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郁升脾散治疗胃下垂42例

时间:2022-09-26 07:23:22

关键词 胃下垂 解郁升脾散 临床观察

笔者近年来自拟解郁升脾散治疗胃下垂42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我院2004年3月~2008年3月门诊或住院的80例胃下垂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24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55岁,平均38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3年,平均3.5年。对照组38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22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54岁,平均37.5岁;病程最短1年3个月,最长12年,平均3.3年。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1]:①腹胀、食后加重,平卧减轻、恶心、嗳气、胃痛(无固定周期性与规律性),有时便秘、腹泻或两者交替出现;②全身呈瘦长体型,头晕眼花,心悸乏力,时有晕厥;③上腹部可触及主动脉搏动,同时伴有其它内脏下垂症状体征;④胃肠X线钡餐检查可确诊。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自拟解郁升脾散加减。基本方药物组成:柴胡、枳壳、白术、延胡索各15g,白芍、郁金、陈皮、炙甘草、升麻各10g,砂仁6g。嗳气酌加旋覆花、代赭石;泛酸酌加煅瓦楞子、乌贼骨;疼痛重酌加用左金丸。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对照组予吗丁啉10mg,每日3次口服。2组均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2~6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1-2]:显效:上腹部饱胀不适、厌食、恶心、嗳气及便秘等症状消失,X线钡餐检查胃小弯最低点较治疗前上升>4cm;有效:上述症状好转,X线钡餐检查胃小弯最低点较治疗前上升1~3cm;无效:上述临床症状及X线钡餐检查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治疗组42例中,显效26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38例中,显效14例,有效13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1%。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4 体会

胃下垂临床表现为胃脘痞满、疼痛,尤以进食后为甚,嗳气,纳差,消瘦,并常伴有夜寐不安、忧郁症状。该病属中医学“胃缓”范畴,一般治疗胃下垂,多采用东垣补中益气汤。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用补中升提法或有不效者,甚至反见脘腹胀满加重,而将升脾与疏肝两法相结合,则疗效颇佳。解郁升脾散中柴胡、升麻、枳壳、郁金调节脾胃升降之机,柴胡配郁金,条达肝气,升举脾胃清阳之气;升麻气味俱薄,浮而升举,行清气以上行;枳壳降中焦浊气,有消胀除满之功;陈皮、白术、砂仁理气健脾益胃;白芍、延胡索、甘草缓急止痛。诸药相伍,共奏疏肝理气、健脾和胃、行气之痛之功效。

5 参考文献

[1]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508,509.

[2]谢宗熹.Χ线诊断学[M].第3版.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271.

收稿日期 2008-10-28

上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尿路感染55例临床观察 下一篇:推拿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病136例