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缓控释制剂服药问题用药分析

时间:2022-09-26 08:35:42

口服缓控释制剂服药问题用药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口服控释制剂的服用方法。口服缓释控释制剂是近年来药物制剂研究的热点之一,其注册申报量也逐年递增,目前已有多种药物的口服缓控释制剂获准上市。国内缓、控释制剂研 发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其注册申报量也逐年递增,针对缓控释制剂的服用方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总结与归纳。结果:口服缓控释制剂要求患者不能嚼碎,只能整片吞服或按说明在片剂划痕处掰开;用药次数及服药时间等因素要严格按说明书使用。结论:药师要做到详细交代,才能指导患者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

关键词:口服缓控释制剂;血药浓度;药品说明书;药学服务

【中图分类号】R4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411-01

口服缓控释制剂作为一种新剂型具有提高药物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减少用药次数等优点。口服缓控释制剂通常采用的剂型为片剂和胶囊 (内含缓释小丸或缓释颗粒),其他有缓释颗粒、缓 释混悬剂等。口服缓控释制剂的设计目标是延缓制剂在体内释放药物的速度,以保持血药浓度平稳。口服缓控释制剂的特点是通过延缓制剂中药物的释放速率,延长作用时间,减少服药次数,同时降低血药浓度“峰谷”波动,减少不良反应。 这类制剂虽然有其显著的优点,但并不是所有的口服药物都适合制成缓控释制剂。从治疗学方面,较大的血药浓度“峰谷”波动有利于药效发挥的药物,如某些抗生素,原则上就不适宜制成缓释制剂;从药物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方面,如溶解度极差、一次剂 量很大、半衰期很短或很长、吸收不规则或吸收差、 体内吸收部位受限的药物一般也不适于制成口服缓控释制剂。对于溶解度很差的药物,若能采用固体分散等适当方式改善其溶解度,是可以考虑制成缓释制剂。

近年来常出现一些错误的服药方法。笔者现对常见的错误服药方法及本药房常用的口服缓控释制剂的正确服用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

口服缓控释制剂常见错误服药方法:

1 掰开、咀嚼缓控释制剂

将缓释或控释片掰开服用控释、缓释类药物在生产时加入了特殊的材料,药片内所含的药物成分被分成速释和缓释两部分,并通过特殊成分形成的膈膜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以达到控释、缓释和速效、长效的目的。若将药片掰碎后控释膜或控释骨架被破坏,药物会迅速释放出来,这样就达不到控释、缓释和长效的目的了,有时还可因体内药物浓度骤然上升,造成药物中毒。因此,一定不要将控释、缓释片剂掰开服用。片剂掰断使用、胶囊拆分。临床用药调查表明,此类用药差错率较高,这可能与医院某些药品规格过大有关。丙戊酸镁缓释片(规格:0.25go粒-1)的说明书用法用量为:通常小剂量开始服用,200mgo次-1,2-3次od-1,逐渐增加至300-400mgo次-1,2~3次,d-1。6岁以上儿童按体重一日20~30mgokg-1,分3~4次服用。6岁以下儿童禁用。有些医生会根据患者情况,下医嘱为:1/2或2/3片,3次・d-1;头孢氨苄缓释胶囊(规格:0.25g・粒-1)说明书用法用量为:成年人及体重20 kg以上儿童,常用量0.5~1.0go次-1(2~4粒),2次・d-1,分别于早、晚餐后服用,体重20kg以下儿童,体重40-60mg,kg-1・d-1,分2次于早、晚餐后口服。针对小儿用药或病情轻的病例,有些医生会将头孢氨苄缓释胶囊采用1/2粒,3次od-1的用法。表面看来这些用法是按患者需要给药,实际却忽略了口服缓、控释制剂的结构特点,不但使制剂失去缓、控释的功能,还可能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

2 用药次数过多

临床用药调查表明,缓、控释制剂用药次数过多的差错率最高。药品说明书上虽已标明药品的半衰期,但在临床使用时仍按普通药物的用法进行使用。如氯化钾控释片口服间隔时间为12h,每日服用2次即可达到有效浓度,但很多医生仍习惯性地下医嘱为每日3次。同样,非洛地平缓释片平均半衰期为25h,每日只须早晨服用1次,而每日2次甚至每日3次的医嘱也不少。口服缓、控释制剂用药次数过多,可能造成药物体内蓄积,引起毒性反应。

3 片剂嚼碎使用

为了使药物的有效成份“充分吸收”,个别医嘱要求患者将片剂咀嚼服用。如医生给予曲马多缓释片镇痛,1/2片,2次・d-1,嘱咐患者饭后咀嚼服用。这样服用使制剂结构遭破坏,达不到缓、控释效果,还会造成药物中毒。

4 用药次数过少

这也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误用。用药次数少,必然会使药物的血药浓度维持在较低水平,无法延续长时间的有效血药浓度,达不到应有的疗效。如茶碱缓释片,血药浓度达峰时间为4~7h,每日口服1次,体内茶碱血药浓度可维持在治疗范围内(5-20ugomL-1)达12 h,血药浓度相对较平稳。说明书用法为1日2次。每日服用1次,就不能有效地防治夜间哮喘的发作。

目前,国外口服缓、控释制剂已达300余种600多个规格,而我国已经批准的有30余种。了解这些缓、控释制剂的结构特点和药动学特性,科学地服药,才能发挥药物应有的疗效,达到安全、合理。针对病情轻的病例或小儿用药,如果缓控释制剂含药量过高,建议临床医师选用低剂量规格的药物或普通剂型拆分,这样可以更安全地发挥药物疗效。用药次数过多较普遍,可能和临床医生潜意识地执行每日3次的医嘱有关。如临床上确需药物较快起效,可先使用其速效普通剂型再使用缓、控释制剂。医生应向患者讲明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患者在服药前应详细阅读药品说明书。药剂科应经常向临床医师介绍新剂型的优缺点及执行医嘱注意事项,使药师真正参与临床,使临床合理、安全、经济用药。

上一篇:甲氨蝶呤配伍米非司酮化疗后电吸治愈剖宫产瘢... 下一篇: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