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篮球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时间:2022-09-26 08:09:29

高校篮球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摘 要: 本文通过对高校篮球普修课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以及对学生的成绩评价进行分析,提出了对篮球普修课的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评价体系,培养出合格的21世纪体育人才。

关键词: 高校体育篮球 存在问题 创新构思

一、引言

篮球课程是普通高校体育共同课的一个重要科目,深受大学生的喜爱。传统的篮球课教学,大多以技术与技能教学为主,突出基本动作教学,而忽略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当今,在全面推进教育改革,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高校体育教育,进一步激发大学生对篮球课程的广泛兴趣,充分发挥篮球课程的优势,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力、策略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是高校体育教学创新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高校体育篮球课程存在的问题

1.教学指导思想、指导观与社会发展需要的不一致性。

高师体育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很明确的,那就是为体育工作培养专门人才。今后的体育专门人才应该符合新世纪实行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实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注重对受教对象综合能力的培养,树立“以人的发展为本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而突出健身性则是一个核心。受传统教学思想和竞技篮球训练模式的影响,体育教学思想强调大而全,篮球普修课只注重对学生技战术的教学,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只为技术规范和战术方法而教,使学生为应付技术考核和理论及格而学,忽略了全面育人的教学目的,造成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懂技术、战术方法,只能照搬教材,不能适应社会多向、多层次的需求。传统教学过程重竞技、轻健身;重模仿、轻创新;重传授技术、轻培养兴趣。此种模式的教学,过于强调篮球运动的正规性与技术、战术规范性,而忽视或轻视了篮球运动所具有的娱乐性、趣味性与健身性,也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基础性教育,更谈不上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很显然,这样的教学目标与培养目标是不相符的,或者说二者之间产生了错位。现行的这种教学目标不加以调整,培养的人才将不能适应新世纪学校体育工作的新要求,且会严重阻碍体育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2.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与实用性。

篮球课程是将职业化和正规化的技、战术作为主要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是按照讲解―示范―练习―纠错―再练习的传统模式进行。当学生毕业后,将此内容和方法,用于学校运动队的竞技训练或许还能有所作为,但如果用于体育教学,就显得缺乏针对性和不切实际了。普通学生无法通过时数有限的体育课,掌握本应属于职业或专业球员所具备的运动技能,更无法运用自己所掌握的有限简单技术进行教学比赛。即使可以比赛,也是低水平的。学生参加这种低水平、低质量的比赛,尽管身体可以得到一定的活动,但这种活动的实际效果和学生的心理满足感是可想而知的。这说明现行的篮球课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学生的实际。

3.教学手段单一,现代教学技术在篮球教学与训练中运用不够。

现行篮球教学一般都以教师亲身示范、讲解和图解为主。而体育教学是一项模仿性极强的教学,要求直观、形象、生动得体、动作表象的建立和动作概念的形成,是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与技能的重要环节。教师由于受年龄、身体素质等客观条件的制约,教学时很多技术动作难以做到标准规范,学生对动作表象和动作要领不能清晰完整掌握。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克服体育教学与训练中某些难以言表和教师不能直接示范的动作技术等,有时一些较难的动作可以通过反复播放慢放或定格来学习。从信息学理论来看,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反馈的过程。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主要来源于教师的观察、分析、归纳,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行动向学生反馈,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但是,由于学生人数多,教师的注意力较分散,学生很难得到及时、准确的学习效果反馈。学生在练习时,对自己的动作心中没有底,一旦形成错误动作定型,就不利于教学。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则可以通过教学媒体及时将信息准确反馈给学生,以强化正确动作,纠正错误动作,提高运动技术。

4.教学模式没有跳出传统的圈子。

在传统的教学指导观下,篮球普修课的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的专项技术能为主;教学内容涵盖了篮球运动的全部,从各种技战术到规则和裁判法;在教学方法上,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书本知识为中心、教师为中心和考试项目为中心”;成绩的考核以技术规范和专项达标为依据。这种教学模式突出了教,而淡化了学,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只能机械地为动作规范而练,为应付考试而学,结果造成了学生能做不能说,能做不能用,这与当前社会对体育人才质量的要求不尽相同。

三、高校体育篮球课程的创新构思

1.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

面对高校体育教育深化改革的局面,应该重新审视篮球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从大学生的运动能力和个性需要实际出发来设置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的兴趣和个性的发展。教学内容应从“以运动技术”为中心向“以运动练习方法、运动动机、活动方式、运动经验”为中心转移,教学内容的深度应突出娱乐性、健身性、实用性和可持续性,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主动性,积极自觉地参加篮球课学习,掌握篮球练习方法,养成自我锻炼习惯,进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以坚持篮球项目为主要健身运动的锻炼习惯。因此,对于篮球课程内容改革必须利于学生掌握技术动作与方法,即对庞杂的篮球技术教学内容进行精简,使之更方便他们进行健身活动。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加强基本技术动作教学,在技术教学中打破传统教学只重视技术动作的传授,而忽略对学生基本技术动作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要注意基本动作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如适当安排一些教学比赛,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掌握动作及协调配合能力;在教学中注意实践练习与理论知识教学相结合,打破过去理论课与技术动作教学相脱离的现象,突出基本技术原理及其分析方法,强调简单战术的运用及心理方面的问题,如进行一些简单战例分析,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实践中,掌握篮球战术的具体运用,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在实践练习中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改革篮球课程教学方法。

篮球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关键在于加强实践练习,在移动、对抗中运用技术、开发智能、加强合作,提高竞争意识和能力。因此,改革篮球课程教学方法的基本思路是:突出技术组合练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意增加攻防技术练习的比重;教学重点应侧重技术、战术意识与运用,注意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在教学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技战术运用方面的创新能力。教学方法创新意在结合篮球运动特点,采用大量的比赛法和实践练习法培养大学生在篮球运动中集体主义思想和团结协作精神。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竞技项目,该项运动的突出特点是在攻守对抗中具有集体性、多变性、激烈性和综合性。教学创新就要结合篮球运动特点来培养学生的多种品质和体育意识。篮球的集体性表现在篮球运动要求参与者在实践练习或比赛中,必须齐心协力和密切配合、互相帮助,这对培养学生团结友爱、集体荣誉感,严格的组织纪律性,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勇于拚搏精神。篮球课程教法创新和教学创新一个突出点就是通过教学与实践,教学组织与技战术分析,培养学生竞争协作能力,承受困难和挫折能力,战术分析能力,以及组织与管理能力。

因此,在教学形式方面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和心理相容性等因素,按均衡、自愿的原则进行教学分组,并在竞争与合作的动态过程中再实行重新分组,这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在运用教法时,应广泛采用比赛法并通过创造不同的教学环境来发展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创新与拓宽篮球课程教学手段。

传统篮球课的教学手段通常是以教师讲解、示范和学生进行模仿练习,以及教师对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错误进行纠正等固定教学手段进行周而复始的教学过程。在高校体育教育新形势下,传统教学手段难以将语言与动作、动态与静态动作、分解与完整动作加以完美的结合,也难以使学生的感官系统充分得以调动,不利于学生学习、掌握和分析动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与实践需求。对此,为提高示范动作的准确性、完整性、连续性和清晰性,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的各种感官及感觉功能,以便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判断力,使学生形成清晰、准确的动作表象,并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加快掌握动作技能。要创新和拓宽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入和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如摄像、放像、幻灯、投影和多媒体课件作为篮球课程辅教学,在设计CAI课件时,应重点突出各动作环节的三维效果,采用动画的形式,从前、后、侧、俯不同方位向学生展示清晰、准确和逼真的动作过程,以弥补传统教学手段之不足。

4.构建篮球课程新的考核方式。

篮球课程教学内容创新和组织形式的灵活多样,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篮球考核系统,通过考核对学生篮球课程学习作出合理、准确的学习评价。篮球课程考核主要有以下几点构想。

(1)公布考核办法

开课前,向学生公布篮球课程的考核内容、方法和标准,以及不同级别和成绩的相关学分,让学生知晓篮球课必须通过的考核内容。

(2)让学生自由选择考试内容

在体育课考核时,学生可以选择篮球项目不同的内容进行考试。在设定考试标准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设定不同的考试级别及其标准。教师应通过学生自由选择考试的办法,鼓励学生参加多项内容学习和多项锻炼,满足学生的不同个性需求,培养多方面体育兴趣,达到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的目的,进而提高学生体育考试成绩。

(3)设定相对宽松的考试时间

对学生技能与素质方面的考试和测试,可以不设定固定时间,在整个学年中均可为学生提供考试时间,只要在篮球专项开课内,学生就可在不影响专项教学的前提下,请老师为其进行专项技能和素质的考试与测试。

(4)充分运用网络系统进行专项考评

教师可在网络上设立理论考试题库,题库可以信箱形式设置在学校的网页上。学生可以通过信箱选择相关的专项理论考试题,在规定时间内答题然后以邮件方式交卷。教师可通过网络档案检查和统计学生在专项技能、素质方面的提高情况,统计学生参加篮球专项学习状况及运动时间,并将其作为教师评比考核成绩的参考。高校篮球普修课教学改革需要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和转变教学观,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以社会的发展为依据,在篮球教学中应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改革考核评价的内容、标准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周红萍.80年代以来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综述[J].体育科学,2006,(1):71-73.

[2]余兰.高校体育教学诸因素的新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6):53-54.

[3]陈新建.体育院系篮球普修课以移动技术和投篮技术为主进行技术教学实验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4):105-106.

上一篇:篮球比赛中教练员临场指挥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上海市体操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