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教学中有关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9-26 10:31:13

电路教学中有关能力的培养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教育,将能力培养与技术应用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在理论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教学设计,在授课过程中体现能力培养。

一、明确教学点

布鲁纳认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他强调,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使他把一些结果记录下来,而是要使他参与把知识建构起来的过程。而在此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明确教学的目标。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有学生反映,希望将来用什么,现在就学什么。从他们的言谈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作为一名大二的学生,他们对于学习的目的性不明确,以至于不清楚学习这门课程的作用是什么。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讲,学习课程的作用是为了将来能在工作中甚至于在后续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必须在课程的一开始,就清楚明了地告知学生本门课程的重要性在哪,在今后的整个学习系统中,处于什么地位,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只有明确课程的目标和重要性,学生才能在将来的学习中更有目的性地去学习,更好地把课本知识内化为自身能力。

二、扩大信息量,延伸课本知识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适当将课本知识延伸,利用实物教学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感观体验。例如:在讲授电阻、电容元件特性时,准备一些常用的元件实物带到课堂中,并发放到学生手中,让他们通过触摸、观察,形成表象。通过介绍不同型号、材质的元件特点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信息收集、内化的能力。

知识的延伸,在一些习题课中也可以有所体现,我们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为例题,如从最简单的电灯的功率问题到计算机加法电路的计算问题和LC电路中电路的选择性问题。生活中的实例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建立一种思维习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所学的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既可以使书本知识得到继续、拓展和延伸,又可以促进学生探索意识,发现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

三、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1.教学要以激励、鼓励为主

心理学家伯利纳通过实践证明:受到激励的学生学习劲头足,学习成绩不断提高;而缺乏激励的学生,学习没有劲头,学习成绩有下降趋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多褒扬学生,以保护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体会到成功,享受到尊重。课堂上,教师要真诚地尊重学生的意见,并尽可能予以采纳,这样就会形成一种民主、平等的气氛,就会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积极性。

2.注重个体差别,因材施教

实际教学中,针对“应电”专业和“计算机”专业的专业设置和教学目标的不同,教学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例如,在操作同一个电路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应用电子专业而言,“电路基础”是该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而实验教学是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手段,在实验课的实践过程中要求学生能识别元件,掌握仪器的使用,学习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在教师授课过程中,只需讲授实验过程中仪器使用的方法及有关的注意事项,重点在于学生自我参与与实践,要求学生“会用”。而对于计算机专业来讲,电路实验是他们首次接触硬件类实践操作,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兴趣,消除学生对硬件环境的陌生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予演示操作,对学生实际操作只有最基本的要求,而对于学生的应用没有过高的要求,目的在于学生“敢用”。

四、启发引导,自主学习

传统教育思想和观念已不适应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树立“学生主体”意识,明确“学”是教学的中心。教师的职责重在“引路和导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动机,逐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理性思维,使学生在自主、自觉的学习中得到发展。

电路基础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程,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获得电工技术技能,为学习专业课程、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和进一步钻研新技术打下基础。因此,在教学中要敢于放手,对于学生可以理解的内容尽量让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可以利用启发式教学,将一些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技能技巧,让学生自主地在动手操作训练中慢慢体会。教师在其中只作为教学的指导者。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全员参与到教学过程的整个探究中,不断得到丰富、提高和发展。

高职教育突出的是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宗旨的。电路教学是一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这更要求教师应该在理论课与实验课上都能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能够以理论引导实践,用实践内化理论,让学生在电路学习的整个过程中都能得到能力上的提高,为今后适应更复杂的生产环境奠定良好的基础。

上一篇:高中历史教师如何应对新课改 下一篇:建构主义学习观在职高化工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