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投入与安全经济效益探讨

时间:2022-09-26 08:57:24

安全投入与安全经济效益探讨

摘要:经济性和社会性是安全投入必须具有的性质。投入资金过大,单纯以财力付出为准则,遵循总费用最小且过少达不到安全为目的就是经济性。而所谓社会性就是一种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社会道德的行为,它的目的就是满足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面对的安全需要。

关键词:分析;经济效益;投入;安全生产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6012001

1前言

安全投入是指付出一切时间、财力、人力和空间资源以及物力,使得参与生产过程中的环、人、法、料、机具有一定的安全保障功能,是为了让生产顺利进行的同时人们用于安全方面的投资。从表观现象上了解到,如果没有进行合理的安全投资,职工就会缺乏安全保障,企业很有可能在生产时意外中断,时刻都会有危险,更有可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或者巨大的人员伤亡事件。没有效益的管理不会是真正的科学管理。现代安全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防止和消除危险,避免损失以及保障职工的健康安全,同时也为了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服务质量。安全工作必须处理好在事故发生时所产生的费用关系并按照一定的经济规律办事。进行安全投资是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而不会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良好的物质生活包括良好的工作条件以及丰衣足食的生活条件这两者,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体现在生产上,同时也表现在人们的生活态度及质量上。没有安全投资是不可能要做好安全工作的,我们做好安全工作的主题就是:提高员工素质,改善工作条件,进行安全教育,加强劳动保护,采用科学管理,研究安全技术这几点。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就是加强技术应用带给人们的负面影响,同时,人们对安全的重视程度也会随着生产日益大型化、复杂化、社会化而逐渐增强。

2安全生产投入的合理性

为了达到安全又节省开支,在理论上依照安全投资与收益的关系对安全经济进行评价,来判断安全投资在企业成本中所占的比重。随着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在基本的安全得到保障后,人们就会要求更安全的工作环境以及更舒适的工作条件。从企业经营角度看,一贯追求最小的投入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企业生产中,为保证生产能够正常运行,同时也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减少因事故造成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以及职业病等,企业的安全投资一般包括职工的一般劳动保护用品以及特殊场合的劳保工具和特殊工种的劳保用品等,同时还有安全实施的整改、维护和革新,安全管理的宣传、培训和教育等。从经济效益角度上讲,这一部分的投资在生产初期是逐步增加的,经济效益为负值,也就是投资负效益。相反,当投资在企业成本中所占的比例超限时,显然会加重企业的负担。企业产量及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这时就会产生投资正效益。还有一种评定方法就是使用最少的费用达到较高的安全程度,当系统安全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想要进行大量的经济投资就要进一步扩大程度,这种安全投资是用先进技术替代旧技术,但是事故损失的减少却很有限度。事故损失和安全投资的总和就是系统的安全费用。当系统的安全度较低时,它的事故损失变大,安全投资降低,随着系统安全度的提升,安全投资就会增加,事故损失费用就会明显下降。这就表明适当的安全程度所对应的安全投资才是最好的安全投资。系统安全度过低或过高,系统的安全费用都会很高,这样的安全投资是不合理的。

3安全投入与安全经济技术指标的关系

3.1安全投入与安全生产的关系

(1)安全生产是获取经济效益的基本条件和保证。安全对企业生产的发展,经济效益的提高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企业为了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须注意安全,减少事故的发生。安全投入包括个人劳保费用、安措经费以及职业病治疗费等,由于目前安全投入没有明确的范围,有些文章认为安全投入也应包括部分更新改造费以及各种保险费用,本文章没有提出,但反映了同样的趋势。如下进行安全投入与百万工时伤亡人数和事故次数的关系,分析结果将应用于后面的安全预测中表明。严重性指标是指百万工时事故次数与伤亡人数的比值,反映了平均发生一起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情况。(2)安全生产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强有力的保证和重要途径。因此,为保证企业的生产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必须搞好安全工作。企业想要搞好安全生产就需要一定的投资,这无疑会增加生产成本。在现代化生产中,抓好安全工作与提高经济效益是息息相关的,安全得不到保证,生产就无法进行,所以搞好安全生产和提高经济效益具有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因为它们具有一致性。仔细研究安全投入与事故率、伤亡率的关系,它对于事故预防对策及安全预测以及掌握安全事故发生的规律都具有重要意义。还有一点就是企业能因此有效地阻止由职业病或工伤事故产生的无效益甚至是负效益。

3.2安全生产经济效益分析

安全与效益之间具有一种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关系。安全表现出来的是一种特殊的投资,但本质上是成本的增加,所以要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减少和防止事故发生,这必定会增加效益,同时为正常生产提供保障。安全投入是指在劳动保护、安全措施以及安全教育培训等方面的投入资金的数量,并使生产达到预定的安全状态。同时为保证生产的正常、连续进行,要对安全投入产生的效益体现在生产的全过程中,要达到理想的安全状态,就一定要进行安全投入。一般来说,安全效益有很多因素影响,它具有间接性、滞后性和隐形性以及不确定性等特点。所以在一定范围内,效益是安全投入的单调递增函数,也就是说安全投入会随着效益的增加而增加的。

3.3事故损失控制策略

事故与事故损失都是不可避免的。事故损失控制策略应以控制事故损失增长的速度为主,把降低损失的增长速度视为效益。在我国现有条件下,不可能很大幅度的增加安全投入。不同的地区和安全状况,在相同的安全投入情况下得到的事故损失和安全水平是不相同的。安全投入策略应从实际出发,适度增加安全投入并参考国内外的安全投入水平,以此来实现安全投入效益最大化。

3.4安全投入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目前,企业必须探讨如何用较小的安全投资费用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如同其他发达国家一样,我国用于安全技术改造的资金还很欠缺,所以,为了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安全生产的双赢。我们必须找出两者之间的平衡点。所谓安全投资就是对安全活动投入的一切财力、物力和人力的总和。引入安全投资的概念,对安全效益的评价和安全经济决策有着重要的实用意义。安全投入其实是一种投资,对于企业经营者和监督部门来说,它所带来的有直接和间接的经济、社会效益,企业行为的经济性原则就是保障职工的作业安全、保证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而且能够成为市场经济经营的主要部分。所谓安全效益就是用少的安全投资,给予多的安全保障。完成它的基本途径有以下几种: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降低安全人员的劳动强度和数量;合理配置安全投入;降低安全生产的资源消耗和资本。它反映安全产出与安全投入的关系是安全经济决策的主要依据。通过发展安全的科学技术,努力提高安全生活的水平和安全生产。从企业经营角度看来说,安全性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很深的影响。有投入才会有产出,就像安全的技术设计、安全的技术运作、安全教育和安全的科学技术研究以及安全管理等,足以表明安全效益存在于安全活动的每个领域中。长期的社会效益向经济效益转变的量化关系很难确定,如下的分析是就是基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原则来确定人均安全投入的数量,但事实上安全投资越多,它的经济效益未必就越大。当安全性达到一定程度时,安全投资急剧上升,安全技术难度系数变大,就会使经济效益的快速下降。

4结束语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因此,安全生产工作也显得十分重要。从世界的角度来看,当一个国家处在这个发展阶段时,经济仍能快速增长,突出的就是第二产业的发展,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日本就经历了这样的阶段,在国民经济中将占有很大的比重。从我国的角度来看,九十年代以来,有“世界工厂”之称的制造业发展迅速,但与此同时,安全形式也非常严峻,并且不断发生重大的恶性事故,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很大的威胁,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所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实现安全生产才是企业获益的基石。

参考文献

[1]杨永恒.浅谈安全生产意识的培养[J].科海故事博览·科技探索,2012.

上一篇:关于对计算机数据库系统中SQL Server数据库安... 下一篇:从可持续发展看水资源管理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