支柱,通过政府的组织增信,实现发展目标,有效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物质与制度制约的一种资金融通方式。开发性金融既不同于政策性金融,也有别于商业性金融。对于政策性金融而言,开发性金融更多地关注市场的运作;而对商业性金融来说,开发性金融则是以国家信用为基础,虽然也是通过开发市场来获取某种程度上的盈利,但并不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的。开发性金融更为关注的是社会发展目标,同时也可以推动市场建设和各项制度的完善。

我国目前的开发性金融是于1998年从政策性金融中脱离出来而形成的,它改变了原来只是作为国家财政的延伸部分,改变只以补贴等财政性手段来弥补市场失灵的方式,而是以国家信用为基础,以市场为手段积极参与经济活动,实现政府目标,以促进市场机制建立和完善。

二、制约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因素

根据国际金融公司研究表明,我国中小企业的业主资本和内部留存收益占企业发展资金一半以上,而公司债券和外部股权融资等直接融资还不到1%,银行贷款大约也只占到20%左右,这远远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产生了中小企业融资瓶颈问题。

具体制约因素如下:

部分非国有中小企业的经营效益相对低下,资信度普遍不高,且大多数中小企业的财务报告相对落后,信用体系不完善,造成中小企业信息透明度不高,缺乏审计部门确认的有关财务报表及其经营业绩的详细资料,使得国有银行对中小企业财务信息的难度大,这都为中小企业从国有银行中贷款带来了巨大的阻力。

在我国,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中介机构数量少、服务功能弱、服务产品少、领域窄、深度不够,使得中小企业难以得到有效的担保,进而致使中小企业难以从商业银行中获得间接融资。这主要因为:首先,国内担保数量本身就很有限,且其中有担保的中小企业数仅占中小企业总数的13%,根本无法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要;其次,担保机构的资金规模及业务量有限,担保资金与数量严重不足;最后担保功能薄弱,其中累计担保责任总额仅为可运用担保金额的2.5倍左右。

开发性金融在我国起步较晚,开发性金融机构在对中小企业进行融资扶持时,缺乏设计出符合我国中小企业具体情况的发展模式。

三、化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征信制度,利用开发性金融的组织增信,健全有效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

积极完善和发展我国信用服务体系、担保制度,消除由于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由政府进行推动甚至直接组织征信制度是很必要的,同时还应建立征信和信用管理方面的法律规范,联手打造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平台。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开发性金融对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加强开发性金融的组织征信作用。不断提高地方政府和企业对信用建设的认知度,使上下联动,共建诚信,逐步建立中小企业融资的长效机制;使社会信用体系获得制度保障和长远发展的动力,从而构筑和健全有效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便利。

(二)健全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困难

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的创新。鼓励中小企业采取融资租赁、担保、保险等融资方式,鼓励民营银行的发展,同时国家和地方政府还应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方面的法律和制度的障碍。不断提出新的金融产品,放松金融机构准入制度,消除金融价格管制,允许私人资本进入资本市场,鼓励私募融资方式的发展,加强私人资本市场的形成,通过充分竞争迫使市场出现更多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的投资者;放松银行的进入制度,大力扶持民营银行的发展,鼓励中小企业直接到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建立风险投资体系,与多家中小商业银行合作,建立资本操作平台。同时,构筑“风险投资、开发性金融、政府、企业”四位一体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

(三)选择合理的中小企业融资发展模式

单纯地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资金远不能解决中小企业自身问题。开发性金融机构还需要为中小企业提供从管理技术到市场信息等在内的一系列全方位的服务,进而从深层次变相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

我国应借鉴一下国际上的开发性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的模式,尤其是泛美发展银行提出的“开发性资本模式”和“‘动手做’资本模式”。其中,“动手做,资本模式”不但会为中小企业提供发展资金,还会为其发展提供较为深入的商业援助,他们不仅会帮助中小企业开展有关的市场研究,而且无论在获取投资资金还是为投资寻找退出渠道时,都会帮助中小企业与其他投资提供方洽谈,这种模式有利于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地发展。

(四)加强中介服务功能,规范中介服务行为

由于我国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中介机构发展不健全,使得贷款担保和抵押方面都很困难。所以应积极探索和建立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中介服务机构和机构公信制度。建立中小企业服务机构服务效果测评制度和服务监督制度等,确保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建立。

(作者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上一篇:乡村债务的新制度经济学透视 下一篇:关于完善增值税制的若干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